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话说丨老北京的剪刀铺,为啥没有张小泉

剪刀是人民生活中离不开的工具,所以,从事生产、经营剪刀者在我国从南方到北方、从城市到村镇到处可见。其中不乏有名的剪刀作坊和剪刀店铺,而最著名的有两个,就是南方杭州的张小泉,北方北京的王麻子。张小泉剪刀和王麻子剪刀都是选材精良,剪刃锋利,经久耐用,所不同的是张小泉剪刀外观银白漂亮,王麻子剪刀乌黑,人称之为“黑老虎”。

王麻子剪刀铺

王麻子剪刀铺的旧址在北京宣武门外大街南头路东,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1954年北京市政府实施手工业合作化时,王麻子剪刀辅参加了剪刀生产合作社,才迁至崇文门外大街新址。王麻子剪刀铺开业于清代顺治八年(1651),铺长姓王,原籍山西省,开业时只有个连家铺,经销剪刀、菜刀、烟袋、火镰、火纸和针线等日用品。由于铺长脸上有麻子,附近居民和店铺都称这个小杂货铺为“王麻子杂货铺”。

王麻子做买卖极重视信用,讲究商品质量,他收购商品都认真挑选,不怕多花钱也要收好货。他收购剪刀时,首先要看外观是否光亮、周正,看剪刀是否合口、锋利,看剪轴是否平直、滑润灵活。这些都合格后,还要进行验试,先用剪刀剪纸,再剪厚布。不合格的,不论价钱多么便宜也不收。顾客将这种剪刀买回去,经过使用都很满意,日久来此买剪刀的人越来越多。

后来,铺长王麻子为取信顾客,特将自己收购的剪刀都镌刻上“王麻子”三个字,而后才出售。如果顾客使用这种带有“王麻子”三字的剪刀,不管到什么时候,不是使用不当,剪刀出现锛刃、卷刃等质量问题都可退换。从此,王麻子杂货铺的剪刀在社会上取得很高的信誉,慕名来此购买剪刀的顾客日渐其多。由于王麻子杂货铺卖剪刀出了名,天天接待买剪刀的顾客还应接不暇,就没有时间经营其他杂货了,因此,在王麻子晚年时就改为专营剪刀一种商品,杂货铺就成了全城著名的“王麻子剪刀铺”了。

王麻子离世后,其子接手继续经营这个王麻子剪刀铺。传至第三代孙,就是清代嘉庆二十一年(1816)时,正式更名“三代王麻子剪刀铺”并挂出招牌。此时的王麻子剪刀铺虽然店铺后还带家眷,但是前柜已雇有伙计、学徒四五个人。

旧京商业竞争很是激烈,王麻子剪刀在市场畅销引起一些同业的十分垂涎,他们不想创自己的名牌,却异想天开进行假冒王麻子的招牌。在店门前挂出“真王麻子”、“老王麻子”、“老老王麻子”、“汪麻子”、“旺麻子”、“万麻子”和“石麻子”等牌匾。据清代嘉庆二十四年(1819)刊印的《续都门竹枝词》上一首词“汪王万石皆麻子,拨厥由来为火镰;自昔岂无人似玉,一齐刻划作无盐”。

清同治十一年(1872)刊印的《增补都门杂咏》也有一首词写:“刀店传名本姓王,两边更有万同汪;诸公拭目分明认,头上三横看莫慌”。最晚从清嘉庆年开始,假冒王麻子招牌推销剪刀的店铺在宣武门外大街出现,到了民国年间,在前门外打磨厂西口、隆福寺、东四、西单等地都有“真王麻子”、“老王麻子”等假冒卖剪刀的店铺。

正牌王麻子剪刀铺在同业的竞争中,他们一方面在店铺门前挂出个说明牌,上写:“本铺自创办以来,并没有后代子孙在外面开办分号,请社会诸君认明王麻子招牌,免受欺骗”。另一方面在剪刀质量上下功夫。他们要求与王麻子剪刀铺交买卖的打剪刀的作坊,给他们打制剪头长,剪把宽,剪轴粗的剪刀。并要求剪刃软的能剪丝绒绸缎,一剪即断不挂丝;剪硬的能一剪剪40层布,细铁丝一剪即断,剪刃不锛。由于王麻子剪刀铺剪刀的质量好,所以,在同业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买卖久盛不衰。王麻子的剪刀不仅闻名北京全城,而且享誉全国。北京是首善之地,南来北往的客人很多,有许多外地人都喜欢离京还乡时,买几把王麻子剪刀当礼品送给乡亲。

1937年“七·七事变”后,北平沦陷。由于日本侵略者的疯狂掠夺,北平物资奇缺,通货膨胀,各业萧条。王麻子剪刀铺买卖也不好做。尽管剪刀是居民和一些工商业者离不开的工具,但是,因为战乱北京对外交通不畅,王麻子的剪刀运不出去,货物滞销,造成王麻子剪刀铺有史以来的生意不振。此种情况直至1949年。

新中国建立后,王麻子剪刀铺的生意又兴盛起来。多年积压的货物在天坛全国物资交流会上全都售光。1954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开展小手工业者的合作化运动,把全市分散的几家经营剪刀的店铺和锻造剪刀的小作坊都组织起来,成立了“剪子生产合作社”。1956年,剪子生产合作社与刀子生产合作社合并。1959年北京王麻子剪刀厂正式宣告成立。从此,昔日的小剪刀铺和小铁作坊变成了一个国营企业,开始向现代化迈进。

北京市人民政府为了发展王麻子剪刀名牌产品,特在北郊沙河镇为王麻子剪刀厂建起新房,在崇文门外大街只留个门市部,其余生产车间和管理部门都迁至新址工作。新的王麻子剪刀厂与历史上王麻子剪刀铺相比,它不仅是职工从业人数的剧增,从最早时的一二人的连家铺,发展至现今的六七百职工;而重要的是工厂经过几次重大技术改革,很多只凭手工笨重体力操作,改为机器化和半机器化。

产品和质量都有很大提高。1979年,被轻工业部评为优质产品,1980年荣获国家银质奖。产品和规格都有所增加,产量在80年代,年产量超过300万把。销路已过了长江,全国各地都有代销点,而且远销日本、东南亚各国,在东南亚还是畅销品。

钢刀王

过去一提“钢刀王”没有不知道的。其实这个赫赫有名的“钢刀王”在东安市场南花园不过是占地只有几平方米的小售货亭而已。“钢刀王”是人们送给小手工业者王万青的美名。王万青为人勤奋,头脑活,富于创新精神。他于民国初年,在东安市场南花园小售货亭卖小钢刀。他的钢刀质量属于最好的。质量虽好,但钢刀的外形老,销路不畅。

而有的同业做的刀子质量不如他的好,就是样子比较新,比他的钢王卖得快,受欢迎。这对王万青是个极大的启发。王万青仔细观察东安市场其他店铺和摊位的售货情况和到东安市场的游人之身份。他认识到,东安市场的游人以外国人和思想维新的中国人居多。质量好的老式钢刀在别处是畅销货,但是,顾客变了,人家就不买。

由于王万青看准了当时东安市场的潮流,认识到要做好买卖,必须革新产品外观。生产销售的小刀,不仅是能裁纸、削水果,还必须是外观漂亮、新颖,是个可欣赏的玩物。王万青经过多次试制、试销,最后制作出长只有3寸,外形精巧、别致的小宝剑、小宝刀型的钢刀。这种新产品一上市就受到广大顾客的欢迎,生产多少卖多少,天天脱销。

这种新产品除在东安市场销售外,外地各省市也来找“钢刀王”订货。后来,远销至东南亚各地,成为东安市场很有名气产品。1956年“钢刀王”参加了公私合营,1958年并入王麻子刀剪厂中。

双十字菜刀铺

北京多少年来,居家过日子,妇女裁剪衣裳都用王麻子的“黑老虎”剪子。在厨房里切菜切肉炊饭则喜爱用双十字的菜刀。双十字铁铺坐落在宣武门外桥头路东,护城河南侧,开业于清道光年间,它是前店后设打铁炉,自产自销。这家双十字菜刀铺是个很不起眼的小铁匠铺,但是长期以来,他们极其重视菜刀的质量,打制生产的各式菜刀不仅外观漂亮,刀背厚,刀刃锋利,而且钢口好,切菜、剁带骨肉,刀刃不锛不卷,经久耐用。

为了取信用户,他家生产的菜刀都凿打上“十十”两字,以作标记。如果顾客使用这种菜刀,不管使用多久,只要出现锛、卷等质量问题都保修保换。一次,有个顾客一把双十字菜刀,已用了好几年了,不知他砍什么硬东西,刀刃出现了一个小锛口。他把这把菜刀拿到双十字菜刀铺后,掌柜看了看,没二话,就给这位顾客换了把新菜刀。

双十字菜刀铺如此讲信誉,所以在社会上名声很高,用双十字菜刀的顾客很多。有居民用户,有饭庄、饭馆等用户。由于双十字菜刀在社会上信誉高,销路好。因此,一些同行就冒名,打出“士士”字招牌和“什什”字幌子,以鱼目混珠。北平解放后,1954年双十字铁铺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后与王麻子剪刀铺合并,统称王麻子剪刀生产合作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北京的王麻子刀剪铺
宣武门外大街的著名老字号--彦子
姓名文化散说140王麻子
几十万把从天而降的菜刀
创业赚钱的秘密十五:我国古人的经商之道
什么牌子的菜刀好用、锋利、不容易钝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