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余华作品丨《兄弟》

今天凡之为大家介绍手中最后一部来自余华的作品。在这里要先说明三点:

一是余华并非只有这四部作品,这只是凡之淘来的一部作品集中收录的作品(下面附上余华作品明细)。

二是余华的作品《活着》成名已久。对于这样一位作家,仅仅了解其一部作品对于很多人而言并不过瘾。

且从这四部作品来看,风格朴实,贴近生活,哪怕将其全部作品买来一一阅读,也是种不错的消遣和阅读体验。

三是这本书由于太贴近生活,主人公李光头又是个无赖形象,凡之个人觉得不太适合给孩子看。

内容介绍

本书600多页,分为上部和下部两个部分。

上部发生的社会大环境是“文革”年代,下部则是改革开放至今。

因此本书最凄苦和最让人难忘的内容集中于上部。尤其是文革期间李光头继父宋凡平因地主身份被红袖章毒打身亡,曝尸街头的章节让人感慨万千。

下部则是李光头和异性兄弟宋岗在成了孤儿后的生活。具体内容凡之会在后面再做讲解。

下面先介绍一下上部内容中几处让凡之难忘的片段。

片段一:

李光头的亲生父亲因在公厕里偷窥女人不幸掉入粪坑而死。7年后生母李兰才与继父宋凡平结婚。

结婚当天,有好事者以寻找自家走失的公鸡和母鸡为由对这对二婚的夫妇进行百般羞辱,导致双方大打出手,让人不禁唏嘘人世的世态炎凉与险恶。

读到这段,凡之觉得之所以会出现这种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是因为穷。不只是人穷,是整个社会都穷。穷到人无法谈论道德,无法谈论尊严,穷到欺软怕硬,穷到看不得别人比自己好,穷到无赖当道。

片段二:

被李光头多年后评价为“是一条汉子”的继父宋凡平,惨死于11个“红袖章”的轮番暴打之下。

读过中国现代作家的小说的朋友会发现,这些小说不论是跨越时代长还是短,往往都不会避开中国20世纪七十年代的那场革命。即使不去研究,只要你多读几部这样的小说,都会觉得那段时间的中国堪称“人间炼狱”。

这是发展道路上的必然吗?凡之不知道。

但这绝对是民族的灾难,是历史惨痛的记忆,是人们(尤其是每一个有良知的人)不该忘却的悲惨历史。

片段三:

和丈夫宋凡平预定好来接自己出院的李兰,在苦等了一天后,却没有见到丈夫。

在焦急等待丈夫的同时,丈夫却因偷偷逃跑而被红袖章毒打,因而惨死在了汽车站外。

第二天怀着强烈不安的李兰自己回到了家乡,迎接她的却是那个虽然和她只有一年多夫妻缘分,但是给了她无比幸福、无比骄傲的丈夫的死讯。

我们没法理解当时的李兰的感觉和晴天霹雳有何区别,我们不知道李兰怀着怎样的心情给自己的丈夫订了棺材,送回老家埋葬,我们也不知道李兰如何在这种压力下又将两个孩子抚养了五六年的时光。

这种痛使我们没法体会的,但是生活的艰难却有很多人都品尝过。

有人说,余华太会写“惨”了,惨的不真实。

但是凡之却说,这是真实的。中国当代很多小说的魅力就在于其真实地记录了那段历史,那段现在看来无法想象却真实的发生在这片大地上的历史。

宋凡平的遭遇不真实吗?不真实的话,傅雷夫妇如何会选择一起自杀?

李兰的坚强不真实吗?不真实的话,杨绛先生如何写出《我们仨》,如何度过只有自己的这几十年的漫漫时光?

这种真实,在很多作品中有所体现。如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如莫言的《生死轮回》,如陈忠实的《白鹿原》,如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

这些作品凡之都读过,由于篇幅较长,时间久远,可能不会在这里介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去阅读,这些作品都堪称可以回味一生的作品。

主题《兄弟》意义何在?

本篇推送最后一部分,凡之来给大家谈谈自己对于《兄弟》这部作品的理解。

“兄弟”二字,大部分情况下我们会做正面的解读,比如“情同手足”、“生死兄弟”。本部作品虽然描写了异父异母兄弟俩李光头和宋岗的故事,却反其道而行之,表现的是他们“不够兄弟”的一面。

何谓“不够兄弟”?

李兰临死前,作为哥哥的宋岗向母亲保证,“妈妈,你放心,只剩下最后一碗饭了,我一定让给李光头吃;只剩下最后一件农服了,我一定让给李光头穿”。

结果呢?李光头的初恋林红最终嫁给了宋岗。后来宋岗因为林红对李光头的不喜欢而和李光头“一刀两断”。

这够兄弟吗?

宋岗因为工厂裁员而失业,因扛米袋而弄坏了腰,因装水泥而弄坏了肺,到处做零工、代工,从而被当地人取笑为“首席代理”。

这时候李光头却早已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

在宋岗因为难处去找李光头时,李光头说到,

“我这些年太忙,都顾不上你了。我听说你伤了病了,一直想来看你,别的事一忙又忘记了。”

这是多么虚伪、客套的话语,这是“兄弟”之间的说辞吗?

至于后来宋岗外出打工,多年不回,林红成了李光头的情人,导致宋岗卧轨自杀,就是人性的问题了,也就没有必要谈论这种行为是否够兄弟了。

那么这种不够兄弟的行为是李光头和宋岗的错吗?

不,只能谈论原因,不能谈论对错。

原因是社会的转型,时代的洪流

作者在《后记》中说到,

“前一个是文革中的故事,那是一个精神狂热、本能压抑和命运惨烈的时代;后一个是现在的故事,那是一个伦理颠覆、浮躁纵欲和众生万象的时代。……连接这两个时代的纽带就是这兄弟两人,他们的生活在裂变中裂变,他们的悲喜在爆发中爆发,他们的命运和这两个时代一样的天翻地覆,最终他们必须恩怨交集的自食其果。”

这样一部篇幅较长的小说,通过多个人物,多个故事线来讲述了时代的变迁以及时代变化对人的影响。

林红就是一个典型。从最初的清纯少女,到结婚后的贤妻,再到后来李光头的情人,宋岗死后变成了足不出户的寡妇,最后变成了该地区红灯区的大姐大,让人倍感唏嘘。

不只是林红,时代在每个人物身上都留下了痕迹。

童铁匠、张裁缝、小关剪刀、余拔牙、王冰棍和苏妈,哪个不是市井之徒?哪个不是时代洪流下的小老百姓?

在时代变迁下,他们有的发家致富,有的成为了天涯沦落人,有的改了行,有的坚守着自己的小生意。

这,就是那个时代到这个时代的真实写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兄弟》被评''污垢斑斑的伟大作品'',余华:这是我最好的小说
《兄弟》男人外出打工,妻子便出轨首富小叔子,为爱还是为钱?
走进窄门
悦读荐书:《兄弟》余华
看余华《兄弟》:一个好爸爸
余华这些作品你都看懂了吗,其实可用一句话来概括,很好理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