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北农业现代化 要实现四个转变

    当前,江苏农业发展从总体上来说虽然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为苏北农业现代化进程缓慢,原因有苏北地区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工业发展偏好的替代效应、设施农业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配套制度改革的不协调性等。为加快推进苏北农业现代化进程,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打破传统观念,推进四个转变。首先,要从外部助推农业向培育农业内在发展动力转变。对此,需要将当前苏北农业的内在动力主要转向于:寻求更具效率的农地承包经营权的实现形式、提升土地的财产性价值、培育现代农业的组织载体、扩大并培育农业现代新型产业要素等。其次,要从单一发展农业向产业协调推进转变。对此,不仅要重视工农的良性互动,而且还要注重现代科技对于传统农业的创新升级,通过增加研发投入、引进高端设备、培育科技人员等,多方位协同增进农业发展的现代要素。第三,要从过多强调土地的保障功能向发挥土地的要素生产力转变。对此,要打破土地的“强保障性”和“弱要素性”结构,通过将以耕作为主的传统经营性收入转变到以土地增值、土地服务等为主的现代多样性收入,弱化土地的保障性功能。第四,要从“吃饭农业”向内涵农业转变。以粮食生产为例,其功能内涵除了基本的粮食消费、食品加工和粮食储备等外,还可以延展为粮食国际援助、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等。

    2.创新经营方式,增强内生动力。增强苏北农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是推进苏北农业现代化所应有的题中之意。这不仅要提升农业发展的规模化、组织化、社会化和资本化等的水平,而且还要创新多样化的经营方式,并通过农地流转、农业劳动力转移、农业经营利润空间扩大和农业基础设施改善等增强农业经营的内生动力。与此同时,还要在制度层面上进行相应的改进与创新,要在现有的各项惠农措施维持存量的前提下,将增量直接用于扶持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其目的在于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农业经营的利润来源、拓展农业经营的利润空间,形成规模不断扩大、功能逐渐完备的农业经营体系。

    3.发展农业企业,提升发展活力。近年来,国家虽然提出了家庭农场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经营形式,但家庭农场的发展还需要农业企业的支持和带动。农业企业的优势在于不仅能够改变农业的要素结构,可以用工业思维改造传统农业,而且还可以为现代农业科技拓展作用空间,形成与现代工业相匹配的农业产业体系。对此,一方面要通过税收优惠、项目扶持、重点资助等方式,鼓励农业企业发展;另一方面要通过课程培训、实地指导、技术合作等方式,培养一批农民企业家,加快农业企业发展。与此同时,还要重点培育可以改变农业基础设施的农业经营主体。此外,政府需要发挥农业经营主体的纽带协调作用。要积极发展并提升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及其质量,通过该类主体的传导性和协调性,将基础设施延伸至农村,改变农业发展的物流技术和经营环境。

    4.协同四化战略,加快发展进程。一是,要通过产业转移和产业创新等方式,将城市难以容下的产业迁移至农村,并结合农村的发展特色加以改进并创新,以此优化农业发展的动力结构,进而实现以工业化带动现代农业发展。二是,要利用信息化助推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互联网+”产业。可以说,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可以为农业发展提供多样化的信息获取渠道和商业机会,而且借助信息化还可以为农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商务沟通环境,为城乡之间的无缝对接提供通畅而便捷的信息渠道,加速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三是,要以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在积极响应国家所提出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前提下,通过打破户籍制度的流动限制和消除土地黏性的利益诱惑,加快推进农村的城镇化建设,以此释放农业生产力,提升农民生活质量,改变农村发展面貌。

    (作者为江苏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中国人的饭碗怎能端在别人手里? - 吴仲平
河南“牵手”农业部 发展互联网 农业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促进乡村振兴需要转变传统发展模式
促进农业稳定发展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现状与对策研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