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杜艳芳:她的摄影融入绘画,穿越时空,缔造永恒故事…

故国梦重归—石巷

Dreaming Back Homeland - The Slate

受访:杜艳芳
采访及编辑:寒山美术馆

西方影像艺术的女性创作性总是同女性主义运动与思潮紧密相连,而中国影像艺术的女性创作者们则在新的历史语境下,形成独具特色的当代面貌。她们更加注重挖掘内心的想法,从个人经历或躯体记忆中获取灵感,更注重直觉的、感官的呈现。《时空与场域:图像的绵延与重生》的参展艺术家杜艳芳就是其中一员,其创作将中国传统水墨绘画与当代摄影相结合。她作品以自我为元素,从影像到记忆,记忆到幻觉,再到潜意识的描绘,最终运用中国传统水墨绘画与当代摄影结合的视觉形式及超现实主义“粘贴”的创作手法,并把童年的记忆视觉化,试图展现一种超然的童年生活的真实情景。我们以本次参展的作品《故国梦重归》为开端,与艺术家展开了一场对话。

展览现场

能否给寒山美术馆的观众们分享一下你的摄影经历?

一晃眼,自己以摄影作为艺术手段已经13年了。回想到中央美术学院大二刚进入摄影专业学习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暗房通宵放片,影棚算曝光拍摄,例清单借器材,与同学间的合作,课上分享交流,通过实验,揣摩与磨合,慢慢的在摄影与艺术中成长着。在美院这样大环境里,我们都是以绘画开始的。我们虽然进入了摄影学习,但我们的手头功夫也一直想找合适的契机表现,直到毕业设计,我想把时时萦绕在心头温暖我的童年时光和乡愁记忆以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恰巧这主要部分都是我脑海里的记忆幻想,已没有现实能拍摄,我自然而然就选择了的绘画。继毕业作品《白杜谣》之后,又创作了《打工妹》《故国梦重归》《子夜》《对话》《闯入的地点》等都以绘画作为一种手段融入摄影,利用不同媒介的混合来建造一个虚拟现实。拼贴照片、电脑设计、手绘图像,讨论媒介之间的固定边界,探寻摄影与绘画结合的更多可能性,更自然而然的融合方式。

《打工妹-借书》,艺术微喷,2012

《打工妹-实验课》,艺术微喷,2012

《故国梦重归-赶集》,艺术微喷,2013

《闯入的地点》,艺术微喷,2016

《子夜》系列,艺术微喷,2014

《对话》,艺术微喷,2015

你小时候的成长环境关系是什么样的?

我小时候爸妈常年在外务工,我随爷爷奶奶留守在乡下生活。爷爷奶奶又忙于农务无暇顾及我们,我们姐弟几个自由自在地穿行于乡野中,无忧无虑,现在回想那些时光还是很快乐。在乡间那种与草木土壤接触中,大自然会带给我们单纯质朴的气息。我平日除了上学也要帮家里干活,分担家务及照看弟弟妹妹。儿时家里的客厅有一大面相片墙,大多是爸妈和他们的朋友在大城市里拍的纪念照,也有少量我们儿时的相片,我们每天没事就来观看和讨论这些相片。我们的相片基本都是我爸给我们照的,我爸很喜欢拍照,我上初中后给我们拍了很多照片,他也成为了摄影发烧友。后来我妈也喜欢上了拍照,还去北京学习了影楼摄影,之后她开了几年影楼,我上高中时就在她的影楼里照了各种各样化妆和换装的美照。

《故国梦重归-后院》,艺术微喷,2013

作品中绘制出来的图画,是结合了自己的经历,还是会依据摄影场景的不同,去“创造”一些“图像”出来?

最主要是结合了自己的经历记忆,这也是作品的灵魂部分。所以是依据了对童年故乡的经验回忆去选择拍摄的场景。在拍摄时已经在脑子里形成了一个大概的记忆画面。而记忆是碎片化或者是加以了想象的,回家后再根据脑海里的记忆幻想用画笔去把图像创造出来。作品里呈现的状态基本就是我童年生活样貌的真实再现。

有没有考虑过把《故国梦重归》《白杜谣》等与家乡相关的作品去自己的家乡展出?

是有考虑过的。从哪儿来回到哪儿去,回到自己家乡展览也许带给人的感觉和效果会不同,或更多了一层含义。在几年前家乡的政府发布公众号发出了我这些作品,他们是从网络上看到我的作品,查找转载我的资料,引起很多家乡人们的共情。后来也与省里画廊交流了作品回来展览的意向。对于我来说,这些记录童年成长,故乡纪事的作品是我存放记忆的场域。随着时间的流逝,也许记忆会越来越模糊,而我已将这重要的记忆以视觉的形式固存完好。我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内心逐渐敞开,释放,暖化了现实,走出了惆怅,安放好沉沉的乡愁,趋步前行。

《故国梦重归-大树好乘凉》,艺术微喷,2013

《故国梦重归-凉亭》,艺术微喷,2013

“拼贴”创作似乎是你最常见的创作手段,而且已经具备了较清晰的个人风格。那这种创作手法的创作来源是什么呢?

一开始我并没有去想创作的手法语言,而是先在脑子里有了作品的观念和概貌。在做《白杜谣》这组作品时,我的记忆幻想没有具体固定的拍摄对象,摄影作为一种记录的工具是难以去呈现这种虚幻的记忆。我们进入美院是都具有学习绘画的经历和基础的,大学时一次艺术创作课上,同学们在台上向老师汇报创作内容时,我在下面发呆想自己的创作,下意识就觉得可以运用绘画的技法在摄影的照片背景里填补记忆的空缺,绘画可以没有现实对象,并能在实体上让我们看到感觉或记忆的样子。手绘记忆对我们来说更直接更灵活自如。采用小毛笔水墨勾画,却是因为水和墨的印染更贴合记忆感吧。 我一直在考虑绘画作为一种手段融入摄影的必要性与合理性;重要的是这种语言手段与包括乡愁、内心世界、外部环境冲突在内的主题延展的契合。手绘图像作为一种中间介质,在我的创作中是最重要的语言选择,也是我的主观落足之处。

《白杜谣》,艺术微喷,2011

《白杜谣》,艺术微喷,2011

当下艺术创作的媒介边界正在不断多元化,你是否也思考或者正在尝试与更多的媒介进行结合创作呢?

我有在尝试了,除了传统中国画手法以外,例如电脑三维线图这样的自动化生成的图形样式,还加入一些实体物件等,在《缘·山》中,借由这样的拓展,终南山从一个具体的地理位置、现实场景走向图像中的意向和神性。摄影是艺术的媒介之一,也和很多其它物件一样作为工作的工具,摄影的实用性在于记录,其超越性在于创造艺术。当下的艺术创作根据我所需要表达的思想观念来选择媒介,声音、文字、绘画、雕塑、录像、甚至实体物件等等都有可能成为艺术创作的语言媒介。

《缘·山》,艺术微喷,2017

有没有特别喜欢,甚至是崇拜的艺术家?他们给过你最重要的启发是什么?

我觉得在学校里,老师给我们分析艺术大师们的作品,色彩美学,语言形式,概念和观念,给我们讲美术史,摄影史......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启发着我。我自己也常去798看展览,图书馆翻阅艺术图录,所有的学习过程都为我之后的创作打好了基础,做好了铺垫。我个人不局限在摄影里,我沉浸于整个大的艺术氛围,喜欢大地艺术,接地气 ,劳作而朴实 ,人与环境,是天人合一的实践物。

能否与大家分享一下您之后的创作计划?

我有个想法很久了,是个关于永恒的话题。我有很多创作都在酝酿之中,会先做些小实验。我还有拍摄纪录片的计划,拍摄对象和想法都已经有了,待时机执行起来。

你作为本次展览的两位女性艺术家之一,怎么看以“女性摄影师”这个标签?相比于男性摄影师,女性摄影师的优势在哪里?

我不介意"女性摄影师"标签,人类历史以来就有男人和女人,男孩和女孩的区别,只是性别不同的指示吧。只有男人和女人相互协作,相互尊重,社会才有更好的发展。我个人觉得女性摄影师的优势在于其性格特性,敏感、细腻、内在......

《闯入的地点》,艺术微喷,2016

 最后,请用三个词语来形容一下自己吧!

天马行空,神游物外,念念不忘

艺术家

杜艳芳

杜艳芳,1986年生于湖南省, 2013年获得资生堂年度摄影师奖。系列作品《白杜谣》《打工妹》《故国梦重归》《子夜》《对话》《闯入的地点》等以绘画作为一种手段融入摄影,利用不同媒介的混合来建造一个虚拟现实。以拼贴照片、电脑设计、手绘图像讨论媒介之间的固定边界,探寻摄影与绘画结合的更多可能性,更自然而然的融合方式。

展览信息
EXHIBITION INFORMATION

展览日期:2021.05.25-2021.08.08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10:00-18:00(周五、周六延长至20:00,提前半小时停止入场)

票价:30元

出品单位:苏州高新文旅集团

主办单位:寒山美术馆

灯光赞助:上海驭韶照明设计有限公司

特别鸣谢:服务器艺术


点击图片,识别在艺小程序,关注M的房间x艺术盲盒计划



注:转自“寒山美术馆”,仅为交流分享,侵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话题|为什么摄影人无法理解当代艺术?
为什么要重塑“艺术摄影”?
摄影师的摄影、摄影师的艺术和艺术家的摄影
黄晓亮:媒介本身没有限制
美国绘画:用欢乐的色彩与大胆的笔触描绘风景
Helena Almeida | 创作即身体,身体即创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