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自汗盗汗方剂总汇(收集整理)

1、左归丸

  【处方】大怀熟地250克 山药120克(炒)枸杞子120克 山茱萸肉120克 川牛膝90克(酒洗,蒸熟,精滑者不用)菟丝子120克(制)鹿胶120克(敲碎,炒珠)龟胶120克(切碎,炒珠)

  【制法】上先将熟地蒸烂杵膏,加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滋阴补肾,益精养血。治真阴肾水不足,不能滋养营卫,渐至衰弱,或虚热往来,自汗盗汗,或遗淋不禁,或眼花耳聋,或口燥舌干,或腰酸腿软。

  【用法用量】空腹时用滚汤或淡盐汤送下100丸。

  如真阴失守,虚火炎上者,宜用纯阴至静之剂,本方去枸杞子、鹿角胶,加女贞子90克、麦冬90克;如火炼肺金,干枯多嗽者,加百合90克;如夜热骨蒸,加地骨皮90克;如小水不利、不清,加茯苓90克;如大便燥结,去菟丝子,加肉苁蓉90克;如气虚者,加人参90~120克;如血虚微滞,加当归120克;如腰膝酸痛,加杜仲90克,盐水炒用;如脏平无火而肾气不充者,加破故纸90克、莲肉、胡桃肉各120克,龟版胶不必用。

  【备注】本方系从《小儿药证直诀》地黄丸加减衍化而成。方中熟地、山药、山茱萸补益肝肾阴血;龟版胶、鹿角胶均为血肉有情之品,二味合用,峻补精血,调合阴阳;复配菟丝子、枸杞子、牛膝补肝肾,强腰膝,健筋骨。合用具有滋阴补肾,益精养血之功。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2、炙甘草汤

  【别名】复脉汤(《伤寒论》)。

  【处方】甘草12克(炙)生姜9克(切)人参6克 生地黄30克 桂枝9克(去皮)阿胶6克 麦门冬10克(去心)麻仁10克 大枣30枚(擘)

  【功能主治】益气养血,滋阴复脉。治气虚血弱,虚羸少气,心悸心慌,虚烦失眠,大便干结,舌质淡红少苔,脉结代;虚劳肺痿,久咳不止,涎唾甚多,咽燥而渴,痰中有血,心悸、心烦,少气,失眠,自汗盗汗,脉虚数。

  【用法用量】上药九味,以清酒10毫升,加水800毫升,先煮八味,取300毫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100毫升,一日三次。

  【备注】方中重用炙甘草甘温益气,通经脉,利血气,缓急养心为君;人参、大枣益气补脾养心,生地、麦冬、麻仁、阿胶,滋阴养血为臣;桂枝,生姜、清酒温阳通脉为佐。诸药合用,温而不燥,滋而不腻,共奏益气养血,滋阴复脉之功。

  【摘录】《伤寒论》

3、团参汤

  【处方】新罗人参 川当归各9克

  【功能主治】治小儿自汗盗汗;大惊卒恐。

  【用法用量】上药锉细,用雄猪心1个,切成3片。每服6克,用猪心1片,井水220毫升,煎至150毫升,空腹时服。

  【摘录】《直指小儿方》卷四

4、调经济阴丸

  【处方】生地5两,山药3两,茯苓3两,香附3两,当归3两,白芍3两,山萸肉2两,泽泻2两,杜仲2两,地骨皮2两,丹皮2两,青蒿1两3钱,蕲艾茸1两3钱,川芎1两3钱,知母1两3钱,黄柏1两3钱,牛膝1两3钱,鳖甲1两3钱。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开郁清热,滋阴济火。主阴虚内热,热郁于经脉之中,久而不清,遂成骨蒸劳热,火炎金燥,水涸精枯,先致咯血、吐血、咳嗽、音哑,渐及自汗盗汗,虚寒虚热,冲任不和,天癸闭绝。

  【用法用量】每服3钱,早、晚空心白汤下。

  【摘录】《活人方》卷二

5、清热固表汤

  【处方】生石膏30克 地骨皮12克 浮小麦30克 糯稻根30克 知母1.0克

  【功能主治】清热固表。治内热而表不和所致之自汗盗汗。

  【用法用量】水煎服。

  【备注】方中生石膏、知母、地骨皮以清内热;浮小麦、糯稻根敛汗固表。五药合用,共奏清热固表之功。

  【摘录】《温病刍宫》

6、培土养阴汤

  【处方】制首乌9克 丹参 扁豆 谷芽各3克 白芍 车前各2.5克 莲肉4.5克 猪腰1具

  【功能主治】益肾健脾。治虚劳,食少痰多,阴分不足,自汗盗汗,遗精。

  【用法用量】水煎服。

  阳经火甚,痰嗽喘急,加保金汤;心脾气虚失血,加苡仁、藕节6~9克;积瘀,胸膈胀满,加白茅根3克;血中气滞,加降香25克;气血大虚弱,加人参、燕窝各9克;尾闾骨痛,加鹿角霜3克;泄泻不止,加脐带;汗多,加桑叶3克;嗽不止,加枇杷叶、佛耳草各2克;遗精,加芡实、莲须各3克。

  【备注】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今虚劳之人,温气则火生,补精则濡泄,虽六味,四物、生脉,皆非所宜。本方以制首乌为君,固精养血,有地黄之功,而无地黄之滞;以猪腰为臣,补肾生精,有生血之功,而无败胃之虞;扁豆、谷芽补脾阴而不燥肺金,丹参、莲肉交通心肾而不耗阴血,白芍酸收以缓肝,车前利小便而不走精气,皆为佐使之品。配合成方,扶脾保肺,平补肝肾,用于虚劳阴分不足,食少痰多者,极为适合。

  【摘录】《不居集》上集卷十

7、龙虎丸

  【处方】龙骨(煅)4两,虎骨(煅)4两,川芎4两,当归(洗)4两,桂圆肉(煮烂,捣膏)4两,熟地(煮烂,捣膏)4两,砂仁4两,木香4两,山楂4两,破故纸(盐炒)4两,防风4两,广皮4两,酸枣仁(炒)4两,杜仲(炒炭)4两,菟丝子4两,黄芩4两,贯众(炒炭)4两,白蒺藜4两(炒),川膝(浸)1钱,煅石膏1钱,神曲(炒)1钱,川贝(去心)1钱,木通1钱,甘草1钱。

  【制法】上为细末,用方内桂圆膏、熟地膏合炼蜜为丸,3钱重。

  【功能主治】扶虚养气,补血化瘀。主一切吐血症;身体衰弱,劳伤失血,痰中带血,气虚咳嗽,心跳气短,自汗盗汗,不思饮食,精神疲倦,久病失调。

  【用法用量】每日早、晚各服1丸,藕汤送下。

  【摘录】《春脚集》卷四

8、坎离既济丸

  【处方】人参4两,生地4两,熟地4两,天冬4两,麦冬4两,萸肉4两,白芍4两,知母3两,川柏3两,肉桂3两,苁蓉3两,枸杞子3两,五味子3两,山药3两,茯苓3两,茯神3两,丹皮3两,泽泻3两,枣仁3两,远志3两,

  【制法】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常服养精神,和血脉,宁神益肾。主五劳七伤,心肾不交,虚火上炎,口燥舌干,骨蒸发热,五心烦躁,虚痰咳嗽,自汗盗汗,夜梦遗精,五淋白浊。

  【用法用量】每服3钱,空心淡盐汤送下。

  【摘录】《饲鹤亭集方》

9、既济丸

  【处方】熟地4两,生地4两,山萸肉4两,天冬4两,麦冬4两,白芍4两(炒),五味子3两,当归身3两,黄柏3两(盐水炒),党参4两,苁蓉3两,枸杞子3两,茯苓3两,茯神3两,丹皮3两,泽泻3两,枣仁3两,远志3两。

  【制法】上药干燥,混合碾细,按净粉量加炼蜜45~50%迭成小丸,每钱不得少于20丸。

  【功能主治】口燥舌干,骨蒸发热,五心烦躁,自汗盗汗,夜梦遗精等症。

  【用法用量】每服3钱,温开水送下。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武汉方)

10、加味逍遥散

  【别名】八味逍遥散(《医学入门》卷八)、丹栀逍遥散(《中医内科学》)。

  【处方】当归 芍药 茯苓 白术(炒)柴胡各3克 牡丹皮 山栀(炒)甘草(炙)各1.5克

  【功能主治】养血和营,清肝健脾。治肝脾血虚发热,或潮热晡热,或自汗盗汗,或头痛目涩,或怔忡不宁,或颊赤口干,或月经不调,或肚腹作痛,或小腹重坠,水道涩痛,或肿痛出脓,内热作渴。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内科摘要》卷下

11、加味六味地黄汤

  【处方】熟地2两,山药8钱,山萸8钱,丹皮6钱,泽泻1钱,白茯苓3钱,人参1两,麦冬1两,黄耆5钱。

  【功能主治】肠痈,小腹痛甚,淋沥不已,精神衰少,饮食无味,面色萎黄,四肢无力,自汗盗汗,夜不得卧,因水衰而不能润肠之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各家论述】六味补肾水,加参、耆、麦冬补脾胃之土,土旺而肺自旺,肺与大肠相表里,又为肾之母,母子相需,表里相顾,故奏功如神也。

  【摘录】《疡医大全》卷二十一

12、加味归脾汤

  【处方】人参1钱,黄耆1钱半(炒),白术1钱(炒),茯神3钱,枣仁2钱(炒),远志1钱半(炒),甘草5分,当归1钱半,麻黄根2钱,牡蛎3钱,红枣3枚,浮麦3钱。

  【功能主治】自汗,盗汗。

  【摘录】《疫疹一得》卷下

13、交泰丸

  【处方】文蛤8两(饭上蒸),熟地(9蒸晒)4两,五味子4两,远志肉(甘草煮)4两,牛膝(酒洗,去头尾)4两,蛇床子(去土,酒浸,炒)4两,茯神4两,柏子仁(炒去油)4两,菟丝子(酒煮)4两,肉苁蓉(酒洗,去鳞甲)4两,青盐4两,狗脑骨1个(煅存性)。

  【制法】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保神守中,降心火,益肾水。主五脏真气不足,下元冷惫,二气不调,荣卫不和,男子绝阳无嗣,女子绝阴不育,及面色黛黑,神志昏愦,寤寐恍惚,自汗盗汗,烦劳多倦,遗精梦泄,淋浊如膏,大便滑泄,膀胱邪热,下寒上热。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淡盐汤或酒送下,随吃干物压之。

  【摘录】《惠直堂方》卷一

14、姜附汤

  【别名】参术姜附汤

  【处方】人参1两,附子(炮,去皮脐)1两,干姜(炮)5钱,白术5钱。

  【功能主治】疮疡,真气亏损,或误行汗下,或脓血出多,失于补托,以至上气喘急,自汗盗汗,气短头晕。

  【用法用量】参术姜附汤(《景岳全书》卷六十四)。

  【摘录】《外科枢要》卷四

15、加减逍遥散

  【处方】当归(酒洗)1钱,白芍(酒炒)1钱,白术(土炒)1钱,白茯1钱,柴胡1钱,甘草(炙)5分。

  【制法】上锉1剂。

  【功能主治】肝脾血虚发热,或潮热,或自汗盗汗,或头痛目涩,或怔忡不宁,颊赤口干,或月经不调,或肚腹作痛,或小腹重坠,水道涩痛,或肿痛出脓,内热作渴。

  【用法用量】加煨姜1片,薄荷少许,水煎服。

  如发热盛,加地骨皮、知母;如手擅掉,加防风、荆芥、薄荷;如咳嗽,加五味子、紫菀;如气恼胸膈痞闷,加枳实、青皮、香附;如吐痰,加半夏、贝母、瓜蒌仁;如饮食不消,加山楂、神曲;如发渴,加麦门冬、天花粉;如胸中作热,加黄连、栀子;如心慌心跳,加酸枣仁、远志肉;如久泻,加干姜炒黑;如遍身痛,加羌活、防风、川芎以利关节;如吐血,加生地、阿胶、牡丹皮;如自汗,加黄耆、酸枣仁;如左腿血块,加三棱、莪术、桃仁、红花;如右腹气块,加木香、槟榔;如怒气伤肝,眼目昏花,加龙胆草,黄连、栀子、白豆蔻;如经闭不通,加桃仁、红花、苏木;如小腹痛,加玄胡索、香附米。

  【摘录】《古今医鉴》卷十一

16、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别名】桂枝龙骨牡蛎汤、龙骨汤、桂枝牡蛎汤、龙骨牡蛎汤

  【处方】桂枝3两,芍药3两,生姜3两,甘草2两,大枣12枚,龙骨3两,牡蛎3两。

  【功能主治】调阴阳,和营卫,兼固涩精液。燮理阴阳,交通心肾。主男子失精,女子梦交,自汗盗汗,遗尿。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一作目眶痛),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脉得诸芤动微紧。心悸多梦,不耐寒热,舌淡苔薄,脉来无力者。

  【用法用量】桂枝龙骨牡蛎汤(原书同卷)、龙骨汤(《外台》卷十六引《小品方》)、桂枝牡蛎汤(《圣济总录》卷九十一)、龙骨牡蛎汤(《广嗣纪要》卷二)。

  【注意】忌海藻、菘菜、生葱、猪肉、冷水。

  【各家论述】①《医门法律》:用桂枝汤调其营卫羁迟;脉道虚衰,加龙骨、牡蛎涩止其清谷、亡血、失精。一方而两扼其要,诚足宝也。②《金匮要略论注》:桂枝、芍药,通阳固阴;甘草、姜、枣,和中、上焦之营卫,使阳能生阴,而以安肾宁心之龙骨、牡蛎为辅阴之主。③《医方集解》:桂枝、生姜之辛以润之,甘草、大枣之甘以补之,芍药之酸以收之,龙骨、牡蛎之涩以固之。

  【临床应用】①遗尿《金匮要略今释》引《橘窗书影》:幕府集会酒井六三郎,年18。遗尿数年,百治罔效。余诊之,下元虚寒,小便清冷,且脐下有动,易惊,两足微冷。乃投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兼服8味丸,数日而渐减,服经半年而痊愈。桂枝加龙骨牡蛎,本为治失精之方,一老医用此治愈老宫女之屡小遗者;和田东郭用此治愈高槻老臣之溺闭;服诸药不效者,余用此治遗尿,屡屡得效。②遗精《经方实验录》:邹萍君,年少时染有青年恶习,久养而愈。本冬遗精又作,服西药先二星期甚适,后一星期无效,更一星期服之反剧。精出甚浓,早起脊痛头晕,不胜痛苦,自以为中、西之药乏效。余予桂枝、白芍各3钱,炙草2钱,生姜3大片,加花龙骨6钱、左牡蛎8钱,以上2味打碎,先煎2小时。1剂后,当夜即止遗,虽邹君自惧万分,无损焉。第3日睡前,忘排尿,致又见1次。以后即不复发,原方加减,连进10剂,恙除,精神大振。计服桂枝、芍药各3两,龙骨6两,牡蛎8两矣。③盗汗《经方实验录》:吴兄凝轩,昔尝患盗汗之恙,医用浮小麦、麻黄根、糯稻根以止其汗。顾汗之止仅止于皮毛之里,而不止于肌肉之间,因是皮肤作痒异常,颇觉不舒。后自检方书,得本汤服之,汗止于不知不觉之间云。④自汗《岳美中医案》:李某某,40岁,男性。患项部自汗,竟日淋漓不止,频频作拭,颇感苦恼,要求治疗。诊其脉浮缓无力,汗自出。分析病情,项部是太阳经所过,长期汗出,系经气向上冲逆,持久不愈,必致虚弱。因投以张仲景之桂枝龙骨牡蛎汤,和阳降逆,协调营卫,收敛浮越之气。先服4剂,自汗止;再服4剂,以巩固疗效。⑤女子梦交《浙江中医杂志》(1984;1:46):高某某,女,34岁,农民。入夜每与人交,天明始去,已4-5年,误为“狐仙”,羞愧难言。初则不以为然,久则心悸胆怯,延期失治,病情日重,避卧于邻家,仍纠缠不散。形体消瘦,困倦乏力,少气懒言,头晕眼花,腰膝酸软,带多清稀,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系阴阳两亏,心肾不交,属梦交症。拟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桂枝18g,白芍、龙骨各20g,甘草、生姜各9g,生牡蛎30g,红枣7枚。5剂后,诸症消除,予归脾丸巩固疗效。随访1年未复发。

  【摘录】《金匮》卷上

16、蛤蚧定喘丸

  【处方】蛤蚧11g 瓜蒌子50g 紫菀75g 麻黄45g 鳖甲(醋制)50g 黄芩50g 甘草50g 麦冬50g 黄连30g 百合75g 紫苏子(炒)25g 石膏25g 苦杏仁(炒)50g 石膏(煅)25g

  【性状】为棕色至棕黑色的水蜜丸、黑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气微,味苦、甜。

  【炮制】上十四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10~25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70~10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滋阴清肺,止咳定喘。用于虚劳久咳,年老哮喘,气短发热,胸满郁闷,自汗盗汗,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5~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规格】小蜜丸每60丸重9g,大蜜丸每丸重9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17、河车大造丸

  【处方】黄柏1两,杜仲1两5钱,牛膝1两5钱,西当归1两,熟地黄2两,天冬1两5钱,生地1两5钱,枸杞1两,茴香7钱,麦冬1两5钱,陈皮7钱5分,白术1两,五味子7钱,干姜2钱,柏叶2两。

  【制法】上为极细末,炼蜜为丸,2钱重。

  【功能主治】滋补强壮。主气血两亏,头晕心跳,气短耳鸣,四肢乏,健忘怔仲,自汗盗汗,食欲不振,性欲减退,积劳内伤,喘咳呃逆,面黄肌瘦,胸闷胀痛,足膝无力,烦躁失眠,神经衰弱。

  【用法用量】每服1丸,空心米汤送下,1日2次。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沈阳方)

18、黄耆建中汤

  【别名】黄耆汤(《外台秘要》卷十七引《古今录验》)。

  【处方】黄耆4.5克 桂枝9克(去皮)甘草6克(炙)大枣12枚 芍药18克 生姜9克 胶饴30克

  【功能主治】温中补气,和里缓急。治虚劳里急,诸不足,小腹急痛,脐下虚满,面色萎黄,唇口干燥,胸中烦悸,少力身重,骨肉酸痛,行动喘乏,食欲不振,病后虚弱,自汗盗汗。

  【用法用量】上七味,以水1.4升,煮取600毫升,入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每次温服200毫升,日三服。

  气短胸满,加生姜,腹满,去枣,加茯苓4.5克。

  【摘录】《金匮要略》卷上

19、加减十全大补汤

  【处方】人参1两,白术1两,当归1两,熟地1两,麦冬1两,甘草3钱,五味子3钱,锦地罗3钱,茯苓5钱,黄耆2两。

  【功能主治】背生痈疽,溃烂之后,或发热,或恶寒,或作痛,或脓多,或流清水,自汗盗汗,脓成而不溃,口烂而不收,因五脏亏损,气血太虚所致。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青囊秘诀》卷上

20、茯苓散

  【处方】人参8分,甘草8分,芍药8分,当归8分,生姜8分,远志10分,茯苓10分,桂心6分,麦门冬12分,大枣12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产后心虚,松悸不定,乱语错误,精神恍惚不主。产后健忘少睡,或自汗盗汗。

  【用法用量】以水8升,煮取3升,去滓,分3次温服。

  【摘录】方出《妇人良方》卷十九,名见《校注妇人良方》卷十九

21、妇科金丹

  【处方】元胡4斤(醋制),生黄耆4斤,人参4斤(去芦),生阿胶4斤,白薇4斤,生白芍4斤,甘草4斤,茯苓4斤(去皮),制没药4斤,当归4斤,黄柏4斤,生鹿角4斤(洗净),制松香2斤,制乳香1斤,杜仲炭(盐炒)2斤,故纸(盐炒)1斤,益母膏10斤,锁阳1斤,小茴香(盐炒)8两,菟丝子1斤,血余炭8两,艾炭8两,红白鸡冠花2斤(以上用黄酒100斤,装入罐,或不生锈的桶内,将罐口封固,隔水蒸煮,至酒尽为度),生山药4斤,川芎4斤,丹皮4斤,熟地4斤,白芷4斤,白术4斤(麸炒),藁本4斤,黄芩4斤,红花1斤,陈皮6斤,砂仁4斤,广木香1斤,续断1斤,青蒿1斤,肉桂1斤(去粗皮),苏叶1斤,益母草15斤,煅赤石脂4斤(以上轧成粗末)。

  【制法】共和一起,拌匀晒干,研为细粉,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调经活血。主体虚血少,月经不调,经期不准,腰酸背痛,肚腹疼痛,饮食不化,呕逆恶心,自汗盗汗。

  【用法用量】每丸3钱重,蜡皮或蜡纸筒封固,每次服1丸,白开水送下。

  【注意】孕妇忌服。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天津方)

22、独胜散

  【处方】五倍子。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自汗盗汗。

  【用法用量】津唾调,填满脐中,以绢帛缚定。1宿即止。或加枯矾末尤妙。

  【摘录】《古今医鉴》卷七

23、加味归脾汤

  【处方】人参1钱,黄耆1钱,茯神(去木)1钱,甘草1钱,白术(炒)1钱,木香5分,远志(去心)1钱,酸枣仁1钱,龙眼肉1钱,当归1钱,牡丹皮1钱,山栀(炒)1钱。

  【功能主治】乳母忧思伤脾,以致小儿血虚发热,腹痛发抽,怔忡失眠,自汗盗汗,口舌生疮;及妊娠吐衄;因乳母郁怒积热,婴儿腹痛发搐者;小儿因乳母忧思郁怒,胸胁作痛,或肝脾经分患疮疡之证,或寒热惊悸无寐,或便血盗汗,口疮不敛。

  【用法用量】水煎服。婴儿为患者,令子母俱服之。

  【临床应用】1.内钓:一小儿因乳母怀抱郁结,腹痛发搐,久而不愈,用加味归脾汤加漏芦,母子并服渐愈。

  2.胁痈:一小儿4岁,胁间漫肿1块,甚痛,色如故,服流气败毒等药,加寒热作呕,食少作泻,此禀肝脾气滞之症,元气复伤而甚耳。乃择乳母气血壮盛者,与加味归脾汤、加味逍遥散服之,儿饮其乳半载而消。

  【摘录】《保婴撮要》卷三

24、加味地黄汤

  【处方】熟地、山药、山茱萸、白茯苓、丹皮、人参各等分。黄耆倍之。

  【功能主治】肠痈溃后,淋漓不已,或精神减少,饮食无味,自汗盗汗。

  【用法用量】加煨姜3片,大胶枣2个,水2钟,煎1钟,空心服。

  【摘录】《外科大成》卷四

25、蛤蚧定喘丸

  【处方】生蒌仁2两,生紫菀3两,麻黄1两8钱,鳖甲(醋制)2两,黄芩2两,甘草2两,麦冬2两,黄连1两2钱,百合3两,炒苏子1两,生石膏1两,杏仁(去皮,炒)2两,煅石膏1两,蛤蚧(用尾)1对。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3钱重,每斤丸药用朱砂面3钱为衣,蜡皮或蜡纸筒封固。

  【功能主治】滋阴清肺,止嗽定喘。主虚劳久嗽,年老哮喘,气短作烧,季节举发,胸满郁闷,自汗盗汗,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1丸,白开水送下。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天津方)

26、冬虫夏草酒

  【炮制】将冬虫夏草捣碎,装入干净的瓶子中;倒入白酒,加盖密封,置阴凉干燥处;7日后开启,过滤去渣,即可饮用。

  【功能主治】补肺益肾,增强气力,止咳化痰,平喘。主治虚劳羸瘦,病后体弱,神疲乏力,自汗盗汗,饮食减少,阳痿遗精,腰膝酸软,失眠,痰饮喘嗽等症。

  【用法用量】每次10~20ml,每日3次,空腹服用。

  【摘录】《民间验方》

27、地黄丸

  【别名】补肾地黄丸(《幼幼新书》卷六)、六味地黄丸(《正体类要》卷下)、六味丸(《证抬准绳》类方》卷一)。

  【处方】熟地黄24克 山萸肉 干山药各12克 泽泻 丹皮 白茯苓各9克

  【制法】上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滋肾阴,补肝血。主肝肾阻虚,头目眩晕,眼花耳聋,咽喉燥痛,腰膝酸软,自汗盗汗,骨蒸劳热,遗精早泄,消渴引饮,小便频数,尿血便血,虚火牙痛,齿龈出血,须发早白;妇女月经先期,经来量少;小儿囟开不合,羸瘦骨蒸,行迟、语迟、齿迟,舌红少苔,脉细数。现用于慢性肾炎、高血压、糖尿病、神经衰弱,甲状腺机能亢进、肺结核、中心性视网膜炎、视神经炎以及各种肿瘤晚期属肝肾阴虚者。此外用于养生保健,抗衰老,治疗早衰所表现的各类证候。

  【用法用量】成人每服6~9克,空腹淡盐汤迭下。小儿每服1.5~3克,空腹温开水送下,每日三次。

  【备注】本方主治证均属肝肾阴虚,治当滋补肝肾之阴。熟地黄补肾阴,益精髓为君;山萸肉补肝肾,敛虚火,干山药既可补肾,又可健脾,共为臣药;阴虚则火旺,故配丹皮凉血清热,以泻肝肾虚火;肾虚则水湿不能渗利,故用茯苓、泽泻以利水湿。全方"三补"与"三泻"并用,但以"补"为主,以"泻"为辅,故三味"补药"用量偏重,三味"泻药"用量较轻。本方构思巧妙,配伍精当,故清代费伯雄称其为"补方之正鹄"。

  【摘录】《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28、白龙汤

  【处方】桂枝 白芍(酒炒)龙骨(煅)牡蛎(煅)甘草(炙)各9克

  【功能主治】男子失精,女子梦交,自汗盗汗。

  【用法用量】上锉一剂。加大枣2枚,水煎服。

  【摘录】《万病回春》卷四

29、保真汤

  【处方】川芎1钱,当归2钱,生地2钱,白芍2钱,麦冬1钱,天冬1钱5分,川贝5分,茯苓5分,桔梗8分,五味10粒,骨皮1钱,炙甘草4分。

  【功能主治】清热止咳,润肺泻火,滋补真阴,以复其元。主产后热蒸成痨症。此由嗜欲无节,起居不时,以致真阴耗竭,虚火上炎,或蒸而热,或往来寒热,似疟非疟,或咳血咯血,自汗盗汗,或心神恍惚,梦与鬼交,或经水闭塞,身渐羸瘦。

  【用法用量】上加大枣2枚,水煎服。

  虚,加人参1钱,黄耆6分;胃弱,加茯苓、山药各2钱,砂仁2-3粒。

  【注意】患此者,必须寡欲内养,方能有效。

  【摘录】《胎产秘书》卷下

30、补肺汤

  【处方】桑白皮 熟地黄各60克 人参 紫菀 黄耆 五味子各30克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补肺益肾,清火化痰,主劳嗽。肺肾两虚,日哺发热,自汗盗汗,痰多喘逆;虚劳短气自汗,时寒时热,易于感冒,舌色淡,脉软无力者。

  【用法用量】每服9克,水煎,入蜜少许,饭后服。

  【摘录】《云岐子保命集》卷下

31、纯阳救苦丹

  【处方】藿香1两,菖蒲1两,砂仁5钱(粒),苍术1两,栀子8钱(炒),远志8钱,半夏1两(京),木香5钱,青木香5钱,腹皮1两,紫苏5钱,神曲5钱,柴胡8钱,白矾1两,玉金5钱,茯神2两,陈皮1两,当归2两(全),川芎5钱,木通8钱,木瓜2两,厚朴5钱,香附8钱,黄芩1两,麦冬2两,羌活5钱,独活5钱,青黛5钱,枳壳5钱,杏仁1两(去皮尖),川连5钱,雄黄5钱,生地2两,防风1两,桔梗8钱,苦梗8钱,泽泻8钱,甘草5钱,黄柏5钱。

  【制法】上为极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2钱,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妇女临产不下,便血,胎漏,不孕,红白崩症,行经腹痛,症瘕,干血痨;小儿风续天花,痘疹,小儿急慢惊风,食积胃热,脾虚等症;疯癫因痰,邪魔,疯疾,瘟疫,咳嗽,伤寒内热,心口闷,头痛,腰疼,腿痛,遗尿,结尿,结粪,膈症,吐血,痢疾,疮疾,瘰疬,疥癣,无名肿毒,疟疾,劳伤黄病,蛊症,各种胃气疼痛,小肠疝气攻心疼痛,以及夏令受暑,山岚瘴气,自汗盗汗,翻胃呕吐,单双乳蛾喉闭,食积,水积,酒积,怔忡,中湿,肿胀,腹痛,脱肛,牙疼耳聋,暴发火眼,寸白虫,破伤风,溺河轻生,手足冷痛,疯狗咬伤。

  【用法用量】大人病重者,每服不过4丸,病轻者2丸,小儿10岁以外者1丸,10岁以内者半丸,周岁内外者,用1丸,烧黄土水泡开,灌饮十分之三四。妇女胎前,用当归汤送下;产后,用红花汤送下,或桃仁为引亦可;催生,佛手3钱煎汤送下;妇女临产不下,用酥龟板汤送下;便血,用阿胶汤送下;胎漏,用阿胶汤送下;妇人不能生育,用当归汤送下;红白崩症,红症用白狗尾花汤送下,白症用红狗尾花汤送下;妇女行经腹痛,用艾叶汤送下;症瘕,用红花茨菇根汤送下;妇女干血痨症,用真红花汤送下;血虚,用当归红花汤送下;幼童幼女,风续天花,痘疹等症,用姜葱汤,加朱砂送下,痘疹不出,用三川柳汤送下;小儿急慢惊风,食积胃热,脾虚等症,用烧黄土浸水化服;疯癫因痰,用蜜陀僧为引;若邪魔,用肥皂子1枚,烧灰同朱砂送下;疯疾,加生麝香1-2厘送下;瘟疫,用雄黄5分送下;寒嗽,用姜汁为引;喘嗽,用杏仁7个(去皮尖)煎汤送下;劳嗽,用老米汤送下;久嗽,用杏仁7个,红枣3个,为引;伤寒,用防风紫苏汤送下;内热,用竹茹为引;心口闷,用砂仁汤送下;头疼,用荷叶汤送下;腰疼,用杜仲汤送下;腿痛,用木瓜牛膝汤送下;遗尿,用覆盆子煎汤送下;尿粪结尿,用盘龙草(愈旧愈佳)煎汤送下;结粪,用麻酱搅水送下;膈症,用开元钱(醋酥)煎汤送下,此钱用荸荠切片同嚼下;吐血痢疾,姜葱汤送下;疮疾瘰疬疥癣,无名肿毒,用菊花连翘汤送下;疟疾,姜葱汤送下,或贴十一节腰骨上,愈热愈速好;劳伤黄病蛊症,用姜葱汤,加地骨皮、瞿麦送下;偏正头疼,用药为饼烤热,贴两太阳穴即愈;各种胃气疼痛,用豆蔻1枚,杵碎,烧酒浸兑,生姜汁送下;小肠疝气攻心疼痛,用川楝7个煎汤送下,若气卵,用茴香汤送下,如暴得,用川连砂仁汤送下。余症俱用烧黄土浸水送下。

  【摘录】《春脚集》卷三

32、白龙汤

  【处方】桂枝3钱,白芍(酒炒)3钱,龙骨(煅)3钱,牡蛎(煅)3钱,甘草(炙)3钱。

  【功能主治】男子失精,女子梦交,自汗盗汗。

  【用法用量】上锉1剂,加大枣2个,水煎服。

  【摘录】《回春》卷四

33、大补黄耆汤

  【别名】黄耆大补汤(《杏苑生春,卷五)。

  【处方】黄耆(蜜炙)防风(去芦)川芎 山茱萸肉(去核)当归(去芦,酒浸)白术(炒)肉桂(去粗皮,不见火)甘草(炙)人参(去芦)五味子各30克 白茯苓(去皮)45克 熟干地黄60克(洗)肉苁蓉90克(酒浸)

  【制法】上药嚼咀。

  【功能主治】调养气血。主虚劳气血俱虚,自汗盗汗。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400毫升,加生姜5片,枣子1枚,同煎至32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耆建中汤
系列方157
苓甘五味姜辛汤
麻桂各半汤
桂枝汤
柴胡桂枝干姜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