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十七)

伤寒论第二十三条辨: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这个条辨的意思就是:太阳病,已经得了八九天,患者发热怕冷,发热的时间较长,怕冷的时间较短,一天发作两三次,似疟疾般,病人不呕吐,大小便正常,即邪气郁滞在表的表现。此时,若脉象渐趋调匀和缓的,是邪气去、正气复的征象,疾病即将痊愈。

若脉象微弱而怕冷的,这是表里阳气皆虚,可能系误用汗、吐、下所致,因此,就不能再用发汗、攻下、涌吐的方法治疗了。若面部反而出现红色的,表明邪气仍郁滞在肌表未能解除,病人皮肤还一定有瘙痒的症状,适宜用桂枝麻黄各半汤治疗。

一般来讲,太阳病得了八九天,病在七天就会好,但是呢却没有好,却出现了疟状,就是有忽冷忽热的现象,如果说是恶寒多而发热少,这只能说明邪气还比较盛,抵抗力比较弱,也就是说表证还比较重,反之,如果说是发热恶寒,发热多而恶寒少,那就证明表邪不是很重,说明这个人的抵抗力还是比较强。

当病进入阳明的时候,病人会便秘或者燥渴。所以,如果有呕,病就是进入到少阳了,如果有口渴,大便又不正常,那就是进入阳明了,如果这个病不呕,大小便又正常,说明病没有进里,不在少阳,也不在阳明,而是在太阳。

患者发热怕冷,发热的时间较长,怕冷的时间较短,一天发作两三次,好像是疟疾一样,病人不呕吐,说明胃气和,大小便又正常,那就说明里气也和,也就充分证明了邪气郁滞在表。如果脉是微弱的病人,摸他脉象慢慢的和缓下来了,本来脉是浮俱紧的,现在是一息四至了,证明邪气已去、正气恢复的征象,说明病快好了。

我们在刚开始的时候就讲了脉法,一个是要有胃气,一个是要有神,再一个就是要有根,那么这样的脉就是正常的脉。我们做医生,一定要知道正常,才能判断不正常。

病人的脉摸上去,如何知道病人的胃气,就是消化系统好不好,正常的脉一息四至,代表有胃脉,不管摸到表面或是骨边,胃脉都是要一息四至,像癌症的病人脉一息九下十下,急、数、壮热,就是胃气没了,所以第一要有胃脉。

所谓脉要有神,就是脉弹起来要有力,脉管是中空的,摸下去弹起来要有力量,摸脉,表面上就是摸“气”,摸脉就像摸水管,摸那种塑料水管,不是让你去摸那种铁水管,或者是那种很硬的水管,那是摸不出感觉的。压压看,摸到脉,里面就是知道血足不足,如果摸到芤脉,感觉就像摸葱,扁扁的,中间是空的,这种脉象就是贫血了,所以脉的弹性就是“神”。

什么叫脉要有根,摸脉的时候,寸脉、关脉都没了,尺脉还有一点点,这就表示肾气尚存,那么这个病人就还有救,暂时还不会死。正常的脉,要常年的一息四至,冬天的时候,如果摸到弦脉,而且是一息六至,那就提示肝有问题,弦脉多胃脉少,就是肝有问题。

如果摸到毛脉,轻飘飘的,轻按才有,重按就找不到了,像羽毛一样,这就提示肺有问题了。如果摸到洪脉,很洪大,速度也很快,或者是很慢,一息二三至,这就提示心脏没有力了,心脏有问题的时候,,寸、关、尺的脉会变得很洪,脉形变得很大,但是如果是夏天摸到洪脉,且一息四至就是正常的。

如果摸肾脏的脉,它是沉脉,结果春夏秋冬都沉在骨边,如果跳的速度很缓,表示已经没有胃气了,如果一息四至,代表肾脏功能很好。如果一息六七下,肾脏有问题了,有可能是肾结石,或者是尿毒…。

我们还可以用望诊,看病人的眼睛的眼白,某一段开始发黄,就是身体要开始恢复了,黄是脾胃的颜色,胃气回来了,只要有一点点黄,就不用吃药了,让他慢慢恢复。

如果病人的脉微细而且还怕冷,这就说明阴阳俱虚、脉跳的很弱,一息二三至,跳得很慢,代表身体的内脏功能消弱了,而且感到是从身体里面一阵阵冷出来,这是阴和阳都虚,身体虚掉了,这个时候,千万不可以发汗、或攻下, 或用吐的。

面色反有热色的病人,就是脸色红赤,这就是病还没有完全解掉,以其不能得小汗出,因为不能得汗出,所以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这条就是说如果要用汗法的时候,一定要先确定病人身体里面要有足够的津液,体力很够,才能去发汗。

病人脉很微弱,代表病人津液丢失得厉害,本身身体很虚,再去发汗,他会更虚弱,但是脸上的颜色反而发红,也就是还有热,这就是感冒还没完全好,代表还需要服药。

为什么不能得小汗出,就是汗已经离开汗腺,但是还没离开皮肤表面,停在皮肤与肌肉之间,风一吹,皮肤毛孔封到了,就开始痒了。所以洗完澡或平常没事,风吹皮肤会痒的,其实在痒的时候,发微汗就可以了。

桂枝麻黄各半汤发汗的时候,不会把正常的津液发掉,只把皮肤下面的多余水排掉,所以会用到桂枝麻黄各半汤的,一定有发痒的现象,就是表汗没有发透,光用桂枝汤,力量达不到皮肤,这时就要把麻黄也要加进来,所以是桂枝麻黄各半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自学伤寒四
经方:桂枝二越婢一汤(热多寒少,兼治咽炎)
活人书 伤寒经脉证治
伤寒论条辨浅释51——条辨161-163
恶寒发热似疟,怎么解?|《伤寒论》诵读「第30天」
第14 讲 太阳伤寒与麻黄汤的适应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