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绪论
主导思想——整体观念
理论基础——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
诊疗特点——辩证论治

理论体系的形成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初步形成
原因:
1、长期医疗经验的积累
起源可追溯到远古时期。西周、战国已对疾病有相当程度的认识。
代表人物:扁鹊。
医疗手法:药物、针砭、醪醴、导引等

2、古代自然科学的渗透
受其他学科的影响:天文、历法、气象、农业、数学(如医和提出的六气致病,已认识到自然气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3、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
一元论精气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易经)

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
中医四大经典著作:
1、《黄帝内经》、《难经》奠定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
2、《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学辩证诊治理论体系的基础
3、《神农本草经》为中医学理论体系提供了较系统的药物学知识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四大经典使中医学术界有了统一的学术范式,从而促使医学呈现出较快的发展趋势。
继《伤寒论》、《金匮要略》之后,历代医家大多结合临床医疗实践,从不同角度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
晋代王叔和《脉经》、西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隋代巢元方等编写《诸病源候论》、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王涛《外台秘要》、南齐龚庆宣《刘涓子鬼遗方》、唐代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昝毅《经效产宝》
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钱乙《小儿药证直诀》
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刘河间)——主火论、张从正(张子和)——攻邪论、李杲(李东垣)——主气、脾胃派、朱震享(朱丹溪)滋阴派。
明清时期《证治准绳》、《景岳全书》、张氏医通》、《医学纲目》、《医宗金鉴》、《四库全书-子部-医家类》、《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本草纲目》,发展显著,藏象理论、病源学说等方面深入、温病学派的崛起。明代吴又可《温疫论》——温病学说、清代叶桂—卫气营血温病病机传变规律及其辩证论治。吴塘创立三焦温病病机传变规律及其辩证论治。叶天士、吴鞠通等温病成就算成体系。
王清任重视解剖——《医林改错》,发展了瘀血致病的理论。
近代和现代:
中西医结合、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
曹炳章《中国医学大成》》、各版教材等等……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内容和基本特点

内容:
指导思想: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学说
理论核心:脏腑经络学说
诊疗特点:辩证论治

基本特点:
整体观念、恒动观念、辩证论治

整体观念:
人体内脏和体表各部组织、器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四时气候、地土方宜、周围环境等因素对人体生理病理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强调人体内部的统一性;重视机体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

统一性、完整性、联系性。强调观察分析和研究处理问题时,须注重事物本身所存在的统一性、完整性和联系性。

人是一个有机整体

1、形体结构:各组织器官在结构上是相互沟通的,任何局部都是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与整体在形态结构上有着密切的关联。

2、生命基本物资:组织器官及其维持其机能活动的物质是同一的(精气血津液)分布和运行于全身,以完成机能活动。

3、机能活动: 组织结构的整体性和基本物质的同一性决定了各种不同机能活动之间的密切联系性,互根互用,协调制约,相互影响。(如身心之间的关系,“形与神俱”,“形神合一”)

4、病理变化:各脏腑组织之间,各局部与整体之间,在病理上可相互影响、相互传变而产生复杂的病理变化 。

生理:

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把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系统 全身组织器官组合成一整体。
机能活动体现为脏腑组织正常地进行各自的功能活动,不过亢也无不及,亦有五行相生相克关系(相辅相成的协同作用和相反相成的制约作用,使整体机能处于协调稳定状态)
功能上相互协调、在病理上相互影响。

病理:
整体分析疾病的病理病机,着眼于局部病变所引起的整体病理反应。重视局部病变与其相关内存脏腑之联系,强调该病变与其他脏腑之间的相互影响。
病理上的整体性体现在病变的相互影响和传变方面。

诊断:
“有诸内必行诸外”“视其处应,以知其内藏,则知所病矣”
具体体现:望闻问切、审察内外、四诊合参

治疗:
通过整体的治疗效应达到消除病邪治愈疾病的目的。具体体现——辩证论治

总结:
组织形态:相互沟通,有层次结构
物质组成:同一,精、气、血、津、液等时刻灌注全身并循环不休
机能活动:相互协调、相互制约、互根互用
病理变化:相互影响、互为因果
故:认识 和阐述人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时,都贯穿着“人是一个有机整体”这一基本观点。

人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
外界环境是指人类赖以存在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天人合一)
人与外界密切联系,在能动地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维持着自身稳定的机能活动。

人和自然界的统一性
人禀天地之气而生存:人类是自然界的产物,又在自然界中生存。
自然界对人体的影响:自然界中,四时气候、地土方宜等均给予人的生命活动与疾病以深刻的影响。如:季节气候、昼夜晨昏、地区方域、社会结构、适应环境。

整体观念的意义

生理:人体正常生命活动一方面要靠各脏腑发挥自己的功能,另一方面要靠脏腑间相辅相成的协同作用才能维持。

病理:从整体来探索生命活动的规律;在分析疾病的病理机制时,着眼于整体、局部病变所引起的病理反映,把局部病理变化与整体病理反映统一起来。重视局部病变和与之直接相关的脏腑;强调病变与其他脏腑之间有关系,根据生克制化理论来揭示脏腑间的疾病传变规律。

诊断:诊断疾病必须结合致病的内外因素加以全面考察。运用四诊方法,全面了解病情,分析研究,把病因、病位、性质及致病因素与机体相互作用的反应状态概括起来,作出正确的诊断。具体体现——“四诊合参”;“审察内外”。

防治:遵循人体内外环境相统一的客观规律。

中医学的基本原则:置人于自然、社会环境的变化之中,以分析其机能状态,结合环境变化的各种因素进行诊断、治疗、预防、康复。

恒动观念

基本概念: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及其固有属性。世界上的各种现象都是物质运动的表现形式。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静止则是相对的、暂时的和局部的。静止是物质运动的特殊形式。
中医学用运动的、变化的、发展的,而不是静止的、不变的、僵化的观点,来分析研究生命、健康和疾病等医学问题,这种观点称之为恒动观念

内容:世界是运动着的世界,一切物质,包括整个自然界,都处于永恒的无休止的运动之中,动而不息是自然界的根本规律。“
世界是物质“气”的世界,物质气不停息地进行升降出入运动,物质世界因运动而存在。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为形、气两大类,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为形气相互转化。中医学用气的运动和形气转化的观点,来说明生命、健康和疾病等问题。
人体生命运动始终保持着动静和谐状态,维持着动静对立统二的整体性,从而保证了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意义:阴阳动静对立统一观点贯穿于中医学各个领域之中,正确地指导人们认识生命与健康、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以及预防与康复等。
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以及机体与外部环境的阴阳平衡是为健康。
阴阳动态平衡的破坏意味着疾病。

辩证观念

中医学用矛盾的整体的运动的观点看待生命、健康和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的思想,称之为中医学辩证观念。

中医学认为:自然界、物质、人体都是永恒地以升、降、出、入的形式运动着的,动态平衡,显示出生命过程的生、长、壮、老、已的各个阶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老辈中医治学门径
中医基
中医适宜技术讲座
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及思维方法(2) ...
初识中医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