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真懂还是装懂?|一直为行内人士所津津乐道的太极拳劲哪里去了?

过去看戏、听大鼓书时,有句老话说:“内行听(看)门道,外行听(看)热闹”。对于时下的太极拳,人们是又爱又恨,褒贬不一……。

一句话说不拢,反唇相讥的人多;观点不一样,好友心存芥蒂的也有。总之,都执着地自以为是,令人感叹……。

也许这是因为现在的明白人少了;聪明的人多了才会有的现象吧。

这叫人不由自主的想起了一句老话:“聪明人不一定是明白的人;但是,明白人一定是聪明的人。”

就以传授太极拳的“教练”或者“老师”们来说吧……

教太极拳,虽然说现在是极为普通的一门技艺,可教练其人毕竟也是“一方拳师”。或多或少的学员,大眼瞪小眼的看着你,嘴里喊着老师,请教着什么……。

作为太极拳教练,无论自已的水平高低,总得实话实说吧,好赖也要对得起“教练”或者“老师”这个称呼吧。可是,总是事与愿违,被叫着的教练员自己却先飘飘然了起来……有名的“大师”如此;无名的教练也是如此,全然不顾肩负着的“授业解惑”之责任。

就以太极拳里的“劲”来说,所谓的“大师”们也讲,普通的教练员也讲:要求学员左一个懂劲,右一个懂劲;说什么不懂劲就练不好太极拳;不懂劲就不会推手……等等,等等。

这些人似乎比谁都明白“懂劲”,他们真的懂吗?还是不懂装懂?

好在现时下,我们可以通过欣赏现场直播或者视频,看一看近几年来大师们的表现,就会明白……

一、盘架子。有的网友说,某某大师套路都练不好,与其高手的称号难以相符……(在各平台上都有,可以查到) 。真正的高手盘架子也应该是高水平。这话有道理。

二、推手。全部硬顶,力大打力小,手快打手慢。那些“弱能胜強”,“以柔克刚”的“懂劲的功夫呢?

三、上擂台比武,就别说了。一句话:“出尽洋相,沒见到过赢的……”请问那些研究了多少年的太极拳劲哪里去了?

四、动辙拿“先人”出来说事……。试想,过去的那些高手是怎么回事?有其人确有其事吗?真有“犯者立仆”的高手吗?……?

以上所说几点,使我们不能不想:虽然太极拳里的懂劲很重要!但是,纸上谈兵没用!如果要我说,还是老生常谈的话题:

一、盘架子的懂劲。

  1. 开始学习太极拳时,不要给学员讲什么“懂劲”,那是故弄玄虚玩花招,损人不利己。应该加强基本功训练!
  2. 高架、中架、低架确定下来之后,每次的训练都要依所定功架的高度去练习。严格体能训练,动力定型很重要!
  3. 功架分明,动作清楚,劲别分明……如果动力定型已符合基本要求。这就是在盘架子时的所谓“明虚实,懂劲别”了的懂劲。
  4. 随着盘架子的熟练,结合呼吸,注重攻防意识转化能力的培养。神韵俱佳,盘架子必然会越来越好。(盘架子应该多看专业选手的表演,花架子也是功夫)

二、推手的懂劲。

  1. 开始学习推手时,别去研究什么劲,就是一个字:“”!或者是:“推”。那些上来就讲什么“懂劲”“杠杆力学”的人,全是瞎摆活……。试问,一个大活人就那么听话?如果两个人打架呢?
  2. 盘架子再好,也是与推手无关;更与激烈的搏击格斗无关。若想合二为一,只有在推手中找到自己的劲,才能渐渐地融入到自己的意识和拳艺中去。
  3. 唯有“舍己从人”,处处“不丢不顶,沾粘连随”。才能渐渐“舍己”,进而“从人”;能够“顺势而为”,方可渐悟懂劲,自然而然地进入。没有之一。
  4. “懂劲”似乎是一个不期而遇的邂逅,惟有心人可以获得决非一个人开口就说的“如此这般……”的那样容易。凡是张口就说,提笔乱写之人必然不懂!

只有“练和推”,持之以恒的坚持大量的人与人之间的“推手”训练,才能不期然而然的开始所谓的“懂劲”。才有可能进入散打格斗的训练阶段,充分发挥太极拳“顺势而为”的优势。

也可以说,懂劲是一种触觉的记忆和掌控“机”与“势”的本能,决非理论。此时才是进入“神明阶段”前的节奏。

三、与格斗没有关系。(练出来“懂劲”的除外)

  1. 现代的博击与格斗,与太极拳推手没有必然的联系。在古代有吗?没有!
  2. 过去的所谓高手,都是在成名前跟过许多的老师,进行过各种各样的打斗训练。成名之后,为了教学生再创编一个新的拳种……并叮嘱:“拳打千遍神理自现”。以此类推……,至于能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效果,那是后来人的事情。
  3. 至于“有家传的人就是高手”一类的话,更为奇葩,这也是屡屡被证明了的事实,“游泳健将的儿子是旱鸭子”的现象比比皆是。更别说人与人之间,瞬息万变的博击格斗术了。

综上所述,过去那些关于记载武术类的书藉,还有流传下来的拳谚……比如什么:“棚、捋、挤、按四方正;採、挒、肘、靠斜向成;乾、坤、震、兑……乃八卦;进、退、顾、盼定五行”之说,对继承和宏扬太极拳法有多大的用处?至少现在没有看到。

“懂劲”,也就是说习练太极拳的人触觉特别灵敏,可这也只是太极拳的阴柔轻灵的一面,有柔无刚或者偏柔少刚,是难以面对強敌的。这样的“懂劲”,等于白懂!

记得有一位学者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还是满有道理的:“拉磨一年,终生无缘千里马”。意思是一匹良种马驹,只让其老老实实、循规导矩的去接受嗟来文化;去从事简单而单纯的劳动……,那就等于扼杀了这些良驹驰骋大草原的想象力和征战沙场的能力。作为传武中的太极拳,还有那个太极拳里的历害的“劲”,其何去何从,不也正是这个道理吗?

习武者,应该讲真话,应该实话实说,这才是优秀的传统文化。

你也可以不讲,但若开口,就必须实事求是,这才是中华民族的纯朴、诚实,善良和正直的优秀传统文化。

唯有如此,才会真正懂得和找回太极拳的“劲”,继续着太极拳优秀文化的发展和创新。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则【郭林日记】引发的思考
从推手的“舍己从人”说起|只剩下躯壳的太极拳还能走多远?……
锻炼太极拳的程序和方法
如何成为一名真正的太极拳高手
太极---练习太极拳的若干注意问题
练练意拳找太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