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精神病患者是否需要长期住院治疗_精神康复__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精神病患者在人群中的比例大约为12‰左右,他们既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也是一个弱势群体。提到精神病患者,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那些在大街上蓬头垢面东游西逛,或者痴痴呆呆无所事事,以及吵吵闹闹不能正常生活的人。面对这样一些人,似乎除了关在医院里没有更好的办法。其实不然,并不是所有的精神病患者都需要长期住院治疗,社区和家庭或门诊对康复期精神病患者也有重要意义。
哪些精神病患者需要住院治疗
1、首次发病的患者,只要确诊为精神疾病,症状活跃,家庭管理困难,没有自知力,就应该尽早住院治疗,及时、系统、规范的住院治疗对患者的精神症状控制及社会功能恢复有益;
2、复发患者如精神症状明显,表现兴奋躁动、丰富的幻觉妄想、言谈举止异常等,拒绝服药治疗,也应该及早住院治疗,及时控制精神症状,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或加重;
3、患者精神症状严重影响他人或自身安全,生活不能自理者,如有冲动、伤人、毁物行为,有严重自杀或杀人行为,不听从家人劝阻和管理,四处乱跑等,均应急诊住院治疗;
4、患者神志不清、抽搐,或合并脑炎、肝炎、心脏疾病等躯体疾病者,应及时住院治疗,以防精神疾病和躯体疾病互相影响而恶化。
精神病患者什么时候出院为好
精神患者的出院问题,主要是根据病情由医生来决定。首次发病患者住院治疗一定要系统彻底,住院时间最短不能少于一个疗程(即3个月)。因为首次发病患者得不到系统治疗,则易形成慢性病程,或易使患者发生病情波动,逐渐走向精神衰退。判断患者能否出院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看自知力是否恢复。所谓自知力恢复,就是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分析认识,有求治愿望,能认识到自己的认知、情感、行为活动的异常,而且要求医生对他进行有效的治疗和预防复发。有些不安心住院的患者,为了达到出院的目的,“假性自知力”恢复:口头上承认有病,但内心否认有病。家属不要轻信患者的反映,也不要怕患者受委屈而过早要求出院,否则对病情的恢复不利,影响治疗计划的实施。对于已经衰退的精神患者,如需长期住院的患者(家人无人管理)需转入康复基地进行功能锻炼,以免长期住院,脱离社会,使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下降,导致精神残疾。所以,人性化的精神科治疗,都主张让患者尽可能的回归社会,以减少住院综合征。
如何安排精神病患者的日常生活
多数精神患者大多时间是在门诊和家庭治疗,因此,安排好患者的日常生活,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首先,家属要了解精神科的一般常识,以便分清患者的言行哪些是正常的,哪些是异常的。根据病情特点,合理安排患者的日常生活。患者处于急性发病阶段,应用药物剂量较大时,不宜像正常人那样工作学习,应尽量保证休息。同时,要协助或督促他们搞好个人卫生,适当安排文体活动,注意饮食情况。使他们的生活既不单调,又不能过于疲劳,达到养病调治的目的。
处于维持治疗阶段的患者,最好能为他们制订一份作息时间表,督促患者自觉遵守执行。对患者从起床开始的一天活动,做一个大致的安排,不宜参加剧烈和危险性活动,鼓励患者多参加一些社会的有益活动,接触一些亲朋好友,沟通思想,敞开心扉。这不仅可增强他们适应环境、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还可以进一步消除他们的孤独感和自卑感,为重新回归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有些家属认为,精神患者的一切精神活动都是不正常的,或者认为发生精神病就是因为生活中有不尽人意的事件,所以对患者百依百顺,唯恐刺激患者,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我们既要看到患者的病态一面,既考虑患者的思想和行为与病态的联系;同时又要注意患者正常精神活动的一面,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患者的合理要求应给予满足,不要都认为是病态而置之不理。对不合理的要求亦不能迁就,要耐心细致的开导和解释。对患者的不良习惯和行为,不能熟视无睹,听之任之,应向他们明确指出,讲清道理,加以纠正。
家属在关心患者日常生活的时候,还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精神药物一定要由家属妥善保管,监督患者服用药物。在病情尚未完全好转以前,不要让患者接触各类危险物品,以防发生意外。另外家属应督促患者定期看医生,进行精神评估,调整药量,检查身体,以防病情复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与精神分裂症战斗的十七年
我对精神障碍患者住院治疗的利弊分析
精神病护理 - 误区
精神病康复知识
★★★★★精神患者家属必读!!!★★★★★
★★★我们想回归社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