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阴阳辨证

阴阳是概括疾病类别的一对纲领,是八纲的总纲。《伤寒论》说:“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即表、热、实证属阳:里、寒、虚证属阴。故阴证、阳证的范围相当广泛,下面只能列举一些典型症状作为代表。

一、阴证:

阴证多是人体机能不足(衰退)的疾病。常见面色晦暗、无华,精神萎靡不振,身重蜷卧,形寒肢冷,倦怠乏力,语声低怯,纳少,口不渴,便溏腥臭,小便清长,舌质淡而胖嫩,苔白或厚,脉沉迟或细、涩、弱。

【常用中草药】辛、甘、发、散之阳药。如:桂枝,肉桂,蜀椒,生干姜,细辛,苦参,人参,麦门冬,土茯苓,黄芪,大枣,阿胶,伏龙肝,山萸肉,旋覆花,厚朴,半夏等等

【针灸取穴】取穴以病性、病位选取有关经脉、腧穴。针用补法或泻法,或补泻兼施,或并用灸法。

二、阳证:

阳证多是人体机能亢进的疾病。常见面色红赤,肌肤灼热,精神烦躁不安,语声高亢,或哭笑无常,呼吸气粗,喘促痰鸣,口干渴喜冷饮,大便秘结、秽臭,小便短赤、涩痛。

【常用中草药】酸、苦、涌、泄之阴药。如:五味子,地榆,枳实,牡丹皮,石膏,雄黄,皂角,芍药,杏仁,黄连,黄芩,地黄,黄柏,柴胡,知母,龙胆草,木通等等

【针灸取穴】取穴根据病情、病位选取有关经脉、腧穴。针用泻法。不用灸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起病阴阳与治病先后》
从阳引阴
今日分享:阴阳失调
中医
专长知识丨中医基础入门
【医理讲堂】认识阴阳(第六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