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孩子沉迷游戏,父母焦心但不知如何是好?



李睿

好未来教育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科学家长观》的提出者

10多年来始终站在第一线

致力于让中小学的学习更有效

理论应用于实践



很多家长会为孩子爱玩游戏而感到烦恼,并且也会疑惑怎么样让孩子少玩、甚至不玩游戏。


首先告诉大家一个残酷的事实:对于孩子玩游戏这件事,“堵”是堵不住的。爱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就算有的孩子天生不爱玩游戏,他也必然会有一个代替游戏的不能舍弃的爱好。如果家长强行去“堵”孩子,导致双方变成对立状态,那么除了导致家庭关系破裂以外是没有效果的;然而很多家长还会选择这个办法,因为家长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不知道怎样疏通。


无论“堵”还是“疏”,都建立在家长认为孩子玩游戏是“错的”这样观念上。对或者错,这种二次元评价使得问题进入了无法交流、无法沟通的死胡同。


家长对孩子玩的游戏往往在不了解的基础上就进行了先入为主的判断。各位家长不妨做这样一组自测题:


你知道孩子在玩的游戏的名字是什么吗?

你知道这是一款什么类型的游戏?

你知道这样游戏中的一些“黑话”吗?

你和孩子一起玩过这个游戏吗?

除了玩游戏,你知道上网能帮助孩子做什么吗?


思考了这些问题,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堵也堵不住,疏也疏不通”:因为家长本就没有和孩子站在同一维度上。



放弃对错


对于游戏,家长们一定要先了解,再评论。任何没有了解而上来就进行道德判断的行为一定会被每一个有一定独立思考能力的孩子所鄙视。对于游戏一定要像做数学题一样,根据不同情况分类制定解决方案。


  • 情况1:这里的上瘾不等同于每天都玩,而是有着严格的定义:生理上无法控制,无论做什么都无法集中注意力。这种情况属于医学问题,家长应该考虑去正规医院咨询或寻求治疗(千万不要相信所谓的网瘾治疗中心)。这种情况出现的概率是非常非常小的,家长不必轻易地做出这一评价。


  • 情况2:纯消磨时间大部分孩子玩游戏是出于这一目的,通常会选择简单、重复类游戏。这一情况的本质原因不是游戏,而是学习动力不足,所以不会产生“生理性需求”。对这种情况有三种处理境界:约定、说服、强制。最优先的是约定:家长可以跟孩子达成共识,将游戏的优先级放在学习之后,完成学习后可以玩一定时长的游戏等等(一定要正式作约,约定后须遵守);其次可以尝试说服,晓之以理,让孩子明白消磨时间的游戏应该放在学习之后;如果实在不行可以尝试强制手段。执行方法包括:约定上课时不许玩游戏,下课后玩;约定每周玩游戏的时间;平时使用非智能手机等等。适度的强制是有意义且积极的,更好地方法是通过对话和沟通解决问题,或者引导孩子非游戏的爱好,找到有共同语言的朋友。


  • 情况3:在游戏中获得成就能到达这一境界的孩子,说教一定是没用的。但是不少孩子明明是情况2,却会“装”成这种情况。怎么判断呢?很多经典的游戏都包含一些技术元素,可以通过科学手段分析,如果孩子对这些看似复杂的分析没有兴趣的话,那么他很可能就是装的。真正热爱游戏的人会去琢磨,他不仅会去学习、观察复杂的数据,甚至会自己总结经验来发表、交流。国外的玩家可以给“星际争霸”写出长达100多页的论文,给麻将做三维统计数据,这都是只有对游戏真正热爱的玩家才能做到的。


考察孩子是否到达这一境界,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问题判断:


1.是否能够熟练地说出这个游戏的基本逻辑?

2.对战类游戏是否能够清晰地说明战略战术、甚至知道细节数据?

3.是否愿意和其他人有目的地争论游戏中的问题?

4.是否经常观看攻略甚至自己写攻略?

5.能否对游戏的设计提出自己的简介?

6.是否通常只玩1-2款游戏,且在游戏本身的排位中能进入前30%?


只有符合以上6条中的至少4条,才有资格自称“在游戏中获得成就感”。



我们为什么喜欢玩游戏


对于上述的第三类孩子而言,游戏能带来正反馈、成就感、荣誉感。这时用学习换游戏是不靠谱的。对于这类孩子,只能“就游戏论游戏”,为他找到一个游戏的圈子甚至一起玩。


这种付出多么?对于达到这种程度的孩子来说,这样的付出是值得的。对于那些并非装作“热爱游戏”的孩子,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定期写游戏的攻略。如果孩子能做到这一点,玩游戏就会成为正面因素。


此外,为何要帮助孩子找到游戏圈子?因为这种高质量的竞技类游戏在北邮、北理工甚至清华北大都能找到高手,这些人能够让他有心理认同感,同时给他正面的引导。更明智的家长甚至可以陪伴孩子一起玩,教育的本质就是陪伴,我们在孩子小时候都能够陪他做游戏,为什么孩子长大了反而做不到呢?好的游戏能锻炼孩子的综合能力,家长给予他足够的信任和认可,游戏就会成为一种正面的因素。和高手一起玩游戏,在游戏中投入思考和时间,游戏就可以帮助孩子成长。


成为真正的高手or接受现实


要么成为一名优秀的游戏玩家,真正的去思考,而做到这一点比你好好学习更加困难。如果你不是这类玩家,那么不如把主要精力投放在学习上。无论是逻辑性思考、推理还是逻辑反思,在游戏中和学习中都是一样的。如果在游戏中都做不到这一点,你就只能接受现实。


成绩好的孩子,只要想打游戏一定打得好;游戏打得好的孩子,只要想学习一定成绩也是好的。“游戏打得好,成绩上不去”往往是个伪命题。如果你成绩好,只能在管控下打游戏,那么这就是社会现实。


对于家长来说,消磨时间的游戏能约定就约定,该强制就强制;在游戏上成功,比学习上更加困难,装是装不过的。家长应该知道网上有什么,拥抱变化,明白现代的游戏是什么。不了解的家长在游戏面前是没有说服力的,通过试图举孤例(某某打游戏,某某成绩不好)这种没逻辑的说法去说服孩子,只能让孩子学着用更没逻辑的方式来抗拒。



聚焦孩子学习中的每一个小问题,

与各位家长并肩作战,

帮助更多孩子的学习和成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六千字长文探讨】如何看待孩子玩游戏:“堵”还是“疏”?
这是一篇解决孩子玩游戏的文章!附实操攻略!
孩子爱玩游戏, 父母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打造孩子的学习好习惯:从专注力入手”
一个不错的消磨时间的“小网站”
别在学前就毁掉孩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