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简直是生化武器!比臭豆腐还要臭几十倍,这些食物咋还有人爱吃?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296774949530993191/?log_from=f1acf413f7078_1699350710419

点击右上方关注,解锁每天好文章

文 | 薛铮铮aa

编辑 | 薛铮铮aa

尽管说每个人对于食物的爱好都是自由的,但就算知道这个道理,对于极个别食物为什么会存在、以及为什么还会有人如此热衷于它们,人们还是禁不住会感到深深的疑惑

今天就来盘点下,那些让人下不去嘴的“奇葩食物”。

鲱鱼罐头

鲱鱼罐头,一种具有独特气味的食品,其源起于中世纪荷兰,后传播至瑞典,成为瑞典的民族味道。

荷兰人将鲱鱼腌制成罐头,使其可以长期保存,解决了当时的粮食短缺问题。

传至瑞典后,由于盐的短缺,瑞典人将荷兰的做法本土化改造,采用浓盐水慢煮的方法,使鲱鱼在低温下自然发酵,形成独特的气味。

这种气味虽然极具冲击性,但却深深印在瑞典人的味觉记忆中,每年瑞典可消费高达800吨的鲱鱼罐头,主要销往斯德哥尔摩以北的地区。

鲱鱼罐头的独特气味,曾被形容为屎味、臭鸡蛋味和下水道气味的混合,而其中硫化氢是主要的气味来源,这种气味之浓,据说曾让一位德国房东将租客告上法庭。

日本人甚至用设备测试了鲱鱼罐头的气味值,结果为8079Au,远超臭豆腐的420Au

可见这气味之独特,绝无仅有,可尽管如此,每逢8月份,瑞典仍要举办“腌鲱鱼开卖日”,供人品尝这独特的民族风味。

瑞典曾试图将这一“美食”推向世界,但由于口味太过刺激,国际市场的反响并不热烈。

然而对瑞典人来说,鲱鱼罐头的气味却是一种久违的亲切与回忆,眼见此景,小编我也忍不住诗情大发:

今夕何夕,我闻鲱鱼臭;

环顾四周,故国情绵长!

不过若要进一步了解这独特食品的由来,我们便不得不提及中世纪欧洲的背景,在那个时代,肉类奢侈品价格高昂,大多数普通人通过捕鱼维生。

荷兰所处的北欧洼地条件恶劣,粮食收成微乎其微,上百万荷兰人靠海捕鱼为生,于是群聚性的鲱鱼就成为了他们的重要食物来源。

1358年,荷兰渔民威廉姆创造了一种处理鲱鱼的方法,将鲱鱼胰腺作为防腐剂,经过腌渍可以保存一年之久,这为荷兰和整个欧洲解决了粮食短缺的问题。

后来荷兰商人将这一技术引入瑞典,但遇上瑞典两次盐荒,盐价暴涨十倍,于是盐量少、低温发酵的盐渍鲱鱼迅速在瑞典普及。

与荷兰不同,瑞典人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技术,他们采用浓盐水慢煮鲱鱼,然后装罐自然发酵

发酵过程中,鲱鱼变得粘稠多汁,不断生成硫化氢等气体,因此装鲱鱼的罐子总鼓鼓的,吃时除了忍受浓郁的气味,还要准备大量的水,以解其咸味。

尽管现在瑞典人的饮食已日益多元化,但对鲱鱼罐头的品尝仍充满仪式感,每逢八月第三个星期六的“腌鲱鱼开卖日”,不仅有大厂生产的鲱鱼罐头,还有散装盐渍鲱鱼供人挑选。

在瑞典北部这种状况尤为狂热,人们大快朵颐,争相展示吞下整条鲱鱼的本领。

只是这独特的风味并未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开来,曾有商家试图将瑞典鲱鱼罐头推向国际市场,但销量寥寥

外国人大多难以接受这般刺激的滋味,不过对瑞典人来说,鲱鱼罐头的气味仍激起他们久远的味觉记忆。

腌海雀

既然说过了鲱鱼罐头,那能让鲱鱼罐头都“甘拜下风”的腌海雀,自然也不能缺席。

北极的冰天雪地里,远离尘嚣的小镇上,爱斯基摩人正在忙碌着一年一度的大事,屋内光线昏暗,壁炉里跳动的火光照亮了他们手中的琥珀色骨针,以及来自驯鹿筋腱制成的细线。

他们小心翼翼地缝合着刚猎获的海豹腹部,海豹肚子大敞着黑色的口子,里面整整齐齐码放着一只只红色的海鸟,正是夏日狩猎的战利品。

这就是爱斯基摩人古老的食品腌制法——腌海雀,将新鲜海鸟整只塞入海豹腹中,把海豹腹部缝合严实,再埋入永久冻土中发酵2-3年

久经风霜的老人耐心指导着少年人,这项传统工艺需要精湛的缝合技巧,不能让海豹体内的海鸟漏出来,做好一个海豹“存鸟器”,少则也要花上半天的时间。

为何爱斯基摩人要用如此辛苦的方法腌制海鸟?这和他们生活的环境有直接关系。

爱斯基摩人位于北极圈附近的家园,一年有长达半年的极昼极夜,漫长的冬天,阳光稀少,气温低至零下30-40摄氏度,植被很难生存,更不要说发展农业,所以他们只能依靠狩猎为生。

每年夏天,大批海鸟会飞来这里繁衍生息,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海鸟肥美多汁,新鲜时吃起来香甜可口。

但到了漫长的冬天,这样的美食却无处可寻,此时食物的匮乏便成为他们最大的生存挑战。

为了度过长达半年的冰天雪地,他们必须想方设法将夏天获得的食物保存下来,海豹狩猎是他们获取蛋白质的主要方式。

但海豹体型庞大,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吃完,只能设法尽量保鲜,于是爱斯基摩人灵机一动,利用海豹体内的天然胃酸,把海鸟和海豹肉一并发酵保存。

这种古老的食物保藏方法充满了智慧,通过海豹胃酸的作用,海鸟的肉质会慢慢发酵,既可长期保存,又方便食用。

到了严冬,他们只需打开海豹的“肚子”,便可直接享受这珍贵的食粮,不需复杂的处理。

尽管经过发酵,海鸟散发出强烈的氨气味,五官感受到的完全是一种“臭味”,但在北极环境下,这已经是最棒的存粮了。

正因如此,腌海雀成为爱斯基摩人最为珍视的食物,一年一度的制作过程更是全族人的大事,老少皆参与其中。

当今时代,我们已无需这样古老的食品发酵法,但这种独特的食物文化蕴含着北极先民不屈的生命智慧和对生存环境的高度适应能力。

如果有机会品尝腌海雀,不妨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它漫长的“酝酿”历程,然后慢慢咀嚼,去感受北极人民的生命韧性,这正是一种跨越时空的体验。

牛瘪汤

鉴于目前已经提到了两款国外“美食”,作为一个自古以来便讲究“吃”的民族,我们中国在这方面当然也不能“居于人后”,是时候祭出我们的杀手锏——牛瘪汤了。

牛瘪汤是贵州黔东南地区苗族的一道特色美食,对外地人来说,它的名字听起来十分怪异,让人难以接受,但是对贵州本地人来说,牛瘪汤却是他们心目中的美食宝藏

顾名思义,牛瘪汤的主要食材是牛瘪,而所谓的“牛瘪”是指从牛的第一个胃里取出来的未消化的草料。

不了解的朋友此时可能就会疑惑了,从牛胃里取出来的草料?那不就是牛屎吗!拿牛屎做的汤,到底给谁喝?

但其实制作牛瘪是需要一个复杂工序的,首先,主人会让准备制作牛瘪的牛断食几天,待它的胃肠中残余食物消化干净后,再喂它吃下事先配制好的中草药混合新鲜草料。

待牛吃饱后,主人就会将其宰杀,迅速取出第一个胃,小心翼翼地开个口子,将里面的牛瘪取出。

接下来还需要将取出的牛瘪和牛胆汁、陈皮、姜等材料一起煮制,经过文火煮沸、提纯等工序,才能得到质地细嫩、色如抹茶的牛瘪汤。

总而言之,制作牛瘪汤非常繁琐复杂。

尽管外地人对牛瘪汤避之唯恐不及,但在贵州黔东南地区的人看来,牛瘪汤是极品美食

在当地,每逢喜庆场合如结婚、过年,以及孩子高考,都要喝上一碗牛瘪汤,以求吉利。

在古代,由于牛很珍贵,能吃到牛瘪汤是难得的享受,所以成为了对待客人的最高礼数。

现在虽然养牛普及,但牛瘪汤仍是稀缺资源,供不应求,要想吃到还需要提前预定。

可见,对黔东南地区的人来说,牛瘪汤绝不仅仅是一道菜肴,而是他们心中珍视的食物宝藏,是表达友谊款待之情的方式,也见证着这片土地独特的饮食文化

尽管外人无法理解,但对当地人而言,牛瘪汤的地位无可撼动,这种文化差异也让我们认识到,不要以己度人,不同的地方文化都值得尊重。

事实上,牛瘪汤在贵州已有悠久的历史,根据记载,早在唐代的时候,贵州人就已经开始食用牛瘪汤了。

当时的人发现,吃牛肉容易引起腹胀,而用牛胃中的牛瘪熬汤,能起到帮助消化的功效,所以说,这牛瘪汤不仅是美食,更是一种保健食疗。

随着时代的变迁,牛瘪汤也经历了不同的命运,20世纪40年代,由于战乱的影响,贵州地区牛只数量大幅减少,牛瘪汤一度成为稀缺资源,是富人的奢侈品。

到了改革开放后,牛只养殖业逐步发展,牛瘪汤才又重新成为普通百姓的美食,现在每逢节日,贵阳街头都能看到售卖牛瘪汤的小贩,记忆中的味道依然让人垂涎三尺

牛瘪汤的制作工艺也在不断传承创新,如今许多牛瘪汤店都会加入当地特色药材,发扬“食疗”的理念。

此外,一些创新型的牛瘪汤餐厅,研发出了牛瘪汤火锅等新式吃法,吸引了不少年轻人的追捧。

可见牛瘪汤不仅历史悠久,还在与时俱进,成为贵州新老一代的共同记忆

牛瘪汤承载的不仅是滋味,更是一种对美食与生活的热忱与坚持,这道源远流长的名菜,见证了贵州黔东南地区人民淳朴质实的生活态度和对本土食文化的自豪感

也希望未来牛瘪汤能越来越好地传承下去,也让更多人有机会尝到这道美食背后独特的人文风土故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世界最臭食物前三名
瑞典鲱鱼罐头:世界第一臭味
世界最臭食物排行:闻一次都要耗费我毕生的勇气!
当你有勇气打开它的时候,可能你也会发现它“美味”的一面
跟这些吃的比起来,臭豆腐就是绝世小清新
全世界十大最臭食物,臭得年份最久远的竟然在中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