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哪位心理咨询大家离诺贝尔奖最近,弗洛伊德?罗杰斯?都不是,是一个叫贝克老男人


屠呦呦获诺贝尔奖


北京时间2015年10月5日下午17时30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名单揭晓,来自中国的女药学家屠呦呦获奖,以表彰她对疟疾治疗所做的贡献。屠呦呦也是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中国女科学家。


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她是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发现者,在2011年获得拉斯克奖临床医学奖。


获诺奖之前屠哟哟曾获什么大奖?

屠哟哟获得诺贝尔奖是莫言之后又一位本土中国人获此殊荣。相比较而言,莫言获得的是文学艺术类奖项,而屠哟哟获得的自然科学类奖项,这是对我国科学研究水平是一个肯定,其意义也就更大一些。


许多媒体都指出这样一个事实,即屠哟哟获得诺贝尔奖之前曾在2011年获得美国拉斯克奖。


拉斯克奖是个什么东西?


拉斯克医学奖是美国最具声望的生物医学奖项,是医学界仅次于诺贝尔奖的一项大奖,1946年,由被誉为“现代广告之父”的美国著名广告经理人、慈善家阿尔伯特·拉斯克(Albert Lasker)及其夫人玛丽·沃德·拉斯克共同创立,旨在表彰医学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医生和公共服务人员。


拉斯克奖的神奇之处在于,它是获得诺贝尔奖的先兆。有统计数字表明,48%的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获得者随后获得诺贝尔奖,28%的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和临床医学研究奖获得者已经成为诺贝尔奖得主。至今为止拉斯克奖得主中已经有80人获诺贝尔奖,其中28人是在过去20年中获诺贝尔奖。因此拉斯克奖也被视为“美国的诺贝尔奖”,或者是诺贝尔奖“风向标”。


心理咨询圈内有谁获得拉斯克大奖?

到目前为止,心理咨询和治疗领域还没有人获得诺贝尔奖。那有没有人获得被称为诺贝尔奖风向标之称的“拉斯克大奖”呢?


如果他能获得拉斯克大奖,就意味着他离诺贝尔奖更近些,你认为呢?


很高兴地告诉大家,我们心理咨询与治疗圈内还真就有人获得了拉斯克大奖,这个人就是阿伦. 贝克(Aaron T. Beck)。


阿伦.贝克获得了2006年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大奖。评委会颁奖给他的理由是这样表述: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gnitive therapy, which has transformed the understanding and treatment of many psychiatric conditions, including depression, suicidal behavior, generalized anxiety, panic attacks, and eating disorders.(他发展了认知疗法,该疗法改变了我们对许多精神病的认识和治疗,如抑郁、自杀行为、广泛性焦虑、惊恐发作和饮食障碍等)。评委会主席称“认知疗法是近50年来精神疾病治疗领域最具重要性的进展之一”。

阿伦.贝克是谁?


阿伦.贝克与女儿朱迪斯.贝克


阿伦.贝克,1921年出生于从俄罗斯移民美国的犹太家庭,在家中排行第三,是家中最小的孩子。贝克的童年是在妈妈丧女之后的过度保护中成长起来的。


他当年为了克服恐惧症而进入医学院,在大学的医学训练中间,抗拒精神动力学。毕业后由于精神科医生短缺,遵从安排进入了该领域。他在临床的观察发现,精神分析法比较牵强、难以证明,但精神分析师那种很轻松就能用精分对一切有答案加上治愈的承诺,吸引贝克进入以精分为主要疗法的医院,深度探索精分法。


20世纪60年代贝克在自己所在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开展认知治疗方面的探索,当时由于精神分析占据主导地位,他的研究工作遇到了严重的困难。他申请用来验证自己理论假设的科研津贴被拒绝,他便在没有政府或其他机构资助的情况下集聚朋友和同事的力量完成了研究,但研究成果论文却被学术期刊拒绝发表。


尽管如此,贝克还是继续进行着认知疗法的研究,1977年发表了对抑郁症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贝克把被确认为抑郁症的患者随机安排到两种治疗方案中,一种是认知疗法,另一种是药物治疗(丙米嗪,一种常见的抗抑郁药物),研究结果是令人震惊的,谈话治疗和药物治疗取得了同等效果。


自此之后,认知疗法在多种精神疾病的治疗中得到大量探索,自1977年开始,已有500个研究结果证实了认知行为疗法在各种不同精神障碍、心理问题中都有很好的结果。


在今天,贝克所发展的认知疗法(后来称为认知行为疗法)已经取代精神分析疗法成为精神医学领域和心理咨询治疗领域的主导地位,成为新的主流疗法。


CBT对精神卫生的意义

正如2006拉斯克大奖给阿伦.贝克的评语中所说的,认知疗法的发展改变了人们对于精神病的认知和治疗方案,自此之后,人们在处理精神疾病的时候,就面临一个选择,药物治疗还是谈话治疗


面临这个问题的,不仅有患者,还有政府组织。


一些国家的议员为了不让医药企业从精神疾病患者身上攫取大量的利润和增加患者的负担,不让制药企业掌握精神卫生领域的命运,要求政府推广认知行为疗法的应用。这是因为认知疗法疗法(CBT)是廉价的,而且预后要比药物治疗效果更佳。


因此,2007年11月英国卫生局局长宣布拨款3亿英镑,发起一项为期6年的CBT治疗师培训计划。制定这项计划的主要依据是CBT治疗精神疾病的花销要远远小于药物治疗的支出。其实,澳大利亚早在1996年就极力推广CBT了。


看到这里,你是否会遐想:我们这个正在建设全面小康的中国,什么时候也能迎来CBT的大量推广和应用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阿伦.贝克:一个心理咨询师成为一代宗师的心路历程
重度抑郁焦虑,不上学有出路吗?
心理学先哲的点滴故事(28)——阿伦·贝克
你知道什么是CBT吗?来看看阿伦·贝克与认知行为疗法
抑郁症和焦虑症是药物治疗好,还是心理治疗好?
CBT故事(6):精神分析阵营走来的叛逆者,终结了精神分析的统治地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