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林语堂:书法是游戏,是中国人艺术心灵的极致

中国古代文人与西方艺术家全然不同,对于大多数文人墨客来说,写字、作诗、绘画都是休闲娱乐一事,他们在仕途上或坦荡或坎坷,都会吟诗一首或挥毫泼墨以抒心中之情,这对于创作者来说是自由的,没有任何强制要求,此为林语堂所谓“游戏精神”。

西方艺术家也有游戏精神,但他们大多以“艺术”为生,是职业的艺术家。他们需要不断地创作艺术作品才能维持生存,可以说,很大程度上艺术创作是受生活所迫。

林语堂 为陈守荆书五言联

林语堂谈论这一观点时,以文人画引出:“这是文人学士的一种消遣方法,处于游戏形质,与作书吟诗无异,故没有一些沉滞不活泼的神态。”从创作的动机来看,林语堂把绘画与书法归为一类,使用工具和表达方式都大体相同,需要笔墨纸相互配合,所创作出的作品全凭作者心性。文人学士长时间触摸毛笔,早已习惯了用笔的方法与技巧,深谙笔性,不管是绘画还是书法,都是作者在有充沛精力下,以愉悦心情、调剂身心而做的娱乐性行为。

相比于西方艺术家而言,中国古代文人多是达官贵人或者官宦子弟,他们往往不需要以艺术创作维持生计,如王羲之、颜真卿、苏东坡等人都是如此。再有,很多书家喜欢酣酒畅饮,似醉非醉时,大笔一挥,乘兴而作,大量的题壁作品、上乘佳作都由此诞生,这些艺术作品甚至作者本人都无法再次复制和还原,是艺术创作的感性表达,少有理性在其中。

林语堂 为爱女林太乙书格言

林语堂看到了书法与自然和欣赏者之间的共鸣,是一种心灵化的沟通、意气上的相投,这就需要艺术作品具有主次分明、潇洒自如、风格飘逸的特点。“在书法上,也许只有在书法上,我们才能够看到中国人艺术心灵的极致”。中国的书法来自书者的心灵,林语堂以中国文化为代表提及“龙”的例子。龙是中国人的图腾,古代皇帝以龙为权力的象征,化自己为龙之子。“龙代表着来生来世,代表着我们先前提到的‘逸’的原则,代表着伟大的道教智慧,因为它常常藏身于云雾之间,偶尔才露其全貌。这也是伟大的中国人的做法。

中国人具有完美的智慧和力量,却常常藏而不露”。在这里,林语堂提出了“逸”的观点。李嗣真《书后品》说:“吾作《诗品》,犹希闻偶合神交、自然冥契者,是才难也。及其作《书评》而登逸品数者四人,故知艺之为末,信也。虽然,若超吾逸品之才者,亦当绝终古,无复继作也。”其中“偶合神交、自然冥契”,与道家“天人合一”的旨趣是相通的。

林语堂 行书录苏轼词

因此,林语堂也继承这一思想,认为“逸”是中国书法的最高追求,当然,只有具有游戏精神,才能达到“逸”。这是用理性和语言难以描绘的,因为它神秘而内在。艺术以个人情性为基础,以消遣为主要目的,只为寻求心中的那分自由宁静,怀着向往的心态进行创作。林语堂所主张的“游戏的艺术观”不是不负责任和毫无道德的游戏玩乐,而是以快乐的方式反映人生和生活的本相,从而使读者在愉悦中得艺术的熏陶以及获得美的体验。(节选自:“林语堂的书法观”)

林语堂作品选刊

林语堂 淡泊明志

林语堂致王云五有关为蔡元培子女教育基金捐款的信札

林语堂致刘绍唐书幅

林语堂 行书宋词

林语堂致梁寒操信札

林语堂 《咏烟》未刊诗稿

供稿:2020《书法报》第22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林语堂:如果不懂得中国书法,就无法谈论中国的艺术
【书法欣赏】弘一法师书法作品赏析
活着的感觉——吴振立书法探讨
西山老人草书 临《王羲之法帖》之一
曾翔:丑到极致就是一种美的极致!
笑翁荐书(三十):她们谋生亦谋爱,五本关于女人传记的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