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试论学校研训一体化新体制的构建与运行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的全面推进,一种更加适合教师专业成长的 “研训一体化”新体制应运而生。

 

一、对研训一体化新体制的基本理解

 

研训一体化是一种学习发展方式。其核心是强调教学实践、培训提高、教学研究三方面的结合。一是把教育质量的提高转到以提高教师素质为基础的轨道上来,使学生素质的提高牢牢地建立在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之上,使教学实践、培训提高和教学研究三者在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共同目标下,实现有机的紧密结合;二是坚持把教师的培训提高与教学研究转到以教学实践为中心的轨道上来,把教师的发展融合于促进学生成长的过程之中,使教师的培训提高和教学研究在为教育教学服务的过程中,实现三者的紧密结合;三是把教师培训提高和教学研究工作转到以校为本的轨道上来,建立和完善校本研训制度,使教师的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紧密结合。只有把教师的发展与学生的成长紧密合起来,把教师的教学与学习进修、教学研究三者紧密结合在一起,教师的发展提高才更加方向明确、任务具体,教师的学习进修才更加有压力、有动力,有利于教师根据实际和需要,找准找准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确定着力解决的重难点,从而达到弥补不足、培育优势、发挥特长,实现教师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研训一体化是一种管理方式。推行研训一体化学习发展方式的关键和重要保证是建立研训一体化的管理方式。研训一体化管理方式包括市域和学校两个层面。我市市域层面的研训管理方式目前是一种协调式管理机制,即进修学校、教研室等机构独立存在,按照各自分工,强化进修与教研的紧密结合,密切配合,实现了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的整合。学校研训一体化管理体制由学校校长统一管理,要求把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职能统一起来,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统一起来,实现实体性的统一管理、统一运作,建立比较完善的校本研训制度。如有的学校建立了“、“、“研”一体化的师资培训模式。“学”即教师自学、互学、集体学;“教”既要求教师能教、会教、善教、乐教;“研”即会调研、会教研、会科研;“研”统一在“教”之中,在教中学,在教中研,从而达到学促教、学促研,教促学、教促研,研促教、研促学的目的。

 

二、构建学校研训一体化新体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基础教育对在职教师培训提高的要求看,全面推行学校研训一体化学习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主要在于

 

(一)推行研训一体化学习发展方式是大幅度提高教师职业岗位能力的有效方式。从我市实际状况看,障碍和限制教育质量提高的根本制约因素在教师,提高教育质量的基础和关键也在教师。教师年龄偏大是个普遍现象,好多学校老师平均年龄都在四十五岁以上,甚至一所学校根本看不到年轻老师。而且,随着生源的不断减少,教师编制会越来越宽,今后几年新进年轻老师的可能仍然不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专业化要求会越来越高。社会在向学校要质量,如何使教师应对新的挑战?怎样引领教师走上专业化发展之路?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就学校目前情况言,要送教师到上级培训机构参加培训,一是经费问题无法解决;二是培训学习时间和工作时间有很大的冲突;三是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培训效果难以迅速转化为教学效益。只有以校为本,紧密结合教学实际,立足于本职、本岗,立足于教师的专业要求,在教学中研究教学,将培训与教学研究紧密结合,才能解决上述问题。教师专业能力的形成主要在职后,全面提升教师素质和能力最快捷、最有效的方式是教师的在职培训提高。研训一体化学习发展方式就是适应中小学教师职业岗位能力提高应运而生的一种最基本、最有效的教师进修提高方式。

 

(二)研训一体化学习发展方式是中小学教师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基本方式。当前,全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正在发生着一系列根本性变化。教师队伍建设正在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提高型转变,由数量发展为主向质量提高为主转变;教师专业化发展正在从单一的学科专业化转向学科专业化和教育专业化共同发展的双学科专业化发展;教师继续教育正在从以学历进修为主转变为以非学历进修提高为主转变;教师学历进修正在从以学历达标培训为主转向以学历提高培训为主。以上四个方面的根本性转变,对中小学在职教师继续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严峻挑战。过去,我市教师的学历培训是取得显著成绩的。现在的非学历培训怎么搞?是强调理论学习,还是强调实践?还是将理论学习与老师的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实践证明,教师的非学历培训不仅要学理论,而且要通过实践把理论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还要运用理论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从经验中感悟真谛,才能真正有所收获。从经验中学习,实行研训一体化的学习发展方式是教师素质提升的一条有效途径。

 

(三)研训一体化学习发展方式是对长期以来中小学在职教师进修提高多样化方式的整合与发展。过去,在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工作中,往往把教师作为工作者、学习者和研究者的三种角色行为孤立起来对待。学校把老师作为工作者,进修学校把老师作为学习者,教研室把老师作为研究者。教师的教学、进修和教研互不联系。教师也往往认为只要教好书就尽职了,教育科研是“研究者”的事,教师自己无需去搞什么研究。近几年来,我市教研室和教师进修学校在工作上配合是相当紧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校老师的负担,增强了研训工作的效率。但这个配合还不够,还有待于真正建立市域性研训一体化的新体制,这种新体制可以先在学校建立起来。不管上面是什么管理体制,学校完全有能力实现这个整合。推行研训一体化学习发展方式,首先要求确立新的教师观,要把教师当作工作者、研究者、学习者的统一体。教师在学校首先是教育工作者,同时又是学习者,还是研究者。学习即工作,研究即工作;工作即研究,学习即研究;工作即学习,研究即学习。

 

(四)研训一体化学习发展方式是推进中小学教师实现双学科专业化的有效途径。当今对教师素质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要求教师的专业发展由单一的学科专业化向双学科专业化转变,即实现学科专业化和教育专业化。学科专业化主要采取学历培训的方式,而教育专业化就不能简单地采用学历培训的方式,而是主要通过教学实践、研究和培训等途径共同发挥作用。教育专业化水平的提升是一个综合发展的过程,离不开教育理论学习和培训的基础作用,离不开教学实践锻炼和教学经验的积累,离不开参与教学研究过程对实践经验的升华和对理论素养的提升,教师的教育专业化是一个学习进修、实践锻炼和反思式教研不断推进、相互结合的过程。只有采取研训一体化的学习发展方式,才能实现理论学习、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的紧密结合。

 

三、学校运行研训一体化新体制的基本策略

 

推行校本研训一体化,就要逐步形成学校培训、教研、科研三位一体的研训格局。

 

(一)学校要坚持研训一体化的统一管理。研训一身兼,整体谋划工作。学校教导室具有教研和培训双重职能。负责教师的学历提高和继续教育、各学科教师的教材教法培训、学科基本功训练、学科骨干教师培训等师训任务;负责教师现代教育科研方法培训、教育科研专题培训等。这样才能防止工作撞车,避免重复劳动,统一安排培训内容与时间。按照研训一体化要求整合培训内容。教师研训内容的选择以工作的急需为原则,坚持从实践中来,为教学实践服务。学校教研组也不适合于单科作战。各教研组除承担本学科教研和教师培训任务以外,还可根据自己的专长,负责不同专题的培训。如语文教研组长负责主讲教学常规专题,数学教研组长负责主讲教学基本功专题,思品教研组长负责主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科研方法专题等。采取分散和集中研训相结合的方式,每次的大型研训活动,有关的教研组都积极参与,联合作战。真正做到各学科协调一致,人力集中使用,设施、设备共享,工作融为一体。学校要建立校本研训的长效机制,形成教师参与研训活动的自觉性。把激发教师主动参与研训,让教师把参与研训当成一种自觉行为和内在需要作为前提,充分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因为,只有契合了教师内在需要的研训,才会有市场,而有市场的研训才是大众的研训。这样才有持久的动力,这个动力就是如何把“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这个叫了几年的新概念演绎为现实的根本所在,抓住了这个根本方能造就一批复合型、特长型、科研型的教师。

 

(二)创新多种有效形式,扎实开展校本研训。

 

针对当前中小学教师现状和实际问题,创新多种有效形式,扎实开展校本研训。一般来讲,有效的校本研训形式有以下几种:

 

第一、以学为训。主要是要求教师阅读一些专业书籍和教育期刊杂志,要求学校开放现代远程教育设备,通过教师自学的形式代替培训。要求教师学习必需有笔记,能够把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写出阅读体会,从而达到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的目的。

 

第二、以课代训。就是“教学型”校本研训,它是指围绕上好一节课而展开的研训,主要研究“什么是好课”,把研训融入备课、上课、说课、评课的全过程。以“课”为载体进行研训,研训成果的呈现方式是 “课例”, 也包括“说课稿”、“教学叙事”、“教学实录与反思”以及教学论文等。这是最直接的研训模式,也是校本研训中的重点,这种模式主要是锤炼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艺。所有的老师每学期必须讲一节课,不管是过关课、汇报课、实验课、研讨课、观摩课还是优质课,针对不同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通过以课代训的形式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的提高。

 

第三、以评代训。为了使课堂教学朝着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方向推进,在评课中,把培养学生在民主、平等的课堂交流中积极思考、提出问题、敢于发表不同意见作为评课重点。围绕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如何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展开讨论。课堂设计、教材处理、创设情境、启发探究等等都是研训的话题。教师在评课时,既说优劣,也谈自己改革思路,相互启发,努力使教师通过评课活动改变自己,改变教学,也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使评课真正成为教师学习提高的过程。同时还要对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发展性评价,建立教师发展的激励机制,促进教师发展。

 

第四、以研促训。就是“研究型”校本研训,它是指围绕教师的专业素养的某个侧面展开的研究,主要研究“什么是好教师”,把研究融入教学、教研、学习、培训的全过程。以“课题”为载体进行研训,研训成果的呈现形式是“案例”,以及研究报告、研究论文等。课题研训注重“实”字,特别注重教学过程中生成的问题和话题,把话题生成问题,把问题生成课题。没有课题的校本研训再好的形式也不会有好效果。学校要引导全体老师反思、分析、梳理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将其中最主要、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学校研训的总课题制定方案绘制网络图申报立项并认真开展研究按期完成研究任务。方案要有A级、B级、C级等,A级为学校总方案,B级为总课题下面的二级子课题,C级就为三级子课题或教师个人的问题。上一级方案对下一级一定要有明确的指令和指导效能,形成上下一致,彼此呼应,互为支撑的一个整体系统。否则,就会造成A级过大,B级过空,C级过虚的情况,最终影响问题不能解决。教师个人问题研训一览表的制定,是为了便于管理,管理者拿到表对全校老师的问题研训一目了然,谁、什么时候、完成什么研训任务,清楚得很。研训中要做到方案、计划、活动、记载、成效、研训报告、研训成果的一一对应。防止研训、记载、成果三张皮。

 

第五、以赛代训。这种模式主要是通过比赛的形式促使教师参加校本研训。比赛的内容比较广泛:有教师专业技能比赛、备课、说课、优质课比赛、教学反思比赛等等,每一次比赛对教师来说都是一次促进,每一次成功都是教师发展的新起点。

 

总之,开展以校为本的研训活动,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学校课改提出的最新最现实的要求,学校只要在实践中努力探索和完善符合教育发展的校本研训管理体系,就一定能够真正发挥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的积极作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校本研修制度
教育叙事研究与校本研究 - 箫羌教育 - 教师博客,中小学教师的精神家园!--全国中小学教...
课题研究计划表
教师专业成长培训计划
校本研修计划
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策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