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以“农业 ”为视野导向的田园综合体规划发展研究

摘 要:为给现阶段田园综合体建设提供新的发展思路以及探索新的发展路径提供参考。针对田园综合体的概念、特征及对农业发展的意义, 以“农业+”为视野导向, 分析了田园综合体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等方面的规划发展内容, 并提出其构建策略。对田园综合体在中国乡村的转型、新型城镇化的融合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扩大, 农村地区不仅在经济上落后于城市, 其生态环境也遭到了不合理的开发, 一二三产业融合深度不够, 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都市农业的发展过于片面化, 无法集合休闲、娱乐、居住及产业化发展为一体;单一的发展思路会导致乡村建设发展不平衡, 因此乡村发展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 要从全局性、可持续性进行规划建设。2017年“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田园综合体”概念, 并突出了农民合作社在乡村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要充分实现农民的利益, 提高农民收入, 大力推进循环产业和创意产业的发展, 为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宝贵经验。促进我国农村地区的结构转型是推动现有农庄、农场、合作社、农业特色小镇、农业产业园及农旅产业、乡村地产等转型升级的新路径。建设“田园综合体”是未来乡村发展的新途径, 也为我国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发展思路。通过建设田园综合体, 农业产业有序发展、乡村合理开发, 农民受益, 逐步实现了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 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现代化[1], 与此同时, 还有效地加快了农业、服务业及加工产业的有机结合, 更好地推动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构建田园综合体不仅能够发展农村特色产业, 改善乡村生态环境, 带动乡村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而且这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结合“互联网+农业”的优势, 田园综合体将成为实现乡村休闲旅游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目标, 未来的农业将更充分的发展, 田园综合体的发展模式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将得到很好的应用。笔者针对田园综合体的发展趋势, 分析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 以农业为主导, 在总结前期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探究当地田园综合体的运作模式, 优化组织模式架构, 以期在互联网的推动下, 为现阶段的田园综合体建设提供新的发展思路、探索新的发展路径。

1 田园综合体的特征

1.1 以田园景观和农事活动为基础

充分利用乡村的特有景观, 将农业生产与乡村本土文化结合起来, 积极促进产业和文化的发展。一方面增加田园景观的观赏性, 延伸观光旅游的项目, 例如特色花海、农田景观等, 呈现特有的乡村自然生态环境, 扩大增值效益。另一方面, 要切实保障田园综合体的发展需求, 即坚持“姓农、务农、为农、兴农”不动摇, 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为当地居民打造出良好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2]。

1.2 以观光休闲为核心

随着城市生活的压力剧增, 人们对旅游观光的需求日益增长, 旅游休闲逐渐成为一种潮流, 深受人们的喜爱。田园综合体以城市为基础, 助力城市发展, 立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一理念积极发展农业, 使其从最初的第一产业扩展至二三产业链。为人们配备符合当代生活需求及审美的基础设施和娱乐项目, 如此一来, 游客就能在体验休闲旅游的同时体会到参与农事活动的乐趣, 激发游客的积极性, 从而达到放松娱乐的目的, 更好地彰显田园综合体所独有的度假功能。

1.3 以综合开发为主要手段

开创并发展田园综合体, 是对农业、工业及服务业这三大产业的有机结合, 很大程度上可为农民带来更为可观的经济收益, 加快实现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的延伸[3]。在农业方面, 运用农林牧渔资源, 以充分发挥生态农业和休闲旅游的作用为前提, 构建出更为完善的综合体系, 全方位、多功能的满足游客旅游体验需求。在农业产业方面, 将农业生产区产业升级, 比如创建农业科普教育示范基地、示范最新的农业科技等, 构架综合性的目标产业, 不断地产业升级, 从而发展成为优秀典范产业。在休闲娱乐方面, 将原本较为单一的农业生产活动发展成为更为多样化的休闲农业, 为人们创设出集休闲、娱乐、观光多功能为一体的产业链, 其中不仅涉及旅游、度假, 还包括地产和会展等产业领域。

2 田园综合体建设对于农业发展的意义

在我国的农业发展过程中, 田园综合体还处于发展探索阶段, 各省 (市、自治区) 对该发展模式的发展途径和模式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直到2017年底, 已经有18个省份申报了国家级田园综合体项目, 项目总数达26个 (表1) , 其中已有11个田园综合体发展项目获得国家审批通过。虽然我国田园综合体仍在不断探索中, 但其建设对我国农业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田园综合体的发展建立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之上, 良好的农业发展态势为田园综合体的发展提供了基石[4]。

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秉承了现代农业发展、休闲旅游、新型城镇化的先进性, 体现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在可持续发展思维上创新形成了如今的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提升, 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 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和城乡发展的良好融合。田园综合体是根植于农业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6次产业互动系统, 系统内的人力、科技、土地、基础设施等因素互相作用促进系统内部力量的产生, 不断推动着乡村经济向前发展。

表1 2017年国家级/省级田园综合体申报项目Table 1 Statistics of rural complex projects at national level/provincial level in 2017

3 以“农业”为视野导向的田园综合体规划

3.1“农业+”的现代农业产业规划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现代农业, 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的要求。现代农业产业规划以农业发展为本, 不断创新农业发展模式, 以农业为主导的田园综合体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3.1.1“农业+科技创新”:

创新多功能模式, 打造特色种植产业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 而科技作为当代农业生产的第一要素及重大生产力, 发展农业必须规划立足农业科技之根本, 优化产业结构, 加强产业间的关联性, 建立新型农业产业化试验基地, 加大先进科技的融入与引用, 加快田园综合体的产业融合, 更快实现绿色、高效的生产与发展。

如今, 我国农业及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已迈入新的历史阶段, 需要借助科技力量来实现创新发展及内生增长。合理调整农业科技的创新发展方向, 积极调整并优化, 适时改革, 以此来创新现有的发展模式, 打造特色农业。紧扣生态与现代农业的创新要素, 实现农业发展的多方面进步, 比如品种、生产工艺、流程及组织等多方面, 从而构建出更全面的农业科技创新模式, 形成长期有效的创新产业机制, 保持农业的特色发展动力与活力, 从根本上保证旅游观光业的积极发展[5]。

3.1.2“农业+旅游观光”:

以农带旅, 以旅促农

充分利用当地的农业优势进行规划, 开发特色主题观光区域, 将当地的地理特色、传统文化及农村特有的田园风光与旅游景点进行有机结合, 打造出两者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驱动模式, 为城乡居民休闲旅游、农事体验提供场所, 同时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确保旅游市场和农产品销售市场的双赢。

3.1.3“农业+民俗文化”:

文化创意带动产业的相互融合与促进在现代农业产业规划中, 以当地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及区域特色为切入点, 进一步把握其文化的深层次含义, 通过合理策划来为农业生产及展示等活动注入更多活力, 充分体现其文化性与地域性。基于现有的农业产业链及三大产业的共同发展, 重点发展乡村文化, 实现文明创新, 有机结合农村产业与乡村旅游、区域文化[6]。通过多元化的产业文化和一目了然的体验形式来深化游客对文化的理解与体会。

3.1.4“农业+互联网”:

加快产业间融合, 拓宽销售渠道, 创建品牌现阶段, 宣传效果最显著的就是互联网, 互联网是迅速传播信息的有效捷径。如图1所示, 通过构建“农业+互联网”体系, 不仅产业间融合的速度加快, 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建立绿色无污染的产业链, 而且通过网上平台的规划, 产品知名度得到了提升, 无论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 其之间建立的信任已经在无形之中拓展了产品的销售渠道。

图1“农业+互联网”体系构建图Fig.1 The construction diagram of“Agriculture+Internet”system

3.2 以科技创新为基础的生态休闲旅游规划

随着时代的发展, 人们在闲暇之余会倾向于选择在大自然中放松身心, 于是, 生态休闲旅游逐渐成为人们旅游的首选。而田园综合体的诞生也是大势所趋, 其不仅符合当代发展的新需求, 也与新型农村的建设方向不谋而合, 更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乡村原本的发展模式, 改变了人们对乡村环境的惯有思维, 实现了乡村农业的跨界发展。伴随生态休闲旅游的兴起,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其产生浓厚的好奇心, 也因此成为经济增长的新突破口。在规划并开发生态旅游的过程中, 必须注重其与当地生态环境的有机融合, 资源最大化利用, 尽可能地减少因为旅游活动而对自然环境带来的恶劣影响[7]。与此同时, 充分利用现代先进技术及智能设备来改变旅游的发展模式, 比如生产、管理及消费等领域, 不断推进旅游产业的创新升级。田园综合体所采用的经济技术原理是以企业及当地乡村的合作来发挥作用, 进而在乡村社会开展大面积的开发与运营[8], 借科技创新来实现当代旅游业的结构优化与产业升级目标。

3.2.1 多功能旅游空间布局旅

游空间布局是整个规划核心部分, 遵循一定的流程和原则至关重要。旅游产业是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是空间布局规划的本质, 不仅要生产效用最大化, 而且消费者的消费效用也要最大化。做好空间布局规划要突出资源特色, 各功能之间要协调互补, 同时要保证资源的完整性, 以保护环境为基本。另一方面, 可借助互联网, 用AR、VR等浓缩成虚拟的空间场景, 增加游客的体验乐趣, 使生态休闲旅游变得更人性化, 更有乐趣。

3.2.2 多元化旅游设施规划

旅游设施是整个规划的重点, 在当地的建筑元素、自然元素和文化元素等基础上对当地的购物设施、餐饮设施、住宿设施和旅游标识设施等进行不同的打造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一方面要加强规划引领, 深度挖掘地方特色, 同时实施规范化管理, 提升旅游品牌形象。另一方面可建立产业发展机制, 发挥投资机构的特色, 创造多元化、多样式和多渠道的投资途径, 用于对当地的基础设施、房车营地、高端名宿产品和休闲养生场所等进行开发, 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3.2.3 多样式旅游产品规划

旅游产品是旅游资源规划的基础, 对特定的区域进行开发, 比如旅游度假产品、观光旅游产品、专项旅游产品等, 结合互联网, 设置线上线下多种选择、类型多样、功能完善的旅游产品体系为旅游体验增加乐趣。同时可根据当地的文化和资源策划多种旅游观光游线及各种狂欢节日, 为旅游区吸引游客创造条件。

3.3 可持续发展的田园社区规划

田园社区是以乡土文化、田园生态和自然基底为支撑, 从建筑形态、居民生活、社区文化、基础设施、社区环境、公共服务及社区管理等方面来塑造的生态宜居宜业的新型农村社区。以生态作为田园社区的根本点, 尊重社区居民的主体地位, 统筹推进生产、生活、生态协同发展, 综合当地田园社区的经济发展条件、自然地理状况、历史文化传统等多种因素, 突出创新、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

3.3.1 社区建设规划

社区建设规划分为两部分:一是房屋建设;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房屋应与当地传统民居建筑风格相协调, 结合现代美学原理进行改造, 符合整体特色, 提升居住的舒适度和建筑美感。社区基础设施应配备齐全, 保证居民交通方便和生活舒适。

3.3.2 田园生活规划

田园生活规划包含公共服务和社区治理。在公共服务方面应规划建设社区服务中心, 可为居民提供医疗卫生、公共教育、社会保障、技能培训、文化体育等基本服务。针对老年人可配套养老院或设置田园生态休闲区, 实现田园养老。宜可建设停车场、公厕、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等, 既方便居民生活又能实现信息共享。在社区治理方面, 建立健全社区建设、运行管理、服务等制度, 落实社区公共安全体系, 做好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防范与处理机制, 保证居民的人身和财产等安全。

3.3.3田园文化规划

做好传统文化的建设与保护, 深入挖掘乡村传统文化, 开展各具特色的田园社区文化活动, 延续传统文化的传承。另外也可举办讲座、乡村文化宣传等文明活动, 提升居民素养。

3.3.4田园风光规划

田园风光规划包含环境绿化、环境卫生、环境保护等方面, 规划要考虑地域特色、景观特色, 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 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

4 以“农业+互联网”为视野导向的田园综合体构建策略

农村田园综合体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创新的发展模式, 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利用好乡村独特资源, 以生态、低碳和绿色为科学发展理念。乡村景观是一个复杂的人文系统, 其设计规划并不是简单的排列, 而是需要了解乡村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及社会因素等[9]。使用“农业+互联网”发展技术可以扩宽发展产业链, 为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提高农业产业带动力, 打破传统的农业产业链, 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显著提高资源利用率, 创新田园综合体的发展思路, 在“农业+互联网”的发展背景下快速成长。

4.1 利用“农业+互联网”对乡村资源进行整体规划、开发和运营

做好“农业+互联网”的整体规划对田园综合体的发展至关重要, 避免出现片面性、局部性的发展态势, 从实际出发, 建立行之有效的发展策略, 将发展提升到战略的高度, 进一步实现“农业+互联网”发展, 促成科学规划、整体跟进、高效发展的新局面。对“农业+互联网”的操作性、实用性、战略性等方面做出研究, 规划合理的开发路线和运营策略, 发展和建立大型的农业产业园, 加快互联网与农业深度融合, 建立经济社会发展利益共同体, 展现独特的农民生活、农业特色和农村风情。更好地实现创意农业、循环农业、农事体验融合发展新局面, 展现文明和谐的农村新面貌。

4.2 利用“农业+互联网”对农业园区进行产业升级, 提高农业技术水平, 创建合作平台

农业园区是资源整合的系统, 在园区中实施整合组件发展措施, 锁定农业发展问题, 总结经验,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传统农业升级、转型, 将互联网技术融入到农业发展中去。实现互联网技术和农业生产技术相结合, 不断发展和完善“农业+互联网”农业技术, 建立相应的基础设施, 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合作平台, 不断进行互联网技术的投入和革新, 引入先进技术人才, 在生产、经营、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提升, 不断优化服务系统, 提高服务质量, 减少企业运营成本压力, 提高农产品销售能力, 促进农业产业链升级。

4.3 利用“农业+互联网”扩大农业经营主体, 带动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

“互联网+”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大量创业机遇和平台。在田园综合体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农民的参与, 在发展过程中, 农业经营参与者加入到家庭农场、农村合作社等组织中, 通过合作参与,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某些农业就业和生产问题, 通过股权分红、租赁等方式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互联网+”技术将农业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配套资源进行整合和配置, 让特色农业发展基地和农产品生产企业之间构建联系网络[12], 有效的在农业科技研究推广人员和农业生产主体之间建立联系, 能显著提高农村经济活力, 对农业科学研究的发展也大有裨益, 发挥劳动、土地、资本等资源的最大价值。

5 结语

当前, 田园综合体的建设是解决城乡二元矛盾, 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创新和具体实践。充分利用现有的农业资源, 借助“农业+互联网”, 统筹兼顾, 实现多元化、全面性协调发展。充分调动农民的参与积极性, 以解决“三农”为主要目标, 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 不断优化升级产业结构, 大力推动田园综合体的发展, 实现产品及产业的更好发展, 进一步带动乡村经济的增长, 让生活环境优美, 农民增收致富, 建设一个要素齐全、功能多样、稳健可持续的田园综合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规划设计中的“田园综合体”模式
田园综合体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发展新模式
田园综合体:基本内涵、主要类型及建设内容
如何打造可持续的田园综合体?
【袁华说农业第五期】乡村振兴视角下的田园综合体规划开发要点
关于“外出学习乡村振兴和田园综合体建设”的体会和建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