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轼:有一种修养,叫遇事不指责
文 | 儒风君 ·
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人与人之间相互关联。
无论利益感情,有关联就意味着有摩擦,有碰撞。
每个人都有可能犯错。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学会理解、学会宽容,才是人格成熟的标志。
遇事不指责,是一种修养
有个名叫韩宗儒的人,喜吃羊肉且与苏轼交情较深。
于是,他隔三岔五给苏轼写信,苏轼回信后,他就拿苏轼的手迹换钱,买羊肉吃。
后来黄庭坚知道了,就拿苏轼开玩笑:古有王羲之以字换鹅,今有老师以字换羊。
苏轼听完哈哈大笑。
一天,苏轼公务繁忙,韩宗儒一日之内连写了几封信。
还专门派了一个人站在门外等候回函,“立庭下督索甚急”。
苏轼幽默地告诉来人:“回去告诉韩宗儒先生,本官今日断屠!”
韩宗儒拿私人书信换钱,确实不太厚道。
但是苏轼却一笑置之,他的拒绝很幽默,没有长篇大论、上纲上线,让韩宗儒失了面子。
相反,很多人面对别人的过错,总要先指责一通。
埋怨这个埋怨那个,最终闹到不可开交,直至不欢而散。
遇事不指责,是一种修养。
人活在世上,难免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人,不顺心的事。
彼此指摘埋怨,是一种无意义的内耗,不妨大度处之,置之一笑。
宽容体谅,是真正成熟的标志
苏轼曾被章惇屡次迫害,章惇甚至一度贬苏轼到海南,想让他老死荒野。
可以说苏轼半生贬谪的命运,几乎都是拜章惇所赐。
苏轼大赦之后,章惇的儿子章援给苏轼写信,希望苏轼对章家网开一面,不要打击报复。
而苏轼在回信里说了这样一句话:“但以往者,更说何益”。
这样的迫害,被苏轼一句“更说何益”轻描淡写地带过。
事情已经过去了,就不要再提了。
他还给病中的章惇寄去药品,希望他能早日康复。
苏轼不再生这位老友的气,是因为他明白,两人若能生在“和平”年代,这份友谊必然是一段佳话。
可惜政治过度介入了他们的私谊,这是他们不愿看到,又无法回避的。
要怪只能怪这个时代,让人的心灵扭曲,要怪只能怪两人都入了仕途,同朝为官。
心灵是一个有限的容器,装得下仇恨,就放不下爱与温暖。
人生有更多美好的东西在等待自己,不指责他人,其实也是放过了自己。
将心比心,是最大的善良
苏东坡出任杭州行政长官的时候,遇到一个逃税的考生吴味道。
吴味道借苏轼的名义往京城运送纱布,被税吏抓获。
苏轼了解情况之后,知道吴味道借自己的名义运送纱布偷逃税款,只是因为赶考的路费不够,不得已出此下策。
苏轼非但没有追究,反而另外送了一批货给他,让他安心赶考。
苏轼曾说: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对于陌生人,他总是愿意从最好的方面揣度别人,宽宥别人。
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应该被尊重。
站在陌生人的角度,将心比心,懂得别人的不容易。
多一份宽宥,少一点指责,这是一个人最大的善良。
老子说:“大道之行,不责于人”。
不轻易指责,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智慧。
这样的人,心地阳光而美好,久而久之,福气自然到。
- END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有一种高级的修养,叫遇事不指责
有一种修养,叫遇事不责备
遇事不责备,才是一个人最高级的修养
有一种高级的修养,叫遇事不指责!
有一种修养,叫遇事不指责!
一个人最高级的修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