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汉字书法之美赏读

汉字书法之美赏读(美术书法知识之三)

2011年9月7日   点击:555次

花一下午,徜徉于汉字的时光长廊;

用一辈子,体味书写的敬意与喜悦。

汉字书法之美,不仅在指腕之间,而且“是呼吸,是养生,是身体的运动,是性情的表达,是做人处事的学习,是安定保佑的力量”,最终成为“与自己相处最真实的一种仪式”。

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给大家呈现汉字演变、书法美学以及夫人《笔阵图》等内容。我们不是为了学术上的探讨,只是想和大家一起学习,一起感知到作者所体悟到的中国汉字书写之美。

 

汉字演变

 

有些心情,一如那远古的初民

绳结一个又一个的好好系起

这样  就可以

独自在暗夜的洞穴里

反复触摸  回溯

那些对我曾经非常重要的线索

落日之前  才忽然发现

我与初民之间的相同

清晨时为你打上的那一个结

到了此刻  仍然

温柔地横梗在

因为生活而逐渐粗糙了的心中

——席慕蓉《结绳记事》

   

 

结绳

据说,人类没有文字以前,最早记事是用打结的方法,也就是教科书上说的“结绳记事”。

现代人很难想象“结绳”怎么能够“记事”。手上拿一根绳子,发生了一件事情,害怕日久忘记了,就打一个结,用来提醒自己,帮助记忆。

我很多职场上的朋友,身上都有一个笔记本,随时记事。我瞄过一眼,发现有的人一天的记事,分成很多细格。每一格是半小时——一天的行程记事,密密麻麻。

手写的记事本这几年被PDA取代,或直接放在手机里,成为数码的记事。事件的分格也可以更细,细到十分钟、一刻钟一个分格。

我看着这些密密麻麻的记事,忽然想到,在没有文字的年代,如果用上古人类结绳的方法,不知道一天大大小小的事要打多少个结,而那些密密麻麻的“结”,年月久了,又将怎样分辨事件繁复的内容?

大学上古史课,课余跟老师闲聊,聊到结绳记事,年纪已经很大的赵铁寒老师,搔着一头白头,仿佛很有感触地说:“人的一生,其实也没有那么多大事好记,真要打‘结’,几个‘结’也就够了。”

治学严谨的史学家似乎意识到自己的感触有些不够学术,又补充了一句:“上古人类结绳记事,或许只记攸关生命的大事,例如大地震、日全食、星辰的陨落……”

我想象着出土的一根绳子,上面打了一个“结”。那个“结”,可能是三十万年前一次山崩地裂的地壳变异的记忆,幸存者环顾灰飞烟灭尸横遍野的大地,晾魂甫定,拿起绳子,慎重地打了一个“结”。那个“结”,是不能忘记的事件。那个“结”,就是历史。

事实上,绳子很难保存三十万年,那些曾经使人类惊动的记忆,那些上古初民观察日食、月食,地震、星辰移转或陨落,充满惊慌恐惧的“结”,早已经随时间岁月腐烂风化了。

在上古许多陶片上还可以看到“绳文”。绳索腐烂了,但是一万年前,初民用湿泥土捏了一个陶罐,用绳索编的网状织物包裹保护,放在火里去烧。绳索编织的纹理,绳索的“结”,都一一拓印在没有干透的、湿软的陶罐表面。经过火烧,绳文就永远固定,留在陶片表面上了。

我们叫做“绳纹陶”的时代,那些常常被认为是为了“美丽”、“装饰”而存在的“绳文”,或许就是已经难以阅读的远古初民的“结绳记事”,是最初人类的历史,是最初人类的记事符号。我用手抚摸着那些凹凸的绳结留在陶土上的痕迹,仿佛感觉着数十万年来人类的心事,里面有后来者越来越读不懂的惊慌、恐惧、渴望,有后来者越来越读不懂的祈求平安的巨大祝祷。读不懂,但是感觉得到“美丽”。

 

绳结

人类纺织绳索的记忆开始得非常早,把植物中的纤维取出,用手搓成绳索。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还可以在边远地区看到,人们把一根新斩下的苎麻用石头砸烂,夹在脚的大拇指间,用力一拉,除去外皮烂肉,抽取苎麻茎中的纤维。纤维晒干,梁色,搓成一股一股的绳线,就在路边用手工纺织机织成布匹。

还有琼麻,叶瓣尖锐如剑戟,纤维粗硬结实,浸水不容易腐烂,它的纤维就是制作船只绳缆的好材料。

绳索或许串连了人类漫长的一部文明史,只是纤维不耐久,无法像玉石、金属,甚至皮革木材的制作那样,成为古史研究的对象。

《周礼·考工记》把上古工艺以材质分为六类:攻“木”之工,攻“皮”之工,攻“金”之工,“抟埴”之工(揉土做陶),“刮摩”之工(玉石雕刻),以及“设色”之工(包括绘画与纺织品染色)。其中最不容易懂得的是“设色之工”。“设色”下有一个小的分类是“缋”,“缋”也就是“绘”的古字,读音也相同。现代人看到“绘”这个字,想到的是“绘画”,用颜料在纸上或布上画画。但是,无论“绘”或“缋”都从“纟”(丝的简写)部,应该是与纺织品的染色有关。《考工记》的六种工艺分类,编织应该是其中一项,与木器、皮革、金属、陶土、玉石并列为上古文明人类的重要创造。纺织就连接到绳索、绳线打结的漫长记忆。

一九○○年,维也纳的医生弗洛伊德探究追寻人类的精神疾病,提出了“潜意识”的精神活动。在意识中看来不存在的事物,在意识中看来被遗忘的事物,却可能深藏在“潜意识”的底层,在梦境中出现,或伪装成其他形式的出现,固执不肯消失。弗洛伊德把这些深藏在潜意识中看来遗忘却没有消失的记忆称为“情结”。精神医疗学上用“结”来形容看似遗忘却未曾消失的记忆,使我想起古老初民的结绳记事。事物与记忆最终都消失了,只剩下一个一个读不懂的“结”,一个一个存留在潜意识里永远打不开的“结”。

“结”是最初的文字,是最初的书法,是最初的历史,也是最初的记忆。

“中国结”已经是独特的一项手工艺术,可以把一根绳子打成千变万化的“结”,打成“福”字、“寿”字,打成“吉祥”(又象羊又像文字的图形),打成“五福临门”(又像蝙蝠又像福字的图形)。文学,图像,绳结,三者合而为一,也许可以引发最早的文字历史与书法历史一点启思与联想。

现代读“书法”的人,只读毛笔的历史,但是毛笔的记事相对于绳结,还是太年轻了。

最早的书法家,会不会是那些打结的人?用绳子打成各种变化的结,打结的手越来越灵巧,因为打结,手指,特别是指尖的动作,也越来越纤细了。“纤”与“细”两个字都从“纟”部,因为漫长的绳结经验,人类也经历了情感与心事的“纤细”。

 

仓颉

汉字的发明者常常追溯到仓颉。现在年轻人在网络上搜寻“仓颉”两个字,会找到一大堆有关“仓颉输入法”的资读,却没有同条是与汉字发明的老祖宗仓颉有关的资料了。

《淮南子·本经训》有关仓颉造字非常动人的句子:“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天雨粟,鬼夜哭”不容易翻成白话,或者说,我更迷恋这六个字传达出的洪荒混沌中人类文字刚刚萌牙时天地震动、悲欣交集的心情吧!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结绳到书契,文字出现了,人类可以用更精确的方法记录事件,可以用更细微深入的方式述说复杂的情感。可以记录形象,也可以记录声音。可以比喻,也可以假借。天地为之震动,神鬼夜哭,竟是因为人类开始懂得学习书写记录自己的心事了。

先秦诸子的书里,如《荀子》(解蔽篇)、《韩非子》(五蠹篇)、《吕氏春秋》(君守篇)都有提到仓颉“作书”的事,先秦典籍也大多认为仓颉是黄帝时代的史官。

或许创造文字这样的大事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上太重要了,西汉以后书籍中出现的仓颉,逐渐被夸大尊奉为古代具有神秘力量的帝王。东汉人的《春秋韦·元命苞》里有了仓颉神话最完整的描述:“仓颉生而能书,及受河图录字,于是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

这样一位仰观天象,俯察地理,具有视觉上超能力的神秘人物,当然不应该是普通的凡人。仓颉因此在以后的画像里,一般都被渲染出更神秘的异样长相——脸上有四只眼睛。

“颉有四目”,因为有四只眼睛,可以仰观天象,看天空浩渺苍穹千万颗星辰与时推移的流转。因为有四只眼睛,可以俯察地理,理清大地上山峦连绵起伏长河蜿蜒回溯的脉络。可以一一追踪最细微隐秘的鸟兽虫鱼龟鳖留下的足印爪痕踪迹,可以细看一片羽毛的纹理,可以端详凝视一张手掌、一枚指纹。

仓颉的时代也太久远了,我们无从印证那使得“天雨粟,鬼夜哭”的文字究竟是什么样子。

教科书上习惯说:“商代的甲骨文是最早的文字。”

从近五十年来新出土的考古资料来看,新石器时代的许多陶器表面,都有用“毛笔”“化妆土”画下来(或写下来)的非常近似于初期文字的符号。有些像“S”,有些像“X”,像字母,又像数字。这些介于“书”与“画”之间的符号,常初称为“记号陶文”,有别于装饰图案,是最初的文字,也极有可能是仓颉时代(如果真有这个人)的文字吧!

二十世纪末,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了一件黑陶罐,陶罐器表用硬物刻了一个“旦”字图像。“旦”是日出,是太阳从地面升起。我幻想着仓颉用四只眼睛遥望日出东方的神情,画下了文字上最初的黎明曙光。

 

 

公司美术书法协会(摘自蒋勋《汉字书法之美》,仅供学习之用,请勿转发。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户外绳结的打法(1)--称人结
汉字从哪来
“仓颉造字”新说
世人皆知仓颉造字,但你知道仓颉造完字后,为何鬼怪都哭泣了吗
写字那点儿事3| 大神与法宝
关注丨汉字起源的说法那么多,哪个更合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