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便秘方剂汇总收集整理(1~30方)

1、紫草饮子

  【处方】紫草 人参 枳壳 山楂 木通 穿山甲(土拌炒)蝉蜕各等分

  【功能主治】益气活血,解肌透疹。治痘疮倒陷,腹胀,大小便秘。

  【用法用量】上药用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作三四次温服。

  【摘录】《景岳全书》卷六十三

2、中满分消丸

  【处方】白术 人参 炙甘草 猪苓(去黑皮)姜黄各3克 茯苓(去皮)干姜 砂仁6克 泽泻 橘皮各9克 炒知母12克 炒黄芩36克 炒黄连 半夏(汤洗)炒枳实各15克 姜厚朴30克

  【制法】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健脾和中,清热利湿治热胀。腹大坚满,脘腹胀痛,口苦纳呆,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苔黄腻,脉弦数。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腹时服。

  【摘录】《兰室秘藏》卷上

3、芝麻白糖糊

  【处方】芝麻500克,白糖适量。

  【制法】将芝麻拣净,放入铁锅内用文火炒香后晾凉,捣碎后,装入瓦罐内备用。

  【功能主治】补阴血,养肝肾,乌须发,长肌肉,填精髓。适用于平时调补,以抗早衰;肺燥咳嗽、皮肤干燥;肝肾阴虚的头发早白及老人便秘等症。

  【用法用量】食用时,每次2 汤匙,放入碗中,再加白糖适量,用开水冲服。

  【摘录】《大众药膳》

4、引水散

  【处方】石燕子1双(醋淬)海马 海蛤 滑石 琥珀 赤茯苓 川木通 通草 山栀子仁(炒)泽泻 猪苓(去黑皮)车前子(微炒)茴香(微炒)瞿麦穗 萹蓄 苦葶苈(纸衬炒)忘忧根 木香 白丁香 鬼棘针各30克

  【制法】上药二十味,除石燕子、海马外,各30克同研粗散。

  【功能主治】通淋利湿。治小便秘涩不快或不通,及肿满,脚气,一切湿证。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220毫升,加灯心30茎同煎,取清汁180毫升,纳麝香0.5克,拌匀放温,空腹服麝香少许亦可。

  【摘录】《御药院方》卷八

5、宣风散

  【处方】槟榔2个 陈皮 甘草各15克 牵牛120克(半生半熟)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破气消积,化痰逐水。治小儿食积气滞,肠胃失运,成为慢惊,腹胀便秘,胸闷气喘,亦治水肿,水湿内停,大便不通,小便甚少者。

  【用法用量】二至三岁儿,蜜汤调下15克,三岁以上3克,食前服。

  【注意】慢惊属子虚证者忌用。

  【备注】方中重用牵牛,苦辛善走,通利二便,攻积逐水;辅以槟榔,破气消导;佐以陈皮,调理气机,化痰和胃;使用甘草,调和诸药。综合为方,力专攻积。故对小儿慢惊属痰积食滞者可以应用。由于方中牵牛、槟榔可以泻痰逐水,故对水肿亦可运用。

  【摘录】《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6、犀角消毒饮

  【处方】犀角2.1克 连翘 鼠粘子各3克 荆芥1.8克 甘草 防风各1.5克 忍冬4.5克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解肌透疹。治痘疮发疔,胃热咽肿便秘。

  【用法用量】水煎服,不计时候。

  【摘录】《张氏医通》卷十五

7、小儿止嗽金丹
 【处方】元参(去芦)麦冬 杏仁(去皮,炒)各120克 炒苏子60克 焦槟榔90克 胆星120克 知母 苏叶各60克 桔梗 竹茹粉 生桑皮 川贝 花粉 生蒌仁 甘草各90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粉,炼蜜为丸,每丸重3克,蜡皮或蜡纸筒封固。

  【功能主治】解热润肺,化痰止嗽。治伤风发热,咳嗽黄痰,口干舌燥,腹满便秘,久嗽痰盛。

  【用法用量】周岁以上每次服1丸,周岁以内酌减,白开水化服。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天津方)

8、乌须酒

  【处方】何首乌500g 白首乌500g 胡桃肉90g 枸杞子60g 莲子肉90g 全当归60g 生姜汁20g 蜂蜜90g 细曲300g 生地120g 麦冬30g 糯米5kg

  【炮制】1.先将两种首乌洗净,用水煮过,捣烂;

  2.除生姜汁、蜂蜜外,其余药材捣为粗末与首乌一起装入白布袋,封口备用;

  3.将细曲捣成细末,备用;

  4.生地用酒洗净,放入煮首乌的水中去煮,等水渐干时,再用文火煨;

  5.待水汁尽后,取出捣烂备用;

  6.将糯米放入锅中,加水3000ml,放在文火上熬成粥状,然后倒入干净的坛子里;

  7.冷后加入细曲末,用柳枝拌匀,加盖密封,放在保温处酿制,待有酒浆时开封;

  8.将生地黄倒入酒糟中,用柳枝拌匀,加盖密封,3~5日后开封;

  9.压榨去糟渣,贮入干净的坛子里,再将药袋悬入酒中,加盖;

  10.将坛放入锅中,隔水加热约80分钟后取出,埋入土中;

  11.过5日将酒坛取出,开封,去掉药袋,将蜂蜜炼过,倒入药酒中,再细滤一遍,装瓶备用。

  【功能主治】补肾养肝,益精血。主治因肝肾精血不足而导致的腰膝酸软,体乏无力,精神萎靡,,食欲不振,面色憔悴,须发早白,大便秘结等症。

  【用法用量】每次10~20ml,每日3次,将酒温热空腹服用。

  【备注】(1)何首乌、白首乌、枸杞子、胡桃肉、莲子肉、当归:补肾养肝,益精血。 红枣:调和诸药,并有健脾作用。 麦冬:滋阴润燥。 蜂蜜:调味,并能缓和酒性。 此酒功效为补肾养肝。

  【摘录】《寿世保元》

9、土豆汁

  【处方】鲜土豆适量

  【制法】将鲜土豆(发芽的不用)洗净榨汁。

  【功能主治】和胃调中,健脾益气。适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疼痛、慢性胃疼、习惯性便秘、皮肤湿疹等症。

  【用法用量】饭前每次服2汤匙。

  【摘录】《民间验方》

10、桃花汤

  【处方】桃花(干者)6克 甘遂(炒)7.5克 郁李仁(去皮、双仁,别研膏)海蛤(捣碎,炒)枳实(去瓤,麸炒)大黄(锉,炒)各15克 木香 陈橘皮(汤浸,去白,炒)各7.5克

  【制法】上八味,先粗捣七味为末,与郁李仁和匀。

  【功能主治】治五脏风壅,膈实不宜,大便秘涩。

  【用法用量】每服4.5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良久以干饭1匙压之,觉转动腹如雷鸣,即以热水洗足,泻下诸恶物后,即以糜粥助之。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七

11、搜风顺气丸

  【处方】人参,一两半。麻子仁、柏子仁、大黄,各一两。皂角,不去皮、生用、二两。黑牵牛末,一两。威灵仙,二两。朴硝,半两。

  【炮制】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风湿气,口眼歪斜,大便结症。

  【用法用量】每服五六十丸,温酒下。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12、双解贵金丸

  【处方】生大黄500克 白芷300克

  【制法】上二味,为末,水丸。

  【功能主治】治背疽诸毒初起,木闷坚硬,大便秘结,脉沉实者。

  【用法用量】每服10~15克,五更时用连须葱(大者)3根,黄酒250毫升,煮葱烂,取酒送药。服毕,盖卧出汗。过三二时,俟大便行一二次,立效。

  【摘录】《医宗金鉴》卷六十二

13、神功丸

  【处方】大黄(面裹煨)、诃子肉、麻子仁(别研)、人参(去芦),各一两。

  【炮制】上为细末,入麻仁泥和匀,炼蜜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三十丸,温水下,或酒或米饮下,食后临卧。如大便不通加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14、三仙酒

  【处方】桑椹60g 锁阳30g 蜂蜜60g 白酒1000ml

  【炮制】将桑椹捣烂,锁阳捣碎,两药一起倒入干净的器皿中;倒入白酒浸泡,密封;7日后开封,过滤去渣;将蜂蜜炼过,倒入药酒中,拌匀,贮入瓶中,即可饮用。

  【功能主治】补肾养肝,益精血,润燥。主治腰酸、眩晕、体倦、大便秘结等症。颇适于老人肝肾阴虚所致津液亏损,肠燥便秘者服用,无病者常服,亦有延年益寿之功。

  【用法用量】每次10~20ml,每日2次;将酒温热空腹服用。

  【摘录】《补肾益寿药酒方》

15、三黄片

  【处方】大黄300g 盐酸小檗碱5g 黄芩浸膏21g (相当于黄芩苷15g )

  【性状】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棕色;味苦、微涩。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泻火通便。用于三焦热盛,目赤肿痛,口鼻生疮,咽喉肿痛,牙龈出血,心烦口渴,尿黄便秘;急性胃肠炎,痢疾。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片,一日2次,小儿酌减。

  【注意】孕妇慎用。

  【贮藏】密闭。

  【摘录】《中国药典》

16、人乳粥

  【处方】健康哺乳期妇女乳汁若干 粳米50克 酥油3克

  【制法】先煮粳米粥,临熟去汤下乳,再煮片刻,加酥油调匀即可。

  【功能主治】补虚养血,润肺通畅。治虚人便秘,症见身体羸瘦、面色少华、大便干燥者。

  【用法用量】任意食用。

  【摘录】《寿世青编》

17、芩连半夏竹茹汤

  【处方】黄芩6克 黄连3克 半夏6克 竹茹9克 胆草3克 枳壳6克 旋复花4.5克

  【功能主治】清肝和胃,化痰降逆。治妊娠肝火犯胃,致患恶阻,口干而苦,烦热愦闷,夜寐不安,便秘溲黄,苔黄腻,脉滑数者。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气滞胸胀,时欲嗳气,加木香6克。

  【摘录】《中医妇科治疗学》

18、清凉饮子

  【处方】当归(去芦,酒浸)甘草(炙)大黄(蒸、焙)赤芍药各等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小儿血脉壅实,脏腑生热,颊赤多渴,五心烦躁,睡卧不宁,四肢惊掣;哺乳不按时,寒温失度,肠胃不调,呕吐,大便秘结;头面生疮疖,目赤咽痛,疮疹余毒。

  【用法用量】每服3克,用水250毫升,煎至175毫升,去滓,食后及临卧时温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

19、牛黄上清丸

  【处方】牛黄2g 薄荷30g 菊花40g 荆芥穗16g 白芷16g 川芎16g 栀子50g 黄连16g 黄柏10g 黄芩50g 大黄80g 连翘50g 赤芍16g 当归50g 地黄64g 桔梗16g 甘草10g 石膏80g 冰片10g

  【性状】为红褐色至黑褐色的大蜜丸;气芳香,味苦。

  【炮制】以上十九味,除牛黄、冰片外,其余薄荷等十七味粉碎成细粉;将牛黄、冰片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20~13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散风止痛。用于头痛眩晕,目赤耳鸣,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大便燥结。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注意】孕妇慎用。

  【规格】每丸重6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20、木瓜丸

  【处方】熟干地黄(洗,焙)陈皮(去瓤)乌药各120克 黑牵牛子90克(炒)石南藤 杏仁(去皮、尖)当归 苁蓉(酒浸,焙)木瓜 续断 牛膝(酒浸)各60克 赤芍30克

  【制法】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肾经虚弱,腰膝沉重少力,腿部肿痒,注破生疮,脚心隐痛,筋脉拘挛,或腰膝缓弱,步履艰难,举动喘促,面色黧黑,二便秘涩,饮食减少。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空腹时用木瓜煎汤或温酒送下。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

21、麻子苏子粥

  【别名】紫苏麻仁粥、苏麻粥、苏子麻仁粥、麻苏粥、麻仁苏子粥

  【处方】紫苏子半合,大麻子半合。

  【制法】上药净洗,为极细末。

  【功能主治】顺气,滑大便。主妇人产后郁冒多汗,大便秘,及老人、诸虚人风秘。

  【用法用量】紫苏麻仁粥(《济生》)、苏麻粥(《寿亲养老》卷四)、苏子麻仁粥(《医统》卷六十九)、麻苏粥(《济阴纲目》卷十四)、麻仁苏子粥(《医方集解》。本方改为丸剂,名“苏麻丸”(见《中国医学大辞典》)。

  【各家论述】《本事方释义》:紫苏子气味辛温,入手太阴、足厥明,能降逆下气。大麻子气味辛甘平而润,入手足阳明、足太阴,能润肠胃。

  【摘录】《本事》卷十

22、麻仁润肠丸

  【处方】火麻仁120g 苦杏仁(去皮炒)60g 大黄120g 木香60g 陈皮120g 白芍60g

  【性状】为黄褐色的大蜜丸;气微香,味苦、微甘。

  【炮制】以上六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密140~16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润肠通便。用于肠胃积热,胸腹胀满,大便秘结。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2丸,一日2次。

  【注意】孕妇忌服。

  【规格】每丸重6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23、龙脑丸

  【别名】当归龙荟丸(《丹溪心法》卷四)、龙荟丸(《金匮翼》卷三)。

  【处方】当归(焙)龙胆草 大栀子 黄连 黄柏 黄芩各30克 大黄 芦荟 青黛各15克 木香7.5克 麝香1.5克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小儿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泻肝胆实火。治肝胆实火,头痛面赤,目赤目肿,耳呜耳聋,胸胁疼痛,便秘尿赤,躁扰不安,甚或抽搐,诡语发狂,舌红苔黄,脉弦数。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生姜汤下。

  【备注】方中龙胆草、芦荟、青黛泻肝胆实火为君;栀子、黄芩、黄连、黄柏泻三焦之实热,大黄泻火通便为臣;火旺则易致血虚,故以当归养血为佐;热盛则气滞窍闭,故酌用木香、麝香行气开窍为使。诸药相配,共奏泻肝胆实火之功。

  【摘录】《宜明论方》卷四

24、六磨饮子

  【处方】上沉香3克 尖槟榔3克 小枳实3克 广木香3克 台乌药3克 生锦纹3克(各用原支)

  【功能主治】下气通便。治郁火伤中,痞满便秘。

  【用法用量】用开水各磨汁2匙。仍和开水1汤碗服。

  【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

25、利膈丸

  【别名】人参利膈丸(《卫生宝鉴》卷十三)。

  【处方】木香21克 槟榔23克 厚朴(姜制)60克 人参 藿香叶 当归 炙甘草 枳实(麸炒)各30克 大黄(酒浸,焙)60克

  【制法】上为细末,滴水和丸,或少用蒸饼亦可,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胸中不利,痰嗽喘满;脾胃壅滞,大便秘结。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食后诸饮下。

  【摘录】《医学发明》卷一

26、莲葱饮

  【处方】大葱白(连根)3茎,莲根5钱。

  【功能主治】老人、虚人大便秘结。

  【用法用量】新水1盏煎之,葱烂熟,去葱、莲,入阿胶珠2钱,搅令溶化,空心服。

  【注意】忌和蜜服。

  【摘录】《济众新编》卷七

27、阑尾清化汤

  【处方】银花、蒲公英、丹皮、大黄、川楝子、赤芍、桃仁、生甘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行气活血。主急性阑尾炎蕴热期,或脓肿早期,或轻型腹膜炎,见低热,或午后发热,口干渴,腹痛,便秘,尿黄。

  【摘录】《新急腹症学》

28、宽气汤

  【别名】缩砂香附汤(《世医得效方》卷三)。

  【处方】香附子180克(砂盆内打令净洁,焙干)乌药60克(去心取肉,用真天台者)缩砂仁30克 甘草37.5克(炒)

  【制法】上药为细末。

  【功能主治】理气调中。治肝脾气滞,心腹刺痛,大便秘结。

  【用法用量】每服6克,浓煎橘皮汤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百一选方》卷六

29、橘皮丸

  【处方】橘皮(去瓤)4两,生姜2两。

  【制法】上为末,以蜜半斤,炼化去上沫,下药末入内,熬成膏,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脚气。风燥便秘,气不下行,中焦胀满,饮食少思。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生姜汤送下。每日服之,即不生壅滞。

  【摘录】《脚气治法总要》卷下

30、金花散

  【处方】桂心(去皮)、威灵仙、白芷、当归、牡丹皮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逐恶物,止腹痛。主妇人血水不利,体热烦闷,少腹腰脚沉重疼痛;及产后恶露不快,大便秘涩。

  【用法用量】每服2钱,煎面汤调下。

  【摘录】《博济》卷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润肠丸
楮实散
系列方749
跌打损伤接骨丹
中华散药方剂(一)
接骨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