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重阳节--祝老人们快乐!《重阳节的起源及民俗》
重阳节的起源及民俗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叫重阳也叫重九,因为九九重阳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庆祝重阳节的活动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全国各机关、团体、街道往往会在此时组织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老人们秋游赏景,或临水玩乐,或登山健体。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着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或为老人准备一些可口的饮食。
吃重阳糕。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 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重阳(羊)之义。当今的重阳糕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赏菊并饮菊花酒。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
插茱萸和簪菊花。认为在重阳节这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也有头戴菊花的。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陕北过重阳在晚上,白天收割、打场。晚上人们喜爱享用荞面熬羊肉,吃过晚饭后,人们三三两两走出家门爬上附近山头,点上火光,谈天说地,都摘几把野菊花,待鸡叫才回家插在女儿的头上以之避邪。
福建莆仙,人们要蒸九层的重阳米果,将优质晚米浸泡几小时,捞出沥干,掺水磨成稀浆,加入用水溶解的明矾搅拌,加红板糖(掺水熬成糖浓液),而后置蒸笼于锅上,铺上洁净炊布,分九次舀入米果浆,蒸熟出笼,米果面上抹上花生油。米果分九层重叠,可以揭开切成菱角,四边层次分明,呈半透明体,食之甜软适口,重阳敬老的最佳礼馔。在莆仙沿海,九月初九也是妈祖羽化升天的忌日,乡民多到湄洲妈祖庙祭祀。
重阳节的起源。在春秋战国时的《楚词》中已提到了,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已明确写出重阳的饮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晋代文人陶渊明《九日闲居》诗序中“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明代,九月重阳,皇宫要一起吃花糕,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重阳节的传说。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差点儿丧了命。病愈之后,他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恒景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于找到了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收留了恒景,教他降妖剑术,赠他降妖宝剑。
恒景废寝忘食苦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回家去。
恒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中午时分,瘟魔怪叫着冲出汝河,瘟魔刚扑到山下,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恒景手持降妖宝剑,几个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
中国民俗大观-重阳节
桃源钓翁编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今天是九九重阳节,大家了解重阳节的习俗吗?
重阳节的传说与民俗
九九话重阳
刘继红 | 麾村民俗风情之八:重阳节
重阳节的历史起源与传说
重阳节快乐!(民俗系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