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艺丛专题丨簠斋收藏及其对当今金石艺术品市场的影响




簠斋收藏及其对当今金石艺术品市场的影响

 



文/王亮行

山左金石研究会会长

万印楼印社副社长

潍坊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文/高静波

中百美术馆馆长



金石学,旧亦称古器物学,涵盖了铜器、玉器、陶器、石刻、砖瓦、封泥、甲骨、简牍等门类,研究中国历代金石之名义、形式、制度、沿革及其所刻文字图像之体例,上自经史考定,下至艺术鉴赏之学,是介于史学与文字学之间的学科。金石学始于宋,元明式微,至清代开始复兴。乾嘉以后,随着古器物的不断出土,文人达官争相购藏,并多有研究鉴赏者,故金石之学蔚然成风。《清代学术概论》中,梁启超称晚清金石学“道咸以后益盛,名家者有刘喜海、吴式芬、陈介祺、王懿荣、潘祖荫、吴大澂、罗振玉”,而尤以陈介祺地位、贡献特殊,其集藏古、鉴古、释古、传古于一身,可谓影响深远。


陈介祺(1813—1884),山东潍县(今山东省潍坊市)人,字寿卿,因得曾伯□簠后名其居为“宝簠斋”,后遂以簠斋为号。生于官宦家庭,其父陈官俊(1782—1849),字伟堂,曾历任工部、兵部、礼部、吏部尚书,官至协办大学士。陈介祺幼承庭训,其青壮年时期居于京师,一直沿着苦读四书五经、求取功名的道路顺利前行,23岁考取举人,33岁中进士,仕为翰林院编修。咸丰四年(1854)因厌倦官场辞官,归故里潍县,从此专事金石考藏。作为一个时期内金石学界的重要代表人物,其交友囊括了此间几乎所有重要的金石学家。其居京师时交往最密切者有吴式芬、李璋煜、李佐贤、许瀚、翟云升、张廷济、徐同柏、何绍基等,皆为金石学界的重量级人物,但陈介祺对金石学界的影响,却主要集中在晚年。


1872年,陈介祺摆脱辞官隐居的沉寂,奋而复出,以其富藏和大量传拓,成为金石学界关注的焦点。金石学界之友人纷纷来函,或切磋询教,或索求金石拓片。其对金石文字的笃敬之心、精博之学术和耿善助人的品质,为金石好友和士人所倚重,如吴云所言,“海内学者奉为山斗”。陈介祺与金石同好书翰往来,最频繁者为鲍康、吴云、潘祖荫、王懿荣、吴大澂,皆为名流、政要。从同治十一年(1872)至去世的12年时间里,陈介祺留下了大量的书札(数千封,现存世千余封)。书札中包含了他的大部分金石学术思想,所论多源于实践,有感而发,且精警、博洽。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对函札在清代学术交流中的作用及本身的学术价值给予充分的肯定,认为“此类函札,皆精心结撰,其实即著述也”。这些往来的函札,促进了晚清金石学的发展,并奠定了后来古文字学及考古学的基础。

 

一、关于陈介祺的收藏

 

金石学史上,陈介祺是公认的最负盛名的收藏大家,《清史稿》称其“所藏钟鼎彝器为近代之冠”。陈介祺的主要藏品涉及商周青铜器、秦汉铜器及权量诏版、古玺印、封泥、陶器陶文、镜鉴、刻石、砖瓦、古钱币、泉范、碑帖、书画等,所藏无计。


(一)收藏的主要器物


1.商周青铜器:钟11件,鼎19件,其他商周青铜器共213件。其中重器如毛公鼎、大丰簋(天亡簋)、兮甲盘、曾伯□簠等。


2.秦汉铜器及权量诏版:秦汉及新莽器80余件。不乏有名者,如吕不韦戈等。所藏秦权量诏版甚多,海内故家所藏多归于簠斋。


3.古玺印:7000余方。所藏绝大多数为战国及秦汉玺印,成为历史上私家藏印最富者,因此称藏室为“万印楼”。


4.封泥:575枚。藏品中,各类职官几乎皆备,主要有王、侯、大夫、相、内史、太守、都尉、司马、丞、尉、令等等。


5.陶器陶文:藏古陶器70余种、残陶文近5000片。所藏陶器陶片,大都出土于山东,以齐地为多,临淄为最,邹、滕次之,也有出土于关中者。


6.镜鉴:藏镜200种,为各家之首。


7.刻石、砖瓦:刻石116种,以北朝造像为大宗,最有名的是汉君车画像题字、曹望憘造像、王阿善造像等;砖326件,其中多为秦汉画像砖、汉纪元砖、汉姓名砖、汉吉祥文砖等;瓦当800余件,其中以“千秋万岁”瓦当最多,达60余种。


8.古钱币、泉范、碑帖、书画等所藏无计。所藏古泉以新莽为下限,藏泉虽不甚多,但对古泉却颇有研究,所批注的《泉说》《续泉说》《古泉汇》影响一时。其注重于泉范收藏,有泉范百余种。还藏有不少古泉拓本,皆稀有古泉精拓。


9.所藏书画,多为书画史上的名公大家之作。


(二)藏品的重要特点


陈介祺藏品除种类之多、数量之巨外,尚有以下几个特点:其一,重三代秦汉之器;其二,重文字之器;其三,重精藏(陈氏的各藏品类别中都不乏国宝级文物);其四,注重考证并记载藏品信息,如出土地点、时间、流传经过及形状、特点、尺寸等;其五,及时精拓研究。这正是后来考古学的基本规则,表明陈氏将收藏纳入了学术之中,可谓藏有所本,实非有玩物之心。


(三)收藏的独到之处


陈介祺何以能在金石收藏中聚珍敛宝影响巨大呢?


首先应取决于其格局与追求。陈介祺对金石文字有诚笃之心和传古之志,并为此而一生痴情不怠。其次是得力于其非凡的鉴古之识和辨伪能力,使其能先知先觉。陶文的发现和收藏,封泥、秦权量诏版的搜集以及毛公鼎等重器的独得,皆可证明。商承祚在《古代彝器伪字研究》的开篇即说:“提起笔来写这篇文章之先,我就想到一位老先生,是我平生最佩服的。恐怕不仅是我,凡着研究古文字的人都是一致的。何以呢?因为他的眼光太好了。他一生收藏的铜器等,不下几千件,没有一件是假的。他的论调同批评,不但高出当时同辈一等,简直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人是谁?就是山东潍县陈介祺老先生。”王献唐、容庚等考古与古文字界权威人士都对陈氏的鉴古辨伪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而陈氏精鉴别,在当时即成共识,鲍康曾称“当代赏鉴家不得不推簠斋为第一”。


在金石学史上,声言以传古为己任并付诸实践的,陈介祺为第一人。他抱传古之志,大半生专务于此,在当时绝无仅有。他在金石传拓中精益求精,并注重探寻外地的拓墨经验。他着意物色拓墨高手,与他们不断探讨,反复研究,掌握了拓古器形状与铭文的绝技。陈氏将这些拓法及经验不断地函告各地金石好友,并将传教拓工的记录加以整理,写成《传古别录》,刊行于世,陈氏之拓墨法因此得以大力推广。晚清学者叶昌炽在《语石》中言:“潍县陈簠斋前辈拓法为古今第一。”“其鉴别之审,装池之雅,纸墨毡蜡之精,剖析毫发,无美不臻。”现存于世的金石拓本中,出自陈氏“十钟山房”的究竟有多少?这是无法估量的。自同治初年至陈氏病殁,二十余年间“终岁无不拓之日,且继以夜”,陈氏所藏玺印、陶文皆近万计,钟鼎彝器、镜鉴等亦数量极多,皆反复传拓,有时每次拓几十份。吴云当时在致潘祖荫书函中即有言:“簠斋乃当代传人。”陈氏给后世留下了约数十万计的精致金石拓本,现多藏于国内外各大博物馆、图书馆等,此为陈氏之雅怀远识。仅此一项,即足令后人感怀不已。

 

二、近年来簠斋部分藏品拍卖行情

 

陈介祺是拓展金石学领域的先驱,也是打开现代考古学、古文字学、美术学之门的先导者。近年来,随着对簠斋研究的不断深入,收藏家对其在金石学鉴藏及学术方面的突出成就有了进一步认识。在今天收藏热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并看中陈介祺,故而出自簠斋之门的金石拓本或墨迹在拍卖会上颇受追捧,成交价不断攀升。


笔者通过整理近几年的数据发现,早在1993年,佳士得就曾上拍《陈介祺篆书对联》,价格极低,而最早的拍卖成交记录是1997年中国嘉德拍卖的《陈介祺藏陶集拓》,成交价仅2.42万元。近几年,随着金石学的兴起,陈介祺收藏及其作品价格大幅度提升,不乏突破百万甚至几百万的拍品。如:2011年《簠斋致吴平斋书札》在中国嘉德拍至218.5万元;2013年山东恒昌拍卖《陈介祺旧藏矢朐盘图》拓片,落槌价为105.8万元;北京保利2013年拍卖的《二百竟斋古镜拓本》,成交价为253万元;2016年中国嘉德拍卖的《十钟山房印举》稿本,更是拍出了690万元的高价。随着拍卖市场对陈介祺作品的持续关注,现在拍卖公司只要拥有了簠斋精品,无疑就是拍场的最大亮点,同时也是促成买家交易的有力保障,可谓“一纸难求”。

 

三、簠斋代表性藏品市场分析

 

(一)《十钟山房印举》


《十钟山房印举》是陈介祺编辑的一部大型古玺印谱录。钤印本有28册、50册、191册、194册等多种。其一为同治壬申(1872)本,其二为光绪癸未(1883)本,均为陈介祺生前所钤印写定。《十钟山房印举》以癸未本所收为全,体例又善。1922年涵芬楼影印出版了光绪九年(1883)序191册本,共收印10284方(除重复者,约收录印玺8000余方),据考订最符合陈介祺修撰此书的本意。


《十钟山房印举》从2006年11月12日最早的拍卖纪录到2016年5月16日,拍卖价格增长了几十倍。清同治壬申(1872)原印钤印本4函24册在2012年就拍出了195.5万元的高价,在2016年的嘉德拍卖会上,同样年代的10函104册钤印本落槌价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690万元。这充分说明了收藏研究者对陈介祺《十钟山房印举》的看重,也进一步奠定了其在拍卖市场的重要地位。


▲《十钟山房印举》钤印本拍卖资料


(二)毛公鼎拓片


▲毛公鼎拓片  蒯宪题识  罗振玉藏


毛公鼎因制器者为毛公而得名,是研究西周晚期史的重要文物。铭文32行499字,是迄今发现的铭文最长的青铜重器,被郭沫若誉为“抵得一篇《尚书》”。其内容是周宣王为中兴周室,策命叔公毛公为重臣,要他忠心耿耿辅佐王室,并赐予大量物品,毛公特铸鼎勒铭以记事。其书法是成熟的西周金文,奇逸飞动,气象浑穆,可谓稀世珍品。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为镇院之宝。


纵观拍卖市场,毛公鼎拓片一经上拍,立刻就会引起收藏家的关注,从2003年的0.6万元涨至2015年的253万元。如为名家收藏或题跋的作品,则更受关注。在东方大观拍卖中,吴湖帆家藏的毛公鼎拓片,就因流传有序、名家题跋而广受追捧,落槌价220万,刷新了陈介祺毛公鼎拓片的拍卖纪录。


▲毛公鼎拓片拍卖资料


(三)曹望憘造像拓片


全称“襄威将军柏仁令齐州魏郡魏县曹望憘造像”。北魏正光六年(525)三月二十日立。清光绪年间在山东省临淄县桐林庄民居墙内发现,后归陈介褀收藏。1921年由陈氏后人通过上海来远公司卖给法国巴黎博物馆,现藏于美国费城大学博物馆。它是中国流失海外的最著名的刻石之一。造像座四面刊刻,三面为画像、一面为题记。画像刻画细腻,线条流畅,题记书法精美,具有极高的审美情趣和装饰意味,足以代表中国古代石雕艺术的最高水平。


▲北魏曹望憘造像拓片  陈介祺藏


通过查看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到曹望憘造像拓片数年间拍卖价格上涨了四十几倍。拓本有墨拓和朱拓两种,鉴定的主要依据为断尾、异瞳、重耳、石花和鱼籽纹,在北京东方大观拍卖现场,一件旧拓本的起拍价为12万元,经过激烈的竞拍,最终以41.4万元的高价成交,被买家收入囊中,也再次见证了金石拓片的艺术魅力。


曹望憘造像拓片拍卖资料


(四)陶器拓片


陈介祺因最早发现陶文被誉为“陶文之父”。陶文有两种:一是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原始文字”,虽然还不能确认这些文字具体是什么含义,但已具有一种“标记”和“表号”的性质,被认为是汉字的最早雏形;二是战国时代陶器上的文字,一般只有几个字,大多是印文,内容为人名、官名、地名、督造者名、吉祥语和年月等。


周矢朐盘拓片  陈介祺题识


陶文与甲骨文、金文和石鼓文等,同为研究我国古代文字的重要资料。陶文已经出土的资料很多,但它不像甲骨文那样有成文的篇幅,只有单个的符号。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到商代晚期皆有陶文存在,现在已出土的陶文以半坡陶文为最早,大约在公元前4800—前4300年之间。此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时期,也都有陶文。陶文多半刻在陶钵外口缘的黑宽带纹和黑色倒三角纹上,极少数刻在陶盆外壁和陶钵底部,一般器物上只有一个陶文。对这些陶文的性质,学界看法不一。裘锡圭认为是“记号”,郭沫若认为是“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而于省吾等学者则认为已属文字范畴。唐兰在谈到大汶口文化陶文时说:“(这)是现行文字的远祖,它们已经有5800年左右的历史了。”破解陶文很困难,至今也只有几个字能猜测它相当于后代的某字。不过,陶文与汉字有渊源,应该是肯定的。


陈介祺藏陶拓片拍卖资料


陈介祺既是陶文的发现者、收藏者,也是颇有贡献的研究者。陈氏对收集的陶文随拓随释,或略作题记,或记明出土地点,还对大部分陶文予以较准确的断代,为后人深入研究陶文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陈介祺藏陶拓片的拍卖情况,从前期的稳中有升,到后期的奇货可居、直线拉高,可以看出精品在拍卖会炙手可热,拍卖价格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收藏家对拍品的关注及认可程度。


(五)书法


陈介祺的书法墨迹主要有三类:一是书法对联,二是题跋笔记,三是信札。


陈介祺自幼勤奋好学,聪颖强记,其居京师时广泛涉猎各种文化典籍,对于经史、义理、训诂、辞章、音韵等学问,无不深入研究。书法擅长锋适羊毫,大笔作小字,墨韵饱满,清气满溢,在古拙与奇谲间游弋,这也就是其书法耐人寻味的魅力所在。


陈介祺书法对联拍卖资料


陈介祺的书法以颜为基,以其独创的、富含金石气息的“簠斋体”而闻名。以对联为例,从2007年拍卖成交的2.46万元到2013年的31.5万元,皆体现了其书法不俗的市场行情,甚至有的书法作品不需送拍,直接就在场下被抢购一空。陈介祺所收藏的各类拓片,如上有其本人的题跋批注,真可谓“一字千金”。


四、陈介祺对当今艺术品收藏市场的影响

 

陈介祺作为中国近代最大的民间文物收藏家,更是晚清时期中国最杰出的金石学家和古文字学家,可谓是收藏最富、鉴别最精、传拓最佳,而于古器物及铭文考释又多有创见的晚清金石学领域的杰出代表,他的学术成果和思想见解,受到学术界的高度赞誉。他以毕生的心血,为保存、传承、弘扬中华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也正因如此,他对后世收藏市场带来了很大影响。


(一)“陈介祺热”的产生


当今,随着收藏热潮来临,一部分收藏家在收藏体系搭建方面选择了金石、金石书法,不少收藏家更加具体地选择了“陈介祺”。该人群主要由三部分组成:1.书法爱好者;2.金石古籍收藏家;3.博物馆及学术机构。拍场一旦发现簠斋藏物,必然成为重要的追捧对象。


(二)对当今书法的影响


陈介祺早年学书从颜真卿入手,后精研魏碑,学养成熟后中年变体,以颜楷为基础创“金石体”,成为金石书学的楷模。由于其题跋考究、钤印精到,使每件作品不论大小,无可挑剔。学书后人均敬佩之、效仿之、学习之,对今人之学书目的、学书精神和学书目标,尤其在鉴赏、考藏及题识方面影响极大。


(三)山左金石兴起


明清以降,山东人才辈出,清代更有“山左金石甲于天下”之盛况。陈介祺作为一代大家,在我国金石收藏与研究领域具有极高的历史地位。近几年来,以潍坊为核心的金石学组织悄然兴起,地域覆盖潍坊、临淄、青州、诸城、高密、安丘以及济南等地。一批年轻的金石收藏家和研究学者应运而生,他们潜心悟道,刻苦学习,孜孜不倦,以求近古人、与簠斋对话。代表者有孙敬明、蒯宪、王亮行等,并有全国同好童衍方、刘绍刚、陈进、燕守谷、陆明君、唐存才、冯磊、熊长云、张志亮诸君倾情参与。


近年来,蒯宪、王亮行联合西泠印社及日本、韩国专家多次组织“陈介祺国际学术研讨会”,挖掘陈介祺金石收藏内涵,影响深远。


2013年,陈新先生发起成立陈介祺研究会,为弘扬陈介祺精神,打造陈介祺品牌,丰富“万印楼”藏品,做出了积极贡献。2014年,组织首届“万印楼奖”国际篆刻大赛,取得极大成功。2015年7月,组织举办了“中国书协篆刻委员会年会”和“陈介祺金石文物展”。2016年9月,“陈介祺艺术节”系列活动也拉开帷幕,旨在以簠斋文化为背景,重振潍坊金石辉煌。

 

参考资料

[1]陆明君:《簠斋研究》,荣宝斋出版社2004年版。

[2](清)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3]朱剑心:《金石学》,文物出版社1981年版。

[4]李学勤:《山东陶文的发现和著录》,《齐鲁学刊》,1982年第5期,第35—37页。

[5]赵诚:《晚清的金文研究》,《古汉语研究》,2002年第1期,第11—18页。

[6](清)陈介祺:《批〈续泉说〉》。

[7]潍坊市博物馆编:《金石千秋——纪念陈介祺诞辰二百周年藏品选》。

[8]雅昌艺术网。

[9]友艺阁网。

 

责任编辑:陈心怡、陈    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经典丨《中国书法报》陈介祺全形拓专题
清代金石学家?陈介祺
新书丨陈介祺、吴大澂:《陈介祺藏吴大澂考释古封泥》
富藏精鉴 宗仰海内
[转载]谈古砖的收藏
展览 | “金石雅风——金石题跋展”高清作品图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