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华医世界《讲透经方》笔记之李赛美教授讲《伤寒论》四诊(四四)/关注药后反应

我们前面说了要关注治疗过程,除了治疗过程,我们很关注以外,病人喝了药的反应,这个反馈是非常重要的,药后反应,既可以做为前车之鉴,同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治疗的方向。如《伤寒论》第159条辨:”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鞕,服泻心汤已,复以他药下之,利不止,医以理中与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复不止者,当利其小便。“

这条原文,大家也经常觉得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把握不准,怎么会有这么多的可能性呢?其实是设于防变。就是根据他的反应,我们就知道他是对还是不对。因为主要讲的是下利辨治的方法。“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硬”那就是治疗不当,病人吃了药,出现了下利不止,还有心下的痞硬。那么,这是不是泻心汤证呢?服了泻心以后,心下痞不解,就用了攻下法,结果又导致了下利不止。这个时候,救逆用理中汤,用了理中汤以后,下利反而更厉害,于是就收敛,用赤石脂禹余数粮汤来收敛,收敛还是不止,那就利其小便。所以,归纳于治下利四法。

一个是协调阴阳法,这是泻心汤,寒温并用。第二个是理中法,第三个是收涩法,第四个就是利小便实大便法。这里就是给我们设于防变,同是也代有一种试探。当然,这也是根据药后的反应来做出一个判断来决定更改方案。这也很强调药后反应的重要性。

小承气汤我们也看到了要依据病人的药后反应,张仲景常常都是在大承气汤证判断不太十分准确的时候,是先用小承气汤来试探的,试探以后再用大承气汤,也有先与小柴胡再与大柴胡的,以及脾胃虚寒的先与小建中再与小柴胡等等,这些方法的确立,应该也是张仲景的一个经验,用药以后,根据病人的体质以及我们特别关注的正气,用药不要以损伤正气来作为代价,也要尽量的少担风险,跟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比如说小承气汤,张仲景原文的214条辨就提出来:“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小承气汤主之。因与承气汤一升,腹中转气者,更服一升,若不转气者,勿更与之。明日又不大便,脉反微涩者,里虚也,为难治,不可更与承气汤也。”

这条,实际上是怀疑病人有承气汤证,但是,用大承气还是用小承气呢?小承气是轻下,大承气是峻下,所以,在病情把握得不是十分准确的时候,先用副作用小的或者是攻伐力度弱的就与小承气。用了以后,病人只是有肛门排气,那就说明有燥矢出不来,这就是病重药轻,这个时候,接下来再用大承气。

如果病人是寒证虚证,病人可能就是矢气大便一起都会出来。所以,这也是一个试探法的运用。

还有《伤寒论》第209条辨也谈到了大小承气汤的运用:“阳明病,潮热,大便微鞕者,可与大承气汤;不鞕者,不可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失气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转失气者,此但初头鞕,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欲饮水者,与水则哕。其后发热者,必大便复鞕而少也,以小承气汤和之。不转失气者,慎不可攻也。”

这一条就是讲的大小承气汤为什么要这么用,就是防止克伐正气,导致最后损伤脾胃,所以,用大承气汤是十分的谨慎。宁愿用小承气汤试探,见效,有效,得利止后服,只要大便通就好了,余勿服。

其实运用大承气汤治疗疾病的时候,也有一个斟酌,也是也与小柴胡汤试探,因为小柴胡汤本身也能通达上下,也能治疗阳微结,阳微结是三阳轻度郁滞引起的大便秘结。关于大便不通,有阳结,有阴结。阳结讲的就是热症实症,阴结讲的是虚寒引起的便秘。阳微结相对于承气汤来讲,这个症要轻一些,用小柴胡汤就可以。

小柴胡汤虽然攻下的力度比较弱,但是,相对来说比较安全。如果问题解决不了,这个时候,再用大柴胡汤来攻下,这样就比较稳妥。

《伤寒论》第103条辨:“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这里就有一个过程,太阳病经过了一段时间,超过了七天以上了,过了太阳经十多天了,这个时候,医生误以为是阳明实症,反复的攻下,又过了四五天以后,这个病人其实是少阳病,突然发现在柴胡证还在,并没有止住,病人出现呕,心下急,疼痛,心烦,气机的郁滞,这个是时候,才用大柴胡汤来攻下,这也是先与小柴胡,后与大柴胡,强调了只要是用了小柴胡汤解决了问题就不要用大柴胡了。这还是时时刻刻强调要固护人的正气。

《伤寒论》第24条辨:“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这一条也是观察药后的反应,服药以后出现较剧烈的反应,病人出现反烦不解,病情好象加重了,这是病重药轻的结果,而且正邪的交争,我们就要仔细的观察。如果是病重药轻的,我们就加强力度。所以,在桂枝汤基础上,用针刺的方法来泄风邪加强力度,补充治疗的措施而达到邪退正复的效果。所以,这个药后的反应还是要仔细的观察。

在临床中,病人的药后反应就是跟病人的随访、沟通,一方面是对病情的追踪,对病人动态过程的了解,也是对病人负责任,同时,对我们医生来讲也是极好的学习。如果病人没有反馈,我们也不知道这个药是好还是不好。尤其是一些特殊的反应,就靠平时的积累,因此,做医生是做得越久经验越丰富,当然,教训也是很多的。

尤其是病人的复诊,随访是很重要的,药后反应,能够对疾病的预后作出判断,这也是一个特点。如小青龙汤证,原文的第40条辨:“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和第41条的描述:“伤寒,心下有水气,咳有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这两条的描述挺有意思,有不渴,也有渴,或者是由不渴转为渴,怎么去理解这种动态的药后反应。他的病机其实是不一样的。

小青龙汤是一个外寒内饮证,病人不渴是有道理的,因为病人是寒证,而且没有影响到津液,病位也不在下焦膀胱,所以,病人不口渴。但是,也有可能会有口渴,与阳虚,津液不化,气不化津,津不上承。但是,病人喝了小青龙汤以后,可能由不渴变成了口渴,这个是提示寒去欲解。这种口渴是短暂的,是由于邪气消退,阴津还没有及时的疏布开来,在加上药比较温燥一些,所以比较容易出现这种口渴,一但津液疏布均匀,口渴就会自消,这也是一个动态的观察。

有一些方证在一些辨治过程中,不是我们想象的什么都是很顺的。如麻黄汤证的原文第46条辨:“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

喝了麻黄汤以后,病情稍微有一点好转,但是,病人出现了烦躁,眼睛看东西也花。有的严重的可能会出现流鼻血,这是因为阳气郁闭得太深,这个时候是波及到血分了,出现衄血。我们中医有一句话叫:“汗不解,衄来解”,这种我们把他叫做红汗。实际上这个邪气衄血来解。

在这个之前反应出来的正邪交争,病人是不舒服的。张仲景把这些经验或者说是教训记录下来,对我们后人以提示,少走弯路。因为常常遇到这种衄血,就会很恐慌。麻黄汤里的麻黄很辛燥的,然后又出血,心里想是不是用错药了呢?张仲景在麻黄的灵活运用的时候,特别谈到了衄血的关系,特别指出麻黄汤是有寓意的。

在临床上,我们不要见到出血,见到发热,体温高,血象高,就以为是热。其实病人还是一个寒证,只是阳气郁闭到了,关键是表闭得太盛,所以,还是要用麻黄汤来发汗。

体若燔炭,汗出而散,所以,关键还是开门,把门打开,阳热疏布出去,热就散了,所以,关键还是表闭的问题。有时候,也可以看成是一个麻黄汤的不良反应,但是,最后的终点是好的。当然这种衄血的话要关注,一般来讲,正盛邪退,衄血的量是少的,点滴不成线,滴几滴就好了,这个也可以泻热的。但是,如果是量多的话,那就没有那么简单了,就有可能出现亡血家。因此,也要看有个度。如果病情比较轻,衄血是比较少的,预后是比较好的。所以,在临床上还是要灵活的看待,看病人的表现,出血的量来判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糖尿病疑难病症经方运用心悟
胡希恕经方故事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中篇一 一 一——一二O
活人书 伤寒经脉证治
蔡长福前辈常用方剂
从零开始学伤寒(一三O)因果不能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