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I Love青岛|建筑学子笔下的青岛 撩的人欲罢不能…

当五感融为一体时

绘画不再是一个既定的结果

而是你独自享受的旅途

用心去做一个执着的画匠

用笔去记录自己的旅程

——RB.Lee

城市,在每一个人的记忆中,都存留着不同的片段。在你的记忆中,高耸的摩天大楼是城市的标志,蜿蜒的河流,是城市的纽带,穿行的街道,是城市的乐章,哪怕是街边富有特色的豆浆油条,都是你记忆中留存的关于城市的场景。我们的生活在一点一滴地影响着城市,而城市,是我们生活的寄托。

五年前,我来到了这座城市,开始度过一场漫长的五年大学生活。曾经一度以为,青岛是一座没有历史文脉的城市,不像西安、洛阳,在你刚刚走出车站的一刹那,画面所定格的场景,流露出浓郁的古都韵味。直到2015年的劳动节假期,我又一次踏上了游走于中山路的旅程,重新审视这座城市所能带给我将来的记忆。我忽然发现,她不是华夏古韵的惆怅,她是肃穆而欢乐的,是年轻而缤纷多姿的,在短短的一百多年里,这座年轻的城市融入了西方各种各样流派的脚印,她所表达的文脉,就是铭刻于那个时代背景的故事。

01

青岛西部老城区

Δ局部

Δ局部

第一张图,是2014年初绘制的西部老城区俯瞰。中间为胶澳总督府,对面就是检察院,而身后蓝色小屋顶的是江苏路基督教堂。近代青岛留存着西方人的信仰,他们把那里的教派带入了中国。俯瞰整个老城区,绿树与红砖瓦屋顶相得益彰,以胶澳总督府为构图中心,整个老城区的面貌基本一致。老建筑像百年的老人般注视着青岛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青岛至今仍存有德、意、西、丹麦等28国风格建筑千余处,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会”。

02

青岛小鱼山

Δ局部

Δ局部

2013年秋第一次登上小鱼山,伴随着刚刚雨后的微凉,夹杂着黄昏丝丝微风,俯瞰整个青岛的海岸线。小鱼山为青岛市第一座古典风格的山头园林公园,山虽不高却能远眺,登山俯瞰,栈桥、小青岛、鲁迅公园、海水浴场、八大关等景观尽收眼底。最令我感动的是红砖绿树相互映衬,又与远方高耸的现代建筑相互交衬,构图丰富。青岛人喜欢他们的红绿相映,因为这是他们对青岛的记忆。海风拂过脸颊,似乎感觉到,连海风都有咸咸的味道。

03

青岛观象二路基督教堂

市南区观象二路基督教堂,别称圣保罗教堂。建立迄今已近70年时间了。是宗教改革后的新教(基督教)的路德教的一派。原名信义会,在中国是一个较大的教派。在1897年德占青岛后,德国基督教信义会的柏林教会派传教士昆祚等来青岛。昆祚既是青岛的传教士,又是德国胶澳总督的顾问。在青岛,信义会建教堂、办学校、开医院,还拥有一处公墓。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德国信义会也陷入经济困难。1925年,美国信义会以2万美元买下了青岛信义会财产,名为鲁东信义会。青岛信义会教堂原在胶州路、易州路口,规模很小,1940年在观象二路建成了新址,称圣保罗堂,由俄国建筑师尤力甫设计,清水红砖墙,除教堂外还有方形钟楼,是青岛五大钟楼之一。建筑面积1482平方米,内部可容纳300余人做礼拜,沿内部60级台阶可达钟楼。建筑式样为罗马式,敦厚、雄壮。钟楼高24米,成为附近多条道路的对景。

建筑风格比较朴素,周边的环境也比较陈旧,没有其他两座教堂名气大,来到这里的人也不多。内部空间的光影较丰富。每周日会做礼拜,那时的人流相对多一些。

04

青岛江苏路基督教堂

江苏路基督教堂,位于市南区江苏路15号内小山丘上,东邻美丽的信号山公园。教堂是一个典型的德国古堡式建筑,风格凝重粗犷,线条清晰简练,坚固厚重的墙壁、半圆拱形花岗岩窗框、陡斜的红色屋顶以及绿色尖顶都给人一种宗教建筑特有的美感。教堂并不大,它是由钟楼和礼堂两部分组成,进入礼堂后,一眼便能看遍教堂,它没有天主教堂那样的富丽堂皇,内部布置的较为简单,教堂尽头有一圆形窗户,窗户前简单摆设着一个较大的十字架。而与其他教堂有所不同的是,教堂中的管风琴是摆放在进门处的二楼。参观完礼堂登上钟楼,钟楼里面有一个机械装置可供游客参观,在钟楼的楼顶可以远眺大海。

基督教堂的宗教活动非常活跃,每逢星期日,虔诚的基督教徒们纷纷来教堂聚会,伴着悠扬的钟声和优美的赞美诗,默默祈祷,聆听牧师宣讲福音。

与圣保罗教堂相同的是,它也属于路德教,也是由昆祚在总督府与总督官邸之间选址兴建。教堂于1908年4月19日始建,于1910年10月23日竣工,历时近两年半。此教堂专供德国信徒聚会礼拜,故有“德国礼拜堂”之称。初次来到这里时候,映衬着初夏的阳光,教堂的外部光影十分丰富。周围的环境较开敞,毗邻当时别墅林立的欧洲人居住区,显得十分静谧。据说建成后,从福音堂高低口望海湾,为当时亚洲最佳景观之一。

05

青岛浙江路天主教堂

浙江路天主教堂,本名圣弥厄尔教堂,由德国设计师毕娄哈依据哥特式和罗马式建筑风格而设计。占地面积1148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6301.54平方米。教堂以黄色花岗岩和钢筋混凝土砌成,表面雕以简洁优美的纹案。窗户为半圆拱形,线条流畅,显得庄重而朴素。大门上方设一巨大玫瑰窗,两侧各耸立一座钟塔,塔身高56米,红瓦覆盖的锥形塔尖上各竖立一个4.5米高的巨大十字架,塔内悬有四口大钟,一旦钟乐鸣奏,声传数里之外。进入教堂,是一个高达18米,可容千人的宽敞明亮的大厅,色彩斑斓的玻璃花窗透射出柔和的光线。大厅东西两侧设有走廊,后面设有两个大祭台,四个小祭台,厅的穹顶绘以圣象壁画,灯光炫目,充满浓厚的宗教气氛。屋顶覆盖舌头红瓦,其气势庞大,且又古朴典雅。

教堂装饰系采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形式。堂内大厅高18米,宽敞明亮,顶棚悬有七个大吊灯,后方设有祭台,配之穹顶的圣像壁画,堪称庄严美观。可容纳教徒千人,是青岛地区最大的哥特式建筑,也是中国唯一的祝圣教堂,同时也是基督教建筑艺术的杰作。

哥特式教堂所代表的宗教原本宣扬禁欲主义,用宗教神学控制人的思想,压抑人文主义与科学思维。而现在,这片广场却成为了每年结婚摄影的最佳选址,每逢佳节,越来越多的结婚情侣选择在此见证他们爱情的合一,教堂反而成为了诉说爱情的美好和婚姻承诺的寄托。

06

青岛迎宾楼

Δ细节

Δ细节

龙山路迎宾馆位于青岛市龙山路26号,背倚风景如画的信号山公园,与中国海洋大学、基督教堂等遥遥相对,地理位置突出,环境幽雅。原是德国驻胶澳总督的官邸,故名“总督官邸”,俗称提督楼。始建于1905年,主楼高4层,附楼高4层。迎宾馆是一座典型的欧洲古堡式建筑,是德国威廉时代的典型建筑式样与青年风格派手法相结合的欧式建筑。内部布局典雅华贵,气派不凡,置身其中可享受到浓郁的欧洲宫廷气氛,迎宾馆又是一座博物馆,收藏着东西各国的稀世珍品。

据说官邸是城里造价最昂贵的一幢小楼,从材质上说,新官邸就非其他任何建筑所能攀比的。第一任总督托儿帕尔在里面却没住过几天,因该建筑营造费用过大,达到了近100万马克,所以他回国后也被议会弹劾下台换成了新一任总督。真有种“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感受啊!

07

青岛红房子

广西路红房子始建于1905年,由德国人库尔特·罗格设计,是德国医药商店旧址,又名橡树饭店,是西部老城区最具知名度的地标性建筑之一。屋顶为红瓦蒙莎顶,建筑立面为红色墙体,间以清水粉墙和彩色方形墙砖,上部两个楼层及两座烟囱所采用的拱形与曲线具有青年风格派的典型特征。

据说当时的德国青年建筑设计师库尔特·罗克格,在接受一位私人药剂师的委托设计这座医药商店时,采取了新艺术运动时期德国所盛行的“青年风格派”,这一派别推崇自由大胆的创新。罗克格大胆采用耀眼的清水红砖,立面上自由变幻的弧形立面窗框,整体上似是而非的不对称形式,就连最标准的孟莎式屋顶也被改成了上下两层的屋檐,中间用一道圆弧形老虎窗来打破……总之就是四个字,无拘无束。

红房子与邮电博物馆毗邻,处于广西路与安徽路交界处。找起来很方便,建筑形象比较醒目,来这里拍照的游人也很多。

08

青岛胶州邮政局旧址

安徽路邮电博物馆位于市南区安徽路5号,安徽路与广西路交界处。是胶澳德意志帝国邮局旧址。这座楼始建于1901年,是青岛现存最早的邮电营业楼。与青岛红房子毗邻。该楼1901年德国汉堡FH施密特公司承造,外观呈砖红色,为哥特式建筑风格。

位于邮电博物馆四楼的塔楼1901,是青岛市目前唯一开放的百年木质塔楼。塔楼1901厅的双塔楼哥特式精美的构造,展示了120年前的精湛的建筑技术。粗大的西伯利亚原木结构,七彩的玻璃的圆窗使塔楼具有浓郁的欧式风格,成为游客了解近代建筑艺术的一个重要窗口。

馆内陈设了许多古代、近代、德占时期、日占时期及民国时期的通讯设备及大量的文献资料,展示了百年来青岛通讯技术发展的历史,以及对人们生活产生的巨大影响。

整个建筑的体量和质感以及风格十分统一,所以当你走近这里時会第一眼看到它。许多游人及摄影爱好者非常喜欢选取其为拍照素材,甚至坐在公交车里的乘客,都会忍不住多看它几眼。(背景的天空用PS做了个渐变色,统领了整个图面,其实也蛮有感觉的)

09

中山路天主教堂

中山路是一条有着百年历史、闻名全国的商业街,曾经是青岛的“名片”,也可以说是青岛商业的“母脉”。这条南接著名的风景名胜——栈桥,北接老青岛著名的“大窑沟”。整条街道长约1500米,始创于1987年德占时期。1914年开始,日本取代德国对青岛进行了8年的殖民统治,这条路改名为静冈町,至今还留下了日本商号的一些遗迹。1922年中国收回青岛,则更名为山东路。1929年5月22日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改名为中山路。作为曾经与上海的南京路、北京的王府井齐名的老青岛著名的商业中心,这里有着许多著名的老字号商铺,如盛锡福”鞋帽店、曾经香满四溢的“春和楼”、家喻户晓的“宏仁堂”大药房、百年老店“福生德”茶庄,当然还有名冠中华的“亨德利”钟表店。

“南洋北中”的格局使得中西文化在这里融合,形成了这条百年老街的独特魅力。欧式风情浪漫细腻,里院文化生动温情,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在这里交织碰撞出的并不只是一种简单的叠加,而是包容共存的火花。所以即使中国有上百条中山路,青岛的中山路却具有其他地方无法复制的独特风格。

中山路上,最引人入胜的景点莫非与浙江路交界处。这里的格林豪泰酒店与悦喜来购物广场也有悠久的历史,而它们两者所呈现的夹角构图,却将天主教堂引入了整个画面的高潮。教堂,成为了画面的构图中心。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在课本中读过的威尼斯圣马可广场,同样是通过曲折幽暗的城市小巷到达骤然宽广的广场。这里的路虽然不曲折,但是逐渐上升的节奏感,烘托出最终教堂的制高点。而当你走出小巷,骤然宽广的教堂前广场又与高耸的哥特式教堂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不得不说,当时教堂的选址还是十分考究的。(背景同样用PS制作,这个方法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尝试下,也很简单)

【后记】

青岛所带给我的城市记忆,是淳厚而多彩的。今年恰逢考完研,便整理出这些曾经的拙作,和朋友们一起分享。接下来还会有陆续的一些剩下的片段,过段时间会再次和大家分享。谢谢。

RB.Lee

青岛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本文摘选自“青岛市市南区旅游局” 原创作者:RB.Lee 来自青岛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岛城热点,独家解读,原创评论,尽在凤凰青岛微信。岛城精英不可不看,扫码免费加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圣诞原来要这样过,这么多年在青岛都白过了……
漫步市南在巷陌中寻找老青岛
青岛五大钟楼,承载一座城市的记忆
青岛最美建筑(上)
百年老楼今安在
独家:青岛老街系列 观象山上观宇宙浩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