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析《实践论》

电视剧《天道》中,芮小丹有一句话,“不是我自己觉到悟到的,你给不了我,给了我也接不住。”

这句话太经典了,基本就是对我最近觉悟过程的真实写照,如果亲爱的读者朋友生活中有遇到迷茫的话,不妨试试停止阅读下面的内容,放下你的手机不刷短视频或者其他的,花一天的时间静下心来先想想,你生活中有没有通过长期努力做成功的一件事情,然后总结出其中的经验,然后再接着往下阅读。

结合自己前段时间写的《学艺杂谈》,总结了学习实践的心得,加上最近阅读了毛主席的《实践论》,两者联系起来,很认可这段话,无意间竟然和这篇文章产生了共鸣,内心的激动心情溢于言表。

  

《实践论》确实是解决大部分问题的圣经,它的核心思想是,理论认识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需要反复这个过程,并结合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不断修正这个理论认识,或提出新的理论认识。

也是我们经常听到的,“实事求是”或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具体解释,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我在想,如果我先学《实践论》,而没有一个自己先的觉悟,那我对这篇文章的认识不会这么深刻,读完还是只能把他当着一个理论的知识,并不能指导自己的生活或者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有了自己的经过了实践的觉悟,再来学习这篇文章,会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能读到文章中原来没有或者没读到的东西,这些东西是文章中的理论没有具体量化,不能指导实践。

具体的量化是,大概总体的理论学习→实践并直到成功→反复重复100次以上→修正提升

就是先需要一个大概的理论学习,没有理论学习是不行的,否则就是瞎实践;大概学习就行,因为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自己也不知道正确与否;理论学习的途径,可以求之于书籍、老师、网络资料等,或者某个领域被大家认可的专业师傅,专业师傅是你想进入某个领域的捷径,如果条件允许,能遍访名师,你的进步一定会非常快。

其次就是实践并直到成功,这个过程是很痛苦枯燥的,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需要反复很多次,才能不断的纠正自己的认知,做到知行合一,才能成功。

成功后不代表实践的结束,还需要重复多次,如果是学艺,还需要重复至少100遍以上,让质变后的这个结果永久刻进自己的大脑记忆,这个阶段实践可以暂时告一段落,正常情况也会改变自己对自己,自己对外界的一个认识,会看清好多社会中的现象。

最后就是不断的修正提升,比如有新的情况新的条件加入进来,我们要根据新情况,通过实践修正提升原来的认知。

比如,我们普通的人,大部分都有对未知的恐惧,不喜欢跳出自己的舒适圈,其实一个主要原因是,我们对未知领域不熟悉,不能把控,所以谈到一个陌生领域的时候,我们总是持排斥的态度,敬而远之,如果按照实践论的方法,能正确的实践,那么即使在陌生领域,我们也能对各种问题处理的游刃有余。

总之,如果我们静下心来,按照上面的量化过的内容,就能解决生活中的大部分问题。

电影《教父》里有一句经典台词:“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希望这篇文章能提升你的认知,如果你现在正在迷茫,并认真思考反思总结,遇到新问题新领域的时候,可以自信的说,这个没什么,我也可以做到,而且我知道具体怎么做到。

实践论是解决各种问题的圣经,但是我在想,如果一开始先学习这篇文章,而没有自己的反思思考,是得不到这个认识的。

实践之前一定是有一个总体的认识的,但是毛主席为什么强调实践为先呢,是因为只有实践过的认识才能叫真正的认识,才能改善自身的生活。或者说经过知行合一的知识才能算真正的知识。这也能解释为什么我们大部分人读书学了那么多知识,或者网上刷短视频懂了那么多道理,能用到自己身上起到作用的少之又少的现象了。

来源:太友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实践论》有感
《实践论》关于认识的四个过程概括:认识的...
《实践论》和《矛盾论》
《实践论》读书笔记
以疫情为例,一篇文章带你理解《实践论》
实践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