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影响中国的85位名臣——商鞅
商鞅

  变法成功自身殒命

  商鞅,本名公孙鞅,也叫卫鞅,因战功而被秦王封为商君,故亦叫商鞅。商鞅在魏国时,得到魏相公孙座的欣赏,可惜魏惠王有眼无珠,硬生生放过了一个能改变自己国家命运的人才。

  后来商鞅来到秦国,取得了秦孝公的信任,开始一连串的变法运动,不但扭转了秦国落后的局面,更打下了统一六国的政治桩基。秦孝公死后,商鞅被新继位的秦惠王所杀,但他制定的法制依然保留了下来。

  只有伯乐也不行

  商鞅的母亲是小妾,因此他虽然是宗室子弟,却没有继承权。小时候商鞅就喜欢法家的学说,成年后凭其才干,在魏相公叔座家里当中庶子(相当于今日的总理秘书长)。

  公叔座本想把商鞅举荐给魏惠王,还没荐举,自己就先得了重病,恰好魏惠王前来探望,问他万一不行了,谁能接替相国职务。公叔座趁机把商鞅称赞了一番,说他虽年纪尚轻,但是才华横溢,堪负国家重任。也许这番话来得太突兀,也可能魏惠王怀疑公叔座是不是脑袋病糊涂了,因此不发一语。没想到公叔座让侍卫全部退下,又来一句:"如果大王不用商鞅,就一定要杀掉他,别让他跑到别国去。"

  等魏惠王走了以后,公叔座马上叫来商鞅,把事情如此这般交代了一遍,然后说,看大王的神情不会用你,你要快点离开,免得落难。商鞅听了之后,若无其事地说:"大王既然不听你的话任用我,又怎么会听你的话杀我呢?"果然,魏惠王对公叔座的话一点都不信,还对旁人感慨:"公叔座病得也太重了,竟然糊涂地劝我让商鞅当相国!"看来,伯乐不仅要识千里马,还得要有权力任用他才行。

  贿赂宠臣才当权

  公叔座死后,魏惠王果然不启用商鞅,也没难为他。商鞅听说秦孝公下了求贤令,于是前去秦国。到了秦国,才发现晋见秦孝公并非易事,于是他设法通过秦孝公的亲信景监打通门路,才见到了秦孝公。

  与秦孝公的会面如同现在的面试。前两次,商鞅抓不住这个面试官的喜好,大谈三皇五帝的治国思想,奈何这种想法不对秦孝公的胃口,秦孝公甚至在交谈不久后便打起了瞌睡,让商鞅的推荐人景监感到很没面子。不过第三次,商鞅就摸清了秦孝公的脾胃,提出了变法的策略,秦孝公听得高兴极了。

  想要变法,不但需要秦孝公的支持,还得说服秦国的贵族。于是商鞅与贵族甘龙等人展开了大辩论,商鞅引用商周皆有变法的史实,批驳得对手无话可说,也更坚定了秦孝公变法的决心。商鞅因此开启了他获封为商君的历程。

  徒木示法

  变法以前,秦国人不大有法制观念。为此,商鞅在城市南门口立起一根三丈长的木头,然后颁布法令说:"如果有人能把木头搬到北门,就奖励十镒黄金。"十镒,相当于现在的二十斤,对普通百姓来说,这可是个天文数字。众人惊奇之下,竟然没人敢搬,于是商鞅又把价钱加到五十镒。最后,终于有人出来搬走了木头,商鞅马上给了他五十镒黄金。这件事一下子引起了轰动。事实胜于雄辩,众人马上对守法有了基本的认识。接下来,商鞅便颁布了各种法令。

  商鞅变法前后有两次,第一次的主要内容是确定编户制度、奖励军功、禁止私斗、鼓励耕织等,并且制定了严厉的法律。在新法初公布的阶段,为了立威,当太子犯法的时候,商鞅狠狠处罚了太子的两个老师,突破了古代刑不上大夫的原则,这一举动立刻镇住了不少贵族。

  公元前350年,商鞅第二次颁布法令,确定了县制、土地私有制、统一度量衡,如此一来,秦国的制度进一步完善了起来。商鞅变法之后,秦国的国力迅速增强。

  奸诈的小人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商鞅的人品表示不屑,说商鞅是个天性刻薄的人。如此评价的原因,源自商鞅欺骗魏国公子印的事情。

  战国前期,魏国军队的战斗力在战国七雄中称首强,转折点是著名的"马陵之战",孙膑指挥的齐国军队杀死了陷害过自己的师兄庞涓。马陵之战后,商鞅认为打击魏国的时机已到,于是说服秦王,由商鞅亲自领军伐魏,而魏国公子印领军迎击。

  商鞅在魏国的时候,与公子印是好朋友。秦、魏两军相遇之后,商鞅写信给公子印,说希望能够会面缔结盟约。公子印信以为真,果真前去结盟。商鞅一边假惺惺结盟,等盟约签订之后,却在酒宴上埋伏士兵逮捕了公子印,并趁机袭击魏国军队。魏军没有指挥官,被打得大败。最后魏惠王不得不割地求和,被逼迁都大梁。战争之后,商鞅获得秦孝公赏赐的商地十五座封地,进而获得"商君"的称号。魏惠王割掉了河西的土地,想起十年前公叔座劝告自己杀掉商鞅的话,不禁后悔连连。

  两军对垒,无所不用其极,这本来也没有什么。所谓"兵者,诡道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商鞅利用朋友关系搞搞暗算也不算过分。用现代人的眼光看,倒显得公子印不懂权谋,典型的嫩角色。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说商鞅是小人的最重要原因,还在于他的变法牺牲了不少人,尤其是得罪了秦国太子,割掉了太子老师公子虔的鼻子。尽管维护了法律的威严,但却悖于礼教人情,因而树敌甚众。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有位叫赵良的名士曾经劝告商鞅如何调解矛盾,不过赵良的意见倡导儒家礼义,让商鞅抛弃自己坚持多年的法制思想,用退让来换取人身安全。这不但没有把握,还可能置于更加危险的境地。

  秦孝公死了以后,太子驷即位为秦惠王。公子虔立刻诬告商鞅密谋反叛,惠王下令逮捕商鞅。商鞅在逃亡的路上,因为没有通关文书,店主不敢收留他,而这正是遵守商鞅自己所制定的法律。当他逃到魏国时,魏国人为公子印的事情感到气愤,阻止他进入魏国。商鞅陷入了绝境,他到封地组织人马顽抗,最后仍被擒服。秦惠王用五马分尸的酷刑来对待这位秦国的大功臣,连商鞅在秦国的族人也全部遭诛杀。

  秦惠王虽然除掉了商鞅,但他对如何治国显然没有多大的理性思考,对当时已到秦国求发展的大纵横家苏秦也不知道该如何举用,后来经过一番思索,仍沿用商鞅的法令。

  商鞅的死,并非肇因于变法之误,而是做人不够圆滑,不知道如何明哲保身。好比今日的公司职员,对公司忠心耿耿,为了工作甚至得罪人,到了最后仍被老板卸磨杀驴。他的故事,正证明了: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史烟云,商君传,成也秦国,败也秦国
为什么说秦惠文王远不如其父秦孝公伟大?
一诺千金:商鞅
商鞅靠什么赢得秦孝公的信任
七十列传之商君列传第八
《史记·商君列传》白话译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