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旷世奇作《二泉映月》的前世情缘

 对于阿炳的代表作《二泉映月》,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曾流着热泪说:“这样的音乐应该是跪着听!” 


老梁讲述《二泉映月》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阿炳的《二泉映月》和他的音乐遗产差一点随他的患病离世而失去,是当时一位在南京求学的无锡学生黎松寿偶尔试手,才被专业人士发现。

  1948年,年仅27岁的黎松寿当时在南京铁路部门就职,因自幼酷爱二胡,拉得一手好琴,经著名的二胡演奏家杨荫浏力荐,黎松寿进入设于南京古林寺的国立音乐院进修学习,师从音乐教育家储师竹先生。
  黎松寿是无锡人,从小和阿炳是邻居,并且和阿炳结成了忘年交。阿炳还亲切地称呼黎松寿为“松倌”。受阿炳的影响,当时的黎松寿也会拉阿炳的名曲《二泉映月》。

  1950年8月下旬,著名音乐家杨荫浏先生和另一位著名音乐教育家曹安和教授来到无锡,希望黎松寿与阿炳约定录音日期,并找到一安静场所,以免杂音干扰。
  9月2日19时30分,在无锡市佛教协会所属的三圣阁内,阿炳身背琵琶,手执二胡,穿戴得很整齐,梳洗得干干净净,在老伴的搀扶下走了进来。
  录音机启动,钢丝带缓缓地转动。阿炳拉的二胡一下子拨动了每个人的心弦,引起了强烈的共鸣。曲子一终,杨荫浏带头鼓掌:“太妙了,太妙了,难得啊,难得。”
  当问到这首曲名时,阿炳沉吟良久地说:“那就叫它《二泉印月》吧!”

  “二泉,明月交相辉映;月映泉,泉映月,令人神往,好典雅的曲名。”杨荫浏来回踱步,表示首肯。
  曹安和联想到苏东坡赞美惠泉山的名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便说:“泉以名著,曲以泉名,名泉妙曲相得益彰,定能饮誉于世。”

  听着老师们的赞扬,黎松寿走近阿炳跟前征求意见:“无锡有个映山湖,二泉印月的‘印’字,可否改成映山湖的‘映’字?”
  “改得好!”大家纷纷赞同。于是,《二泉映月》的曲名诞生了。
  新中国成立以后,黎松寿先生长期在南京师范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担任音乐系教授。2010年5月,黎松寿在南京去世,享年89岁。
                               

                                                                                                                        本文作者:谢如璧
                                                                                       转摘自:《老南京》2013年第245期


二胡演奏家、教育家王国潼演奏《二泉映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阿炳《二泉映月》为何在南京被“发现”(组图)
阿炳与“二泉映月”(二胡曲) - 秋水潺潺 MySpace聚友博客
音乐馆藏书展示:阿炳与二泉映月
随笔:我与泉(无锡第二泉)
阿炳之二胡曲 : 二泉映月
二泉映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