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奈良美智|当我们谈论地下丝绒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当我在画画的时候,音乐就会进入我的耳朵,然后直接从我的手中传出。——奈良美智
奈良美智长久以来都酷爱音乐。音乐富有感染力,能够传达深刻的情感,奈良的艺术创作结合视觉、情感和文字,也呼应了这种力量,我们也希望将这种力量传递给更多的人。余德耀美术馆特此推出线上特别栏目——“奈良美智FM”,将从艺术家收藏且珍爱的唱片中精心挑选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唱片,邀请大家一同走进奈良美智的音乐世界,透过音乐的视角为观众带来新的体验。
如果说奈良美智的唱片封面墙所承载的是上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摇滚文化的缩影,那么一一探寻后会发现,《The Velvet Underground》这张以经典黑白色为背景封面、内敛且低调的专辑则串联起整个六七十年代的地下摇滚文化。
前几期中,对“摇滚”的地理限定词大部分集中在大不列颠,本期“奈良美智FM”将来到大洋彼岸的美国,走进当代艺术与另类摇滚风起云涌的黄金时代。
《The Velvet Underground》
诞生于美国纽约的摇滚乐队The Velvet Underground(地下丝绒)于1969年发行了同名专辑《The Velvet Underground》。这是他们的第三张专辑,也是乐队发展的一个转折点。
如果说在此之前,The Velvet Underground在商业上的表现不尽人意,那么这张唱片至少将销量挽回到了尚可。在当时,《The Velvet Underground》中收录的单曲反响并不惨淡,其中的一首单曲《Pale Blue Eyes》甚至被誉为乐队核心人物Lou Reed最伟大的歌。然而,由于乐队的风格与当时的主流相去甚远,以及唱片发行公司在宣传上的不足,这张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专辑仍旧表现平平。
诚然,就如文艺片往往不卖座一般,这张在商业上又一次惨遭滑铁卢的专辑反而获得了音乐评论界的青睐。英国的音乐杂志周刊《旋律作者》(Melody Maker)评价道:“《The Velvet Underground》不是现象级的,但很有趣。”(……not sensational, but interesting.)
而The Velvet Underground对于美国地下摇滚乐队的重大意义便注定了这张专辑早晚会成为“现象级”。十多年后,这张同名专辑又迎来再发行,并取得出乎意料的成功。《新音乐快递》杂志(The New Musical Express,简称NME)更是在有史以来最伟大的100张专辑中将《The Velvet Underground》列为第21位。
©️ Best Ever Albums
图片来源:https://www.besteveralbums.com/thechart.php?c=1&cbid=0&f=&fv=&orderby=Rank&sortdir=asc&page=3
地下丝绒的前卫底色
《The Velvet Underground》的封面使这张专辑一度被称作“灰色专辑”(The Gray Album),个中含义不难理解。然而,这张具有黑白色典范的封面设计较前一张专辑《White Light/White Heat》更富有张力,后者采用全黑设计:
White Light/White Heat, 1968
图源网络
只有在光线的照射下,才依稀可见隐藏在封面左下角的类似于海盗骷髅的图案:
图片来源:https://popspotsnyc.com/lou_reed_velvet_underground/
制作此封面的艺术家来自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艺术工厂(The Factory)的摄影师Billy Name,他同时也负责《The Velvet Underground》专辑封面的拍摄与制作,这似乎解释了两张专辑一脉相承的实验风格。在同名专辑中,封面照片的拍摄地仍然在艺术工厂,乐队几人坐在一张沙发上,而这张沙发也曾出现在同样是波普艺术家的Fred W. McDarrah的照片中。
后来被称作“The Silver Factory”的工作室,描绘了六十年代先锋艺术家的聚会场景图片来源:https://popspotsnyc.com/lou_reed_velvet_underground/
值得一提的是,在《The Velvet Underground》中,处于画面中心的Lou Reed也出现在专辑的背面,手夹香烟的人像被分为左右两部分倒置拼接,和正面呼应的同时,极具构成感。
©️ PopSpots图片来源:https://popspotsnyc.com/lou_reed_velvet_underground/
然而,The Velvet Underground最广为人知的专辑封面当属乐队的首张专辑《The VelvetUnderground & Nico》,它也是摇滚乐历史上一张划时代的经典之作。这张于1967年发行的专辑封面可谓声名远播,除了安迪·沃霍尔担任专辑制作人亲自操刀的封面设计外,这只醒目且有着强烈视觉冲击力的“黄香蕉”下方还签署了他自己的大名。画面中,没有給The Velvet Underground乐队以及Nico留下任何信息,以割裂的手法呈现了“安迪·沃霍尔式”的波普艺术。
The Velvet Underground & Nico, 1967
图源网络
专辑封面的设计灵感来自沃霍尔就诊时于诊所内的杂志上看到的一只果皮半褪的香蕉,极简的“香蕉”意象、隐晦又露骨的表达吸引了他的注意,于是在《The Velvet Underground & Nico》专辑封面上以涂鸦的创作手法印制了一只硕大的香蕉。
如果仔细端详这张封面,可以看到在香蕉蒂的右侧写着一行小字“慢慢剥开看看”(PEEL SLOWLY AND SEE),而当消费者真的将这层黄色的香蕉皮贴纸剥开后,粉色的香蕉果肉便显露出来。
滑动撕掉香蕉皮,获得一只完整的粉香蕉
©️PopSpots
此设计承袭了安迪·沃霍尔一贯的波普艺术风格的同时,不仅为专辑平添互动的玩味,更有一丝晦涩的情欲意味,似乎隐晦地呼应了专辑中大胆而富有争议的词曲内容。
封面的贴纸设计在当时造价不菲,由于这张专辑封面的特殊性,后来许多再发行版本都没有贴纸的设计,因此,具有剥离贴纸功能的原始副本成为了罕见的藏品。而这张专辑封面也位列《滚石》(Rolling Stone)杂志“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专辑封面”的第十名。
©️ Rolling Stone
图片来源:https://www.rollingstone.com/music/music-lists/readers-poll-the-best-album-covers-of-all-time-10324/10-the-velvet-underground-the-velvet-underground-nico-256611/
这张专辑连同安迪·沃霍尔的香蕉一同成为摇滚乐坛与波普艺术的神来之笔,经历半个世纪后甚至被淬炼成一种文化符号。
奈良美智也曾说道:“……地下丝绒乐队那张香蕉的唱片封面则是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的杰作。当初买下的时候完全没有想过会有这些新发现,这着实让人觉得有趣。”(摘自《奈良美智:始于空无一物的世界》一书)
《The Velvet Underground & Nico》的诞生是摇滚乐史上极具革新意义的存在,这张包含了许多限制级内容的专辑于1966年录制。同年,乐队曾在沃霍尔的流行艺术路演“探索塑胶的必然”(Exploding Plastic Inevitable)中亮相。
“探索塑胶的必然”路演海报
出现The Velvet Underground初代成员的海报图源网络
可以说,沃霍尔在某种意义上也促成了乐队的出道与专辑的诞生,将“地下”文化搬到“地上”来。
地下乐队走出的地下丝绒
不难看出,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期,The Velvet Underground至少在主流文化中不被接纳,在八十年代到来之前可以称之为是音乐界的梵高——前卫、才华横溢、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却在商业上屡屡碰壁。
The Velvet Underground的初代成员图源网络
成立初期,尤其是发行《The Velvet Underground & Nico》时遭受的禁售与冷遇不得不说和乐队充满了药物滥用与性虐待元素的风格有关,甚至连“The Velvet Underground”这个名字都来自于一本讲述亚文化的书名。
《The Velvet Underground》
作者为Michael Leigh
至此,The Velvet Underground浓烈的“地下”色彩已经不言而喻。所谓地下,便是主流之外的亚文化,没有被商品化的同时特立独行,不去刻意迎合任何一种为大众所接受的风格。作为这种文化氛围中的翘楚,The Velvet Underground更是充满了实验性与原创性。如果说安迪·沃霍尔的艺术工厂是当时游离在主流之外的众多艺术家的庇护所,那么The Velvet Underground就是六十年代末期地下文化的粘合剂。
艺术工厂中开放的文化氛围,名流富商、音乐家、艺术家、变装皇后、波西米亚流浪者、瘾君子等来自社会各界的人士在此齐聚一堂图片来源:https://www.pinterest.es/314atelier/beautiful-people/
评论家Scott Isler说道:“地下丝绒是摇滚史的转折点,从他们发行第一张专辑《The Velvet Underground & Nico》开始,摇滚乐便告别了它的纯真年代。”可以看出,地下摇滚由The Velvet Underground开始,也因其势不可挡地在八十至九十年代的发展而壮大,衍生出诸如Grunge(油渍摇滚/垃圾摇滚)、Indie(独立摇滚/硬地摇滚)、Britpop(英伦摇滚)等诸多风格类型。
而The Velvet Underground的歌曲中所描绘的所谓的亚文化,诸如社会的失序、人际关系的疏离、药物滥用、性泛滥、性虐待、LGBTQ群体等议题,也随时代的变迁,渐渐由“地下”来到了“地上”,与当时正处于当代艺术觉醒中的纽约一起,从边缘走进社会视野。
《The Velvet Underground& Nico》中含有社会失序、疏离感、性虐待等文化元素的歌曲
The Velvet Underground被称为“拯救了摇滚的生命”,而在艺术家奈良美智曾公开过的歌单中,The Velvet Underground的《Rock & Roll》赫然在列,每个听过这首歌曲的人无不为其中的一句歌词“拯救生命的摇滚(her life was saved by rock and roll)”而动容,这首歌不仅唱出了奈良对摇滚乐的痴迷,更唱出了无数摇滚乐迷的心声。
经典歌词“Life was saved by rock and roll”的出处
The Velvet Underground对地下文化的引领也直接促进了七十年代中晚期朋克摇滚(Punk Rock)与新浪潮音乐(New Wave Music)的发展,而这些运动也通过无线电影响了大洋彼岸的国度。奈良美智在回忆自己的学生时光时曾提到:“……当时日本也开始掀起朋克(Punk)和新浪潮(New Wave)运动。这些运动我当然不会轻易错过!”(摘自《小星星通信》一书)
事实上,奈良美智对地下文化的喜爱贯穿了其整个高中乃至大学时期。1979年,在武藏野美术大学(Musashino Art University)学习绘画的奈良美智开始将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唱片店及乐队演出现场,例如Friction(1980年代来自芝加哥的摇滚团体)、Lizard、Mirrors、The Stalin 和The Star Club等乐队,以新宿Loft为中心,这些俗称“东京摇滚”(Tokyo Rockers)的乐团是日本朋克与新浪潮运动的先锋。
而奈良美智本人情有独钟的两张唱片——乐队The Holy Modal Rounders于1971年发行的《Good Taste is Timeless》与Michael Hurley于1976年发行的《Have Moicy!》,则有着相同的纽约地下摇滚的文化基因。这两张唱片的封面均由Michael Hurley绘制,在奈良美智看来,这种稚嫩笨拙的插画风格如同八十年代在日本插画界兴起的“拙巧”(heta-uma)画风潮流,“和Hurley的音乐一样,具有一种自由的特质。”奈良认为,这些画作并不是以“拙巧”为噱头而故意为之,而是出于对音乐高于一切的热爱,出于“我是音乐家”的感觉。(摘自本次展览同名画册《奈良美智》一书)
Good Taste is Timeless, 1971
Have Moicy!, 1976图源网络
其中,The Holy Modal Rounders与The Velvet Underground一样,也来自纽约下东城。The Velvet Underground的吉他手Sterling Morrison曾这样评价道:“The Fugs,The Holy Modal Rounders,The Velvet Underground才是真正的下东城乐队。”(……the only authentic Lower East Sidebands.)
The Velvet Underground的影响之深远还体现在其对于同期以及后期音乐巨大的影响力上,包括David Bowie、Patti Smith、U2、Joy Division、New Order等著名朋克乐手及乐队。而乐队灵魂人物Lou Reed,不仅是David Bowie的启蒙与缪斯,更是奈良美智最喜爱的音乐人之一。
Lou Reed图源网络
Lou Reed在The Velvet Underground中担任主唱、吉他手兼作曲人。这位音乐家的创作生涯长达50年,他的多张专辑都成为各流派具有影响力的里程碑,他本人也于2014年入选摇滚名人堂。从亚文化到整个社会的描写,Lou Reed不仅敢于触碰禁忌,更是为摇滚乐的歌词开拓了疆域,因此,他被冠上“摇滚诗人”的称号。深受其影响的David Bowie曾评价道:“我从未听到过与他类似的音乐,他对我来说是一种启示。”
年少时的情感经历以及对另类文化的痴迷令Lou Reed形成了敏锐又脆弱的性格,但同时造就了他对音乐与艺术的高度敏感。这位一生都在反抗父权的音乐家也因此被冠上“酷儿艺术家”的称号,而在边缘游离的痛苦则极大地被音乐所消解了。
执导《地下丝绒》同名纪录片的导演Todd Haynes还曾执导过另一部广为人知的电影《天鹅绒金矿》(Velvet Goldmine),片中两位男主角便以David Bowie与Lou Reed为原型,描绘了摇滚史上最华丽的七十年代。
以Lou Reed和Iggy Pop为原型的角色Curt Wild
以David Bowie为原型的角色Brian Slade,华丽摇滚的风格初见端倪
电影《天鹅绒金矿》剧照
Lou Reed与David Bowie这两位名垂摇滚史的人物还曾一起创作过专辑《Transformer》,为Reed带来了主流的认可,而这张专辑也曾成为奈良美智人生中不同时期常听的唱片之一,对他的创作与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小星星通信》内页:“70年代常听的音乐”,左下为Lou Reed的《Transformer》
2002年,小行星270553在帕洛马天文台被发现,随即被命名为Loureed。这位2013年离开人世的音乐教父,最终以这种充满David Bowie式的浪漫方式永恒地留在了所有人的身边。
摇滚诗人,摇滚教父,酷儿艺术家……凡此种种勾勒出一个遥不可及的Lou Reed;安迪·沃霍尔的香蕉,地下文化的缩影、“拯救生命的摇滚”,各种文化符号构建了一个来自上世纪的神秘掠影,The Velvet Underground。也许我们所看到的,正是奈良美智也曾领略过的华丽光景。
《M的房间五年书》
注:转自“余德耀美术馆”,仅为交流分享,侵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画恶魔小孩红遍世界的奈良美智,内心其实是个摇滚青年
这些经典唱片封面原来是他们设计的
奈良美智
这辈子我最喜欢的10首英文歌~最好听的英文歌
单曲循环之点击率超千万的摇滚金曲
唱 片 史 上 10 个 最 经 典 封 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