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一九一)临证谈防风通圣散

防风通圣散,我们从它的组成里面,不难看出是源于凉膈散。

在《黄帝素问宣明论方》防风通圣散出自“风门”,凉膈散一方在“伤寒门”中,这是我们在读刘河间书的时候,经常觉得很奇葩的事。我们认为凉膈散就是治温病的,就是治疗热证的,为什么刘河间会把凉膈散放在“伤寒门”里呢?本来刘河间把防风通圣散放在“风门”里面就觉得奇怪了,而把凉膈散放在“伤寒门”里更觉得奇怪。

刘河间在《黄帝素问宣明论方》里说:“凉膈散“以意加减,退表里热”。伤寒“发汗不解,下后前后别无异证者,通宜凉膈散调之,以退其热。两感仿此而已。”

伤寒,我们用了发汗,用了清泄,这个发热仍然没有解决,而又没有其他的变证出现,这时候”通宜凉膈散调之“。这种用法,在临床上能见得到,并且见得还不少。

实际上,我们用到凉膈散,意味着《伤寒论》里面常用的那些方子,对这个病人不适合了,开太阳无效,清泄阳明无效,剩下的治三阳的,只剩下柴胡剂了,而这部分病人是没有使用柴胡剂指征的,这时候,需要用凉膈散。

见得最多的就是小孩急性扁桃体化脓性扁桃体炎。在刚开始扁桃体还没有化脓的时候,能见到类似于外感风寒表实证或者类似于阳胆的腑食不通,但是,我们开了表,清了里,而局部的扁桃体正处于化脓期或者已经成脓了,只剩下咽痛发热,而别的表证里证似乎都不明显了,这时候,应该用凉膈散或者银翘散之类的方子,如果我们退回到治疗少阳的柴胡剂,效果不好。甚至于这个阶段,连柴胡都不可以用,黄芩是不是可以用,但是柴胡是不可以用,也就是说,表散的药不可以用了。单从开表的药不能用了,但是一部分人的上焦的清散的药还是可以少用的。

凉膈散:咽喉痛,涎漱,加桔梗一两、荆芥穗半两;嗽而呕者,加半夏半两,每服生姜三片同煎:血衄呕血,加当归半两、芍药半两、生地黄一两;淋者,加滑石四两、茯苓一两(去皮) ;风眩、加芎半两、石膏三两、防风半两;酒毒,加葛根一-两、荆芥穗半两、赤芍药半两、芎半两、防风半两、桔梗半两......

从这一系列的加减,我们能看到当时,刘河间用凉膈散的机会应该是很多的。凉膈散出自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在温病学形成过程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而我们现在对凉膈散这张方剂似乎重视得不够。

仔细分析一下,在凉膈散方证的基础_上,如果见有咽喉痛、嗽而呕、血衄呕血、淋、风眩、酒毒,选加桔梗、荆芥穗、生姜(或再加半夏)、当归、芍药、滑石、川芎、石膏、防风,即成防风通圣散方证了,只是比防风通圣散少了麻黄、白术两味药。也就是说,防风通圣散是一个大的合成的方子。

可能防风通圣散的形成是在刘河间使用凉膈散加减治疗诸热证的时候,逐步形成的。

刘河间不是用的防风通圣散,而是用的凉膈散的加减,最后组合成了一张防风通圣散,就类似于我们在临床上看某一类病看得比较多,用某一类方用得比较多,最后,把临床上的一些加减组成一个自己版的方。考虑得比较全一点,加的药味多一点,这样就做成了自己的专方。所以,刘河间就由凉膈散演变成了防风通圣散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治疗两例荨麻疹案
马新童:防风通圣散临证运用举隅
《时方歌括·泄可去闭》第四讲:防风通圣散
手抄本——各门引药
荨麻疹→大柴胡汤加祛风止痒的荆芥、防风,消痞除烦的黄连(包医生)
防风通圣散由凉膈散加减而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