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久痢(王国三医案)

赵某,男,52 岁。2013-02- 16初诊。

反复发作黏液稀便3年。现大便日行4~5次,伴肛门坠胀感,气短乏力,纳少,腹胀,消瘦,小腹时有刺痛感,受凉或情绪波动则病情加重,舌质黯淡,苔薄白,脉弦细。

西医诊断:肠易激综合征。

中医诊断:久痢,证属脾虛肝郁,兼有瘀血。治宜益气健脾,行气化瘀。

处方:升麻9 g。柴胡6g。党参12 g,苍术、白术各10 g,茯苓15 g,薏苡仁30 g,枳壳10g,陈皮10g,木香10g,当归15 g,赤芍药、白芍药各15 g,延胡索15 g,生甘草5 g。

7剂,日1剂,水煎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服。

2013-02 -24二诊,患者大便日行2次,腹痛大减,便中黏液减少,肛门坠胀已除。效不更方,继.服14剂。2013-03 -10三诊,患者大便次数减少,基本成形,便中黏液消失,食欲好转,气短乏力减轻,小腹疼痛好转。上方去木香、延胡索,继服14剂。2013-03-24四诊,诸症悉除,改补中益气颗粒(北京汉典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40120 ,每袋3 g)3 g,日3次口服,以巩固善后。继服2个月后停药,随访6个月未复发。

【按】本例患者年逾五旬,病史较长,大便次数增多,伴有乏力倦怠,消瘦,为脾胃受损之征象,中气下陷,故见肛门坠胀;中气下陷,气机不畅,肝气不舒,故情绪波动则病情加重;病久入络,故见小腹刺痛;舌质黯淡,苔薄白,脉弦细为脾虚肝郁兼有瘀血之征象。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饮食水谷经过脾胃的运化吸收,脾主升清,可将精微物质布散全身,故脾气以上行为顺,脾气上升,则阴土始运,中气不升,必致下陷。风类药辛温通达,其性升浮,能助脾气升腾。风药属木,又能疏讯达肝气,调节脾胃的气机升降。由于风类药的作,用特点,配合补气药可以治疗一切中气虚弱、阳气下陷的病证,二者配伍,可鼓舞阳气,升清举陷,阳升则益气,气行则脾健。王老师凡见脾阳下陷、神疲气怯者,必以补中益气汤化裁,方中党参、白术补气健脾;茯苓健脾渗湿;苍术、薏苡仁助白术、茯苓以健脾渗湿,使湿邪得解;陈皮、枳壳醒脾和胃,行气化滞;木香、延胡索均为辛苦温之品,善行胃肠积滞,疏肝开郁,气行则痛定,故可治一切冷气滞涩疼痛。更兼患者久痢肛门坠胀,体现“调气则后重自除”之义,白芍药养血和营,缓急止痛,配以当归养血活血,再加赤芍药以化瘀通络,则血行风灭,络通痛止,升麻升举脾阳之气,柴胡升腾少阳之气,从而使脾胃升清降浊的功能得以恢复。

正如李东垣指出“牌胃不足之证,须用升麻、柴胡苦平味之薄者,阴中之阳,引脾胃中清气行于阳道及诸经,升发阴阳之气,以滋春气之和也。又引黄芪、人参、甘草甘温之味上行,充实腠理,使阳气得卫外而为固也。”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综观全方,升阳气,补脾胃,渗湿浊,行气机,化瘀滞,使脾气健运,湿邪得去,气机调畅,则诸症自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经典 学名方(三)
祛风药在脾胃病中的应用
浅析《脾胃论》升阳法的特色
睡觉流口水,手心冒凉汗,中医辨证思路
早上金匮肾气丸,中午健脾丸,晚上桂枝茯苓丸,才能把阳气补足,避免
补中益气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