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忻州画家郜富善和郜继善

      忻州双堡村郜氏始祖郜铎洪武二年由朔州马邑迁来,传到清乾隆年间十世祖郜怀琦、郜怀宣、郜怀琛三兄弟不甘贫困,北上塞外,来到河渠交错、土地肥沃的萨尔沁地带,骑马撒黄芥籽,获的第一桶金。双堡郜氏就在包头,呼市,集宁,丰镇一带开始打拼,生出晋商强劲一枝。到十三世郜辅周达到极盛时期,在忻州、内蒙等地有商号50余处,财产总值百万计。
  咸丰初年,郜氏在双堡完成了工程浩大的堡宅修建。
  传到十三世郜象贤已过上安稳富足的田园生活。长子郜修文为光绪丁酉举人,河南候补知县,次子郜修已为山西大学堂工科学生。
    郜修文生子郜元良和郜允良。

    郜元良之子郜富善和郜允良之子郜继善是本文要描写的人物。
  郜富善郜继善都是双堡老财的后裔。

进入http://www.huayuandianzi.com/后请点击"郜氏祖谱"






  郜富善和郜继善都在忻县中学读过书。所以忻州一中的网站上的同学录里有他们的名字。

忻州画家郜富善
 

  郜富善是初中2班学生,先在保德县文化馆工作,七十年代末,调回原籍忻州艺术馆,后任副馆长。 

  由于郜富善后来事业有成,他是忻中的名校友,被列在《学子篇》中:
  郜富善  1934年3月生,忻中初中2班学生,中共党员。1984—1985年天津书画学院进修。早年从事金融业,后致力于群众文化工作,20多年来完成对我区炕围画、剪纸、农民画等富有特色的民间美术的收集、整理、加工和研讨的同时,还创作了版画、年画、国画和篆刻等作品200多件,其中《黄河明珠》、《科研硕果》等一部分作品在省以上报刊和展览会上发表和展出,1990年创意并设计创作的大型彩灯《黄河婚俗》参加了亚运会灯展并获得最高奖项—特等奖并参加了新、马、泰等国外邀请展。
  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山西分会会员,忻州市文联委员,忻州美协荣誉理事。其业绩载入《中国当代美术家名录》、《现代文学艺术家人名录》、《三晋群众文化名人录》等典籍。

    郜富善出了一本画册《富善画狗》有人给他作序:
    我看《富善画狗》 (2011-11-03 08:56  忻州日报) 
 

  忻州有“二郜”———郜富善、郜继善两位先生,他们是堂兄弟,由于都喜爱画画,又都是文化系统的干部,所以我与二位都是画友,都是同事。富善兄年长七、八岁,曾任地区艺术馆副馆长,因为退休较早,多时未曾相见。当他手持《富善画狗》一书的样稿来访时,我见他还是当年那么红光满面,精神矍铄。年近耄耋的他,依然在默默耕耘,精心地编辑着自己的画集,这种坚持,这种执著,就足以令人叹服。更让我惊讶的是这本画册是一部画狗题材的“专集”。说实话,一个人出版书画集或举办“个展”,难就难在“丰富”二字,因为出自作者一人之手,从内容到形式,以至于表现手法等等,往往容易单调、乏味,而要出版一部引人入胜的专题性的画册就更难上加难了。然而富善先生的画狗集却不同一般,它以一幅幅生动、清新的画面,把读者紧紧地抓住,让你倾心地去欣赏、去体味,抑或是去愉悦、去享受!
  人们常说:“狗通人性”。正因如此,所以狗类动物一直是人类的朋友,不少人都喜欢养狗,我小时候也曾养过“蒙古大黄狗”,今人则更是盛行豢养宠物狗,其情切切,乃至被主人看作是家庭一员。从这点讲,《富善画狗》会被人们普遍青睐将是肯定无疑的了。再看集子里的画作,可谓幅幅精彩,这也是我没想到的。《富善画狗》中,有各种各样的狗:大狗、小狗、看家狗、宠物狗、黄狗、花狗、藏獒、狼狗、哈巴狗、四眼狗……还有许许多多叫不出名的各种狗,它们有的嬉戏,有的追逐,有的静卧,有的狂奔,有的寻觅,有的亲昵……总之,富善先生把狗的习性和神态,都非常真实地、生动地表现出来,让人觉得它们是那么可爱,不由得想亲近它们。尤其再加上作者的巧妙构思,并赋予一个好的标题,如《家有二花》、《厅前戏雀》、《争食》、《领仔出道》、《平安赐福》、《路在何方》、《群英聚会》等等,于是更觉画龙点睛,饶有风趣;还有的画作如《冬日暄和》、《檐下逗鸟》、《惊雀》、《井旁》等,略加环境衬托,便又多了份“地方特色”,让人感到特别亲切,好像“这就是我家的那只狗!”
  一部画集中画了那么多只狗,却找不出姿态相仿、形象雷同的狗来,无论动的还是静的,其神态都活灵活现、生机勃勃,这确实不易!我想,如果作者不画大量的速写或积累众多的资料,是很难达到的。要做到这一点,与创作其他题材的画一样,离不开“勤”、“情”二字,只有作者爱狗、喜欢狗,才会经常地接触它、不断地了解它、细心地观察它、准确地把握它、生动地表现它。正是有这种勤奋与激情,才能把狗画得如此惟妙惟肖、惹人喜爱,也正是有了这种深情和切身体会,才能写出《剪不断的缘分》的文章来。
  另外,《富善画狗》的成功,还在于作者有熟练的绘画技巧和扎实的基本功。过去,我只知道富善先生擅画年画、版画、连环画、宣传画等,如今在画集中看到的大部分作品则是写意水墨画。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些国画作品,墨色淋漓,笔力刚健,造型准确,对比强烈。作为主体的狗,浓重奔放,虚实相宜,而在淡雅的背景部分,虽着墨不多,但线面相兼,疏密有度,使整个画面浑然一体,一气呵成。使人看了觉得惬意、畅快,爱不释手!
  总之,我看《富善画狗》这本画集,是一部让大多数人都喜欢的、“人见人爱”的画集。对爱狗、养狗的人来说,从中可以体察更多的温馨与乐趣,是一种难得的精神享受;对爱画、画画的人来说,则会在品画的同时汲取更多的技法营养,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参考教材;对大多数人来说,它更是一部体现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佐证,是一部歌颂亲近大自然、提高生态保护意识的生动画卷,阅赏它会让更多的人喜欢狗、亲近狗、呵护狗。这真是一部好画集,我为《富善画狗》的出版叫好!
  (作者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

  有人写博客,十分赞赏他。
    郜富善先生画狗集付梓在即,我再次品读校样,掩卷思之,感慨万千。
    初识富善先生的情景,至今想起,历历在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初夏的一个晴好天气,这天我去新单位文化馆报到上班,他跟许多人不一样,修长的身材,眉目清秀,典型的文化人模样,表情淡淡的,从容自若,客套一两句,随即就忙他写画的事去了。我忖度,这大概就是之前

人们所说的那位郜姓同志吧。他的矜持或有点冷漠,给我留下了很特别的印象。其时还是“文革”时期,我很在意这里的人际环境,也就是从那天起,我们成了在保德文化馆近十年的同事。那时,正是我们盛年之时,朝夕与共。他的优点我很欣赏,我的毛病他看的清楚。比如:他很勤勉,我则有些疏懒;他很沉稳周到,我则往往遇事浮躁简单……但他不嫌不弃,彼此能坦诚相待。七十年代末,他调回原籍忻州艺术馆工作,见面少了,但音讯常通。我退休后,又在忻州交往十年,到了“相见亦无事,不来忽忆君”的地步。性格内敛的他在某篇文章中称我为“挚友”。“挚友”,“至友”也,我有点感动。以前,我只敢对他用“敬重”两个字,甚至在潜意识中也不敢以“朋友”比肩其高,更何况“挚友”。因为他大我几岁,愿意在亲近程度上尊他为“兄长”,我们虽然过从甚密,但从来不好意思夸赞对方什么。当此画集出版之时,我感慨良多,倒是想说几句在与他相处中,我看到了些什么,明白了些什么。
    富善兄出身于忻州名门望族,幼承严格庭训,培养了慎独自尊勤勉好学的品性。郜氏满门才俊,书香熏陶更激发了他文艺禀赋的发展。良好的家教家风对他后来的成长起了重要作用。
        生活中的富善兄,温文尔雅,经常是一付略显忧郁沉思的面相。行事低调,不喜欢扎堆出风头。譬如,一次展览办好了,上级领导夸赞,作为一号功臣的他却躲远了,连合个影都躲在最后面。众人议论一些趣事,他只是一旁静静地听,从不随便添言接舌。到失笑处,别人笑成一团,他也是淡淡一笑。遇上不如意的事,他不发言,不争辩不理论,更不会疾言厉色。他总是以宽厚包容的心态对待周围的人,从来没见

和哪个人红过脸。他的雅量,倒是即使有点毛糙的人,也不好意思对他有所造次。平时,他很愿意照应人,当他施恩于人时,他尽量将这类事做得平淡,不显山露水,仿佛他自己是个受者,而非施者,怕给对方造成心理压力。从中可以看出他做人的精微处。与郜兄处,令人有“与君子交,怡怡如也”的感觉。
         但是他也绝不是一个城府很深、深谙于世故的人。他曾经说过,他不愿见领导、大人物,不是有成见,只是希望能够在没有“气场”压力的环境里能有心灵的自由放松和安静。这可能是真正钟情艺术的人的“通病”,不愿意把精力花在无谓的应酬之上。
        富善兄是个永远闲不住的人,给人感觉每时每刻都在忙正事。退休前,他的敬业精神是有名的。样样都能干,样样都出彩,深得领导及同事们的敬重。退休后,还总是不停的写写画画。下棋、打牌之类与他无缘,没有玩的嗜好。即使在散步的时候,也是若有所思,盘算要做的事。例如:一幅画的构思,或一篇文章的腹稿等,几乎把时间利用到极致。做起事来,总是有板有眼,成竹在胸,工作极有效率。以画狗集为例,上百幅底样,一年多内基本完成,对一个古稀之年的老人,真是不可想象的。他就是这种人,了解他超常的勤奋加天分,画狗集的出世就不足为怪了。
        富善兄出画集,本应说画,前面我却不由的说到他的为人。通常人们肯以“文如其人”,或“诗如其人”、“书如其人”指出作品与作者修养、气质的关系。推而论之,说“画如其人”也是恰当的。作为造型艺术的绘画作品,寄情于画、寓情于景,更是作者思想情感直观的流露。翻看画集,你会真切感受到一如其作者平实、隽永的风格,是他的心语。
        画狗集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表现画狗技法的书,倒像是一本儿时生活的回忆录,或一篇篇叙事散文。作者在绘画选材上巧妙地以旧时山村不同的环境为背景,儿时的玩伴狗为主角,组合、配置,运用水墨、水粉、版画等绘画手段,形成了一幅幅饶有风趣的画面。狗是人类最亲近的朋友,以写狗为独特视角,其不同动态:或静处,或嬉戏,或依偎,或狂奔,或群聚,或独行……都拟人化了,都是那么生动可爱。加上变换的背景的发酵,一种我们这一代人所熟悉的亲切、温馨、祥和的气韵扑面而来。一棵老树,一抹远山,一地残雪,一缕青烟……没有炫目的色彩,也没有激越的情感,像是依稀莫辨的梦的残片。小巷、场院、瓦屋、影壁;碾磨、碌碡、扇车、荆筐……都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民俗意味。这都是许多人似曾相识的记忆。尘世的纷杂,刹那间融解在眼眸里为天籁之音的和平宁静。没写闹市,没写人物,也没有大的主题,作品把忙于世俗纷杂的人们带到了一个个僻静雅致的去处。
         上了年纪的人,容易恋旧,岁月沧桑,幽思难忘。我看到了画集所传达的并不都是清新和欢快,有时又有莫名的伤感情怀。可不是么,旧物、旧景、旧时的村狗,睹物思情,有时难免沉重。那些苦涩的孤寂,都酿成了滋味醇厚的记忆。这是在怀念一段无法返还的时光。要知道,画集是作者在情笃至深的爱妻突然辞世的悲苦中,执拗地拿起画笔开始创作的。仿佛他要忘掉什么,但他却情不自禁地追记着无法挽回的往昔。这可能是他不愿直白的内心秘密,我点破了它,不知对不对?
        富善兄不仅画得好,其实文笔也很好,执编广受赞誉的家谱《象贤门家事》即是明证。只不过是他不轻易示文于人。在恭贺画集付梓之际,让我们期待他的《文集》的诞生。
        (作者为原保德县文化局局长、县委统战部副部长,忻州市著名书法家、史志学者)

 

忻州画家郜继善

  郜继善是忻州双堡村人。忻县高中11班学生。1962年毕业于山西艺术学院美术系,在忻州地区电影公司工作,任副经理。

  由于郜继善后来事业有成,他是忻中的名校友,被列在《学子篇》中:
    郜继善 1941年2月生,忻中高中11班学生,中共党员。1962年毕业于山西艺术学院美术系。高级美术师。大学毕业后,一直搞美术创作和辅导工作。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中国电影美术协会会员、五台山书画院副院长、忻州地区美协常务副主席。1962年创作的《梨儿丰收》,参加华北地区年版画展览,并受到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合影留念。美术作品《农家乐》、《戏曲集锦》、《爆米花》等300多件,参加“全国美术展览”、“华北地区年版画展览”、“京、津、晋美术联展”及历届全省美展。部分作品在国外展出和收藏。大部分作品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报日人民”、“文汇报”、“人民中国”、“山西画报”等全国和地方的出版社、报纸、杂志发表。1986年评为全区优秀知识分子,并编入册。本人简历编入“中国当代美术家人名录”、“中国现代美术家大辞典”中。1992年,由“山西省美术家协会”和“山西省书法家协会”联合在太原举办“张启明郜继善书画联展”获得成功。

 

 

    由于他出版了画集,有人给他做序:

  在大学时,我与继善为同窗学友,工作以来,我们同居晋北小城忻州。我自疏懒,画笔早废;而继善甚是勤奋,寒来暑往,创作颇丰。观其所作,早年多是工笔重彩人物,或借鉴传统壁画创作手法,以单线平涂,发之为年画,为群众所喜闻乐见。《香飘万里》,是作者40多年前的代表作,主题鲜明,构图缜密,而刻画人物健美淳朴,生动细腻,丰收喜悦,跃然纸上。读画,又引发我对梨乡赏花的情思,那“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景况,是何等的壮观,着实令人陶醉呢!1976年出版的年画《爆米花》,将十数个儿童刻画的生动活泼,各具神采,而对画面中器物的描写,诸如竹篮、荆筐、茶缸、面盆、升斗之什,皆极工致,有如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摊贩担中百货之描写,是民俗的,自具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一定的史料价值。《丰收乐》一画,则画面饱满,设色富丽,气氛热烈,一派祥和景象,观其画,如闻其声。八音会,乃晋北最为流行之民间音乐,每逢婚嫁,或是丰收庆典,无不邀其演奏。我所惊诧的是作者对演奏人员观察之入微,刻画之传神,合拍合律,声传画外,能不让人拍案赞叹。读《行路》一画,则让我想起了晋北名伶贾桂林,耳际又回荡起高亢激越的北路梆子。而画家以洗炼的线描,典雅的色彩,再现了舞台上的人物形象,给人以赏心悦目的艺术享受。我知道作者的夫人,曾是一位造诣精湛的晋剧演员,为其创作此类戏剧人物画,作模特摆动作,供其写生,故其所作之戏剧人物画,精工得体,耐人品读。而《贤妻》一画,似乎是对其夫人的写照,典雅素洁的画面,人物神情专注,衬以没骨的海棠,是一幅纯正的中国传统的工笔画,给我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光阴过隙,不知老之将至,继善也是年近古稀之人了。鬓发皆白,眼睛当不如青年时代好用了,对工笔人物画,便不再问津,遂发兴画起山水和花鸟来。记得我们同游管涔山、五台山、峨眉山诸胜迹,其时他尚不曾画山水画,虽有时也画点写生,归家后,便将画稿置箱箧。倒是在初游管涔山傍晚迷路时,他那焦急的形态,令我不能忘怀。1982年同登峨眉,在茶棚子的地方,遭遇泼猴当道,混抢什物,继善那手足无措,惊恐万状的场景,至今仍是我们同行者的谈资(其实当时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副狼狈相,只是自己不能看到而已)。近年来,继善的山水画,佳作迭出,诸如《野史亭秋色》、《管涔松涛》、《晨钟萦绕》等等,我发现继善虽然跑了很多地方,然而他还是眷恋着故乡的山山水水,他笔下的“野史亭”,是那么富有诗情画意,是对乡贤元遗山先生的景仰和赞颂;对五台山的描写,则是变换着手法,不拘于一景一物的刻画,而是写我心中的仙山佛国,《银装素裹》的圣洁,《佛国圣境》的幽邃,山云吞吐,水流潺湲,松涛阵阵,暮鼓声声,此意境,此情景,又勾起我往游五台山的兴味,这大约就是继善山水画的魅力所在吧。
  继善是一位全能的画家,人物、山水、花鸟,无不涉猎,而现在画的最多的却是花鸟。他的花鸟画,皆是眼中的景物,诸如,庭院的紫藤,池塘的荷花,山间的百合,柳外的月色,或是麻雀乳燕、鸡雏猫咪,信手拈来,亲切自然。而画法,或水墨点染,或浓彩涂抹,前者见传统工力,后者汲民间技法,正东坡所言:“淡妆浓抹总相宜。”继善作画以“雅俗共赏”为追求,其花鸟画,正复如是。读《雨后》,见檐下蜘蛛与小鸡相戏;对《幽梦》,喜猫咪于花下憨睡;赏《山花》,幽谷鸣响,花果争艳;观《荷塘》碧叶田田,清香益远。而《浓荫深处》,雄鸡传神,我心紧缩,深恐啄去枝头瓢虫;《葡萄架下》花猫闲适,羡煞我辈,何日花下得一小睡。
  好花半放,美酒微醺,我翻阅着继善的画作,拉杂写了以上文字。掩卷数日,那些呼之欲出的人物;可供卧游的山水;争奇斗艳的花木,以及那鸡、那猫、那檐下的蜘蛛,都在我的脑海中不时展现,如此况味,能不令人怡悦!

  忻州官网对他有如下描述:


  郜继善  1941年生,忻府区人生。国家高级美术师,中国花鸟画研究会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从事创作40余年,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华北地区美展、京津晋联展、历届省美展、个展。部分作品曾4次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参加全国性大赛并获奖,在国外展出被收藏。200多件作品被全国性报刊杂志刊登,曾受到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其传略和作品被《中国美术家大辞典》等十几部大型典卷收录。曾任忻州市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五台山书画院副院长。双堡郜氏,乃忻州商界之望族,经商有道,持家尚勤,兼之诗书继世,耕读传家,遂声名远播,遐迩皆知忻州有郜家。继善自幼生长此“象贤门第”,受其庭训,读诗临帖,甚为勤勉。诗书之余,尤好绘画,描猫画鸡,能得形似,每获祖母之奖掖,则画兴而愈浓。入中学,主课之余暇,作画不辍,视壁报与板报为园地,每有所作,皆得好评,其画才渐露头角,其画声为之鹊起。入大学,专修美术,心遂所愿,用志不分,夜以继日,学有所成。

他的同学在《忻一中三十四班的博客》中说:(2011-01-25)
   《高中同学郜继善》
  继善同学和我高中同班,属相又都属蛇。他和同学们相处诚实,特别善解人意,又乐于助人。高中毕业后他考取了山西美术学院美术系,他的作品很受人们的喜爱,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就小有名气,特别是“香飘万里”那张年画已经在全国发行了,几十年过去了,我对那张年画还是爱不释手。

  后来,工作的变动,我们两个的单位同在健康路上,我们见面的机会就多了。有一次,我们两个谈起孩子分配工作的事,那时已经时兴送钱了,我觉得钱少了不顶事,钱多了又拿不出,非常发愁,他肯定的说道:“不用送钱,拿上我的画送他们,保管行。”我当时非常感动,要知道那时候他的画已经大有名气了。后来我一直不好意思取上他的画送人,此事一直没有成行,但我还是感激他的,永远铭记在心。遗憾的是

没有保存他一张真迹的画。  继善同学是国家高级美术师,中国花鸟画研究会理事。他的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和全国大赛并获奖,多次在中国美术馆和国外展出,二百多件作品被全国性的报刊杂志刊登,人民美术出版社等多家出版社出版发行。他曾受到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其事迹被中国美术大辞典等十余部大型典卷收藏。
  他的画集我看了又看,真是一种美的享受。
  继善同学真是好样的,他是我们同学的骄傲,是忻州一中的骄傲!也是忻州人的骄傲!


如下是郜继善的佳作































  1979年10月李志强与张启明、郜继善等人合编《幻灯基础知识》一书,由地区文联和电影公司印发。
  1996年郜富善、郜继善主编《郜氏象贤门家事》。   
  有这样的报道,忻州郜氏家族《象贤门家事》一书问世。(2005-05-08 18:04:49  来源:忻州日报  作者:张云平)
  《保存晋商珍贵史料  展示家族兴衰起伏》
  最近,一本集家谱、回忆录、散文随笔为一体的形式新颖的史志类作品《象贤门家事》一书问世,山西省民俗学会名誉会长、著名方志学专家曹振武欣然为本书作序,山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书画家陈巨锁为本书封面题字。
   据史料记载,忻府区双堡村郜氏其先世于明朝初年由朔州马邑迁居而来,同时迁来的大姓还有米氏、连氏、郝氏等。清乾隆年间,郜氏十世祖怀琦、怀王宣、怀琛三兄弟不甘贫困,北上塞外,在今包头附近,跑马种黄芥,逐渐积累资本,后在今呼和浩特开设“六陈行”等作坊货铺,并购置大片土地,农商两旺,财发万金。极盛时期,郜氏祖先在忻州、内蒙等地有商号50余处,其中在归化、包头、丰镇、萨拉齐及陕、甘、宁、青四省开设钱铺、皮毛、粮行等商号23处,财产总值百万计,成为当时忻府区七大富户郜、王、张、陈、连、石、焦家之首。郜氏家族中的一支象贤公为十世祖大门怀琦公四代嫡传,虽不能与另外两位相比,但象贤门的商业是整个双堡郜氏商业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晋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部书史料丰富、图文并茂,全部文章由郜氏家族象贤门后人共38人编撰,除一般家谱必不可少的概述、家族世系,碑刻志文和人物传介等篇目外,还有家事撷要、岁月留痕、梦萦故亲、往事漫忆、磨砺人生、创业随想、故里纪行、福馨满门、艺术荟萃和希望之星十个专章。文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是回忆录,比如郜继善的“顺时而动,因机而发———郜氏家业的兴衰启示录”,分析了郜氏家族从极盛走向衰落的内在原因,如自我封闭、因循守旧、因机未发等,从而留给后人诸多启示,那就是要秉承优良家风,立身处世做人;寻找发展空间,开拓创业天地;坚持艰苦创业,锐意图存进取;紧跟时代潮流,立于不败之地。事实上,郜氏家族象贤门今日的后人没有被历史的荣耀所重压,而是以其开放、智慧、勤勉的美德,在不同的领域,为祖国现代化奉献才华,在金融业、科教文卫业、工商业和艺术界涌现出一大批佼佼者,原忻州艺术馆副馆长郜富善、原忻州地区电影公司副经理郜继善兄弟俩,均是忻州卓有见树的艺术人才。这不仅对于激励家族后人奋发向上有极积的作用,而且对于全社会传承文明、复兴中华民族伟业有着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当代美术家画库《郜继善画集》
《大美为真》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学术邀请展—段忻然
大师作品欣赏:方增先
单柏钦写意钟馗百态系列一(50幅)
陈佩秋画集(上)
=《花鸟画名家陈明谋郑蔚青》画集(续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