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设计灵感丨监狱建筑改造大挑战,去过的人都得到了“救赎”
userphoto

2022.11.01 江苏

关注

监狱建筑改造的想象力,能有多大?

在人们的印象中,监狱有着高高的密不透风的围墙、管理森严的牢房,空间氛围冰冷、压抑、禁锢,让人难以想象。那么,当监狱空间结束历史使命,留下来的闲置空间应该如何通过改造重获新生?

监狱是否可以被美化?它给建筑师们带来了怎样的挑战?它将如何抛弃监禁功能与不同生活场景、业态结合?它是否可以被注入新的文化?它真的可以融入社会吗?它甚至可以推动城市文明的包容和进步?

本期,我们盘点了10个国内外监狱改造案例,它们被改造为博物馆、学校、酒店、公园、社会中心......它们来自西班牙、丹麦、德国、荷兰等数个国家/地区,其中还有来自国内的首个监狱改造文创园。

一起步入,发现监狱充满想象力的新呈现。

西班牙·伊比利亚博物馆

监狱空间变成文化博物馆,是不是在一定程度上也象征着这个城市的包容和文明进步?

位于西班牙的哈恩监狱在2001年停止使用后,地方政府将空间变成了伊比利亚博物馆,由EDDEA参与设计,展示西班牙在伊比利亚半岛的辉煌历史。这可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致力于展示伊比利亚人民、文化以及标志的博物馆。

Museo IBERO。图片源于divisare

博物馆位于商业区的交通要道交汇处,设计师在设计之初根据项目的地理位置构想了一个“城市广场”的概念,为哈恩市民提供了公共空间和文化活动场所。

Museo IBERO。图片源于divisare

露天空间不仅和建筑体外立面相互映衬和谐,还从城市发展角度带来了更多可以停留的地方,优化了建筑与周边环境的联系,创造了连贯的内外空间。

Museo IBERO室内。图片源于divisare

由监狱的格局改变成艺术空间,首先需要将建筑内部许多小隔间打通,重新定义空间内部的功能。其次,对参观者而言,博物馆光照十分重要,设计师利用天井透光保持馆内明亮。

建筑外形以多个现代化的立方体构建而成,用经典的大地色彩和石材,让建筑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博物馆展览时常更新,还常常开展公共教育活动,为周围居民带来丰富的休闲生活。

Museo IBERO。图片源于divisare

伊比利亚博物馆在考古学及人类学领域宣传伊比利亚艺术,伊比利亚文化是多种文化的融合,面对当今正在消融的多元文化和让世界趋同的全球化,一个拥有悠久的文化历史的专业伊比利亚文化博物馆,是值得保护的。

丹麦·霍尔森斯监狱博物馆

和伊比利亚博物馆改造不同,霍尔森斯监狱博物馆用途更加多样,可以办商务会议,也可以开办音乐会,是一个综合性空间。

这个位于丹麦的改造项目,继2016年在Cubo Arkitekter事务所的扩建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监狱博物馆。

上图:改造前的霍尔森斯监狱。图片源于网络

下图:改造后的霍尔森斯监狱博物馆 。图片源于forgemind

霍尔森斯监狱博物馆“西厅”的改造可以理解为“拆毁”+“搭建”,通过拆除掉原有结构,还原更加规整的空间边界,再将拆除后的空间纳入原有空间,搭建了简洁透光的屋顶。

屋顶让空间功能更加灵活可变,人造的云朵和明亮的天空让人仿佛置身室外,同时又可作为遮阳屏障。

霍尔森斯监狱博物馆 。图片源于forgemind

新的“西大厅”具有和旧监狱极强的对比,一白一黑,一亮一暗,从空间设计上给人以完全不同的体验。

新的改造设计也十分符合当下的设计趋势,混凝土的使用让空间颇有工业风的味道。

全新的“西大厅”空旷的室内空间不受天气限制,能很好地灵活设置空间布局。这里宽阔的空间十分适合开音乐会,美国重金属乐队Metallica就曾在此举办过音乐会。

霍尔森斯监狱博物馆 。图片源于forgemind

新与旧共存是设计师最初就有的想法,改造后的空间,成为了一个服务于公共活动的空间,城市中的文化活动正是因为这样的空间才得到更快的发展。

德国·威尔米娜酒店

这座拥有19 世纪后期威廉风格的大楼,原本是女子监狱,其独特的场地条件,或许为建筑夫妻档Armand Grüntuch与Almut Grüntuch-Ernst的改造加了许多分。

左图:19世纪老照片,监狱的背面。图片源于网络

右图:威尔米娜酒店 。图片源于mottimes

改造后的空间如今是展示当代艺术的艺廊,也是饭店和酒店,设计师将空间重新开口、新建,利用挑高的空间增加了浪漫的灯饰,并将原本高处的窗户向下移动、重新规划动线,开出了一道门来迎接旅客。

威尔米娜酒店 。图片源于mottimes

整个空间完全摆脱了监狱的氛围,设计师在建筑受文化资产保护,无法拆除的条件下,依然找到空间的可塑性,原本封闭的牢房,在他们的改造下,复活成了一个现代化的温馨酒店。

威尔米娜酒店 。图片源于mottimes

前监狱的牢房被改造成宽敞的客房,摆脱了阴暗湿冷,每个房间以浅色、柔软的质地营造出舒缓的休憩空间。

威尔米娜酒店 。图片源于mottimes

这次成功的翻新,让项目建筑师获得了三年一度的德国建筑奖BDA prize。

Grüntuch Ernst Architects 创办人Armand Grüntuch与Almut Grüntuch-Ernst。图片源于mottimes

荷兰·阿姆斯特丹英国学校

监狱和学校,一个需要压抑天性,一个需要保护和启发天性,听起来有点完全是两个风格。设计师会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Havenstraat 6监狱建于1888-1891年间,1978年由Atelier PRO architects设计改造为阿姆斯特丹英国学校。

19 世纪的阿姆斯特丹监狱 。图片源于网络

阿姆斯特丹英国学校。 图片源于wooooooow

设计师首先增加了绿植,他认为,校园也可以成为一个良好的城市街区。通过绿色的树篱,为儿童打造出适合户外活动的环境,他们可以在这里游戏和运动。

阿姆斯特丹英国学校。 图片源于wooooooow

其次,设计师增加了四个侧翼,在原来的建筑上修建出多的空间,使旧与新的部分结合起来。每个新增的部分也为学校各个年龄段的孩子上课、活动设计了不同功能。

阿姆斯特丹英国学校。 图片源于wooooooow

新增的空间分为静态和动态的两种区域,各自互不打扰,但又能灵活变通,例如折叠门的设计适应多种场景变化。

阿姆斯特丹英国学校。 图片源于wooooooow

设计师用极具英国特色的顶塔和螺旋楼梯带给学生们在校园的特别体验, 在玩耍的同时,还能享受充足的日照。

阿姆斯特丹英国学校。 图片源于wooooooow

同时,监狱的原有构造也成了学校的风景,这也对设计师们发出了提问,校园建筑是否可以再天马行空一些?

西班牙·埃尔罗瑟社会中心

埃尔罗瑟社会中心 。图片源于archdaily

埃尔罗瑟社会中心位于西班牙,原本是雷乌斯的旧监狱,由Gallego Arquitectura和Josep Ferrando Architecture改造,改造后的空间包括一个流浪者收容所、一个救济厨房和一个社区空间,汇集了该市所有的社会服务,使之成为同类中的第一个综合设施。

社会中心体现着城市对弱势群体的关怀,不仅拥有政治意义,建筑师本身也会将更多人性化的思考带入项目之中。

埃尔罗瑟社会中心。 图片源于archdaily

该建筑从监狱到学校,如今改为社会中心,经历了多次改建。设计师保持了原有的简朴结构做了一些调整。

如增加了轻盈和现代的新元素,搭建骨架、灯光和管道等。另外,给两个庭院赋予新的开口,以帕拉第奥风格(Palladian-style)创造视线的通透性,并消除了空间的封闭性。

埃尔罗瑟社会中心。 图片源于archdaily

拆除了原有的围墙,将其变成一个向城市开放的公共空间,同时,保留了具有纪念意义的入口,提高该设施的遗产价值。

中国·香港大馆

香港大馆位于香港岛商业中心,由建筑师赫尔佐格 ·德梅隆参与改造。该建筑是前中央警署、中央裁判法院及域多利监狱,是一座由多个历史建筑组成并被围墙围起来的古建筑群。古建筑群的设计,让寸土寸金的香港市中心有了一片悠闲的庭院。

约摄于1950年代后期的营房大楼。图片源于网络

香港大馆 。图片源于archdaily

新建筑的修建保留了其庭院优势,设计师用铝制的材料铺就外立面,具有现代感,给广场带来了新的活力,并通过偏移,创造出与周围历史建筑物间隔性的保护空间。

香港大馆 。图片源于archdaily

新空间向上盘旋而建,保证了宽敞的室内聚会和活动。在第二层,还特意设计了露天的空间,让消费者能够松弛地享受片刻风景。

域多利监狱修复后现为博物馆,许多的空间都还保留着过去的环境状态,讲述着香港过去的历史。

香港大馆 。图片源于archdaily

建筑内悠久历史散发出浓厚的人文氛围,来到这,人们可以通过导览团看见历史文物,了解空间故事及参加多元的当代艺术展览等活动,深入地探索香港历史。

智利·瓦尔帕莱索文化公园

瓦尔帕莱索文化公园曾经是古斯托·皮诺切特统治时期关押政治犯的监狱,该监狱于1999年关闭,经HLPS改造后成为瓦尔帕莱索文化公园并于2013年重新对外开放。

瓦尔帕莱索文化公园的改造完全看不见曾经监狱建筑的影子,很好地诠释了“如何将一个封闭的监狱转化成为一个开放的空间”。

瓦尔帕莱索文化公园 。图片源于archdaily

设计师只保留了原有建筑的走廊,并以此高度为标准,建造了一堵墙,去除了多余的装饰,让墙变为抽象的概念,并且,透过围墙能够看见山丘和大海。

瓦尔帕莱索文化公园 。图片源于archdaily

设计师想尽办法保留更多的公共空间,保持原有的公园面积,将新建筑架空在公园上方。这种建筑方法在当下已十分常见。通过一系列四边形的支架结构,上方密封和沉重的结构以一种温和而有效的方式从地面架空。

瓦尔帕莱索文化公园 。图片源于archdaily

文化中心的长廊一直延伸到周围的峡谷中,公园广场种满了黄檀木、南美洲刺桐和玉兰树,还有小棕榈树林引导人们走向主入口,在广场上,人们可以开展更多户外活动。

瓦尔帕莱索文化公园 。图片源于archdaily

这个项目让我们对公园和公共空间的改造拥有更多样化的思考,它合理利用不同地形,留下了一个开阔的公园和有意思的公共空间,重新定义了公园、社区和山丘的关系。

巴西·圣保罗图书馆

2010年Aflalo and Gasperini Architects将监狱改造成了圣保罗图书馆,位于一个属于新青年的公园内,不像传统图书馆那样一板一眼,这里更多的是给人们带来新鲜的文化和娱乐体验。

圣保罗图书馆 。图片源于archdaily

建筑架空在地面之上,地面上支撑结构像帐篷一样,为地面的活动遮风挡雨,同时具有不错的装饰效果。

圣保罗图书馆 。图片源于网络

整个馆内呈矩形,空间布局由多个小矩形构成,图书馆分为两层,二楼以回字形呈现,陈列尺寸统一的书架和阅读桌椅,设有专属的阅读和多媒体区。一楼相较于二楼拥有更多空间,有娱乐区域、小礼堂和专为儿童和青少年打造的阅读空间。

圣保罗图书馆 。图片源于网络

二楼人性化地为各种残障人士设计了座椅。该建筑还有触觉地板、盲文铭文以及便捷的坡道,为残障人士提供了出行和阅读的保障。

澳大利亚·乌伦巴拉剧院

从监狱到大学,再到乌伦巴拉剧院,澳大利亚这所建筑已经历了一百五十年的风雨。Y2建筑事务所于2006年重新修缮破烂不堪的监狱,项目方戴尔·皮尔斯认为,这里的条件做剧院非常合适,希望它成为更好的公共建筑。

乌伦巴拉剧院 。图片源于archdaily

带有古罗马建筑风格的乌伦巴拉剧院,结合本身的弧顶让空间艺术氛围浓厚,在设计师的改良下,空间变身为提供了一系列酒店艺术、音乐与表演艺术教学空间。不仅如此,它还囊括了一个1000座的社区剧院,总面积达6500平方米。

乌伦巴拉剧院旧态 。图片源于网络

乌伦巴拉剧院 。图片源于archdaily

设计师保留了监狱空间并将其融入设计内,引导游客进入监狱墙缺口,在中央大厅的走廊上也有着新旧空间的结合,暴露的旧空间积极地呈现在新空间内。

乌伦巴拉剧院 。图片源于archdaily

建筑设计为这里的学生带来了更多的音乐资源,不仅有世界顶级的音乐家被这里吸引,还给剧院带来了更多收益,为扩建剧场、舞蹈工作室等带来更多可能。

中国·合柴1972文创园

城市文化空间合柴1972文创园前身是工厂和监狱,在合肥滨投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改造和运营后,似乎将其价值发挥到了最大。

合柴1972新旧对比。图片源于网络

合柴1972最大化地保留了建筑体,增加了现代化的表现方式,园区内有合柴时光展厅,专门陈列过往的纪念物品;合肥当代美术馆将高品质的艺术与创意引进安徽,促进安徽省的艺术交流和发展;圆仓本是燃料仓储室,拥有当代稀缺的建筑构造和设计,如今成为了线下文创体验店。

合柴1972艺术空间。图片源于网络

合柴1972的文创园区2019年运营到现在已有一定的知名度,常年开设的展览和活动都紧跟艺术潮流,例如近期正在举行的达·芬奇装置艺术展、吉力个人插画展以及情景喜剧演出和书法作品展,受众面十分广,如果你要去合肥,不妨去走走。

合柴1972艺术装置。图片源于网络

除了这些有趣案例,未来是否会出现更加有意思的改造?国内的改造项目会不会出现新的佼佼者?值得期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有哪些推荐的作品集制作必备资源网站? ▎设计留学你问我答
狂揽建筑奥斯卡,登上最高级别国际展台……2021年震惊世界的15个中国本土新建筑
建筑师非去不可的20个新博物馆!
经典案例分析:杭州古墩路小学
经验谈 No.32 | 福大情侣档二次暴击,UCL、HKU、爱宝Part2大满贯,国庆也要看甜甜的恋爱
人情化与地域性倾向视角下的新乡土建筑解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