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杨传向:北民湖——梦燃水泊煮幽情之七星堆古魂




编者按

Oct.


涔阳驿道,披着神秘的面纱,奔驰着悬疑的神马。

古而不定,寻而无踪。

其北民湖段,更是个历史谜团。

那么,就让我们跟着杨传向老师来一起回顾陈年旧事,寻找当年的水泊泽国。


有人说,北民湖自古以来是洞庭湖的一部分。它和澧阳平原一起涵盖在八百里云梦泽里。但我据所了解的一些传说特别是许多古代遗迹及地质状况推之,澧阳平原濒临洞庭湖的西沿,虽然与洞庭湖之间有着一段漫长的缓冲带,但为主的地貌不是淤积平原而是原生态平原。只不过这个原生态平原在长期的山洪影响下覆盖了较厚的冲积层。在它被西来的武陵山系洪水携带的大量泥沙冲击覆盖之前,这里就生长着草木禽兽,生活着人类。由此,位于澧阳平原腹地的北民湖,虽然后来淹没在水里,但从边岸的一些自然土堆来看,其明显的古土壤特征既排除了淤积土质,也排除了冲积土质,是原始的粘化黄土层。这些土层被长年累月的湖水冲刷去表层后,不难发现曾经深藏的古代人生活的痕迹。


 就拿湖区的七星堆说话吧:这是个典型的文化积淀堆。它所堆积的文化现象究竟多么久远、多么丰富、多么完整,而又被破坏得多么惨重,是如今的人们匪夷所思的。


  七星堆位于北民湖西岸的三层堰边。北近罗杨岗,南靠施家屋场和潘家溶。从土壤质地来看,它应该是一个堆在自然土层上的土封。这个土封所在的湖区包括西、南、北一带十几里湖滩,及水泊中的大片泥土质,都具有原生态的自然特征。


    这个土封,也许是一个土地分界标志,也许是一座大坟墓,也许是一个烽火台,也许是躲避水灾的高地。更有可能是几种情况兼而皆具。


    这个土堆到底有多大,我们现在是无法知道了。只记得小时候父亲带我到七星堆附近祭祖时常常给我讲七星堆的故事。他说,他小时候常常在七星堆上放牛,和他一路放牛的老人讲,这七星堆很久以前很高,有仙鹤在此巢窝,每年三月的月圆之夜,鹤鸣彻天,很远很远都能听到。由于沾了仙鹤的福气,附近的土地种什么得什么,庄稼从无病虫害,年年丰收。由此,地主人杨家渐渐地富了起来。谁想到这引来潘家的嫉妒。潘家在一个冬天的黑夜,爬上七星堆,在堆的中央钉了一根长长的桃木桩,并放火烧了堆顶上的树木。从这以后,这堆不上长了,仙鹤再也不来巢窝鸣唱了。附近土地的主人,家道渐渐衰落下来。由此潘杨两家有了世仇。


    当然也有称“七星堆”为“七线灯”的。说这堆上有个“七线仙灯”——仙灯里有七根灯草,燃着七朵光焰,十分明亮,像天上的北斗七星那样,黑夜里在大湖远处夜渔人都能看到。夜渔人往往靠它辨别方向。


    父亲给我讲这些故事时,七星堆已经没有多高了。只见北民湖的大浪在不厌其烦地一浪接一浪击打着堆脚,冲刷着泥土。七星堆东侧已是悬崖陡坎、倒洞深穴,被大风推来的浪涛在这里发出锣鼓钹钟之鸣,倒有几分热闹。这堆就这样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地被剥蚀着、坍塌着。


    尽管如此,我对这堆还是饶有兴趣。这不仅仅是因为我家族的祖茔在此,我和我的家人按习俗逢清明和年关要来祭祀。而且更重要的是,我在这块地方来来去去,它在我的脚下展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东西:


    ——这里有石斧、石锛、石戈、石铲、石镞、琢孔石盘之类的器具。这些石器,材质坚硬,打磨光滑,磨制对称,使用的痕迹突出。我想,这应该是新石器时代的特征,简直可与齐家文化媲美。这说明,早在5000多年以前(如果与澧县“彭头山”文化遗址联系起来,至少有9000年了),人类的初祖就在此打猎、捕鱼,从事农业及手工生产了。


     ——这里有在磁山文化(公元前5400年~前5100年)、大地湾文化(公元前5200年~前4800年)、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以及澧州城头山文化(6500年)里可以看到的大量陶器碎片。这些碎片多来自鬶、盘、豆、壶、盒、碗,上饰绳纹、动物纹、几何纹、编织纹、花草纹等。


     ——这里有一个古墓遗迹。从它炭灰质夯土墓墙的特征来看,墓穴里的填土与墓墙外的原质黄土的区别度分外明显。墓穴坐西北向东南,看望三层堰一带的低坪,迎接渐升的太阳及蒸腾的紫气,很讲究地理风水。从炭灰质土壤的区别线来看,墓分过道和墓室主体两个部分,主体在西北的高处,呈规矩的正方形,约3米见方。过道从东南方向伸接墓室,长4米,宽2.5米,呈规格的长方形。这墓从规模来看,不似等闲庶民之葬;从形状来看,颇具商周格局。墓的位置如果是七星堆的中心,就说明七星堆本来就是一个坟墓。它的痕迹在原始土层上暴露出来,说明这七星堆以前确实不小。只可惜这墓不知何年何月就被盗了,或许墓穴还在深土层里。它如今可能空无一物,被推土机动过后,痕迹都难寻了。

   

 ——关于这个堆,人们还有一种说法,那就是一个“烽火台”。持这种说法的理由是:七星堆在古代是由七个堆组成的,这七个堆分别在澧阳平原不同的区域,相距大致两三里左右。这七星堆可能处于第七的位置,其它堆据说有弯堰堆、偏堰堆、罗扬岗、九里岗、犀牛岗、施家岗等。这种说法最早传到我耳朵里的,大概在六十年代中期的一个冬天,生产队全部劳力到偏堰堆挖堆填堰扩田,当时我也参与了。偏堰堆是挖堰取土磊筑的,位于紫东村四队,与七星堆距离接近二里,但由于地处平原,没有像七星堆那样受湖水的冲击,所以仍然很高很大很陡,上面长满杂草荆棘灌木,多蛇,没有人敢上去。在平堆时,年纪大的你一言我一语地叙述着偏堰堆的故事,说这偏堰堆自古以来是与北民湖的七星堆等其它堆遥相呼应的。那个时候,社会不安定,一到丰收之后,就会有外来土匪强盗,结群杀人放火,抢夺百姓粮食。人们苦于无处躲藏,就筑堆设哨联防。只要发现土匪强盗来犯,值哨的人就会马上敲锣击鼓,向百姓报警。同时,白天点烟、晚上燃火,请求友邻驰援。


    据七星堆大约百米的地方,还有一个窑址。这个窑不知废弃多少年了,连居于此地有了500多年历史的杨氏家族都不知道。现在这个窑堆没有了,窑堆上的土大概在1952年围湖筑堤时已经取走了。我所发现的,只是一圈釉化土痕迹。圈内直径有四米,圈内圈外满地断砖碎瓦,偶有陶器。这砖瓦具为青色,坚硬。陶器碎片泛黄,好像火候不够。从这遗迹来看,这应该是个砖瓦柴窑。


    七星堆的神秘文化到底还有多少,它究竟有多少个文化层面,我只能从一个有兴趣的好奇者的角度去关注它。由于缺乏考古专业知识,故而只能就我所见列举现象,就我所知谈个人看法。在事实上不敢妄造,在专业上无能深涉。


虽然古堆与我们的现代生活看起来越来越不沾边了,但从感情上说,我对它还是免不了有一丝“悼亡”情绪的——我以为它是一颗古魂!


七星堆这颗附着古人魂的魂、古代文化的魂,现在已经消散了。


你不见那土封早已无迹?你不见那文化遗址早已湮灭?


其灭七星堆文化的,并非自然,更非时间……在人类生活了不只万年的基地上,坐落着现代文明人的房舍。这些房舍的基础屋场就是由安寝七星堆古魂的还没有被北民湖水来得及浪垮的剩余泥土筑垒起的。


我手头那些古人类劳动的工具,就是那天,隆隆的推土机的履带碾过之后拾起来的……

 


作者简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追寻原生态,与你相约澧县小洞庭
城头山,中国最古老的城
怎样辨别地下古墓的土质
973 壬辰 庚戌 丙申 壬辰:乙卯运庚辰年,车祸死亡。
《四庫全書史部地理類-岳陽風土記》宋-範致明
风水师 · 平洋葬穴之深浅、土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