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南官话(四川话)的前世今生

现代汉语之中,有一种方言地域色彩和喜剧色彩非常重,这就是一般人所称呼的“四川话”。在中国西南地区虽然不同省份的人说起家乡话,但大家都能听懂,因为这属于官话,也就是北方话系统,也是官话中相对特殊的一支——西南官话。

西南官话分布

《中国语言地图集》里给出的西南官话的定义是:西南地区以及附近的,入声整体归派到某一声调或者四声调值与成都、武汉、重庆、常德、贵阳、昆明、桂林相近的汉语方言。西南官话,因主要流行于长江上游地区,亦称上江官话,属于现代汉语官话方言。西南官话分布于四川、重庆、贵州、云南、湖北、广西、湖南、陕西、江西、西藏、甘肃、广东、海南、福建共16省市自治区、600多县市区以及东南亚的少部分地区。另外邻近云南的缅甸果敢、佤邦、泰北也有人使用西南官话。

西南官话是使用人口最多、分布区域面积最广的汉语分支之一。据统计使用西南官话的人口超过2.7亿,占中国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一,整个官话区人口的三分之一,相当于湘语、赣语、粤语、闽语人口的总和。西南官话中最大的分区川黔片和西蜀片的使用人口都超过1.5亿。

声调特点

西南官话作为中国第二大语系在日常与人交流中形象具体言简意赅,其独特的发声规则更是别具一格,在外打拼的人遇见说着相同语言的人总倍感亲切。

西南官话其语音系统在官话中也是最简单的,除了浊音清化、从g k h / z c s中分化出 j q x、-m韵尾派入-n或-ng、无尖团对立等官话的共同特点外,西南官话有不分平、翘舌音(有的地区仅将中古汉语发音为zi-、ci-、si-的入声字读作翘舌;也有极少数地区如北京话般严格区分平翘舌音),还有不分fu和hu(甚至f与hu颠倒),部分不分n和l(大多有n、l对立),同时不分ing和in、eng和en(b、p、m、f后的eng读ong)。

多数入声字派入阳平,分类简单,不似北京官话的入派三声复杂而混乱,但是有的片保留入声(但多为特殊调值,并无塞音韵尾)或者派入其他调类。西南官话和湘语、客家话、粤语、赣语有不少相似之处(比如保留了大部分ng声母,川东话有很多粤方言独有的读字法,如“解”、“六”等数百字),是一种带有过渡性质的南方官话。

西南官话古入声未发生分化,整体保留或整体混入它调(主要混入阳平)。例如四川话中,入声整体混入阳平;岷江小片中整体保留了入声,部分地区甚至还保留塞音韵尾;仁富小片入声整体派入去声;雅棉小片入声整体派入阴平。

在湖广片中,不乏去声分阴阳的次方言,同时也有少部分入声分阴阳者。例如湖南北部的津市,其方言中古全浊入归阳入,其余归阴入。

西南官话声调调值大致可分为10个类型,各类型之间差异显著。其中分布最广的一种类型(阴平是最高调,阳平是最低调,上声是次高降调,去声是低降升调),即四川话声调类型,主要流行于四川/重庆一带以及毗邻的贵州北部。这种声调类型内部一致性很高,是西南官话最具代表性的声调类型。

西南官话起源

西南官话是官话方言中使用范围最广、使用人口最多的方言,一般史者研究认为西南官话是江淮官话的延伸,二者有渊源关系,并同属南方系官话,因为西南官话的形成根据历史研究表明,是从明代开始,因移民西南而逐渐形成的官话方言,移民是西南官话形成的主要因素。

汉族移民西南,四川是较早的地区之一。四川古为巴蜀之地,土地肥沃,地理偏安,汉族最早在秦统一巴蜀之后(约公元前301年)就已迁入此地。从秦至宋历代,均有汉人因躲避战乱、天灾而迁入四川。如唐末黄巢起义。汉族迁入四川的线路主要是越过秦岭移民,故移民的主体为中原汉人(以甘陕为主),当时的西南方言以北方官话为主。

明清是汉族大规模移民西南的重要时期,西南官话在这段时期中,通过方言间的不断影响、融合而逐步形成。元末明初,湖广一带是元朝军队与红巾军、朱元璋厮杀拉锯的主战场之一,战乱使得当地人口急剧减少,造成人口从西北到东南呈由稀变密的状态。因故,明洪武间,出现了“江西填湖广”和第一次“湖广填四川”的移民大潮,同时在滇黔、桂北一带广设卫所,迁入大量移民。

明代大移民,彻底改变了原来西南地区以少数民族为主体的结构,迟至明末,汉族已在西南地区的民族结构中占据绝对优势。明代移民西南的主要方式是由卫所军士及其家眷组成的军事移民,其来源主要为江南、湖广、江西等地。明代西南地区的《韵书》记录,证明西南官话在当时已经成型。汉族早期移民西南,因来源多样,呈现出“五方杂处,言语各异”的局面。

清代西南的移民,除“湖广填四川”的外部人口迁入,内部主要体现为区域扩散式移民。明末清初,起义不停,天灾频频,战乱不断,造成四川人口锐减。清顺治、康熙年间又开始大量向四川移民,清代四川移民的来源同明代一样,以湖广为主,占移民总数一半以上。

清代的移民由明代沿交通要道的点、线状分布,发展为大量向边远山区和少民聚居区流动的片、面分布。西南官话随着内部扩散式移民而不断整合扩张,形成了内聚力较强的区域性语言集团,往后一直以其简洁的音系优势,随人口的外移而不断向外扩张。

从清朝到20世纪上半叶,入声归读阳平的特点在西南官话较多的方言区内得以呈现。清末,根据传教士对成都和汉口两地的语音记录资料显示,当时的西南官话仍存有入声调。武汉、成都的入声调已归阳平,连同昆明、贵阳、桂林等,西南官话近五分之四的方言点的入声均已归读阳平调。

西南官话现状与危机

虽然说西南官话被公认为全国方言较为强势的地区,但事实上由于“推广普通话”政策,西南官话的生存环境正受到普通话的强烈冲击,有学者认为长期以往,西南官话长远甚至有完全被普通话取代的可能。

一方面,以成都贵阳为首的西南大城市城区方言近几年大有被普通话取代的趋势,由于推广普通话,大城市10后小孩很多已经不会讲本地方言;加上很多80后和90后年轻家长对方言的消极态度,从而导致成都贵阳等大城市方言的逐渐式微。除此以外,昆明市区的方言状况也不容乐观,但由于使用人数偏少,因此贵阳和昆明比成都和重庆市区方言状况更糟糕,也大有被普通话取代的趋势。

另一方面,西南官话外围地区的方言近几年被普通话取代的趋势也非常明显。具体表现如下:

①陕西汉中主体方言原先本来属于西南官话,但由于属于陕西省,与西安联系更密切,再加上西安普通话普及率比川渝地区高,近几年被普通话和中原官话大量替换;如今在汉中,西南官话逐步沦落为小众方言,汉中年轻人里面如今会讲西南官话的大幅度减少,更多的都是讲中原官话和普通话。未来20年内,西南官话很有可能会在汉中被完全边缘化。

②广西桂柳话也属于西南官话,十年前都还是广西最强势的方言,但由于受到首府南宁和强制推普的影响,近几年也逐渐步入南宁白话的后尘,被普通话大量取代。

③湖北武汉话也属于西南官话,但由于政治地位的原因,近几年逐步被普通话代替。

④湖北宜昌话也属于西南官话,但由于受到武汉的影响,近几年被普通话取代的趋势尤其明显。

⑤湘西怀化也说西南官话,但近几年随着普通话的推广逐步消亡

西南官话作为中国第二大语系在日常交流中形象具体言简意赅,远比普通话来得直接明了。其大量词汇更是用一字替代需要若干普通话才能表达的意思,达到“此语只有天上有”的独特效果。对于从小说西南官话长大的人来说,她是我们真正的“第一母语”,我们有权利和义务去传承保护并发扬光大。让我们的子子孙孙也能永远地传承下去,因为她是我们祖先的语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周及徐:四川方言是活在身边的历史
西南官话
详细为大家解释四川话的标准定义
弄醒豁四川方言的含义/1
中国方言中,为何西南官话能够如此强势?
最成功的汉语方言——“西南官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