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笔记:第二十二章,曲则全枉则直

道德经

第二十二章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 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重点:曲则全,多则惑、抱一为天下式,四不、诚

①曲则全:有所妨碍而曲,曲而不忘其本,不失其用故能全。枉,亦是受外力所迫而枉但不失其根本不失其所用终直矣。洼而盈,敝而新,少而得皆是此理。

多则惑:宠辱若惊,迷于外患于外。以多求安。多则说明不明本末之理,终惑矣。

②抱一为天下式:一,为大道,为本;式:标准,规范。

圣人一心向道,以此为本。以无为当作治国平天下的标准。

③四不: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皆属有为,有贵货,尚贤,见欲之危。若有所为则易招外力所扰,是以曲,枉,洼,敝,少,多。所以圣人用“四不”严格要求自己从而做到“不争”之德:不与己争,不与人争。

④诚:实在,的确。

说到曲则全的道理,不得不提一嘴“知行合一”的王阳明王文成公。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幼时名云。号阳明子,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史王守仁传》记载:“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

十八岁,守仁想通过剖析竹子以明格物致知之道理。连格七天七夜,把自己格到了病榻之上。这就是哲学史上著名的“守仁格竹”。二十岁,第一次参加乡试,中举人。二十八岁,礼部会试,赐二甲进士第七人,观政工部。

明武宗刚刚登基时,宦官刘瑾弄权,逮捕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王阳明(35岁)时任兵部主事上疏论救得罪了刘瑾,因此被贬龙场当驿丞(龙场的邮政局局长)。在去往龙场的路上为了逃脱刘瑾的杀害历经波折,大难不死。在龙场一待就是三年多。或许是因此事得到了明武宗的器重,刘瑾被诛杀后,王阳明在官场之上平步青云。从1506年冬被贬龙场任邮政局局长开始在此后的十年间屡次升迁直至1516年被举荐为右佥都御史。

1519年宁王叛乱。当时王阳明正领命前往福建地区平定民变,行至丰城而宁王宸濠谋反。《明史王守仁传》记载:“京师闻变,诸大臣震惧。王琼大言曰:‘王伯安居南昌上游,必擒贼’至是,果奏捷。帝时已亲征,自称威武大将军,率京边骁卒数万南下。”文成公和朝堂群臣的矛盾因此而生。“守仁乘忠、泰未至,先俘宸濠,发南昌。忠、泰以威武大将军檄邀之广信。守仁不与,间道趋玉山,上书请献俘,止帝南征。帝不许。。。守仁夜见永,颂其贤,因极言江西困敝,不堪六师扰。永深然之,曰:‘永此来,为调护圣躬,非邀功也。公大勋,永知之,但事不可直情耳。”(守仁先行将宁王俘获,去往南昌。忠,泰以皇帝的威武大将军之名义发信让守仁前往广信。守仁不同意抄近路急行去往玉山,同时上书给皇帝表示自己把反贼送过去,让皇帝不要往南行军了。明武宗不同意。。。守仁连夜见宦官永,赞颂他的贤德然后说明了他不希望皇帝南下的原因。永明白其中道理,但还是劝守仁行事不要太过刚直。)平定宁王之乱是王守仁一生最大的军事功绩,但却因在处理俘虏的问题上太过刚正不阿以至于得罪群臣。此后他的庙堂之路便急转直下。1521年,明世宗登基,论功行赏,重臣阳奉阴违:“封特进光禄大夫、柱国、新建伯,世袭,岁一千石。然不予铁券,岁禄亦不给。。。守仁愤甚。”

至此直到文成公五十七岁去世,始终没有得到公正的对待。如果在当初对待俘虏的问题上文成公懂得曲则全的道理,懂得不争之争,是否会有另一番光景呢?

就像李圣一直所提倡的以道为本,在文成公而言,也许一开始会觉得愤愤不平但是随着心学的成熟,对大道的体悟愈发深刻,这些身外之名利文成公怕是早已处之淡然了。本着以道为本的心思他才会不计前嫌在国家危难之时,在朝堂之上小人当权之时依然愿意临危受命为国分忧。所谓的不公也只是我等俗人的俗见而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守仁行书《文成遗墨》
明代王守仁行书《文成遗墨》(致张璁札卷)
明代王守仁行书《文成遗墨》
《明史·王守仁传》文言文阅读理解与答案解析(2022江西赣州适应性考试)
知行合一
王阳明提出的“格物致知”是什么意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