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嫁娘》美学鉴赏

​秦腔戏曲电影《三滴血》中有这样一个桥段:弟弟李遇春在窗前读书,姐姐李晚春在一旁做着针线活。读着读着,李遇春突然忍不住拍案叫好起来:“妙、妙、妙啊!”然后他把头转向正埋头干活的李晚春:“姐姐停停,听我给你念念王建先生的这首《新嫁娘》。写得太传神了,你将来出嫁后,一定能够用得着。”接着,李遇春便读起了这首诗,并还不忘记用此诗调侃和打趣姐姐李晚春呢。

什么诗这么有魅力,竟值得被一本电影戏曲这样郑重其事地拿来全文引用和讲解?不愧被引用,因为这首诗确实有魅力!此诗就是明代诗人王建的《新嫁娘》:

三日入厨下,

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

先遣小姑尝。

一首诗,短短二十个字,写的是什么呢?写的是位“新嫁娘”,也就是刚过门三天的新媳妇。写新媳妇什么事呢?写新媳妇嫁入婆家后,第一次在婆家人面前下厨做饭时的心态。什么心态?当然是新媳妇刚过门时的那种善良、怯弱、机灵、智慧的情态了。而这首诗的美妙之处又何在呢?这首诗的美妙之处就在于全篇仅区区二十个字,便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地把新媳妇的这种心态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出来。

我们先看前两句:“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在中国古代男尊女卑的社会里,妇女一生的行为规范严格地受着“三纲五常”的约束和限制。“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即一辈子都没有任何独立自主的地位。而刚刚过门的新媳妇,其在夫家的地位就更加“岌岌可危”了:不但要“从夫”,而且还要“从婆”——双重大山啊!何时才能“受气的媳妇熬成婆”呢?这几乎是那个时代所有媳妇所需要共同面对的一个人生重大课题。这不,刚刚娶进门,从这一天起,夫家原来的那位媳妇终于熬成了婆,从此她便要一板一眼地手握家法来管理你这位新媳妇了:下厨给全家人做饭去!

第三句“未谙姑食性”:从今天起,侍奉公婆和下厨做饭及打理家务就成新媳妇的本分了。一切先从下厨做饭开始吧。常言道“丑媳妇总要见公婆”,所以这第一印象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长相怎样,夫家人已经见识过了;心灵手巧如何,夫家人不知道,聪明智慧如何,夫家人同样也不知道。而所有的这一切,此刻可都要通过这第一次下厨做饭来展示了!你说,在这位新媳妇的心里,这第一次做饭的干系重大不重大?而眼下,更加重大的问题是,自己还“未谙姑食性”呢!也就是不知道婆家人的口味是什么?是喜欢盐轻啊还是醋重?这可让她怎么做饭呢?做出的饭菜一旦不符合婆家人的口味,或者与婆家人的口味相左,后果招来一顿骂不说,自己的形象、自己的这杆旗子,那在婆家人的心目那可就倒啦。怎么办?怎么办?摆在新媳妇面前的办法只有一个了,那就是找个家里人来问问!可更关键的问题是,找谁问呢?

末句“先遣小姑尝”。绝妙!我想,这首诗让李遇春拍案叫绝的,一定是这句“先遣小姑尝”了;我想,这首诗让我们所有人拍案叫绝的,也一定会是最后这句“先遣小姑尝”了——因为这句,正是这首诗的“诗眼”!新媳妇不是不会做饭菜,只是不知道婆家人的口味是什么;这个问题其实不难解决,私下里找一位婆家人来问问不就清楚了吗。可关键问题是,陌生的一家人中,找谁来问呢?这就要看新媳妇的聪明智慧了:问公婆?显然是在找骂和找不自在呢!首先,像公婆这样的“大人物”,是你这等刚过门的小媳妇所随便想问就能问的吗?再说了,是公婆开口让你干的活,你还没干呢就问这问那,什么意思?是不会干还是不想干?所以,公婆绝对不能问!问自己的丈夫?或许能问,但那也只能是之前在背地里私下问,而绝不能是此刻在自己已经洗好手要做饭时才明张胆地把丈夫叫来问。也就是说,在公婆面前,自己丈夫的这个临时佛脚抱不得!当然,作者诗中并没有提到这家有没有小叔子;就算有,这位新媳妇也不能把小叔子叫来问,因为“叔嫂授受不亲”的礼制就搁那儿摆着呢。好在这家有小姑子,好在这位聪明智慧的新媳妇就选择了这位小姑子!古代礼制中,对娘家而言,是“娘亲舅大”;也就是在自己妈那边,舅舅的地位最大。而在婆家这边,则就要数未出嫁的小姑子的地位最大了!古代大户人家家里那些尚未出嫁的小姑子,通常都被公婆视为掌上明珠般地宠着,也被哥哥弟弟们平时不敢惹不敢碰地让着;比如《红楼梦》里就将“四大小姐”(除元春外)中的惜春、探春、迎春唤成“姑奶奶”——此足可见小姑子在婆家那“不可一世”的地位了!所以这位新媳妇知道,自己将来要想在这个家里混,首先无论如何都应该跟小姑子处好关系;也就是将这位小姑子拉过来变成“自己的人”,或者是让小姑子充当自己在这家的“代言人”。因为只有小姑子可以在这个家里做到“不可一世”,因为只有小姑子在公婆面前说话可以口无遮拦可以随心所欲而且公婆还没脾气。所以,新媳妇如果能将小姑子搬来讨好,那对新媳妇来说绝对是百利而无一弊的!这下您知道新媳妇“先遣小姑尝”的这个选择绝了吧?一方面,新媳妇与小姑子年龄相当,彼此间自然一定有着共同的话题,所以两人就很容易接近并还能成为盟友;另一方面,小姑子也可能有求于这位新嫂子啊!难道不是吗?别忘了,小姑子的下一步也会面临着出嫁;所以新嫂子的今天就是她的明天,保不准新嫂子今天的问题就是她将来的问题呢。所以小姑子就算出于自身的考虑,也得跟这位新来的嫂子处好关系并好好向新嫂子学学了。这样的话,这位新媳妇“先遣小姑尝”这个决定便就是一举两得了:既解决了“未谙姑食性”的难题,又为自己今后在这个陌生的家庭里混,找到一位了“无所不能”的盟友与“靠山”。

最后我想特别强调的是,《新嫁娘》全诗,虽然语句浅白,但却颇为得体,合情合理。特别是最后这句“先遣小姑尝”,真是于细微处见精神,将新娘的机灵聪敏和心计巧思栩栩如生地跃然纸上。全诗无形容,无铺叙,寥寥二十字,直白道来,非常生活。如反复咀嚼,则越嚼越能得其佳妙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风泊客一席谈:五言古诗·新嫁娘词三首(其三)·王建
唐诗闲读:“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唐诗鉴赏辞典》第五百五十七首《新嫁娘词三首(其三)》(王建)
唐代才子一首俗里俗气的诗,却写得别出心裁,被誉为“一字不可易”
唐诗三百首- 221.王建《新嫁娘》
史上最工整的这首诗,被赞“一字难改”,且是千古名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