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造型与美感」中国绘画选粹


 


中国绘画的发展就宛如一部精彩的交响乐章,藉助人物、花卉翎毛、山水等画科中的典范风格组成几项重要主题,并在历史的脉络中赋予变奏。


宋代(960-1279)

山水画中的范宽、郭熙、李唐都在既有的典范基础上推陈出新,成为新的典范。宫廷画院在宋代艺术帝王的倡导下,发展出空前盛况。另外,宋代文人也将艺术的表现概念扩展到「形似」以外的范畴,文人画开始成为一种新的风格。


范宽《溪山行旅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溪山行旅图》是范宽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绘画史中的杰作。作者于树傒间题“臣范宽制”4字。作品气势雄强,巨峰壁立,几乎占满了画面,山头杂树茂密,飞瀑从山腰间直流而下,山脚下巨石纵横,使全幅作品体势错综,在山路上出现一支商旅队伍,路边一湾溪水流淌,正是山上流下的飞瀑,使观者如闻水声、人声、骡马声,也点出了溪山行旅的主题。徐悲鸿在世时曾高度评价此画:“中国所有之宝,吾所最倾倒者,则为范中立《溪山行旅图》,大气磅礴,沉雄高古,诚辟易万人之作。此幅既系巨帧,而一山头,几占全幅面积2/3,章法突兀,使人咋舌!



郭熙《早春图》台北博物院典藏


此图作于神宗熙宁五年(1072),是存世最著名之作。画上自题「早春」,顾名思义,画的是初春瑞雪消融,大地甦醒,草木发枝,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主要景物集中于中轴线上,近景大石与高大的松树,衔接中景「S」形的山石,隔著云雾,再起二峰,主峰居中,下临深渊,溪涧从谷间潺潺流下,深山中有宏伟的殿堂楼阁,悬崖上有草亭,背后衬以远山。左侧平坡委迤,遂觉有千里之遥。笔墨清润,构图综合高远、深远、平远法,呈现了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理想山水。



李唐《万壑松风图》台北博物院典藏


图绘主峰旁边的远山上,题有「皇宋宣和甲辰(1124)春河阳李唐笔」,高龄的李唐表现的山石仍然是雷霆万钧的阳刚力量。主峰布置在画幅中央,左右有高低参差的插云尖峰。画中冈峦、峭壁似刚被斧头凿过的痕迹,是典型的斧劈皴法,这一片石质的山,显现出特别坚硬的感觉。山腰处朵朵白云,好像是冉冉欲动,一方面把群山的前后层次感划分出来,还使画面有了疏密相间的效果,也使整个气氛上有柔和调剂的一面,不会因为太密、太实而让欣赏者有过分的压迫感。山巅的丛树,近树的松林,有隐有现的石径,加强了画面幽深的情调。左方中景各有瀑布一线垂下,几折而后,转成一滩溪涧,涧水穿石而过,如闻声响,真是画到有声就是诗。



元代(1279-1368)

文人画则由赵孟頫、元四大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等人以复古为标的,并因复古而有更为多元的风格表现。这些风格逐渐成为绘画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典型,在明清以后仍维持著持续的影响力,此次选萃展即是以明清山水画为核心。



赵孟頫《秋郊饮马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赵孟頫在元代历受元世祖和元仁宗的宠遇, 尤其是仁宗十分敬重他的才华, 将其与李白和苏轼相比。他博学多才, 工古文诗词, 通音韵, 精鉴赏。《秋郊饮马图》为赵孟頫人物鞍马画代表作。画秋郊平原水泽, 一红衣奚官驱策骝马, 近处双马似嘶如闹, 远处双马追逐腾跃, 余者皆入泽饮水。人物马匹形态生动。岸上林木稀疏, 树叶错落。全画浑厚, 设色浓丽, 具有浓郁的情致和意趣。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局部图


《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由六纸接成,长逾六公尺,第一纸前有残补痕迹。明末曾经火厄,裁裂前段部份现由浙江省博物馆。黄公望在至正七年(1347)偕道友郑无用回到富春,历三、四年作成此卷。画卷笔墨堆迭层出,山石钩勒皴染变化多样。全卷山体从浑圆迫近、层迭后偃,平缓坡岸乃至耸峙山峰,具丰富的山水型态。此画卷不仅是富春的隐居景致,更是黄公望探索自然造化后的理想山水形象。



吴镇《渔父图》北京故宫博物院


吴镇善作“渔隐”题材的山水画,传世《渔父图》即有多幅,此图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幅。图中描绘江南水乡景色,平冈丛树,一渔父驾小舟逍遥于湖弯水色之间。全图墨色苍润,山石、树木、枝叶都注意到了墨色浓淡的交替运用,借以表现层次关系并突出主要物象。笔法多变,皴擦点染,均可看出作者高超的控笔能力。湖山间幽僻清寂的意境跃然纸上,给人以远离尘俗之感。




倪瓒《安处斋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横山阔水,野岸沙诸,疏林茅茨,一柳萧条,笔墨简淡,有旷远之致。画前自题诗云:“湖上斋居处士家,淡烟疏柳望中赊。安时为善年年乐,处顺谋身事事佳。竹叶夜香缸面酒,菊苗春点磨头茶。幽栖不作红尘客,遮莫寒江卷浪花。十月望日写安处斋图并赋长句。倪瓒。”此题楷法精工,深得黄素《黄庭》之旨。卷有项墨林诸印及李肇亨、张洽印。



王蒙《青卞隐居图》上海博物馆藏 


《青卞隐居图》是元末著名山水画家王蒙的代表作。画面描绘卞山高峻巍峨的气势,并渲染山深林密的幽寂气氛。此图技法丰富多样,集中体现了王蒙的艺术风格,明董其昌推祟为'天下第一王叔明'。表现出山上树木茂密苍郁。全图不多渲染,其深远之处,有条不紊,充分呈现出空间的深度。


明代(1368-1644)

明代以后,不同地区的风格特色,成为艺术发展脉络中的重要环节。苏州的「吴派」从元四大家演化出优雅的文人风格,以浙闽画家为主的「浙派」则自宫廷绘画中脱胎,将南宋的典范变成粗放的水墨。松江的董其昌与稍后的王时敏、王鑑、王翬和王原祁等人又接著在对古代典范的「集大成」中,以笔墨再造自然,形成影响深远的「正统派」。



仇英《桃源仙境图》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东晋隐士陶渊明所作《桃花源记》,描绘了人们理想中的隐居胜地,成为后世画家热衷描绘的题材,仇英的《桃源仙境图》也应是取材于此。此图为重彩大青绿山水,深受南宋赵伯驹画风的影响,又兼取刘松年精巧明丽的用笔、用色。



蓝瑛《白云红树图》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左上自识:“白云红树。张僧繇没骨画法,时顺治戊戌清和画於听鹤轩。西湖外民蓝瑛。”钤“蓝瑛之印”。顺治戊戌为1658年,时蓝瑛74岁。此幅用没骨法以石青、石绿色画山石,用朱砂画小草,树叶也用浓艳的红、黄、青、绿没骨点出,云用白粉渲染。画面色彩浓重丰富,却又典雅清新。自识“张僧繇没骨法”,实为画家自己独创的画风,此幅为蓝瑛青绿重彩画的代表作。



董其昌《葑泾访古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作仿董北苑笔意,图中山壑重峦,古树高拔,苍苍莽莽,小桥溪水,村落人家,境界高逸。画坡石或用披麻皴,或用折带皴,淡墨枯笔,干湿皴擦,整幅画面有墨色苍润之感。



王时敏《浮岚暖翠》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画高山纵谷中,溪水潺潺、林木茂密、山腰烟云浮动之景。透过树丛、平台与冈阜形成左右扣合的两股山势。用笔沉稳,敷色大胆,用青绿对比赭色罩染的岩块与峰峦,以山脚树石,山顶平台,圆弧形山峦及高低起伏的远树等黄公望画的母题呈现夏季山间景趣。作于王时敏八十一岁。



清代(1644-1911)

帝王在推崇「正统派」作风之馀,也包容欧洲传教士所带来的西洋画法,立体与透视成为对古老典范的新诠释。宫廷之外的扬州则有标榜著「怪、奇」的一批画家在高度商业化的市场中活跃。他们的笔墨与形象针对「非正统」的典范而发,而自己也成为后世追求变革的典范依据。



金廷标《画仙舟笛韵》


金廷标(?-1767),字士揆,浙江乌程人。其父金鸿亦善画,幼承家学,擅山水、人物、界画。乾隆二十二年(1757)第二次南巡,进白描罗汉册,称旨,召入内廷供奉。

岸石掩映间,松下二船并泊,舟艇中高士横笛和奏。皴山以披麻融入斧劈皴,用笔劲利。本幅装裱成圆形外框,绘石壁沿著框缘相对,劲松盘踞于石上恰可遮阴,河流穿越峡谷。描绘山石或人物衣纹,色泽晕染清雅,构景清奇,堪称妙製。



郎世宁《平安春信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周鲲《升平万国图》


周鲲,字天池,江苏常熟人。画承家学,工山水、人物。于乾隆二年(1737)进入画院,乾隆八年(1743)因病返乡调治,乾隆十一年(1746)重回宫中供奉。

此卷描写古城常熟、城牆与虞山的名胜古蹟。作于治病疗癒复出前一年,乾隆十年(1745)六月,下谕隔年普免全国钱粮,减赋蠲税。为让皇帝清楚了解常熟的风俗景物,细绘常熟秀丽的山川景色、丰饶物产,反映出太平盛世景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代早期戴进二十五幅绘画作品赏析
郭熙《早春图》春山淡冶而如笑
宋画的最强阵容!「溪山行旅、早春、万壑松风」将同时展出
台北故宫放大招!同时展出山水画三大高峰!先睹为快!
秋山淡墨写千峰
【醉中国】宋代封神之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