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热方剂总汇收集整理(181~210方)

181、除湿解毒汤

【处方】白鲜皮5钱,大豆黄卷4钱,生苡米4钱,土茯苓4钱,山栀子2钱,丹皮3钱,金银花5钱,连翘4钱,地丁3钱,木通2钱,滑石块5钱,生甘草2钱。

【功能主治】除湿利水,清热解毒。主急性女阴溃疡,急性自家过敏性皮炎,急性接触性皮炎,下肢溃疡合并感染。

【摘录】《赵柄南临床经验集》

182、除湿清热散

【处方】茯苓2钱,炙甘草1钱,白术1钱,白芷5分,蒲公英2钱,泽泻1钱,猪苓1钱,苍术1钱,羌活5分,天花粉1钱5分。

【功能主治】燕窝疮,羊胡疮。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洞天奥旨》卷九

183、除湿汤

【处方】茯苓 泽泻 茵陈 猪苓各2.4克 黄芩 黄连 知母 天花粉 白术各1.8克 防己 陈皮 青皮 苍术各0.9克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主黄疸内热,呕吐而渴,欲饮冷水,身体面目俱黄,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水煎,空腹时服。

【摘录】《丹台玉案》卷三

184、除湿丸

【处方】威灵仙30克 猪苓30克 栀仁30克 黄芩30克 黄连30克 连翘30克 归尾30克 泽泻30克 紫草45克 茜草根45克 赤苓皮45克 白鲜皮60克 粉丹皮30克 干生地60克

【制法】上药共研细末,水泛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除湿利水,祛风止痒。主急性湿疹,婴儿湿疹,牛皮癣,单纯糠疹,多型红斑等属湿热证者。

【用法用量】每服3~6克,一日二次,温开水送下。

【摘录】《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185、除湿胃苓汤

【处方】苍术(炒)厚朴(姜炒)陈皮 猪苓 泽泻 赤茯苓 白术(土炒)滑石 防风 山栀子(生研)木通各3克 肉桂 甘草(生)各1克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主缠腰火丹。水泡大小不等,其色黄白,破烂流水,痛甚。

【用法用量】水400毫升,加灯心165厘米,煎至320毫升,空腹时服。

【摘录】《医宗金鉴》卷六十四

186、除湿饮

【处方】苍术(炒)白术(炒)地骨皮 白鲜皮 白附子 五加皮 僵蚕(炒)秦艽 连翘 白芷 羌活各3克 防风3克 蝉蜕9克 生草3克

【功能主治】燥湿清热,祛风止痒。主身受潮湿,遍体瘙痒,或起疙瘩,或成疥疮。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服。

【摘录】《揣摩有得集》

187、除痰清热保幼化风丹

【处方】羌活2两,独活2两,天麻2两,甘草2两,防风2两,黄芩1两,荆芥穗1两,全蝎1两,人参5钱,川芎5钱,胆南星3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朱砂为衣,每丸重1钱。

【功能主治】小儿惊风潮热,痰涎壅盛,吐乳吐痰,消化不良,大便燥热,睡卧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1丸,白开水化下;惊风,薄荷煎汤化下;伤食,山楂煎汤化下;夜啼,灯草煎汤化下;痰嗽,梨汤化下,1日2次。

【摘录】《清太医院配方》

188、除瘟化毒汤

【处方】粉葛根6克 金银花6克 枇杷叶(去毛、蜜炙)4.5克 薄荷1.5克 生地6克 冬桑叶6克 小木通2.4克 竹叶3克 贝母(去心)6克 生甘草2.4克

【功能主治】清肺解毒。主白喉初起,症状轻而白膜未见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一日一至二剂。

【摘录】《白喉治法抉微》

189、除瘟化毒汤

【别名】桑葛汤

【处方】桑叶4钱,葛根1钱,薄荷3钱,川贝母4钱,甘草2钱,木通3钱,竹叶3钱,银花4钱,瓜蒌皮4钱,土牛膝根6钱。

【功能主治】疏表,清热,解毒。主风热型白喉。

【用法用量】水煎服。以上系成人用量,小儿酌减。

大便闭结者,加郁李仁4钱;胸下胀满者,加枳实、炒麦芽各3钱;小便短者,加车前、灯心各3钱。

【摘录】《中医喉科学讲义》

190、除瘟化毒汤

【处方】粉葛根、忍冬花、霜桑叶、薄荷叶、生甘草、川尖贝、小生地、童木通、枇杷叶、淡竹叶。

【功能主治】清解肺胃。主白喉初起,肺胃受邪,伏热未发,形寒发热,汗少心烦,咽喉红痛,脉来浮数,舌苔底绛薄白。

【用法用量】

大便闭,加瓜蒌仁2钱,郁李仁2钱;胸下胀闷,加焦栀壳1钱5分,炒麦芽2钱;小便短赤,加车前子3钱,灯芯1钱。

【摘录】《喉科家训》卷三

191、除瘟救苦丹

【处方】薄荷1两,玄参(去芦)3两,花粉2两,银花3两,连翘3两,葛根1两,川芎1两5钱,黄芩1两,桔梗3两,白芷1两5钱,赤芍3两,淡竹叶2两,生地3两,甘草1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重2钱。

【功能主治】除瘟解毒,清热透表。主瘟疫传染,感冒风寒,憎寒壮热,骨节酸痛。

【用法用量】每服2丸,温开水送下,1日2次。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192、除疣汤

【处方】苡仁30克,大青叶30克,板蓝根30克,败酱草15克,牡蛎粉30克,夏枯草15克,赤芍10克。

【功能主治】平肝软坚,清热解毒。主怒动肝火,气血凝滞于肌肤。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次,日服2次。余药渣再煎后熏洗患处15-20分钟。

【摘录】何同国方

193、除痔丸

【处方】夏枯草4两,槐花4两,连翘4两,粉甘草4两,西红花1两,金银花1斤。

【制法】前5味共碾极细面,再加金银花煎浓汁蜂蜜膏,和炼蜜为丸,每丸2钱重。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止血生肌。主痔疮,痔漏,痔出血,肛痛,肛痒,脱肛,肛门湿疹,肛门破裂。

【用法用量】每服1丸,白开水送下。

【注意】忌辣腥刺激品。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沈阳方)

194、葱豉桔梗汤

【处方】鲜葱白3~5枚 苦桔梗3~4.5克 焦山栀6~9克 淡豆豉9~15克 苏薄荷3~4.5克 青连翘4.5~6克 生甘草2~2.5克 鲜淡竹叶30片

【功能主治】辛凉解表,疏风清热。主风温、风热初起,头痛身热,微寒无汗,或有汗不多,咳嗽咽干,心烦口渴,舌尖红赤,苔薄黄,脉浮数。现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见上述症状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咽阻喉痛者,加紫金锭2粒(磨冲),大青叶9克;胸痞,原方去甘草,加生枳壳6克,白蔻末2.4克;咳甚痰多,加杏仁9克,广橘红4.5克;鼻衄,加生侧柏叶12克,鲜茅根50支。

【备注】方中葱白、豆豉解肌发表,疏风散邪为君;薄荷、桔梗散风清热,连翘、山栀清热解毒为臣;甘草合桔梗以利咽,淡竹叶清心除烦,共为佐使。诸药合用,共奏辛凉解表,疏风清热之功。

【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

195、催汤丸

【处方】土木香膏30g 土木香20g 悬钩子茎(去皮、心)90g 木藤蓼(去皮)50g 野姜20g 诃子(去核)36g 余甘子40g 毛诃子(去核)20g 块根糙苏60g

【来源】系藏族验方。

【性状】为灰黄色的大丸,表面粗糙,纤维碎末明显;气香,味苦、辛、微咸。

【炮制】上九味,除土木香膏外,其余土木香等八味粉碎成粗粉,过筛,混匀,用土木香膏与水制丸,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解表,止咳止痛。用于感冒初起,咳嗽头痛,关节酸痛;防治流行性感冒。

【用法用量】水煎服,用冷水约400ml浸泡1~2小时后,煎至约300ml,趁热服汤;一次1~2丸,一日3次。

【注意】肾病患者慎用。

【规格】每丸重4g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196、痤愈汤

【处方】荆芥10克,防风10克,黄芩10克,白芷10克,桔梗10克,浮萍10克,丹皮10克,皂刺10克,生首乌20克,苦参20克,土茯苓20克,牛膝15克。

【功能主治】祛风,清热,利湿。主脾胃湿热,肺经外感风邪,外邪入里化热,湿热上蒸面部所致。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实用中医效验新方大全》

197、大安营煎

【处方】当归1钱2分,白芍1钱2分,生地3钱,川芎8分,秦艽1钱,黄芩1钱,丹皮1钱5分,焦栀1钱,川断1钱5分,薄荷8分,甘草5分,茯苓1钱2分。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养血祛风。主妇人血热或营分有风。

【用法用量】

血色紫,经量过多,加黑黄柏1钱。

【各家论述】方以四物汤、川断养血,丹皮、焦栀、黑柏、黄芩清热,茯苓、甘草泻火,秦艽、薄荷祛风。养血所以固其本,清热泻火祛风所以治其标也。

【摘录】《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一

198、大黄清胃丸

【处方】大黄504g 关木通63g 槟榔63g 黄芩96g 胆南星42g 羌活42g 滑石粉168g 白芷42g 牵牛子(炒)42g 芒硝63g

【性状】为黑褐色的大蜜丸;味苦、辛。

【炮制】以上十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20~15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通便。用于胃火炽盛,口燥舌干,头痛目眩,大便燥结。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注意】孕妇忌服。

【规格】每丸重9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199、大黄雪金汤

【处方】生大黄10克,积雪草20克,金铃子12克,郁金10克,山楂12克。

【功能主治】清热利胆,理气通降。主湿热内蕴,肝气郁结。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陈树庄方

200、代天宣化丸

【处方】人中黄(属土,甲己年为君)黄芩(属金,乙庚年为君)黄柏(属水,丙辛年为君)栀子仁(属木,丁壬年为君)黄连(属火,戊癸年为君)苦参(为佐)荆芥穗(为佐)防风(去芦,为佐)连翘(酒洗,去心,为佐)山豆根(为佐)牛蒡子(酒淘,炒,为佐)紫苏叶(为佐)

【制法】数药先视年之所属者以为君,其余主岁者以为臣。为君者倍之,为臣者半之,为佐者如臣四分之三。冬至之日修合为末,取雪水煮升麻,加竹沥,调神曲为丸,用辰砂、雄黄为衣。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透疹。主小儿未出痘疹之前,用于预防。亦治麻疹透发不畅,热毒内攻,气喘壮热,神昏烦躁,唇裂口干;瘟毒内蕴,咽喉糜烂,气臭音哑,滴水难咽。

【用法用量】每服用竹叶煎汤下。

【摘录】《片玉痘疹》卷五

201、大芦荟丸

【处方】胡黄连1两,黄连1两,芦荟1两,白芜荑(炒)1两,白雷丸(破开,赤者勿用)1两,木香1两,鹤虱草(微炒)1两,龙胆草1两。

【制法】上为末,米糊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清热治疳。主小儿肝脾疳积,发热体瘦,热渴,大便不调或瘰苈结核,耳内生疮,牙腮蚀烂,目生云翳。

【用法用量】每服1钱,白汤送下。

【摘录】《灵验良方汇编》卷三

202、胆道排石汤

【处方】金钱草3克 茵陈 郁金各15克 枳壳木香各9克 生大黄6~9克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行气止痛。主胆道结石属于湿热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

203、胆道排石汤

【处方】黄连6-12克,黄柏6-12克,黄芩6-12克,茵陈12-24克,郁金12克,金钱草30克,猫爪草9-24克,大黄5-20克,法夏12克,西党12克,木香6-12克,甘草6克。

【功能主治】清热,疏肝,理气,通里。主肝郁气滞,湿热蕴结。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肖银昌方

204、当归黄芩芍药汤

【处方】当归 黄芩(炒)芍药(炒)黄连(炒)白术(土炒)枳壳(麸炒)茯苓 陈皮 生地 甘草各3克 木香1.5克 乌梅1个

【功能主治】清热调气,养血安胎。主妊娠痢疾,虚坐努责。

【用法用量】水煎,空腹时服。

【摘录】《万氏女科》卷二

205、当归煎

【处方】黄连(炒)扁柏(酒蒸)黄柏(炒)各15克 香附(醋炒)白芍药 白术各30克 椿根皮60克(炒)白芷(烧存性)6克

【制法】上药为末,粥糊丸,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燥湿清热,疏肝解郁。主肝郁气滞,湿热下注,白带连绵,脉数。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腹时用米汤下。

【备注】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仁斋直指·附遗》卷二十六补。

【摘录】《丹溪心法》卷五

206、当归六黄汤

【处方】当归 生地黄 熟地黄 黄柏 黄芩 黄连各等分 黄耆加一倍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滋阴清热,固表止汗。主盗汗,发热面赤,口干唇燥,心烦尿赤,大便干结,舌红脉数;亦治自汗。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空腹服。小儿减半。

【备注】方中当归养血,生熟地黄滋阴,三味养血补阴,从本而治;再用黄芩清上焦火,黄连清中焦火,黄柏泻下焦火,使虚火得降,阴血安宁,不致外走为汗;又倍用黄耆,固已虚之表,安未定之阴。全方六味,以补阴为主,佐以泻火之药,阴血安定,盗汗自止。故《兰室秘藏》称其为"盗汗之圣药"。本方荣卫兼顾,后世又用以治疗阴虚火旺之自汗证。

【摘录】《兰室秘藏》卷下

207、归六黄汤

【处方】黄连、黄芩、黄柏、黄耆、地黄(生熟各半)、当归、栀子、浮小麦。

【功能主治】火盛逼迫,致汗妄流。

【摘录】《麻症集成》卷上

208、当归拈痛汤加减

【处方】羌活15克,茵陈15克,苦参15克,防风12克,当归12克,黄芩12克,炙甘草10克,猪苓10克,泽泻10克,知母10克,升麻6克,苍术6克,葛根6克,白术10克,党参30克。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主湿热内蕴。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摘录】傅作琼方

209、当归散

【处方】当归 黄芩 芍药 芎藭各210克 白术105克

【制法】上药杵为散。

【功能主治】养血健脾,清热安胎。主妊娠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6克,温酒送下,每日二次。

【备注】方中当归、芍药补肝养血,合芎藭能舒气血之滞;白术健脾补气,黄芩坚阴清热。合而用之,可奏养血健脾,清热安胎之效。

【摘录】《金匮要略》卷下

210、丹砂散

【处方】朱砂22.5克(细研,水飞过)犀角屑15克 天竹黄15克 秦艽15克(去苗)白鲜皮15克 沙参15克(去芦头)寒水石30克 麦门冬60克 (去心,焙干)马牙消15克(研入)川升麻15克 甘草15克(炙微赤,锉)龙脑3克(研入)

【制法】上药捣细罗为散,入研了药令匀。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养阴润肺。主风热,心肺壅滞,时多烦闷。

【用法用量】每服3克,以温水调下,不计时候。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凉血地黄汤
方1339
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协定方
【不秘之方】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协定处方集
某老中医协定处方集成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协定处方集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