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代帝王师连玉

2010-08-22 17:05  忻州日报网

 张六金

连玉字昆岗,忻州市忻府区新路村人。生于元至正十八年(1358),卒于明宣德六年(1431),终年七十三岁。他是明初建文皇帝的老师。
连玉的祖父连思义,原籍山西上党襄垣县。因家境贫寒外出洪洞谋生,后北上阳曲县,再辗转忻州的。据坡头《连氏族谱》载:“新路连氏始祖玉公之父和卿公、祖父思义公为避战乱,于元至正三年,从洪洞迁徙阳曲,后又迁于忻州,定居于忻州城西南平安山底之坡头村”。连玉即出生在当时的忻州路村都坡头村(现忻府区庄磨镇坡头村)。这里距忻州城32公里,村名因地形而得。连玉的父亲连和卿生二子一女,连玉为长,其弟名连澄。
他幼年即天资聪慧,勤奋好读,在坡头村的学童中出类拔萃,名扬乡里。后经启蒙老师引荐,于15岁时拜在城西逯家庄村一周姓先生门下就读,寒来暑往面壁十载。由于他品学兼优,深得周先生爱怜,经周业师介绍,将流江村王姓外甥女许配连玉为妻。王女亦是大家闺秀,婚配连玉后和睦乡里,孝敬双亲,夫倡妇随,成为周边村庄家庭之楷模。随后连玉又经州学、府学攻读功名十二年,参加乡试,得中丙子科举人。翌年,至南京会试后成为贡士,被分配到常郡(今江苏常州市)任学正,从此连玉步入仕途。
连玉是非进士出身,缘何后来能从外地调入京都,并升任国家重要教育部门国子监助教职务?这里有两个原因:一是朱元璋的钦点。那年南京会试放榜,身为皇帝的朱元璋,发现榜上有连姓这个稀有姓氏(称榜华),产生了兴趣。二是得到当时朝中监察御史连楹的帮助(连楹其人亦为山西襄垣人氏,与连玉同宗)。连楹一生以“专于职守事君无二心,护法可断头,耿直忠贞节烈”著入国史,他与同时的尚书暴昭号称潞安“双忠”载入志书。
当时在国子监初级班就读的大多是京城高官重臣的子弟,其中就有皇太子朱标的长子朱允炆。朱允炆幼时秉性好学,性慈仁善,深得连玉器重。在学业之余,连玉还带朱允炆外出游玩,走秦淮河畔,进乌衣巷中,他给其讲述历代有趣的故事,在朱允炆幼小心目中,连玉就是他最敬重的一代宗师。师生之间的友谊日久弥深。
后来,朱标一病夭亡。虽然朱元璋共有26个儿子,但那时的皇位继承朝制是立嫡立长,嫡长子去世当由长子的长子继位,这样朱允炆便成了名正言顺能接替皇位的皇太孙了。翰林院名师方孝孺奉诏进宫担任朱允炆的侍讲学士。由于朱允炆从小就与连玉在一起,他觉得自己一刻也离不开这位启蒙老师,便向皇祖朱元璋请求,将连玉从国子监调进皇宫再任助教,协助方孝孺教于朱允炆。
连玉因出身微贱,能进宫廷继续向小皇帝授学,更有一种受宠若惊之感。所以他更加尽职尽责,将全部精力奉献在这一岗位上。他给朱允炆讲读经书,深入浅出,循序渐进,使这位皇太孙的学业日渐长进。方孝孺夸他“讲读严密,考课精详”。还对朱元璋说:“今之连师即古之昌黎也。”(载清嘉庆九年连氏《宗祠碑序》)。
朱元璋去世后,朱允炆即位,年号建文。此时上党连楹亦从福建调回京都,复任都察院监察御史。他与方孝孺、连玉等同为建文帝政事顾问,为这个小皇帝政权的巩固制定方略,出谋划策。
朱允炆的性格酷似其父,也是仁柔寡断。而当时实力雄厚的几个藩王都是他的叔父,且这些藩王又久经战阵,握有重兵,早有蓄谋夺取中央政权的野心。后来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打着“靖难”的旗号进犯南京,屯兵金川门。监察御史在楹与另一御史董镛,誓死报国,赶去行刺朱棣,因不得近身只好仗义直言,抗词渎谏,责问朱棣。朱棣大怒,立即命令典型官问斩。连楹慷慨引颈赴义身亡。建文四年,朱棣攻入南京,焚烧了皇宫,夺位登极。朱棣命方孝孺草拟即位诏书,方不从并以笔大书“燕贼弑君”四字。恼羞成怒的朱棣当即杀死了方孝孺并灭门十族(九族外加方的学生),此案共死873人,成为历史上最残酷的灭族案。连玉虽幸免株连,但“玉公目击方公之惨,知维挽之不能,效管仲而不欲,挂冠隐归,缄口不谈朝政,惟与弟澄瞻依严慈膝下,以敦家人父子之情而已。”(见坡头《连氏宗谱.后叙》)。其实方孝孺案后,连玉先是随好友国子监博士林慈潜回林的故乡镇江避难,最后才回忻州的。
连玉回到坡头村为民,急流勇退乐当布衣。后来他根据祖上遗风,编写成《义门》一书传给族人阅读。义门之意是仁有里,义有门。仁义之门品行端正,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要求族人世世代代和睦相处。此书成为数百年来连门家规家训,族人必读,可惜后来失传。
明永乐七年,连玉的父亲连和卿寿终,不久母亲张氏亦离世。连玉、连澄弟兄二人于翌年将双亲葬于坡头村北平围地。为了光宗耀祖,显赫门庭,立碑存念。连玉以其弟连澄的名份派人将乃父生平事迹星夜送到江苏镇江林慈府上,央其为和卿公撰写碑文。林慈因与连玉曾一起为官,共事文墨,素来相好。自建文朝隐居后,于永乐年间再次入朝为官,时任修职佐郎国子博士。他欣然命笔写下一篇评价中肯、文采风流的碑文:
…耶按扶处士讳卿姓连氏,世居山西之太原阳曲县。高曾祖忘其讳,考讳思议,自阳曲徙居于忻州,于今遂为忻州人。处士生而淳朴,沉默寡言,有直方,无机话,襟怀磊落;方寸坦夷;居室萧然,灰尘满几,恬熙自若;性尤笃于伦纪,事父兄以存悌称,处族姻阎里以信义者。自成童至白头,足迹未尝履公门、入城府。或有欺而侮之,犹蚊虻过前,漫不与较。遇人无疏密、贤愚,皆尽礼,俾欢而去。然亦不泛交人,人亦罕知之······——摘自《和卿公墓志铭》
连玉安葬父母后,将坡头村所分祖业尽让于其弟连澄,自携家眷寄居于流江村岳丈门上,自起名号曰:“羡流夫子”,羡流者,羡慕流江村也。
明永乐廿二年朱棣去世,其子朱高炽即位,年号洪熙。这位短命天子正月登极,八月暴死。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再即位,年号更为宣德。朱瞻基反省其祖父“靖难”之役制造了冤案,遂将冤案彻底平反。又下旨召建文帝旧臣回朝做官,连玉亦在其列。但他托言年老多病,婉言谢辞。
连玉多年来心仪流江村背靠金山,面临龙岗,山明水秀,且这里交通方便、土地肥沃,村中唐槐古刹,文风时尚,较山乡僻壤之坡头村更有发展前景。但住在岳丈门上终归是寄人篱下,心态不平。后来,连玉在流江村南开阔地带选址,联合胡郭鲁三姓人家共同开发创建新村,且常以道德礼仪教化村民。
明宣德六年,连玉在家乡逝世。皇帝朱瞻基闻知钦赐明暗贡器各16件(香筒、香炉及托灯人等),表示纪念。上世纪60年代文革“破四旧”掘坟时,曾挖出一铜鼎,上铸“大明宣德六年工部尚书臣吴邦左监造”字样。这说明当时连玉已被朝廷释疑,列为国家功臣。后天顺元年,明英宗朱祁镇大赦天下,释放了建文帝幼子文圭并下诏安抚建文帝旧臣,其时尚有诏书送达新路村连家。直至民国年间,新路村连氏祠堂厢房还置放有御赐全副銮驾,后人推测为明代皇帝所赐。銮驾是古时皇帝开路之仪仗,是威严的象征,赐与臣下以示皇恩。出行时官吏见此銮驾,文官下轿,武官下马。
清乾隆帝时也对前朝遗案进行评论,盛赞连玉功绩,曾御笔亲书“国子师表”四个大字,制成龙头牌匾赐予新路村连氏。这块牌匾多年来一直悬于连氏宗祠的正门上,也于文革时被毁坏。
新路村的建设始于连玉,后经连氏后人及外姓村民齐心协力,到明末清初已经初具规模了。新路村的“新路”二字意指连氏先人来自城南路村,以让后人永志不忘根祖之地。过去有一种说法:新路村是由于修了一条新路而得名,这是一种误说。
作者简介:张六金,忻府区人。现为傅山研究会秘书长,《忻州大观》责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想当忠臣,可别连累我
忠臣还是奸臣?被朱棣油炸而死定为奸臣,但后世皇帝都说他“忠”
明代文学与哲学中
1043年,朱棣被刺,瓜蔓抄屠村…
碑上虽无字,屹立天地间
朱元璋对孩子说这人你能用到老!朱棣刚上台,就灭了他全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