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特蕾莎修女
特蕾莎修女(1910-1997) 
生于南斯拉夫,37岁正式成为修女 
1948年远赴印度加尔各答 
且于两年后正式成立仁爱传教修女会 
竭力服侍贫困中的最穷苦者 
一九七九年获诺贝尔和平奖 
一九九七年九月葬于加尔各答 

特蕾莎只是一位满面皱纹、瘦弱文静的修女。1979年9月,当她去世时,印度政府为她举行国葬,全国哀悼两天。成千上万的人冒着倾盆大雨走上街头,为她的离去流下了哀伤的眼泪。他就是被誉为“活圣人”的特蕾莎修女。1979年授予她的诺贝尔和平奖的颁奖词说:“她的事业的一个特征就是对单个人的尊重……最孤独的人、最悲惨的人、濒临死亡的人,都从她的手中接受到了不含施舍意味的同情,接受到了建立在对人的尊重之上的同情。” 

她被视为"贫民窟的圣人",世人亲切地称她为 "德雷莎嬷嬷"。 
她1910年出生在南斯拉夫境内的一户阿尔巴尼亚农家,那一带一直为贫穷、混乱和民族战争所困扰,她小小年纪就开始思索人生,12岁时感悟到自己的天职是帮助穷人,17岁时发了初愿,到爱尔兰的劳莱法修女院学习,随后到印度大吉岭受训。27岁时发誓终身愿成为修女。此后,她放弃在女子学校和修道院做老师的优雅生活,向教会请求批准辞职,走出修道院的高墙,来到世界上以贫民窟多且脏而闻名、被印度总理尼赫鲁称为"恶梦之城"的加尔各答,走进那些不避风雨的贫民窟,置身在贫困者中间。她在那里开办了一所学校—圣马利亚中学,让那里较大的孩子受教育;她从美国医疗遣使修女那里学习掌握了基本的医学常识,然后到患病者的家中去医治他们。她亲手握住快要在街头横死的穷人的手,给他们临终前最后的一丝温暖,让他们含着微笑离开这个残酷的世界。她亲吻那些艾滋病患者的脸庞,为他们筹集医疗资金。她给柬埔寨内战中被炸掉双腿的难民送去轮椅,也送去生活的希望。她细心地从难民溃烂的伤口中捡出蛆虫,她亲切地抚摸麻风病人的残肢…… 
自1952年开始,德蕾莎修女在加尔各答的街头遍寻垂死者,她和她修道院(仁爱传教修女会)的修女,将爱心和慰籍分别带给400万被舍弃街头的人。但出乎意料的是,有过半数的人,在德蕾莎修女等人的悉心照料下,日渐康复了。 

特蕾莎修女自己也是一个穷人,她的生活朴实无华,但同时她又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因为他拥有爱、给予爱、收获爱。特蕾莎修女清醒的认识到,居高临下的给予,接受者会有被施舍的屈辱感觉,这对一个人的尊严是极有害的,他可能导出苦涩的敌意,而不是和谐与和平。在街头,这个瘦小的修女亲手握住快要横死的穷人的手,给她们送去临终前最后一丝温暖;在医院,这个受着病痛折磨的修女亲吻着艾滋病患者的脸庞,为他们筹集医疗资金;她给柬埔寨内战中被炸掉双腿的难民送去轮椅,也送去生活的希望;她细心的从难民溃烂的伤口中捡出蛆虫,帮助他们减轻痛苦。她曾动情地说;“我们做的不过是汪洋中的一滴水。”特蕾莎修女说这些话的时候,就好像母亲给孩子讲故事,没有花招,没有卖弄,有的只是一颗直白坦率的心灵。她微笑者说,让我们记住这一点:没有人不需要关爱,我们要总是以微笑相见,尤其是在微笑起来很困难的时候,更需要微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贫民窟的光与盐-德蕾莎修女
高考作文人物素材积累:特蕾莎修女
用一生帮印度穷人“安乐死” 死后被教皇封为圣人数百万人送葬
让高墙倒下吧
印度第三大城市:曾藐视深圳不是竞争对手,如今GDP狂注水
怀大爱心,做小事情——德蕾莎修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