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展品选粹② | 犍陀罗的微笑——巴基斯坦古迹文物巡礼展

巴基斯坦古迹文物巡礼展

犍陀罗的微笑

展品选粹

2

由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馆主办,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文研院”)协办的“犍陀罗的微笑——巴基斯坦古迹文物巡礼”展于2018年9月15日-10月9日在文研院地下展厅展出。本次展览是文研院系列展览之一,是继“千年敦煌艺术展”、“西北科学考查团九十周年纪念展”之后又一次展现北大学人对丝绸之路考察和研究的成果。

2018年春季,在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馆的支持下,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三名教师同其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一行八人,赴巴基斯坦进行了为期六天的学术交流和考察。此次展览便催生于此行所获得的成果,展品以照片为主,包括巴基斯坦犍陀罗艺术遗址、实景、博物馆文物,以及当地人物状态等,旨在分享考察成果,增进观众对巴基斯坦的了解,不做“最熟悉的陌生人”。

日前,“犍陀罗的微笑——巴基斯坦古迹文物巡礼”展已经告一段落。为满足广大学友要求,文研院将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本次展览照片的精选特辑,供大家欣赏。

第三部分

佛像 · 融合之际的闪光

早期的印度佛教艺术中不存在佛像。人们往往使用与佛陀相关的符号,如法轮、菩提树、佛足印、台座、窣堵波等,作为佛的象征。人类的第一尊佛像,很可能就诞生于公元前2世纪前后的犍陀罗。到了公元1世纪的贵霜时期,佛像在犍陀罗大规模兴起。

犍陀罗的佛像风格深受希腊化文化的影响。在这一文化背景下,佛陀被视作为神祇,并以人体雕塑的形式表现出来,接受众生的礼拜。犍陀罗的佛陀雕塑大多带有白种人的特征,佛陀的头光也与希腊和近东宗教传统中的日轮有关。

 佛头像、天神头部造像

 塔克西拉博物馆藏品

 佛头像、人物头部造像

 塔克西拉博物馆藏品

 佛造像细部

 塔克西拉博物馆藏品

 佛坐像及躯干、佛手、佛足造像

 塔克西拉博物馆藏品

 佛陀立像

 白沙瓦博物馆藏品

 佛陀立像

 白沙瓦博物馆藏品

 佛陀立像

 白沙瓦博物馆藏品

 佛陀立像

 白沙瓦博物馆藏品

 佛陀立像

 白沙瓦博物馆藏品

 佛陀立像

 白沙瓦博物馆藏品

 苦修佛坐像

 白沙瓦博物馆藏品

 菩萨立像

 白沙瓦博物馆藏品

 菩萨立像

 白沙瓦博物馆藏品

 鬼子母立像

 白沙瓦博物馆藏品

公元5世纪时,犍陀罗的佛教艺术因贵霜的瓦解而日趋衰微。百余年后,玄奘西行,到达当时犍陀罗国的国都布路沙不逻,即今白沙瓦,见到的是这样一番场景:

邑里空荒,居人稀少,宫城一隅有千余户。谷稼殷盛,花果繁茂,多甘蔗,出石蜜。气序温暑,略无霜雪。人性恇怯,好习典艺,多敬异道,少信正法。……僧伽蓝千余所,摧残荒废,芜漫萧条,诸窣堵波颇多颓圮。天祠百数,异道杂居。

玄奘眼前的场景,可能与他所想象的全然不同。在萧条街巷的远方,唯有迦腻色伽修建的佛塔遗迹还在这片土地上矗立着。那些刻画在浮雕和壁画上的犍陀罗的华丽建筑、歌舞升平和熙攘的街市仿佛是前世的梦幻一场。但是,犍陀罗人的智慧凝成的风格与技艺并未就此沉寂。犍陀罗的微笑和美,跨越高原与沙漠,传播到新疆、敦煌、中原,直到海的另一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来自巴基斯坦的犍陀罗文物展(中)
佛像时代——印度过去七佛图像的成熟与发展
故宫又出大展!国内最大规模!现场多图
闪现白沙瓦,与塔利班近在咫尺(中)
古典佛教艺术的起源
为什么中国的佛像都长得像混血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