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华医世界《讲透经方》笔记之李赛美教授讲《伤寒论》四诊(二)

《伤寒论》的四诊特色第二个特点就是脉脉叠见,就是脉和脉重叠显示。《伤寒论》里的脉象有多种意义,有的是讲真实的脉象,有些是代表病症,有时候的脉是反映病机,尤其是脉和脉的叠用。

《伤寒论》第134条辨:“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憹,阳气内陷,心下因鞭,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大陷胸汤”。

这个条辨反映了病证和病机的特点就是,由表入里,由寒化热的演变过程。所以,我们读脉的时候,都会觉得有点繁琐,都是讲脉,其实重点还是反映病机。

我们再看《伤寒论》第247条辨:“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抟,大便则鞕,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这个条辨也是讲的脉,趺阳脉浮而涩,后面也表达了,也讲清楚了,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所以,我们经常会讲浮脉。

太阳病提纲证: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所以,浮脉是表,是太阳。轻取即得,重按即减,如水漂木。但实际上,《伤寒论》里的浮脉的显示,在阳明病篇也是有特色的。我们常常会说的阳明四大证:大热,大汗,大烦渴,脉洪大。我们都把脉洪大作为阳明热证,作为白虎汤证的一个典型的脉象,其实,学了《伤寒论》才发现,真正白虎汤证的脉象是脉浮滑。浮脉,在这里代表热,如我们讲到痹证的时候,也会描述到关主中焦,浮为热盛。所以,浮脉在阳明也可以见,但是,阳明的浮脉是轻取即得,重按不减。由于热邪充持内外,所以,阳明的浮脉轻取和重按都很清楚,感觉轻取和重按没有什么变化。

脉是反映病机,所以,我们也通过一些脉象,就可以了解“浮则卫气强”,代表胃热盛,这种情况,也是用浮脉来表达,也是一个真实的脉象,临床上也是经常碰到的。

《伤寒论》第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阳浮阴弱,反映的是一个浮而弱的脉,阳指的是寸脉,阴指的是尺脉。这种浮脉轻取显示浮,重按就无力了。这是桂枝汤最典型的脉证,同时也反映了一个病机,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

由于卫阳抗邪于外,正邪交争,病人会出现发热,但最,阴弱者,汗自出,这个就要倒过来念了,不能顺着讲了,由于卫阳抗邪于外,不能固涩,导致营阴失守而外泄,所以,出现汗出。由于汗出而导致营阴不足,因此,汗出而导致营弱。这里也脉跟脉来叠加,反映它的病机。

《伤寒论》第151条辨:“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这个“脉浮而紧”,我们知道是太阳病,尤其是伤寒表实证。“而复下之”这是太阳病误治了,太阳病表实证,应该是先解表,解表我们一般用汗法,所以,这里是逆其病而治之,误治以后,造成了不良后果,引邪内陷,寒邪频繁入里。这个“紧”不是讲的脉怎么样入里,最重要的是反映了寒邪不能透法,由外而解。而是误用了下法,导致邪气传里,可能这个脉也变成重按才会出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绝技:《伤寒论》中的脉法,这几个问题得搞明白!
医圣张仲景教你如何诊脉
基层医师必看的四诊特色大总结,学完临床辨证更准确
【伤寒论精读】少阴篇条文281-286
看图学脉诊,基础篇,浮脉
【读伤寒】三阳病脉象 -长衫农夫的家 - whichone1968- 和讯博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