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言恭达篆书《诗经·大雅·绵》的艺术特色和时代价值(一)

周原膴膴 其命维新——言恭达篆书《诗经·大雅·绵》的艺术特色和时代价值

作者:杨晓辉(清华大学博士后)

三千多年前,周先王古公亶父率领姬姓族人,循漆水逾梁山来到岐山脚下的周原,开疆沃土,筑室于兹,孕育了伟大的西周王朝,建立起中华民族世代传承和遵循的礼仪典范,创造了影响中国文字发展命运的周秦系统文字,成为中华文明和民族精神的源头。因此这块土地自古就赋有神圣性和庄严感,始终与历代文人雅士之间有着尤为密切的血脉因缘。

时在己亥之春,我国当代最为著名的书法家之一、文化学者言恭达教授,寄予对周秦文明的敬畏和文化复兴的担当,以其深厚的学术涵养和高超的书法造诣,精心创作出巨幅大篆作品《诗经·大雅·绵》,并永久珍藏于宝鸡中国青铜器博物院。此作书艺之高妙,发愿之弘远,观者无不为之震撼与赞叹,故略述其艺术特色和时代价值,与君同赏以共勉。

此作以大篆书体为之,是目前言恭达先生大篆作品中字数最多、尺幅最大者,其纵 190厘米、横710厘米,书写主体内容《诗经·大雅·绵》共 224字, 用生宣纸、长锋羊毫笔和水墨等材质。结尾落款“中国青铜器博物院惠存,岁次己亥初日书《诗经·大雅·绵》海虞言恭达于抱云堂”,钤白文“言恭达印”、朱文“抱云堂”。

一、珠联璧合:诗文与书艺相得益彰

言恭达篆书《诗经·大雅·绵》作品的文辞内容和书法艺术之间的完美融合, 是此作堪称经典的基础要素。纵观历史,那些深入人心、家喻户晓的书法经典作品,其本身也是文学史上的经典名篇。诸如王右军之《兰亭序》、苏东坡之《黄州寒食诗帖》等等,可以说是集锦绣文章和经典书法于一身,互为彼此、相得益彰,只一件作品即超越了我们近代专门的学科所指,可谓文学与艺术同辉,诠释出“文以载道”的至高境界和文化内涵。

此作文辞内容《诗经·大雅·绵》,出自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全诗记录周先王古公亶父率领周人在岐山周原开疆沃土,以及周文王继承遗训,建国立业的史实。其诗之美亦如清初文人王夫之所论:“如群川之洊流也,如春华之喧发也,如风之吹万而各以籁鸣也。”如此经典彰显先贤的文明和智慧,不仅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史诗,更是宝鸡地域文化辉煌历史的写照。历史经典如星汉灿烂,后来者唯沐其光方能续写华章。今言恭达先生书此诗,已是历史给予的命题,即从书写经典到对话经典,最终创造经典。

于此至少有两个方面值得注意。其一,言先生以大篆金文书体形式进行创作。书体作为书法艺术基本的表现形式,不同书体的使用直接影响着整幅作品的艺术风格,体现着书家对书写内容的理解和艺术精神的表达。言先生选择商周金文大篆书体形式书写此文,正是基于对书写内容的深刻理解和周秦文化核心精神的深入思考。当然,最关键之处还是得益于其几十年来对于甲骨文、钟鼎文及各类大篆文字的精深研习和不懈探索,时至今日,言先生的大篆书法已融会历史经典,博取众家之长,呈现自家法度和风貌。观此作静穆古雅的金文大篆,既与《诗经·大雅·绵》的诗文情感和历史史实相契合,又与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一件件国宝重器交相辉映,这也是其他书体风格所无法产生的历史共鸣感。

其二,即是言先生深厚的古文字学术积淀。《诗经·大雅·绵》此篇全文共224字,创作如此大数量的古文字书法作品,最基本的要解决好两个问题:第一,即是要确保每个独立文字的写法在商周金文系统中的正确性;第二,又要做到重复或反复出现的同一文字,在书写时的多样性。要同时解决好这两个基本问题,首先考验的是书家对古文字知识的学术积累。虽然《诗经》的创作年代可上溯到周代初期,但现今书写者却没有可以直接逐字依照的商周金文史料,唯有从历代出土的商周青铜器铭文及其他各类同时期文字遗迹中寻找依照法则,但此篇文字中即有不少是商周金文系统文字遗迹中没有的,由此只能通过学理考证,借鉴时代最近者书之,诸如作品首行中的“瓞”字即是此类情形。同时《诗经》作为我国早期诗歌的开端者,其行文中有诸多同一字反复使用的现象,如此篇中“迺”与“乃”互通又杂用,仅同一“迺”字在全文中就出现13次之多,而观言先生此作13个“迺”字的写法,既遵循金文法则,却又无一雷同,字形势态丰富多姿。

当然,伴随近代以来学科分化的进程,当代书法界更加关注书法创作中的笔墨技巧和形式语言的锤炼,虽然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笔墨形式和优秀作品,也加快了书法艺术化的进程。但在此过程中似乎缺乏了早期书法史中对文辞内容和书法笔墨之间的相互融通与有机统一。新的时期我们应该重新审视书法艺术所面临的困境。在此情境下,时代似乎愈发呼唤“通才”,亦如当代学界越来 越缺少能兼顾精湛的书法技艺和深厚的古文字学养者一样,言先生即是以此对话经典、演绎经典,使得古代文学与书法艺术相得益彰、珠联璧合,创造出时代经典。

(全文共分四部分,本篇为第一部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书法中的六体介绍
篆书书家谈篆书
谈篆书的临写与创作
论汉字与书法艺术
中国书法艺术欣赏(一)
篆书书法的学习经验分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