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口眼歪斜(面瘫)方剂(31~60方)收集整理

31、三生饮

  【别名】三生散(《普济方》卷三一六)。

  【处方】南星(生用)30克 木香7.5克 川乌(生,去皮)附子(生,去皮)各15克

  【制法】上药嚼咀。

  【功能主治】治卒中,昏不知人,口眼喎斜,半身不遂,痰气上壅,咽喉作声,或六脉沉伏,或指下浮盛;兼治痰厥气厥,及气虚眩晕。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600毫升,加生姜15片,煎至48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

32、牛黄散

  【处方】牛黄7.5克(研入)龙脑7.5克(研入)乌犀角屑15克 天麻15克 防风15克(去芦、头)麻黄22克(去根、节)羚羊角屑15克 甘菊花15克 蔓荆子1.5克 桑螵蛸15克(微炒)桂心15克 细辛15克 附子15克(炮裂,去皮、脐)独活15克 白僵蚕15克(微炒)乌蛇60克(酒浸,去骨、皮,炒令黄)干蝎15克(生用)阿胶15克(捣碎,炒令黄燥)蝉壳7.5克(微黄)朱砂7.5克(研入)麝香0.3克(研入)

  【制法】上为细末,次入研了药,更研令匀。

  【功能主治】治肝脏中风,筋脉挛急,口眼喎斜,言语謇涩,神思昏愤。

  【用法用量】每服3克,以豆淋酒调下,不计时候。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三

33、改容膏

  【别名】牵正膏

  【处方】蓖麻子1两,真冰片3分。

  【制法】上捣为膏。

  【功能主治】中风口眼僻。

  【用法用量】牵正膏(《何氏济生论》卷一)。

  寒月,加干姜、附子各1钱。

  【各家论述】蓖麻子为引风拔毒之品也,佐以冰片,取其利气而善走窍;佐以姜、附,取其温热而利严寒。此惟冬月加之,他时勿用也。

  【摘录】《医方考》卷一

34、防己散

  【处方】防风1两,羌活1两,防己1两,麻黄(去节)半两,黄松木节1两,桂心半两,荆芥穗半两,羚羊角屑半两,桑寄生半两,甘草半两,薏苡仁半两。

  【功能主治】妊娠中风,口眼不正,手足顽痹。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

  【摘录】方出《妇人良方》卷十四,名见《准绳·女科》卷四

35、保命龙虎丸

  【处方】白胶香(别研)、虎骨(酥涂、炙黄)、黑牵牛、乳香(别研)、地龙(去土炒)、古老钱(火烧、醋淬7遍)、木鳖子(去壳、别研)、当归(洗、焙)、川乌头(炮,去皮脐尖)、没药(别研)、附子(炮、去皮脐)、草乌头(锉、盐炒令黄、去盐不用)、牛膝(酒浸1宿、焙干)、肉苁蓉(酒浸1宿,焙干)、巴戟(去心),自然铜(火煅、醋淬7遍)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瘫缓,走注疼痛,风劳气冷,腰膝软弱,四肢亸曳;及从高坠下损折,口眼歪斜,久卧床枕,起止不得。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温酒或盐汤送下;妇人醋汤送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一

36、正容汤

 【处方】羌活 白附子 防风 秦艽 胆星 白僵蚕 半夏(制)水瓜 甘草、黄松节(即茯神心木)各等分

  【功能主治】祛风化痰,舒筋活络。治风痰痹阻经络,口眼歪斜,仪容不正。

  【用法用量】上锉一剂。用水40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300毫升,去滓,加酒适量热服。

  【摘录】《审视瑶函》卷六

37、加减续命汤

  【处方】麻黄(去根)2两,人参2两,黄芩2两,白芍药2两,川芎2两,甘草2两,杏仁(去皮,麸炒)2两,防己2两,桂2两,防风1两半,附子(炮,去皮脐,有热者用白附子)。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中风不省人事,渐觉半身不遂,口眼斜,手足颤掉,语言蹇涩,肢体痿痹,神情昏乱,头目眩重,筋脉拘挛,不能屈伸,骨节烦疼,不得转侧;亦治脚气缓弱,久服之愈,有病风人常服,以防瘖哑。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3片,大枣2枚,水煎服,不拘时候,温服取汗。随人虚实与所中轻重也。

  筋急拘挛,语迟,脉弦,加薏苡仁;筋急,加人参、黄芩、芍药以避中寒,服后稍轻,再加当归全愈;脚气痹弱,不能转侧,心神恍惚,加茯神、远志;骨节烦疼,有热者,去附子,倍加秦艽;烦躁,大便涩,去附子,倍芍药,加竹沥,脏寒大便自利,去黄芩,加白术、附子;骨肉冷痛者,加肉桂、附子;烦躁多惊者,加犀角;呕逆腹胀,加人参、半夏;自汗,去麻黄;语言蹇涩,手足颤掉,加石菖蒲、竹沥;大便秘,胸中不快,加枳壳、大黄;气塞不通,加沉香;有痰,加南星数片;发渴,加麦门冬,干葛、瓜蒌根;身疼,加秦艽;上气浮肿喘急,加防风、桑白皮,以上所加各1两;小儿慢惊,煎取药汁1盏,入生姜汁再煎1-2沸,日3服,夜2服;夏间又有热者,减桂1半,春加麻黄1两,夏加黄芩1两,秋加当归4两,冬加附子半两;风虚,加川芍1两。1方加木香、缩砂、独活各1两,川乌炮3分亦效。牙关紧,用南星末半钱,龙脑1字,频擦牙上令热,即自开。

  【摘录】《得效》卷十三

38、丹砂镇心丸

  【处方】丹砂(别研)1两,牛黄(别研)1钱,龙脑(别研)1钱,麝香(别研)1钱,铅白霜(别研)2钱,天麻(酒炙)2两,天竺黄2钱,人参半两,茯苓(去黑皮)半两,甘草(炙,锉)半两。

  【制法】上为末,和匀,炼蜜为丸,如鸡头子大。

  【功能主治】化痰涎,利咽膈;安镇心神,罢惊止搐。主诸风惊悸,或忧愁思虑,心神恍惚,狂言烦闷,口眼歪斜;小儿心神不宁,有时惊悸,目睛偏视,痰涎不利,甚则瘈疭。

  【用法用量】每服3丸,食后、夜卧煎金银薄荷汤化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四

39、侧子汤

  【处方】附子(炮)3钱,干姜(炮)3钱,桂心1钱,细辛1钱,防风1钱,人参1钱。

  【功能主治】中风挟虚,手足厥冷,肌肉不仁,口眼歪斜,牙关紧急。

  【用法用量】上作2服。每服水1盏半,煎7分,不拘时服。

  【摘录】《古今医统大全》卷八

40、保安万灵丹

  【别名】万灵丹(《济阳纲目》卷一)。

  【处方】茅术240克 全蝎 石斛 明天麻 当归 甘草(炙)川芎 羌活 荆芥 防风 麻黄 北细辛 川乌(汤泡,去皮)草乌(汤泡,去皮、尖)何首乌各30克 明雄黄18克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药30克作4丸,30克作6丸,30克作9丸,三等做下,以备年岁老壮,病势缓急取用。预用朱砂18克研细为衣,瓷罐收贮。

  【功能主治】主痈疽、疗毒、对口、发颐、湿痰流注、附骨阴疽,鹤膝风症。左瘫右痪,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气血凝滞,遍身走痛,步履艰辛,偏坠疝气,偏正头痛。破伤风,牙关紧闭等症。

  【用法用量】如恶疮初起或痈疽已成至十朝前后,但未出脓者,俱宜服之。用连须大葱白9根煎汤200毫升,将药1丸乘热化服,被盖出汗。如服后汗迟,再用葱白汤催之,后必汗如淋洗,渐渐退下覆盖衣物,其汗自收自敛。但病未成者,随即消去。已成者,随即高肿溃脓。如诸疾无表症相兼,不必发散者,只用热酒化服。药后避风,当食稀粥。

  【注意】服药期间,忌冷物、房事,孕妇忌服。

  【摘录】《外科正宗》卷一

41、再造丸

  【处方】蕲蛇肉20g 全蝎15g 地龙5g 僵蚕(炒)10g 穿山甲(制)10g 豹骨(制)10g 麝香5g 水牛角浓缩粉15g 牛黄2.5g 龟甲(制)10g 朱砂10g 天麻20g 防风20g 羌活20g 白芷20g 川芎20g 葛根15g 麻黄20g 肉桂20g 细辛10g 附子(制)10g 油松节10g 桑寄生20g 骨碎补(炒)10g 威灵仙(酒炒)15g 粉萆薢20g 当归10g 赤芍10g 片姜黄2.5g 血竭7.5g 三七5g 乳香(制)10g 没药(制)10g 人参20g 黄芪20g 白术(炒)18g 茯苓10g 甘草20g 天竺黄10g 制何首乌20g 熟地黄20g 玄参20g 黄连20g 大黄20g 化橘红40g 青皮(醋炒)10g 沉香10g 檀香5g 广藿香20g 母丁香10g 冰片2.5g 乌药10g 豆蔻10g 草豆蔻20g 香附(醋制)10g 两头尖(醋制)20g 建曲40g 红曲5g

  【性状】为棕褐色的大蜜丸;气香,味微甘、苦。

  【炮制】上五十八味,除麝香、水牛角浓缩粉、牛黄、冰片外,朱砂水飞成极细粉;其余蕲蛇肉等五十三味粉碎成细粉;将麝香、水牛角浓缩粉、牛黄、冰片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20~15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祛风化痰,活血通络。用于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手足麻木,疼痛拘挛,语言蹇涩。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注意】孕妇禁用。

  【规格】每丸重9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42、小续命汤.

  【处方】麻黄(去节.一钱) 人参(去芦.一钱) 黄芩(一钱) 芍药(一钱) 甘草(炙.一钱) 川芎(一钱) 杏仁(去皮尖.麸炒.一钱) 防已(一钱) 肉桂(七分) 防风(一钱半) 附子(炮.去皮脐.二钱)

  【功能主治】治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手足战掉,言语蹇涩。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用水二钟,生姜三片,煎至一钟,食远服。中风无汗恶寒,倍加麻黄、防风、杏仁;中风有汗恶风,加桂枝;中风身热无汗,不恶寒,加石膏、知母;中风身热有汗,不恶风,加葛根;中风无汗身凉,倍加附子,加干姜;中风有汗无热,倍加附子,加桂枝。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43、搜风顺气丸

  【处方】人参,一两半。麻子仁、栢子仁、大黄,各一两。皂角,不去皮、生用、二两。黑牵牛末,一两。威灵仙,二两。朴硝,半两。

  【炮制】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风湿气,口眼歪斜,大便结症。

  【用法用量】每服五六十丸,温酒下。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44、神照散

  【处方】木香、白茯苓(去皮)、川芎、蒺藜(炒.去角)、人参、独活(去芦)、黄蓍(挫),各一两一分。附子(炮制.去皮脐)、远志(去心),各三分。萆薢、茵芋,各一两。栀子仁(二两)。

  【功能主治】治中风昏塞,肢体不收,口眼歪斜。

  【用法用量】上为细末,每服一钱匕,温酒调下,加至二三钱,空心日午夜卧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45、乳香寻风丸

 【处方】乳香、川乌、没药、五灵脂、白胶香、地龙、白姜、半夏、五加皮、赤小豆,各等分。

  【炮制】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中风。(1)瘫痪不遂,手足亸曳,口眼歪斜,或旋运僵仆,涎潮搐搦,卒中急风,不省人事。(2)风虚眩冒,项筋拘急,太阳穴疼痛。(3)腰脚疼重,行步艰辛,筋脉挛促,俯仰不利,贼风所中,痛如锥刺,皮肤顽厚。麻痹不仁,或血脉不行,肌肉干瘦。(4)风湿脚气,腿膝无力,或肿或疼,不能举步,两脚生疮,脓血浸渍,痒痛无时,愈而有发。(5)打扑闪肭,筋骨内损,已经多年,每遇天寒,时发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二十丸,空心服。(1)黑豆淋酒下。(2)生地黄汁调酒下。(3)生葱酒或茶下。(4)温盐酒下。(5)没药酒下。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46、清平丸

  【处方】紫背浮萍(七月七日采,晒干为末)500克 草乌 萎蕤 海风藤 麻黄各60克 麝香6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蜜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治大风;中风,口眼歪斜,瘫痪;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用草乌煎酒,磨服一丸。

  【摘录】《青囊秘传》

47、龙虎丹

  【处方】黑牵牛、藿香叶(生)、天麻(去苗)、牛膝(去苗.酒浸.切.焙.微炒)、硫黄(结沙)、天竺黄(生研)、细辛(去苗.洗)、半夏(汤洗七次.生姜汁制)、附子(炮.去皮.脐)、何首乌(去粗皮)、羌活(去苗.洗.焙)、独活(去苗)、柴胡(去苗)、川芎(洗)、桔梗(生),各二两。寒水石(烧通赤.研.飞)一斤,茴香(淘.去土.焙)、甘松(洗去土.焙)、肉桂(去粗皮)、五灵脂(生)、白芷(生)、菊花(去土)、川乌(炮.去皮.脐)、白僵蚕(去丝.嘴.炒)、缩砂仁(生),各五两。牙硝(研)、木香(生)、水银(与硫黄用慢火结成沙子)、雄黄(研.飞)、麝香(研),各一两。地龙(去土)、白乾姜(炮),朱砂(研.飞)、白蒺藜(炮)、防风(去苗),各三两。乌蛇(酒浸.炙.去皮.骨)八两,龙脑(研)半两。

  【炮制】上为细末,炼蜜为剂,如鸡头大。

  【功能主治】治丈夫、妇人新得、久患急、缓风,半身不遂,手脚筋衰;及风毒攻注,遍身疮疥,头风多饶白屑,毒风面上生疮,刺风状如针刺,风急倒作声,顽风不认痛痒,倁风颈生斑驳,暗风头旋眼黑,卂风面生赤点,肝风鼻闷眼俽瞩,偏风口眼斜,节风肢节断续,脾风心多呕逆,酒风行步不前,肺风鼻塞项疼,胆风令人不睡,气风肉似虫行,肾风耳内蝉鸣,阴间湿痒。

  【用法用量】每服一圆,用薄荷酒嚼下。日进一服,重即两服。

  产后惊风,乱道见物,朱砂酒磨下;产后身多虚肿,血风,频增昏沉,身如针刺,发随梳落,面黄心逆,并煎当归酒嚼下,日进两服;若治伤寒,炒葱、豉,酒嚼下一、二服,盖覆出汗立愈;小儿惊风,薄荷酒化下少许;大人急风,口噤失音等,薄荷酒化灌之,常服茶、酒任下,不拘时候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48、宽气汤

  【处方】柴胡 乌药 秦艽 甘草 酒蒸大黄各3克 白芍30克 茯苓6克 当归9克 天麻 防风各0.9克 天花粉6克

  【功能主治】理气疏肝,泻火熄风。治体强嗜酒,偶因发怒,致成口眼歪斜,其脉洪大有力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辨证录》卷二

49、酒浸药仙方

  【处方】甘菊花、防风(去芦)、羌活、杜仲、牡蛎、瓜娄根、牡丹皮、紫苑、菖蒲、人参、白蒺藜、牛旁子、枸杞子,各半两。白花蛇、桔梗、白术、山茱萸(去核)、白茯苓、晚蚕沙(炒)、官桂、远志(去心)、牛膝,各二钱。虎胫骨、牛旁根、干姜、熟地黄、栢子仁、狗脊(去毛.焙)、天雄(炮去皮)、萆薢、蛇床子、附子、肉苁蓉、菟丝子、续断、芍药(去皮)、石斛,各三钱。

  【炮制】上并要川广好者,依方拣择为粗末,用新绢袋盛药,用新小瓮儿一个,方药在内,以灰酒二斗,将将药浸之,密封其口。春夏浸二七日,秋冬浸三七日开瓮。

  【功能主治】凡患风疾,四肢不举,不问男子妇人小儿,骨节疼痛,四肢浮肿,眼目昏暗,半身不遂,言语蹇涩,口眼歪斜,中风失音,并治之。

  【用法用量】早晨临午晚三时,令病人自取冷酒三盏,依时服之。每服不过一盏,不多服,亦不可添减,乱开酒瓮。久病服者不过一月,近者十日,轻者五日见效。

  【备注】服之三日,举手梳头,七日渐舒,十日行步,半月遍身依旧,觉得轻健,眼目更明,大有神效治之。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50、加味右归饮

 【处方】大熟地(姜汁炒)8钱,杞子(酒炒)3钱,净萸肉(酒炒)4钱,怀山药4钱,泽泻2钱,丹皮(酒炒)2钱,熟附子3钱,肉桂心1钱,白茯苓2钱,鹿角胶3钱,巴戟肉3钱,炮姜8分。

  【功能主治】补气壮阳。主产后风寒入于腠理,经络不和,而致手足搐搦,眼目上视,角弓反张,口眼歪斜,舌瘖不语,痰涎上涌,不省人事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胎产秘书》卷下

51、加减润燥汤

  【处方】当归3.6克 川芎3克 白芍(酒炒)6克 生地黄(酒炒)2.4克 熟地黄(姜汁炒)2.4克 白术(去芦)3克 白茯苓(去皮)3克 南星(姜汁炒)3克 半夏(姜汁炒)3克 陈皮(盐水洗)2.4克 桃仁(去皮)1.8克 红花(酒洗)1.2克 天麻3克 羌活1.8克 防风1.8克 黄芩(酒炒)2.4克 酸枣仁(炒)2.4克 黄柏(去皮,酒炒)0.9克 薄桂1.8克 甘草(炙)1.2克 牛膝(去芦,酒洗)2.4克

  【制法】上锉一剂。

  【功能主治】治中风左半身不遂,手足瘫痪及语宫费力,呵欠喷嚏,面目口眼歪斜宽弛,头目眩晕,痰火炽盛,筋骨时痛,头或痛,心悸。

  【用法用量】水煎,入竹沥、姜汁少许,温服。

  手不遂,倍黄芩、薄桂;足不遂,倍黄柏、牛膝。

  【摘录】《万病回春》卷二

52、华佗再造丸

  【来源】为川芎、吴茱萸、冰片等药味经加工制成的浓缩水蜜丸。

  【性状】为黑色的浓缩水蜜丸;气香,味苦。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化痰通络,行气止痛。用于瘀血或痰湿闭阻经络之中风瘫痪,拘挛麻木,口眼歪斜,言语不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8g,一日2~3次;重症一次8~16g;或遵医嘱。

  【注意】孕妇忌服。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53、复正散

  【处方】僵蚕7钱,清风藤7钱,生地黄7钱,白附子7钱,当归5钱,川芎5钱,何首乌5钱,防风5钱,白芷5钱,荆芥5钱,天麻5钱,蒺藜5钱,赤芍5钱,胡麻5钱,连翘5钱,桔梗5钱,藁本5钱,蔓荆子5钱,羌活3钱,全蝎3钱,升麻2钱,白僵蚕2钱,金银花1两,白花蛇2两(净)。

  【功能主治】口眼歪斜,痫症。

  【用法用量】上以好酒20斤,大坛盛封。早、晚随量饮之。

  【摘录】《外科百效》卷下

54、大神效活络丹

  【处方】白花蛇(二两.酒浸.焙干) 乌稍蛇(半两.酒浸.焙干) 麻黄(二两.去节) 细辛(一两.去土) 全蝎(一两半.去毒 炒) 两头尖(二两.酒浸) 赤芍药(一两) 贯芎(二两) 防风(二两半) 葛根(一两半) 没药(一两.另研) 血竭(七钱半.另研) 朱砂(一两.另研) 乌犀屑(半两) 地龙(半两.去土) 甘草(二两.去皮.炙) 丁香(一两.去枝) 白僵蚕(一两.炒) 乳香(一两.另研) 麝香(半两.另研) 片脑(一钱半.另研) 官桂(二两.去粗皮) 草豆蔻(二两) 川羌活(二两) 虎胫骨(一两.酥炙) 玄参(一两) 牛黄(二钱半.另研) 威灵仙(一两半.酒浸) 天麻(二两) 藿香(二两.去土) 天竺黄(一两) 败龟板(一两.炙) 人参(一两) 何首乌(二两) 白芷(二两) 乌药(一两) 安息香(一两) 青皮(一两) 黑附子(一两.炮.去皮脐) 香附(一两) 白豆蔻(一两) 骨碎补(一两) 黄连(二两) 茯苓(一两) 黄芩(二两) 白术(一两) 熟地黄(二两) 松香脂(半两) 大黄(二两) 当归(一两半) 木香(二两) 沉香(一两) 金箔(为衣)

  【炮制】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治风湿诸痹,筋骨疼痛,清心明目,宽胸溢血,养气暖膝,腰臂疼痛,口眼歪斜,行步艰辛,筋脉拘挛,年四十已上。每服一丸,至老不生风疾,大有神效。

  【用法用量】每服一丸,细嚼温酒茶清漱下,随证上下服之,头风擂茶下。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55、当归羌活汤

  【处方】党参(去芦,炒)6克 当归 秦艽 独活 钩藤各4.5克 白芍(酒炒)羌活各3克 炙草2.1克

  【功能主治】主风中经络,口眼歪斜,手足拘急。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服。

  【摘录】《不知医必要》卷一

56、补阳还五汤

 【处方】黄耆120克(生)归尾6克 赤芍4.5克 地龙3克(去土)川芎3克 桃仁3克 红花3克

  【药理作用】(1)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浙江中医杂志》1986(3):110,中风患者血液处于"粘、浓、凝、聚"的倾向,运用本方后,能增加血小板内环磷酸腺甙的含量,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反应,抑制和溶解血栓,以改善微循环,促进侧枝循环。(2)对心、脑血管系统的药理作用 《中药通报》1987(2):51,补阳还五汤静脉注射,有缓慢、持久的降压作用,对麻醉家兔能显着地增强心肌收缩幅度,反映心肌耗氧量的心肌张力时间指数显着降低,心肌营养性血流量明显增加。(3)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陕西中医》1986(10):466,补阳还五汤能使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免疫器官重量增加,提高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从而表明本方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药理学基础。

  【功能主治】补气活血,祛瘀通络。

  初得半身不遂,依本方加防风3克,服四五剂后去之;如已病三两个月,前医遵古方用寒凉药过多,加附子12~15克;如用散风药过多,加党参10~15克。主中风后遗症。正气亏虚,脉络瘀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大便干燥,小便频数,或遗尿不禁,舌苔白,脉缓。现用于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小儿麻痹后遗症,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半身瘫痪、截瘫,属气虚血瘀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注意】中风正气未虚或阴虚阳亢,风、火、痰、湿等余邪未尽者,均忌用。

  【备注】本方重用生黄耆大补元气,归尾、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地龙通行经络。诸药合用,使气旺血行,瘀祛络通,诸症自可渐愈。

  【摘录】《医林改错》卷下

57、白鱼膏

  【处方】衣中白鱼七枚

  【功能主治】治中风口眼歪斜。

  【用法用量】摩偏缓一边,才正便止,恐大过。凡患急边缓边皆有病,先摩缓边,次摩急边,急边少用。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58、一字散

  【处方】乌头(生用.半两) 青矾(半两)

  【功能主治】治贼风吹着,口眼歪斜。

  【用法用量】上为细末,每用一字,搐入鼻内,取出涕吐涎。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59、乌龙丹

  【处方】真川乌(生,去皮、脐)好五灵脂各60克

  【制法】上药研末,入脑、麝1.5克同研,滴水为丸,如小弹子大,阴干。

  【功能主治】治诸风瘫痪,口眼歪斜,语言謇涩。

  【用法用量】每服1丸,先用姜汁研开,次用好酒调下,空腹时服,一日二次。

  【摘录】《仁斋直指》卷三

60、松叶酒

  【处方】青松叶,一斤。

  【炮制】青松叶一斤,细挫如豆,木石臼中捣令汁出,用生绢囊贮。以清酒一斗浸二宿,近火煨一宿;或无酒止用水浸,亦可。

  【功能主治】治中风口眼歪斜,亦治三年中风不较者。

  【用法用量】初服半升,渐加至一升,头面出汗即止。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华医药方剂连载(之三)*
处方|草乌
羌活
药酒 【16】
含有川乌的处方(十二)
祛风除湿25个中药方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