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是唐朝最可怜的使者,经过一次死里逃生后,就变得很懒了

贞观四年二月,鸿胪寺卿唐俭接到了一个好差事,那就是远赴东突厥出使谈判。从隋朝末年群雄割据以来,东突厥始终是中原的最大威胁,各方诸侯对于东突厥都是百般讨好,甚至称臣纳贡。唐朝建立后,也受到过东突厥的要挟,每一次出使都是一次屈辱。

就在三年前的贞观元年,唐俭也出使过东突厥,那时候是刚刚签订了渭水之盟后,他作为唐使磋商协议的一些细节。以往的出使,作为弱势方的代表,唐俭自然是小心翼翼。然而,这一次,他的心情却大不一样,他几乎是坐着驿站的车马一路飞奔而去。

因为这一次,唐朝是处于极度优势的一方。就在一个月前,唐朝利用东突厥连年雪灾,人口离散而又发生了内乱的机会,大举反攻东突厥。一路由李靖带领,攻下了东突厥幕后控制的定襄,直接造成对王庭的威胁,另一路则由李勣率领,从云中出发,在白道打败东突厥的骑兵。

草原民族和汉民族不同,看起来,草原民族似乎更骁勇善战,能够不断南侵。实际上,汉族是农耕文明相对稳定,输了以后可以继续发展,不伤元气。草原民族是十分脆弱的,他们的经济人口承受不了一次两次惨败。所以,颉利可汗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只能向唐朝求和,并提出可以做唐朝的藩属国。

求和是颉利可汗派执失思力来长安谈的,唐朝自然要派人会谈磋商。于是,唐太宗便派唐俭去东突厥的王庭,临行之时,意味深长地告诉唐俭,要好好“抚慰”颉利可汗。(太宗遣鸿胪卿唐俭、将军安修仁慰谕

唐俭对于李世民来说,从来都是心腹重臣。他的父亲唐鉴就与李渊的关系很好,双方可谓是世交。在晋阳起兵之前,很多人都曾劝过李渊,但李渊从来没有给过明确的答复,包括李世民相劝,他都假意说要抓他报官。唐鉴也劝说道:

公日角龙庭,姓协图谶,系天下望久矣。若外啸豪杰,北招戎狄,右收燕、赵,济河而南,以据秦、雍,汤、武之业也。

李渊则表示,建国称帝这种事情怎么敢奢求,不过既然你说到是为了天下百姓,那么“公欲拯溺者,吾方为公思之”。

另外,唐俭在被刘武周抓住的时候,在狱中听说独孤怀恩要造反,不顾自身安危,还给唐朝朝廷通风报信,让李渊、李世民十分感动。所以,在他得救后,担任了礼部尚书和天策上将府长史,并被封为莒国公,还拥有一次免死的特权。

只不过,春风得意的唐俭没有想到自己这一次出使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招降突厥,而是当了一枚弃子。

原来,李世民派唐俭出使东突厥,其实完全没有将希望寄托在谈判上,而是让他麻痹颉利可汗。李世民的用意并没有说出口,但从种种迹象上看,一定是被前线主帅李靖体会。所以史书才记载:

太宗遣鸿胪卿唐俭、将军安修仁慰谕,靖揣知其意。

如果真要谈判,李世民一定会对部队有所指示,约束他们的行动。李靖深深觉察这一点,甚至没有向朝廷请示,也拒绝了副将张公谨投鼠忌器的建议,直接偷袭颉利可汗,并且最终取得大胜。

对于大唐来说,这是辉煌的胜利,然而对于唐俭来说,这是九死一生的经历。他身在东突厥王庭,而唐朝趁此机会却发动袭击,根本就没有将他的生死放在心上。正如李靖所说:如唐俭等辈,何足可惜。

但唐俭命好,人也机灵,这么危险的情况下,居然见机逃了出来,捡回一条命。

然而,从此之后,他就变了一个人,对于政事再也没有那么上心了。《新唐书》记载:悸事,与宾客纵酒为乐。这也难怪,谁有了这样不愉快的经历,当然也伤心难过了。正因为他的怠政,则一贬再贬,当了光禄大夫。

不过这也可能让他淡泊名利,修身养性。他在唐高宗继位之后就致仕了,再也不问朝政。后来去世时,活到了七十八岁,在那个年代,也算是高寿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过去,中原民族总打不过北方草原民族吗?答案: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李靖一举消灭东突厥,解决唐朝北部边患
大唐通过这一战,打出了“天可汗”的声威!
李世民问李靖灭突厥是不是用了死间,李靖说孙子才用间谍打仗
轻松读史之大唐(157):主帅只带三千人,打出史上最漂亮的一仗
【唐】东突厥君主世系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