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既雕既琢复归于朴】 我的章草创作思路 ——唐龙




【作者简介】


唐龙19887月生于四川三台。毕业于河南新乡医学院,大学期间,书法作品先后得到彭彤、张锦伟、王永峰、陈祺、樊子阳等老师指点,2011年与大学校友在校举办大学生书法篆刻三人展。大学毕业后,问道于李强、吴行、周斌、曹向春、张永乐等名家。近年受教于龚小膑、于江先生。

现为绵阳市文学与书画艺术研究院特聘书法家,三喜古镇书画院院长。


【2015年作品获奖入展情况】

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展

(中国书法家协会

四川省第二届文化美术奖

(省文化厅、省文联·四川省政府三年一届文化最高奖)

太极杯全国书画大赛 二等奖

(全国太极文化组委会)

“健康长沙”全国书法作品大赛 三等奖

(长沙市书法家协会)

'永逸杯'四川省首届行草书大展 优秀奖

(四川省书法家协会)

中国书法之乡·固始“根亲杯”第二届全国书法四条屏大奖赛 优秀奖

(河南省书画院)

乙未金秋——相约汝州全国书法名家邀请展 优秀奖

(汝州市人民画院)

翰墨三晋“田森杯”全国书画作品展 优秀奖

(临汾市文联)

屯垦业援疆情新疆兵团-美术书法作品邀请展 优秀奖

(台州市文联、市书协)

首届王冠杯全国书法名家作品展

(杭锦旗文化艺术研究院)

楚天杯全国书法大赛

(湖北省文联、省书协)

芙蓉绽放全国城市书法展

(成都市书法家协会)

月满中秋·口子窖杯全球华人书画名家作品联展

(杏花村书画院)

“新宝堂杯”主题词竞题全国书法征稿

(新会陈皮组委会、江门市文广新局)

继往开来·河南行草书法研究展

(河南省书协、省青年书协)





既雕既琢,复归于朴

——我的章草创作思路

文/唐 龙


汉代是我国第一个封建社会盛世,其文化体现出特有的“大汉气象”。他延续并发展了曾被秦帝国盛世一时中断的传统礼乐文化,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大统一的封建文化,统一性与综合性成为其最突出的特色:无为而治奠定了汉王朝的立国之本;独尊儒术造就了汉王朝的长治久安;龙凤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在强大的文化背景下,应运而生了汉代的通行字体——隶书,静穆中见伟岸,朴厚中得自然。与此同时,简牍帛书墨迹中也反映出另外一个趋势,即文字书写中笔画连带与偏旁结构的省略简化。这种与隶书同步发展、带有隶书式的波挑用笔的草书,被后人称为“章草”。唐张怀瓘《书断》说:“章草者,汉黄门令史游所作也”;又云,“章草即隶书之捷,草亦章草之捷也。”此话大致道出了章草的来龙去脉。



(与罗小平先生书信)


根据章草的风格特点,笔者将其归纳为如下几类:

一、古朴厚重型。以《平复帖》、王蘧常等章草为代表;

二、典雅婉约型。元明章草中多见此类,以《出师颂》、魏晋刻帖、赵孟頫、邓文原、宋克等书的《急就章》为典型;

三、原始型。此类章草处于隶书向章草过渡阶段,表现出天真无邪、一任自然的洒脱与浪漫。以公羊传砖、汉简、残纸等为代表,多为民间所书。



(临月仪贴 局部)



章草源于古隶。因此,章草的学习如若缺乏隶书的底子是无法写出原汁原味的章草的。我个人崇尚苍浑朴茂的艺术气象,向往庄子那“既雕既琢,复归于朴”的精神气息,最终想表现那苍茫古拙,朴厚自然的艺术风格。在隶书的选择上,我选取了《张迁碑》、《西狭颂》、《鲜于璜》、《好大王》等朴厚一路的进行临习;也偏爱原始烂漫,大爱《杨淮表》、《广武将军》、莱子侯刻石等,欲于其稚拙、憨态可掬的结体中发掘出创作的原动力。我学习章草有一定的偶然性,大学期间,写过很长一段时间魏碑刻石,龚小膑老师建议写写章草,正好可以和碑版的雄强大气相匹配。但因章草太过古朴,自己眼界尚未打开,一直未敢涉猎。去年适逢省行草展征稿,一直写碑较多的我才开始正式的章草临习。在龚老师的建议下,从《出师颂》入手,继而尝试了《月仪贴》、《江东帖》、《文武帖》等魏晋刻帖。而后又在自己一直钟爱的《平复帖》上着实下了一番功夫:从双钩,到线描,临摹了数百通,忙活得不亦乐乎。而《平复帖》字少,结字规律不易琢磨,创作中就捉襟见肘了。进而又重新回到魏晋刻帖中,同时加强了对《济白帖》等残纸的研究。创作中,我有意加大了块面线性对比,注重墨色的枯润浓淡,强化对笔肚的运用,使笔、墨、纸达到较好的契合点,并将篆隶的苍茫、浑穆用笔融入其中——我11届国展作品的风格大致是这种感觉。近段时间,为了加强章草体势的张力,同时使古拙味儿更浓,又在王蘧常上面下了一些功夫,希望能在王蘧常和《平复帖》上面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


(开张奇逸联)



(临王蘧常局部)

《易》云: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章草的学习,还应当寻根溯源,一方面向高古的取法靠拢,多学习经典作品;同时,也不应该局限于章草本身,毕竟,书法是线条的艺术,线条的质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决定书法的品格——篆书的学习对线条可谓功莫大焉:散氏盘的浪漫,大盂鼎的厚重,秦小篆的秀逸,汉金文的凝重,如果能将其充分运用到章草的创作中,想必定是另一番气象。



(四川省第二届文华奖入展作品·《二十四诗品》)



(《二十四诗品》局部)


清朝文学家李渔说:稻米煮饭的香气,真让人欢喜。我喜爱书法,像一泓清泉,简单而纯粹。在学习书法之余,我喜于钻研太极拳等传统文化,意欲在书法的线条上表现出太极的绵里裹铁;乐于聆听音乐之美,借音乐之旋律,表现书法的动感与节奏;更热爱大自然,品味大自然带给生命的激越与奥妙,再回至书斋,笔墨纸砚为友,青灯白茶为伴。同时,加强对大艺术门类的修养,多读,多看,多思,多悟。正如周斌老师所言:书法,最初拼的是技法,然后靠的是综合实力,最终赢在个人学养。



【其他作品欣赏】



(素心扇面)



(游神万古)



(廉以养德)




关注本平台,回复“唐龙”即可获得唐龙微信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著名书画家王庆昌艺术简介
唐龙书法作品选刊
《里耶秦简》对标国展,只需做到这一点......
聚焦唐龙第四届隶书展提名作品
刘丽萍:《月仪帖》的学习及临创转换
“章草之钥”开幕与展览作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