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韩信年轻时没钱没人脉,也没打过仗,为何横空出世就纵横天下?

韩信,淮阴(今江苏淮阴市清江县)人。生年不详,死于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死时年纪应该不到四十岁。

韩信是是秦汉时期战无不胜的军事奇才,更是国人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他的“胯下之辱” ,“萧何月下追韩信”,“十面埋伏”,“韩信将兵多多益善”等传奇故事,是广为流传、妇孺皆知的。历代的论者,都认为他是一位抱负远大、足智多谋、极擅“万人敌”的大将之才。

韩信生逢秦末汉初的动荡岁月。秦始皇鹰瞵虎视,横扫六合,统一天下,是顺应了历史的发展潮流、大势的。但由于他大兴土木、行苛政、残酷压榨广大底层劳动人民,使原本就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愈发激化,因而导致了秦王朝的迅速覆亡。秦亡后,天下大乱,早已灭亡的六国余孽(诸侯)死灰复燃,曾经大一统的中央帝国又一次出现了四分五裂的局面。在这一动乱纷争的角逐中,韩信闪亮登场,并成为一位举足轻重的重要人物,不仅展现了他高人一筹的军事才能,也为中国古代军事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页华章。

韩信是西汉重要的开国功臣之一,也是第一个被刘邦、吕后诛杀的功臣。那么,韩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出身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他一身的军事本领是跟谁学来的?

韩信自幼家贫,孤苦无依,常乞食于人。《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

“(信)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

韩信出身贫贱,没有官职,又不会经商谋生,既没钱也没有固定职业, 整天挎着把破剑在街上东游西逛,一到饭点就跑到熟人家蹭吃蹭喝,“人多厌之者”,没少受人白眼。这样一位穷困潦倒、三餐不济、没钱、没人脉的草根贫困青年,哪有学习兵法的机会和条件?而且从军前也没打过仗,毫无军事经验,怎么一横空出世就能纵横天下、所向无敌了呢?

据史料记载,韩信虽身为“布衣”,但平时身上却佩着把剑,而且《史记·淮阴侯列传》还记载,项梁、项羽叔侄起兵反秦后,韩信前去投靠,请注意,他投军时是“仗剑从之”——带着宝剑去参军的。这个信息告诉后人,韩信是贵族后裔,他是有贵族身份的,虽然其家道早已中落,但贵气仍存。因为在那个时代,剑是身份的象征,只有贵族才有资格佩剑,平民是用不起剑的。而且据史料记载,韩信少年时家里很穷,吃口饱饭都很难,面黄肌瘦,衣衫褴褛,却腰挎宝剑,手捧一册兵书 ,在路边聚精会神地看,嘴里还念念有词......由此可见,他虽身无分文,但却胸怀大志,即便在困厄之际,仍不忘苦读兵书,可见他超高的军事才华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长期坚持学习、日积月累的结晶。

不过,未遇时的韩信,既不能考上公务员混个一官半职,又不能“行商坐贾”发家致富,整日里挎着把宝剑,“从人寄食”,就是到别人家去混饭吃,所以人们大都很鄙夷、讨厌他。

当地有个屠户,膀大腰圆,一身蛮力,想戏弄、欺辱韩信,就说:“你长得虽然长大,却经常佩刀带剑,这是因为你胆小,借此壮胆。你若是有胆不怕死,就用剑刺我;你若胆怯不敢刺,就从我的胯下(两腿间)钻过”。韩信看了那人一眼,旁人以为他要动怒,不料他却真的匍匐在地从屠户的胯下钻了过去。

当韩信击灭项羽,被刘邦封王、衣锦还乡后,还特地召见当初侮辱他的那个屠子,那人吓得瑟瑟发抖,没想到韩信既往不咎,还封他为巡防、缉捕盗贼的中尉 , 韩信对左右解释说:“这人是个壮士,当年他当众羞辱我时,我何尝不能一剑杀了他,但那是匹夫之怒(勇),又有何用呢?杀人偿命,反而会坏了大事,所以我才忍让了他”。从此事可以看出,韩信虽出身寒微,却“所挟甚大,其志甚远”,是个有雄才大略的不凡人物,不因小不忍而乱大谋。

公元前208年,韩信终于等到了施展其军事才干的一个大时势,是所谓“时势造英雄”。这年,在率先揭竿而起的陈胜、吴广的感召下,项梁、项羽起兵响应,率军反秦。在项梁率军渡淮河北上时,韩信携剑投军。项梁被秦将章邯斩杀后,韩信又归属项羽,项羽不太喜欢他,只给他封了个执戟郎中的小官职。他几次给项羽出谋划策,项羽均未采纳,他很失望。当刘邦在巴蜀时,韩信离楚归汉,但也不受汉王重用,只当了个治粟都尉(管理粮仓的小官)。韩信毕竟没有打过仗,没有名气,也没有得力的人举荐他,所以不论是跟项羽还是转投刘邦,一直郁郁不得志,先做执戟郎中,再做“连敖(负责迎来送往的小吏),最后做治粟都尉(粮仓管理员),都是不能带兵打仗的职务。

直到他遇到其生命中的贵人萧何,才改变了命运、鱼化为龙,一跃成为改写历史的风云人物。

举荐韩信的恩人就是西汉开国第一功臣——萧何。萧何是刘邦的故旧、挚友,也是最早追随刘邦起义的人,而且一直替刘邦管理后勤,相当于刘邦的管家,后被封为丞相。韩信身为治粟都尉,自然要向领导萧何汇报工作,两人因工作经常接触。韩信和萧何闲谈时,谈到天下大势与杀伐之策,说的头头是道,见解不凡,萧何奇其言,深感佩服。也就是觉得韩信智虑深远,绝非一般人,于是主动和他交往。两人经常在一起高谈阔论,萧何对韩信的才华颇为赏识,于是多次向刘邦推荐他,但并未引起刘邦对韩信的重视。

这个时候的刘邦处境并不好,屡战屡败,前途黯淡,因此麾下的人一个接一个的离他而去,或投项羽,或自起炉灶,都另攀高枝去了。韩信见刘邦不重用自己,没有发挥才干的机会,所以在赴南郑的途中也乘机离开了汉营。

当时,身为汉王丞相的萧何,听说韩信也开小差溜了,来不及告诉刘邦一声,就亲自策马追赶。有人向刘邦报告说:“丞相也逃走了”。刘邦又气又急,犹如失去了左膀右臂一般。过两天,萧何回来了,刘邦又喜又怒,喝骂道:“你为何弃我而去” ?萧何说:“我哪敢逃走,是着急去追赶一人,来不及通报大王您了”。刘邦问你去追谁,说追韩信,刘邦一听又生气地骂骂咧咧道:“这几日逃掉数十个将领,你都不追,跑了个韩信,你却屁颠颠去追,这不是撒谎骗我吗”?萧何严肃地说:“不是,其他将领都是普通人才,到处都有,跑就跑了呗,有什么好追的;韩信和他们不一样,他是当今无人能比的大将之才,你若打算永远只做个汉王,没他也行;你若想争夺天下,那就非得有韩信这样的大才辅佐了”。刘邦问韩信到底有何非常之处。萧何只用了四个字来评价他——“国士无双”。所谓国士,乃一国中最拔尖、最独一无二、最优秀的顶级人才。韩信这人是个能“上马草军书,下马击狂胡”的军事奇才,他生来就是打天下的人,是能帮助您扫灭群雄、夺取天下的高人,如果您有此雄心壮志,就一定要重用韩信。

萧何好不容易说服了刘邦,遂下令选择良辰吉日,亲自斋戒设坛拜韩信为大将。事毕,刘邦亲自向他请教争夺天下的大计,韩信果然有真才实学,他全面分析了楚汉争霸的客观形势,提出了击败各路诸侯以及项羽,最终实现统一的详细步骤。刘邦大喜,按照韩信的计划,部署诸将准备向东进军。

韩信被刘邦拜为大将军后,很快就展现出自己超拔流俗的军事天才,他率军平定关中(三秦),迫降韩、魏,俘虏魏王豹,接着千里奔袭,率军攻赵,以寡击众,以一万之众大破二十万赵军,阵斩赵军统帅陈馀,活捉名将李左车和赵王歇。接着,他不顾大局,挥师攻齐,害死了已经说服齐王归降的著名辩士郦食其,一举灭掉了齐国。彼时的韩信,屡建奇功,麾下兵多将广,被刘邦封为齐王。垓下一战,韩信助刘邦击灭项羽,底定天下。

韩信确实是秦末战乱中一个不可多得的军事大才。但他的军事才能从何而来,萧何又是怎样发现并认识他这个人才的,史料并无记载。一个人才的显露、脱颖而出,无非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认识,另一个是实践。当时的韩信或许已经有了知识储备,但在实践中还无突出表现,因为他长期得不到具体实践的机会,所以他的表现在认识上。他的见识和谋划可能确有高明之处,所以萧何与他略微交谈,就认定他是一个古今罕有的奇才,因而一再向刘邦举荐。

好在韩信不是赵括,他不仅能纸上谈兵,毫无实战经验的他一旦有机会率军作战就计谋百出,战无不胜,屡建奇功 ,可见他不仅有军事理论,而且有军事天赋,否则刘邦轻率地任命一位从无实战经验的人做大将可就要冒极大的风险、甚至会输光老本的。

【插图源自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韩信年轻时没打过仗,没钱也没人脉,为何横空出世就纵横天下?
韩信:没钱没人脉,没带兵经验, 为何一出道便天下无敌?
刘邦出身低微,但为什么能够在那个遍地诸侯的时代,驾驭张良韩信萧何等不世出的人才?
为何当年萧何非要月下追韩信?他看上韩信的原因,可真不一定是对方很优秀
千古第一智将,成也韩信败也韩信
楚汉之际十面埋伏阵:垓下之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