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月三,耍西山” | 昆明璀璨的民俗文化

三月三 耍西山

选自《百味昆明》

本文共计 1644 字 | 预计阅读时间 5 分钟

"姐姐哟,年年哟,那个三月三,带着你的大姐、二姐、三姐、四姐、六妹、七妹、八妹、九妹、小十妹耍西山哟......'

每年的农历三月三这一天,昆明附近各地各族群众身着盛装,成群结队奔向西山,唱山歌、对调子、跳花灯、跳民族舞。人们或参与或欣赏,都融入歌舞的山林中。

这就是昆明的民间传统春游习俗“三月三,耍西山”。 

如今,很多传统习俗都被现代生活和流行文化所覆盖,而昆明的“三月三,耍西山”却依然保待着强盛的生命力,不仅自发的踏青旅游、自娱自乐的人越来越多,而且已发展成了展演展示传统文化的节日,民间文化艺术节、非遗文化展,民族文化汇演等活动一年比一年吸引人。近年来,每年当天耍西山的人都有10多万,最多时达到17万。

“三月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其起源有民间传说、有史料记载,还有今人的研究。据载,“三月三”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史称“上巳节”,为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晋以后,把“上巳节”固定在“三月三日”,为古人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唐代发展成为迎春、游春、赏春的重大节日。后来各地演化成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活动,有纪念黄帝生日的,有袚褉春浴的,有“令会男女”过情人节的,等等。

直到现在,许多地方,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仍然保留着“三月三”这一节日习俗,如海南黎族“三月三”节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广西把每年三月三日定为壮族民歌节,福建每年都举办“三月三”畬族文化节

云南也有多个地方保持着各种各样的“三月三”节。昆明的“三月三,耍西山”传统盛会,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古代的“三月三”节,更多的是沐浴熏香、河边歌舞、谈情说爱。昆明的“三月三,耍西山”,其内容也还依稀可见古时情人节的影子,就像杜甫《丽人行》诗中说的“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那个“三月三”。

昆明的“三月三,耍西山”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很早以前,滇池岸边有一个勤劳美丽的彩云姑娘。她是一个孤儿,但她很有本事,能织网、会划船、善打鱼。她捕鱼捞虾,不仅自己食用,还经常分给村里人。她风雨一舟,日夜操劳,终积劳成疾,卧病不起。一天夜里,一白髯老翁来到她的病床前,给她把了把脉,然后给了她一个桃子,叫她立马吃下去。她刚吃下那个桃子,老翁就飘然而去,紧接着她就安然入睡了。她这一睡睡了一个冬天,直到来年三月三日才醒来。

从此后,每年十冬腊月,她就会进入“冬眠”状态,安祥地睡在滇池湖畔。到第二年三月三日,她就神清气爽,笑容满面地醒来。冬日里她躺在那里,就是人们看到的睡美人。后来,人们“三月三,耍西山”,就是去睡美人笑醒的地方玩耍。

西山睡美人

如今的昆明“三月三,耍西山”,除了继承古代“三月三”日游乐聚会的传统外,还增加了许多本地的民间习俗和传统文化。

春天来了,睡美人醒了,鲜花开了,鸟儿叫了,人们成群结队、扶老携幼登上西山,游春、祈福、娱乐。

在昆明,“三月三,耍西山”是各民族共同的节日。人们到了山上,各自找一块空地,唱山歌、对小调、跳舞、耍龙舞狮,赏春色美景,品味美食。活动比较集中的是玉兰园,这里各种娱乐活动你方唱罢我登场。人们围成一个又一个圈,这边一群汉族老人在唱花灯,那边一群身着彝族服饰的男女,弹着月琴跳起左脚舞,还有一群人跳起丽江舞蹈“神秘的女儿国”,树荫下还有人对山歌,唱小调……

人们不分什么地方、什么民族,手牵手围成一个个圈,加入的人也越来越多,大家亦自由进出。树林里到处人山人海,欢声笑语。

这些都是自发的、传统的活动。最近几年来,政府有关部门和相关企业,积极介入其中,开展了一些有组织的活动。

先在玉兰园组织开展大型文化活动,在聂耳墓广场组织文艺团体演出,后来举办“三月三,耍西山”民间艺术节,组织花灯、滇剧、葫芦丝演奏、民族舞蹈、山歌小调等各种民族民间艺术表演。同时,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览,组织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及民间艺人向广大群众展示陶艺、剌绣、雕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和传播民族民间文化。道路两边和空地上会摆满各种摊子,琳琅满目的昆明地方小吃让人大饱口福。

如今的“三月三,耍西山”已不仅仅是昆明本地人的活动,全省乃至省外一些地方的游客和民间文艺团队都纷纷从四面八方赶来,为这个传统节日欢歌热舞。大家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景和节日的欢乐。

文化传承的力量,来自大众。“三月三,耍西山”的传统习俗,已经发展成为民间文化艺术节,发展成为非遗展示节,发展成为昆明一颗璀璨的民俗明珠。

《百味昆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昆明民风民俗
岁时节令
三月三上巳节,无论钱多钱少,记住3忌,2吃,1不碰,老传统别丢
民俗文化知识有哪些
走“晋”文化记忆 | 中国古代文化的活化石——山西面塑
七夕节热闹的背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