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揭秘经方原量

都说“中医不传之秘在于剂量”,《伤寒杂病论》中有经典的药方剂量配伍却并没有引起当代人的重视,古代一两到底是多少克?

班固《汉书·律历志》:权者,铢、两、斤、钧、石也,所以秤物平施,知轻重也……

千二百黍重十二株,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

文物实测:

汉光和大司农铜权,铸于光和二年闰二月二十三日(公元179年)是12斤权,实测为2996克,1斤为249.7克,约等于250克,是推算汉制的权威标准。

汉1斤=250g;1两=15.625g;1铢=0.65g

《汉书·律历志》:量者龠、合、升、斗、斛也……以子谷柜黍中者千有二百实其龠……

合龠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

文物实测:

汉1合=20ml;1升=200ml 1斗=2000ml;1斛=20000ml

《汉书·律历志》: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长短也……(一黍为分)十分为寸,十寸为尺,十尺为丈,十丈为引。

文物实测:

汉1寸=2.3cm;汉1尺=23cm ; 汉1丈=230cm

汉代以后的两千年来,上述度量衡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在晋朝以後到唐到宋,其变化尤其显著。衡重每斤由250克增至600克左右,量器的容量每升由200毫升增至1000毫升以上,尺度每尺由23厘米增至33厘米以上。到宋以後元、明、清则基本稳定。

在唐代以前,中药计量(含唐代)保留了汉制。只不过从晋代起在汉制的铢和两之间加了一个分,即6铢为1分,4分为1两。

《晋书·律历志》 :“医方,人命之急,而秤两不与古同,为害特重。”

《唐会要》:唐秤有“大小两制”,“公私悉用大者”、“内外官司,悉用大者”,小秤则与汉秤同,只限于“合汤药”、“调钟律”。度量、容量也有大小二制。

以重量计量者,折算为现代计量(1两=15克),以容量和尺度计量者,折算为现代的容量和尺度后再称重。如粳米1升,今用200毫升称重约180克;半夏半升=50~60克;五味子半升=30克;厚朴1尺(中等厚,宽3.5厘米,长23厘米)=15克。以数量计量的药物,可直接用原数量(如大枣、乌梅),需称重者,可按原数再称重。如杏仁100枚=40克、桃仁100枚=30克、枳实1枚=18克、附子1枚=10-25克、大附子=30克,野生乌头1枚=5克。

亲爱的朋友们,如果您有任何关于《小道经方》的疑问,可以联系小道经方工作人员,我们会为您做专业、详细的解答。

新浪微博:@小道经方

小道经方朋友圈QQ群 壹群:2153503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汉代度量衡制(读经必看)
汉代度量衡制和经方药量的换算
汉代 剂量 换算
浅谈经方之计量换算
伤寒论的方剂的度量衡转化
《伤寒论》中一两是多少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