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夏代都邑考(中)
(2010-07-16 05:56:46)
《禹贡》九州贡品表汇
州名
运输的途径
贡品的种类
贡品的包装
冀州
舜之子商均所居的前王畿地区
无贡品但需缴纳田赋
兖州
浮于济漯,通于黄河
漆、丝
其篚織文
青州
浮于汶,通于济
盐 絺 海物 丝葈铅松怪石 牧
其篚酓丝
徐州
浮于淮泗通于河
五色土 雉羽 孤桐 浮磬   蠙珠及鱼
其篚玄纖缟
扬州
均江海,通淮泗
金三品 瑶 琨 竹箭 齿 革 羽旄 卉服   有赐则贡橘柚
其篚織貝
荆州
浮于江、沱、涔、汉
踰于洛,至于南河
羽旄 齿革 金三品 树木 砥砺 丹 维箘簬 楛 包匭青茅
其篚玄纁璣組
豫州
浮于洛,达于河
漆 丝 絺 紵
其篚纖絮
梁州
浮于潜,踰于沔
入于渭,乱于河
璆鐡银镂 砮磬 熊罴狐狸 織皮 鐡疑为后加入
散货水运 无包装
雍州
浮于积石,至于龙门西河,会于渭汭
璆琳琅玕 織皮
散货水运 无包装
整理自《史记·夏本纪》和《尚书·禹贡》
所以,大禹在继承帝舜的帝位的初期,最先为了避开商均确实是迁徙到了洛汭和伊汭地区。上表还告诉我们,大禹免除了商均所在的整个冀州的进贡义务。这一点和禹避商均的动机是相一致的。
所以,河南中西部的新砦文化和二里头文化对于河南西部既有的王湾三期文化而言,都是一种外来文化,新砦文化和二里头文化一期是由大禹从冀州境内带来的一种夏文化。它可以和当地的王湾文化互相渗透、同化和被同化。但是不能据此得出王湾三期是新砦文化和二里头文化的母文化这样的学术结论。
原因之二:一个地理学证据可以说明大禹是先居阳城,后建都于阳翟的。这个证据就是滎泽的远古存在。今天的河南滎阳得名于它在滎泽的西南面,在大禹疏理了黄河南河以后,河水经豫东北入渤海以后,这个滎湖已经消失。考古发掘出的夏代新砦遗址就正好位居这个滎泽的南面。
大禹治水前滎泽确实存在。《史记夏本纪》集解:“郑玄曰:‘地理志沇水出河东垣县东王屋山,东至河内武德入河,泆为滎。’孔安国曰‘济在温西北,滎泽在敖仓东南。’……按:济水入河而南,截度河南岸溢滎泽,在郑州滎泽县西北四里。今无水,成平地。”发源于王屋山的济水(沇水)南渡黄河以后在黄河对岸形成了一个大湖叫做滎泽。大禹选择在阳翟建造夏都首先是这里——黄台岗——是一个台地。《水经注》“夏启之居,黄台之丘”。其次,由于远离黄河可以有效避免黄河频繁的洪水泛滥,滎泽的存在正好可以有效缓冲黄河的洪水,同时也不会影响通过黄河的大量的物资的运输。
因为这个滎泽的北面联通黄河南河,它的南面就是夏王朝早期的国都:新砦遗址。
新砦文化和二里头文化本是大禹由冀州境内带到河南的夏文化。因为在偃师二里头和新砦国都两个不同地点发展,所以他们是同一历史时期夏文化的两个分枝。这两个分枝在太康失国之后,随着夏都迁往河南偃师二里头而重新合并为主流的二里头文化。准确地说,是新砦文化回归了主流的二里头文化。
准确地说,新砦文化只是夏都阳翟时期的首都文化,分布地域狭小,是主流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设想,大禹初登帝位,首先必须建立新的都邑。这个都邑他可以在选择在阳城建设,也可以选择在阳翟建设。但是阳城的缺点是“自洛汭及伊汭,其地平易无险固”,易攻难守。所以,根据新砦遗址的规模看,大禹选择了阳翟(即今新砦遗址)。在建设国都的这些年代里,大禹临时居住在阳城,大禹的臣民都分散居住在洛汭和伊汭地区。九州贡品经过黄河南河运送到洛汭和伊汭地区。这个九州贡品的集散地后来在夏代的太康失国以后成为夏代最后的国都——斟鄩,这就是考古界业已发掘出的著名的夏代二里头遗址。
已经发掘出的新砦遗址实际上就是史学界正在讨论的阳翟,或者密山,或者禹州。从文献考证它应该是大禹即帝位以后为自己选择的国都地址。新砦(阳翟)作为国都一直使用到太康时期,在太康失国、东夷乱夏时期时曾经被丢失。这就是《史记》所说“自禹至太康皆不易都城”.
要建造这样一个都城,需要耗费数年到数十年的时间,需要一个长期的后勤基地来运送材料,人员住宿,后勤补给,建筑监理。这个新砦国都的建设指挥部必须距离新砦国都建设工地不远,阳城正是一个非常理想的地点。
原因之三:大禹迁都阳翟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黄河南河北入渤海以后,豫东南的湖区水位下降,滎泽消失,很多湖泊沼泽变为宜居平地。这一时期各氏族之间的政治格局也在发生变化,岳石文化西渐河南商丘地区直至惠济河下、中游,下七垣文化渡黄河南侵,作为同一时期的夏文化(是龙山是新砦早期还是二里头早期待定)的大禹抢占了阳翟以西的伊洛高地。在二里头三期末在豫东南地区基本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三国鼎立的政治格局。通过新砦遗址考古发现分析,在新砦早期,北边的下七垣文化和东边的岳石文化对新砦文化没有介入,所以对新砦文化早期没有产生影响。
三、夏代最后的国都:斟鄩(偃师二里头)
夏代最后一个国都是斟鄩。斟鄩就是今天的二里头遗址,也就是大禹迁居阳城时位于洛汭和伊汭地区的九州贡品的集散地。它也是太康失國以后在洛汭和伊汭地区原来的夏代城邑上建立的国都。太康之后直至夏桀灭亡,夏代和殷商盘庚之后直至商纣灭亡一样,也是“更不徙都”。
《史记·周本纪》正义:帝王世纪云:‘禹封夏伯,今河南阳翟是。’汲冢古文云:‘太康居斟鄩,羿亦居之,桀又居之。’括地志云:‘故鄩城在洛州巩县西南五十八里也。’”这个巩县西南五十八里的斟鄩,正是夏代最后的国都——今天的二里头遗址。文中“羿又居之”存疑。
夏禹封于阳翟,夏启也是在阳翟继承了禹的王位,直至东夷乱夏太康被迫离开阳翟迁國于斟寻(今二里头遗址):
《汉书·地理志》“颍川郡,阳翟,夏禹國”应劭曰,夏禹都也。(这里國本义是国都。太康失國也是失去国都之意。)
《水经·颍水注》:“颖水经其县故城南,昔舜禅禹,禹避商均,伯益避启并于此也。”
《水经·颍水注》:“颖水自堨東迳阳翟縣故城北,夏禹始封此,爲夏國。故武王至周曰:吾其有夏之居乎?随营洛邑。”徐广曰:河南阳城,阳翟,則夏地也。
《史记·夏本纪》正義:“禹受封爲夏伯,在豫州外方之南,今河南阳翟是也。”以上文献证明,新砦遗址是开始建于大禹之手,大禹在新砦建设不久便封王于新砦。以后历经夏启,太康连续三代夏王的持续建设,新砦才具备目前的遗址规模。
相关参考文章:《禹都阳翟的又一史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禹都阳城就是登封王城岗遗址的说法,考古发现的证据不足以支持
夏启都河东(安邑),别居黄台(新砦)
传说中的夏朝
夏代纪年考
夏朝始建于太康之世说
二里头遗址的分期和年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