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内经笔记之“四时阴阳消长运动”》
四时(加长夏为五时),即春、夏、(长夏)、秋、冬。
而五时气候温、热、湿热、凉、寒的季节性变化,则是由于风、热、湿、燥、寒之在天之气分主五时之令的缘故。其中:风气主春,故气候温暖;热气主夏,故气候炎热;湿气主长夏,故气候湿热;燥气主秋,故气候凉爽;寒气主冬,故气候寒冷。
一年五时的气候变化,实际就是阴阳气的消长运动。所以《素问-至真要大论》说:“阳之动,始于温、成于暑;阴之动,始于清盛于寒”。说明自春温至夏暑,是阳气盛长运动所致;自秋凉至寒冬,是阴气盛长运动所致。
五气各有阴阳属性:风、热属阳;湿、燥、寒属阴。“阳之动”是指上半年的阳长阴消:所以春季为阳气初生之少阳,东方风气主令,气候由冬寒变为春温;夏季为阳气隆盛之太阳,南方热气主令,气候由春温变为夏热。而“阴之动”则为下半年的阴长阳消:所以秋季为阴气初生之少阴,西方燥气当令,气候由夏热变为秋凉;冬季为阴气隆盛之太阴,北方寒气主令,气候由秋凉变为冬寒。至于五时,则长夏居夏秋之交,称谓“至阴”,中央湿土之气主令,气候湿热。
一年中阴阳气消长所形成的季节性气候变化,促使了万物生、长、化、收、藏的变化与发展。春温主生,夏热主长,长夏湿热主化,秋凉主收,冬寒主藏,这就是《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强调的“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之道理。
“养生学说”中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理论,就是根据四时阴阳消长规律乃万物根本之道理所制定的养生原则!如果万物违逆了此四时阴阳消长规律,不能与四时阴阳消长取得协调统一,就会“逆之则灾害生”。这就从反面说明了违背四时阴阳之气消长规律则可产生疾病的危害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自语堂编藏】李尚信:孟喜卦气卦序反映的思想初论
【国医·养生】四时饮食与美容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黄帝内经》解读(五)
阴阳学说
天人相应与生态养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